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是什么(专题训练)【六大题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解析版)_第1页
1.1 声音是什么(专题训练)【六大题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解析版)_第2页
1.1 声音是什么(专题训练)【六大题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解析版)_第3页
1.1 声音是什么(专题训练)【六大题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解析版)_第4页
1.1 声音是什么(专题训练)【六大题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1.1\o"1.1声音是什么"声音是什么(专题训练)【六大题型】TOC\o"1-3"\h\u【题型1】 1【题型2】 6【题型3】 9【题型4】 15【题型5现象的解析】 19【题型6】 20【题型1】 1.(2023•东平县三模)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大会开始时,全体起立,在军乐队的伴奏下高唱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 B.“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 D.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C【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要素指声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解答】解:A、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C、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故C正确;D、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2.(2023•彭州市一模)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放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溅起的水花越高,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C.溅起的水花越低,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 D.声波与水波相似,用到了类比法【答案】C【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溅起的水花的高低,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的大小。(4)声波与水波相似,用到了类比法。【解答】解: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B、溅起的水花越高,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B正确;C、溅起的水花越低,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小,故C错误;D、声波与水波相似,用到了类比法,故D正确。故选:C。3.(2022秋•江阳区期末)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图甲所示实验,敲击音叉,听到声音,看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 B.图乙所示实验,敲击蒙在杯口的薄膜,看到蜡烛火焰发生摇晃 C.图丙所示实验,墙内外的两个人利用“土电话”实现秘密通话 D.图丁所示实验,抽出瓶内空气,听到的瓶中的电铃声逐渐变小【答案】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液体和气体的好。(4)抽出瓶内空气,听到的瓶中的电铃声逐渐变小,因为空气越来越稀薄。【解答】解:A、图甲所示实验,敲击音叉,听到声音,看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图乙所示实验,敲击蒙在杯口的薄膜,看到蜡烛火焰发生摇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丙所示实验,墙内外的两个人利用“土电话”实现秘密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丁所示实验,抽出瓶内空气,听到的瓶中的电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2022秋•文山州期末)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推理真空不能传声,该实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答案】真空;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本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叫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解答】解: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推理真空不能传声,该实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故答案为:真空;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5.(2022秋•川汇区期末)有些物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我们就利用它们与另一些能够直接观察的物理现象,通过设计实验来间接推断,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设计是为了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兵乓球的跳动。【答案】音叉的振动;兵乓球的跳动。【分析】转换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将不易观察的现象转换后放大,简单直观。【解答】解:有些物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我们就利用它们与另一些能够直接观察的物理现象,通过设计实验来间接推断,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设计是为了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兵乓球的跳动。答:音叉的振动;兵乓球的跳动。6.(2023春•鼓楼区校级月考)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小刚同学做了如下操作:(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反复弹开,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中泡沫小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变小,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此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是理想实验法。(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增大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慢,听到的声音越来越低,这说明了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4)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用同样力拨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物体振动频率太低。【答案】(1)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2)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理想实验法;(3)音调;频率;(4)物体振动频率太低。【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物理实验中,把物体的微小变化转换成其它物体的变化,这种方法是转换法。(2)逐渐抽到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推知当没有空气时,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这种方法是理想实验法。(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4)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解答】解:(1)如图甲,音叉发声时,泡沫小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由于音叉振动很小,把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成泡沫小球的运动,这种方法是转换法。(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逐渐变小,可以推知假如没有空气,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这种方法是理想实验法。(3)如图丙,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说明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了声音的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4)当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尺,却听不到声音,这可能是由于物体振动频率太低,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故答案为:(1)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2)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理想实验法;(3)音调;频率;(4)物体振动频率太低。7.(2022秋•宁化县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不仅可以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的实验,乒乓球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用到的物理方法是:实验推理法。(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实验推理法”)【答案】(1)弹开;振动;(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3)空气;能量;不能;(4)变小;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法。