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网中下垂控制策略及参数选择研究一、内容概览本文主要研究了微网中下垂控制策略及其参数选择问题。我们介绍了微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以及下垂控制策略在微网中的应用背景和意义。我们详细讨论了下垂控制策略的设计与实现。包括下垂控制器的设计、参数整定方法以及在不同微网拓扑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我们展示了下垂控制策略在微网稳定性、电压波动和频率偏差控制方面的优势。我们还探讨了下垂控制策略参数选择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对比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微网性能,并得出了一些关键结论。这些结论对于微网的优化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微网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1.微电网概念及其重要性微电网(Microgrid,简称微网)是一种具有分布式能源、负荷、储能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小型发电系统。它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微电网的概念源于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对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微电网可以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成本。增强能源安全:微电网可以作为传统电网的有效补充,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确保能源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轻环境压力: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微电网可以为可再生能源提供稳定的能源输出,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微电网的加入可以增加电力系统的调度灵活性,减小大规模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影响,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微电网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变革带来新的机遇。2.下垂控制策略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微电网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逐渐受到关注。在微电网中,下垂控制策略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控制方法,在提升系统稳定性、优化功率分配以及增强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当前对下垂控制策略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在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的性能优化、考虑多种运行约束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等。本文首先介绍了微电网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强调了下垂控制策略在微电网中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从下垂控制策略的理论基础出发,详细分析了下垂控制策略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首先从能源消费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微电网的发展趋势;其次从功率和电压控制的角度探讨了传统下垂控制策略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分布式电源的特性、负荷预测与控制以及微电网经济运行的角度讨论了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的需求。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微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优化分布式电源的投资成本和使用效率,从而推动微电网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本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针对不同规模的微网结构和运行需求,设计合适的上垂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研究微网中关键参数(如电网频率、电压幅值等)对下垂控制性能的影响,确定参数选择的依据。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建立微网参数与控制策略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实时优化提供支持。开发基于PSCADEMTDC等软件的微网实时仿真模型,模拟微网的运营环境。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所研究控制策略和参数选择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提高微网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性。对未来微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进行展望,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二、微网下垂控制策略分析微网中的下垂控制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布式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各分布式能源设备之间的无缝协同控制。通过下垂控制,各台设备能够根据功率流的方向和大小自动调整其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微网功率的精确分配和控制。在分析下垂控制策略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其基本原理。下垂控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设定设备之间的功率传递系数,使得在电源和负载之间产生一个恒定的功率误差信号。这个信号作为控制器的输入,进而调整设备的输出功率,使之与期望的输出功率相匹配。单纯的下垂控制策略并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微网的实际情况,对下垂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和改进。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是通过引入不同的权重系数,来动态调整下垂控制系数,以适应微网运行状态的变动。除了功率误差信号外,下垂控制还需要考虑其他参数的影响,如线路电阻、负载特性等。这些参数的变化会对下垂控制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和估计,以便优化控制策略。下垂控制器的设计也是微网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传统的下垂控制器在处理大规模微网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通信延迟、不确定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如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控制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控制器等。微网中的下垂控制策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深入理解其原理、优化控制算法、充分考虑实际运行条件和技术挑战,我们可以为微网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1.下垂控制基本原理在微网(Microgrid)中,下垂控制策略是一种重要的分布式控制方法,它允许各分布式能源设备(如风电、光伏、储能系统等)在并网运行时根据电网电压或频率的变化自动调整输出或吸收的有功功率。这种策略无需精确的数学模型,仅需设备间的通信和简单的控制算法,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下垂控制的原理基于电力系统的频率和电压偏差,通过调节分布式能源设备的功率输出,使得电网的总频率和总电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当电网频率下降时,下垂控制会促使发电机组增加有功功率输出,以补偿频率的降低;相反,当电网频率升高时,发电机组则会减少有功功率输出,从而降低频率。这种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并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除了频率和电压的控制,下垂控制还可以应用于微网的电压稳定控制。在一些敏感区域或重要负荷附近,通过合理设置下垂系数和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压波动和闪变的发生,从而保障用户的供电质量。下垂控制策略在微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实现分布式能源设备之间的和谐共存,提高微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典型下垂控制方法的介绍与分析在新能源并网技术中,微电网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其运行和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垂控制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控制方法,在微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典型的下垂控制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我们需要了解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下垂控制主要是通过调整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输出阻抗或输出功率来实现在电网频率或电压偏差下的自动解列或再同步。其核心思想是:在系统频率或电压发生变化时,通过改变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特性,使得系统能够自然地向着平衡状态过渡。根据下垂控制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输出阻抗型下垂控制,另一类是采用输出功率型下垂控制。输出阻抗型下垂控制通过在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端并联一个阻抗元件来实现频率或电压的变化。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控制效果,但缺点是需要增加额外的阻抗元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而输出功率型下垂控制则是通过调整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来实现频率或电压的变化,这种方式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元件,但控制精度相对较低。输出阻抗型下垂控制优点是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适用于对控制要求较高的场景;缺点是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输出功率型下垂控制优点是控制结构简单,适用于对控制要求较低的场景;缺点是控制精度相对较低,响应速度较慢。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微电网结构和控制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下垂控制方法。在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或者需要保证电网稳定性的场合,可以采用输出阻抗型下垂控制以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而在分布式电源与主电网之间距离较近或者对控制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采用输出功率型下垂控制以降低系统成本和提高可靠性。通过对典型下垂控制方法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和优势,为微电网的优化运行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3.各种下垂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优点:电压型下垂控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能够实现对微电网中各节点电压的精确控制,有助于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缺点:由于电压型下垂控制需要依赖线路电阻进行功率分配,因此在线路阻抗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功率分配不均的问题;电压型下垂控制对通信系统的要求较高,需要确保线路通信的稳定性和实时性。适用场景:适用于线路阻抗差异较小,需要实现精确功率控制的场景,如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电网与主网相连等。优点:电流型下垂控制能够直接响应微电网中各节点的功率需求变化,实现对系统功率的快速调整和控制;电流型下垂控制对通信系统的要求较低,降低了系统复杂度。缺点:电流型下垂控制需要精确的线路阻抗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的功率分配;在线路阻抗实际值与设计值存在较大误差时,可能导致功率分配效果不佳。适用场景:适用于线路阻抗差异较大,但需要实现对功率需求的快速响应的场景,如微电网内部的多源互补发电等。优点:混合型下垂控制综合了电压型和下垂控制的优点,既能够实现对电压和功率的精确控制,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复杂度和对通信系统的要求。缺点:混合型下垂控制的设计和参数选择较为复杂,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精细的优化和调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进行策略选择和参数调整。适用场景:适用于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要求较高,且线路阻抗差异适中的场景,如微电网与主网之间的连接、分布式能源与大电网的协同优化等。各种下垂控制策略均具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性,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微电网的具体需求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和设计下垂控制策略及参数,以实现微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行。三、微网下垂控制策略参数选择与优化在微电网中,下垂控制策略是一种重要的分布式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各分布式电源之间的有效协同控制。下垂控制策略的性能受到多个参数的影响,如功率下垂系数、频率下垂系数、负载阻抗等。对微网下垂控制策略进行参数选择与优化是提高微网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在参数选择方面,应根据微网的具体结构和运行需求来确定合适的控制参数。功率下垂系数应适当选取,以保证微网在工作状态时能够保持稳定。功率下垂系数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微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频率下垂系数也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微网在通信中断或其他异常情况下仍能维持稳定的运行。负载阻抗的选择也是微网下垂控制策略参数选择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负载阻抗能够提高微网的负载能力,降低电源侧的损耗,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负载阻抗的选取还应考虑微网的运行工况和负载的特性,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微网下垂控制策略参数的选择与优化是微网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合理选择和优化控制参数,可以提高微网的运行稳定性、经济性和可靠性,为微网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参数选择对下垂控制性能的影响在微电网中,下垂控制策略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各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协同控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下垂控制策略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参数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下垂系数:下垂系数是影响下垂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垂系数过小会导致控制器无法有效地控制分布式电源的输出频率和电压,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反之,下垂系数过大则可能导致系统振荡加剧,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根据具体的微电网环境和负载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下垂系数。模糊化参数:在分布式电源并入微电网后,其输出电压和频率可能会发生波动,因此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模糊化参数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控制精度要求,过大的模糊化参数可能导致系统难以精确控制,而过小的模糊化参数则可能无法有效地滤除高频噪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糊化参数。