【分析】(1)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属于转换法;(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想办法把桌子振动放大;(3)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1)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2)为了明显地看到桌子的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如砂粒),把桌子的振动转化为纸屑或砂粒的振动,即把桌子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并且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的实验,乒乓球不能弹起;(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铃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铃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运用了实验推理法。故答案为:(1)弹开;振动;(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3)空气;能量;不能;(4)变小;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法。【题型2】 8.(2023•如皋市一模)下列实验中,主要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就停止振动【答案】D【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不符合题意;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故C不符合题意;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就停止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9.(2023•雁塔区校级一模)3月9日,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初2023届中考倒计时100天励志活动。师生合唱《未来我来》,歌声铿锵有力,热情洋溢,点燃了在场所有师生的激情,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歌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能区分不同演唱者的声音是因为响度不同 C.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D.主持人报幕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C【分析】(1)声音可以在液体中、固体和气体中传播。(2)能区分不同演唱者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3)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A、歌声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故A错误。B、能区分不同演唱者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故B错误。C、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主持人报幕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10.(2023•西安模拟)我们应保护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清晨,窗外有许多鸟儿在欢快地鸣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鸣叫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鸣叫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根据鸣叫声的音调分辨出是哪种鸟儿在鸣叫 D.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鸣叫声的干扰【答案】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不同的鸟儿发声的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4)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鸣叫声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鸣叫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我们根据鸣叫声的音色分辨出是哪种鸟儿在鸣叫,故C错误;D、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鸣叫声的干扰,故D错误。故选:A。11.(2021秋•衡东县校级期末)(多选)不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鱼儿听到岸上人的脚步声扭头就跑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用“土电话”打电话也能听到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答案】BC【分析】(1)鱼能听到声音借助于地面和水传播;(2)士兵听马蹄声是通过地面和牛皮箭筒传播的;(3)“土电话”是利用棉线传播声音;(4)潜水员是通过空气和水传播声音。【解答】解:A、河岸上人的脚步声通过地面和水传给鱼,说明液体能够传声,A不符合题意;B、马蹄声通过地面和牛皮箭筒和空气传到士兵耳朵,不能说明液体能够传声,B符合题意;C、“土电话”是由牛皮纸封口的纸杯和棉线构成,打电话时靠固体棉线传声,不能说明液体能够传声,C符合题意;D、岸上人讲话的声音通过空气和水传给潜水员,说明液体能够传声,D不符合题意;故选:BC。12.(2023•蚌山区三模)将吸管截成长短不同的形状,下端用胶带封口,按照长短顺序排列起来,就制成了一个“排箫”,如图所示。从上端开口吹气能发出声音,“排箫”能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答案】空气柱。【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解答】解: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排箫”发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答案为:空气柱。13.(2023•尉氏县一模)如图所示,是一款可加入香熏的抑菌加湿器,采用静音技术,工作时响度只有25dB;这种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液态的水雾化,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答案】dB;能量。【分析】(1)响度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抑菌加湿器工作时响度只有25dB,声音将能量转移到水,引起了水的变化,说明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答案为:dB;能量。【题型3】 14.(2022秋•秦都区期末)同学们在观看校园运动会的短跑比赛时,进行了如下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A.小简认为100m和200m比赛的运动员,路程和用时都不同,无法比较快慢 B.小贾认为100m比赛,冲过终点时速度最大者为冠军 C.小王认为100m比赛,完成比赛所用时间最短者为冠军 D.小黄认为终点的裁判员应听到发令枪的响声开始计时【答案】C【分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即看到枪口冒烟,这是光传过来的结果,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光传播100m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解答】解:A、100m和200m比赛的运动员,虽然路程和用时都不同,但利用v=可以分别求出他们的速度,然后可比较其运动的快慢,故A错误;B、100m比赛中,哪位运动员获得冠军,关键是看他跑完100m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大的速度块,冲过终点时速度最大者其平均速度未必大,故B错误;C、100m比赛,路程相同,则所用时间最短者的速度最快,所以完成比赛所用时间最短者为冠军,故C正确;D、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则测得运动员的用时比实际少,故D错误。故选:C。15.(2022秋•岳普湖县校级期末)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A.铁管、水、空气 B.水、空气、铁管 C.空气、水、铁管 D.水、铁管、空气【答案】A【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解答】解:声音会分别沿着固体水管、水、空气向另一端传播,由于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在另一端的人先听到由固体水管传来的声音,其次是通过水传来的声音,最后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2022秋•李沧区期末)文言文《口技》中对口技者高超技艺的描写,让我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精彩。口技是运用口腔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下列对于声音描述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答案】D【分析】(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均可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4)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均可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C、声音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故C正确;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故D错误。故选:D。17.(2022秋•河间市校级月考)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15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A.1次敲击声 B.3次敲击声 C.4次敲击声 D.5次敲击声【答案】A【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2)知道人耳朵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即利用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来比较即可。【解答】解: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当乙同学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另一端时,声音会传播两次,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由于铁管长15m,故其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是,据v=可知,t==≈0.00288s;同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是:t==≈0.0441s;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之差小于0.1s,所以此时人耳朵是不能区分开这两次声音的,故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故选:A。