更新频率:在下垂控制中,更新频率的选择也会影响控制效果。更新频率过高可能导致系统响应过快,产生较大的动态误差;而更新频率过低则可能导致系统响应过慢,无法及时适应负载的变化。需要根据微电网的负载特性和控制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更新频率。参数选择对微网中下垂控制策略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参数组合,以实现微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行。2.常见参数选择方法的分析与比较我们需要了解下垂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下垂控制是一种通过对输出阻抗进行设定,从而实现功率和电压控制的电力电子技术。它具有简单、易于实现且成本低的优点。为了确保系统性能的稳定和高效,合理的选择参数至关重要。基于小信号模型的参数选择方法依赖于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线性化处理,可以得到简化后的参数表达式。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微网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增加,小信号模型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导致选定的参数不满足实际的性能要求。基于负载特性的参数选择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负载特性的深入分析,从而确定合适的控制参数。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它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负载进行逐一分析和计算。负载的特性可能随着运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对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基于实测数据的参数选择方法是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直接选取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参数值。这种方法能够直接反映系统的实际性能,但需要大量的实时测量数据,而且对于大规模微网而言,实现起来较为困难。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将更加明显。各种参数选择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微网的具体规模、运行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参数选择方法,以实现微网的高效稳定运行。3.基于实际运行数据的参数优化方法在《微网中下垂控制策略及参数选择研究》这篇文章中,基于实际运行数据的参数优化方法这个段落主要探讨了如何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对微网中的下垂控制策略和参数进行优化。这一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微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运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性能优越和较差的运行区间。这些数据可以为下垂控制策略和参数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更精确地理解系统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后续的优化工作奠定基础。根据实际运行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下垂控制策略和参数进行优化。通过调整下垂系数、惯性时间常数等参数,可以使微网在不同运行场景下达到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以采用先进的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对控制策略和参数进行迭代寻优,以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运行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以确保参数优化方法的的有效性:数据处理:由于实际运行数据可能存在噪声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噪声和干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参数敏感性分析:在优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析各个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便确定哪些参数是关键因素,并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和优化。多目标协同优化:在实际运行中,微网往往需要同时满足多个目标,如功率平衡、经济性等。我们需要采用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以实现整体性能的最优化。实时监控与调整:由于微网运行环境不断变化,我们需要实时监控系统性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策略和参数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参数选择与优化策略在实际微网中的应用示例在实际微网的应用中,下垂控制策略与参数选择策略显示出其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将探讨几个典型的实际案例,以展示参数优化策略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在某个城市分布式微电网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基于下垂特性的控制策略进行设计与优化。通过对各并网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实现了微电网内部的功率平衡。根据实际运行数据对控制器中的下垂系数进行动态调整,使得微电网在各种运行工况下都能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在某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实验平台上,我们验证了基于下垂控制策略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精确控制光伏发电单元的输出电压和频率,并结合下垂控制策略对储能系统、柴油发电机等进行协同控制,实现了微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在一个智能家居微网系统中,我们将下垂控制策略与智能家居设备相结合,实现了家庭用电设备的智能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家庭用电负荷,并结合电网的实时状态,对下垂控制器中的参数进行智能优化,使得家庭用电环境既安全又节能。这些实际应用案例表明,下垂控制策略及参数选择策略在微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和优化策略的制定,可以显著提高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四、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所提出下垂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章节将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利用先进的仿真软件,对含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负荷的微网进行仿真分析。在仿真过程中,通过对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动态性能进行评估,以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下垂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协调分布式电源与负荷之间的功率分配,提高系统的电能利用率,降低系统的有功网损。为了进一步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我们在实验室搭建了一个包含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和测量设备的小型微网模型。通过实际设备的运行数据,对所设计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运行条件下,所设计下垂控制策略均能实现对分布式电源与负荷之间功率的精确调节,使系统保持稳定运行。实验结果还表明,所设计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外部干扰和负载波动。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下垂控制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微网中的功率分配问题,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我们将继续优化控制算法,并探索更适合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1.建立微网仿真模型在构建微网仿真模型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模型的目标、范围以及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网是一个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复杂系统,它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在建立仿真模型时,我们需要考虑微网的运行模式、能源转化和存储效率、各种器件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模拟微网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性能,我们将采用PSCADEPAL仿真软件作为基础平台。该软件能够准确模拟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动态行为,包括光伏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电池储能系统和控制器等。通过建立详细的电路模型和控制器模型,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微网中的电能流动、功率交换和电压稳定等问题。为了更贴近实际运行情况,我们还将引入实时数据接口,以接收来自实际微网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将用于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评估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通过与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仿真模型,提高其预测精度和控制效果。在建立了微网仿真模型之后,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参数化和校准,以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微网的特征。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初始参数值、调整控制器设置、定义系统约束条件等步骤。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将为后续的下垂控制策略和参数选择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2.下垂控制策略仿真分析为了深入探究下垂控制策略在微网中的性能表现,本研究采用了仿真的方法。利用现有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我们构建了微网模型,并在其中实施了下垂控制策略。通过调整控制参数,分析了不同控制策略对微网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下垂控制策略在微网中能够有效地实现功率的均衡分配和频率的快速调整。在负荷发生波动或线路出现故障时,下垂控制能够迅速响应,降低功率损失,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控制参数的优化选择,我们能够进一步降低微网的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仿真结果也揭示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如控制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以及控制策略在处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时的适应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下垂控制策略,并探索其在微网中的应用前景。下垂控制策略在微网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潜力。通过对其性能的深入分析和优化改进,有望为微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有力支持。3.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为了验证所提出下垂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在不同的微电网场景下进行了实验测试。我们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逆变器并网接口电路,以模拟各种实际运行条件,包括不同负载特性、线路阻抗及分布式发电资源接入等。实验结果显示,在并网运行状态下,本研究所提出的下垂控制策略能够显著改善微电网中的电压和频率稳定性。通过精确的参数优化调整,我们实现了系统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控制,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率。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下垂控制策略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逆变器的特性、滤波器设计、控制器参数设置以及电网运行状态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参数配置和优化,以实现最理想的控制效果。五、结论与展望本文对微网中下垂控制策略及参数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本文提出了基于下垂特性的微网控制策略,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解决微网中的功率波动和电压稳定性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参数选择方面,本文通过对下垂系数、频率调整范围的优化,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自适应调整。本文还探讨了不同的负载模型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动态环境下,微网的动态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实际因素,如线路阻抗、负载变化等,这对控制策略的设计和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微网中下垂控制策略及参数选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未来工作将继续关注微网控制领域的发展,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1.主要成果总结稳定性增强: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优化设计,提高了微网中下垂控制策略的稳定性,保证了在负荷波动或外部扰动下的系统可靠性。鲁棒性提升:本研究在控制策略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微网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入自适应调整机制,增强了控制策略对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的鲁棒性。经济性优化: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对控制参数进行合理选取和优化,实现了微网运行成本的有效降低,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控制方案。实验验证:通过搭建实际的微网仿真模型,对本研究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微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为微网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本研究针对微网下垂控制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改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美课件
- 双方交通事故处理调解协议书
- 现代技术服务费合同
- 遗产分割协议范本
- 学习英雄联盟课件
- 委托抵押房屋贷款合同
- 无损检测技术服务协议书
- 股权转让协议模板7000套for04初创公司
- 砌体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校园管理系统建设合同(2024版)
- GB/T 26374-2010接运遗体服务
- GB/T 15242.1-2017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尺寸系列第1部分:同轴密封件尺寸系列和公差
- 洁净手术室管理
- 重大危险源档案台账
-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课件
- 5Why分析法(经典完整版)课件
- 202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库点睛提升300题含答案下载(陕西省专用)
- 小学英语家长会课件(完整版)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五年级上册七总复习小数乘除法复习课教案
- 医疗期告知书、督促回岗通知书、劳动能力鉴定通知书
-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公开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