18.(2022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多选)表是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介质水(0℃)水(15℃)水(20℃)冰(0℃)软橡胶软木铁(棒)v/(m•s﹣1)1440147014803230455005200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 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固体中声速一定大于液体中声速【答案】ABC【分析】认真分析表中的信息,将声音在不同介质种类和不同介质温度中的传播速度进行对比后做出判断。【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温度的水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故A正确;B、声音在水中和冰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故B正确;C、声音在不同固态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故C正确;D、声音在软橡胶和软林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因此固体中声速不一定大于液体中声速,故D错误。故选:ABC。19.(2022秋•遂川县期末)古诗《鹿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闻人语响”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答案】声带;小于。【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解答】解: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答案为:声带;小于。20.(2022秋•路南区期末)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波互相联系的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答案】(1)振动;(2)小于;(3)真空不能传声。【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波互相联系的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振动;(2)小于;(3)真空不能传声。21.(2022秋•保康县期末)某同学在一根正在输水的长铁水管的一端用力敲一下,另一同学在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最先听到的声音从铁中传来(选填“空气”、“铁”或“水”)。【答案】三;铁。【分析】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解答】解: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此时能听到三次声音,先后顺序依次是铁水管、水、空气传来的。故答案为:三;铁。22.(2022秋•江油市期中)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长为0.85km的空铝棒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问:两声相隔多少时间?(v空气=340m/s,v铝=5000m/s)【答案】2.33s。【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声音在铝中传播的时间和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然后据此算出两声相隔时间。【解答】解:声音在铝中传播的时间为:t铝====0.17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空气====2.5s;两声相隔时间为:t空气﹣t铝=2.5s﹣0.17s=2.33s。故答案为:2.33s。23.(2022秋•长乐区期中)有一根直铁管,长51米。小明在一端敲击一下铁管,小红在另一端靠近铁管听。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1)敲击后需要多长时间,小红听到由铁管传来的敲击声?(2)如果让小红能分辨出两次敲击声,需要声音间隔至少0.1s,那么她能听到两次声音吗?(3)铁管至少多长才能让小红分辨出两次声音(仅写出表达式)。【答案】(1)敲击后需要0.01s,小红听到由铁管传来的敲击声。(2)如果让小红能分辨出两次敲击声,需要声音间隔至少0.1s,她能听到两次声音。(3)s=。【分析】(1)根据t=计算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时间。(2)分别算出它们在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时间,然后算出时间差,推断能不能听到两次响声。(3)根据声音在铁中传播的时间与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差来计算铁管的长度。【解答】解:(1)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时间:t铁===0.01s;(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空===0.15s;它们之间的时间差:t差=t空﹣t铁=0.15s﹣0.01s=0.14s>0.1s,她能听到两次声音。(3)设铁管长s,那么:=﹣0.1s,则s=答:(1)敲击后需要0.01s,小红听到由铁管传来的敲击声。(2)、如果让小红能分辨出两次敲击声,需要声音间隔至少0.1s,她能听到两次声音(3)、s=。24.(2022秋•峨边县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快些。这一实验表明: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细棉线中的传播速度快。(选填“快”或“慢”)(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中间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4)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振动,如果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用金属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4)声在松弛的琴弦中传播,能量损失很快,传不了多远。【解答】解:(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4)如果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了,这是由于棉线“松弛”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振动。故答案为:(1)固体能够传声;(2)快;(3)不能;(4)不能。【题型4】 25.(2022秋•越秀区校级期中)声音在干燥空气中的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是声速大小跟空气温度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A.真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很低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C.空气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 D.当空气温度为3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接近350m/s【答案】D【分析】A、真空不能传声,结合图像判断;B、声速与介质温度有关,结合图像判断;C、由图像可知,声速大小跟空气温度成一次函数;D、由图像可知,当空气温度为30℃时,对应的纵坐标接近350m/s。【解答】解:A、图像体现的是声音在不同温度的干燥空气中的速度变化情况,没有体现真空中的声音速度,故A错误;BC、由图像可知,声速大小与空气温度的关系为一次函数关系,说明空气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故BC错误;D、由图像可知,当空气温度为30℃时,对应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接近350m/s,故D正确。故选:D。26.(2022秋•越秀区校级期末)下表记录了敲击大钟时,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推断正确的是()气温/℃﹣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A.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可能是345m/s B.钟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气温成正比 C.气温越低,大钟自身振动得越慢 D.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答案】D【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解答】解:A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声音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当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应该大于348m/s,故A错误,D正确;B、气温每升高10℃,声速增大6m/s,随着T的增大,v将增大,V=330+T,所以钟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气温不成正比,故B错误;C、气温高低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但是不影响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故选:D。27.(2022秋•宝丰县期中)分析表中的声速(单位:m•s﹣1)数据回答问题:一些介质中的声速空气(15℃)340海水(25℃)1531空气(25℃)346铜(棒)3750空气(35℃)352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铝(棒)5000蒸馏水(25℃)1497铁(棒)5200(1)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可得出的规律是每升高1℃,声速增大0.6m/s。按照你发现的规律,你估计0℃时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331m/s。(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声速大小的排列顺序是v固体>v液体>v气体。(3)认真分析所给信息,可得出: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有: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答案】(1)0.6;331;(2)v固体>v液体>v气体;(3)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分析】(1)据表中数据可知,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5℃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可据温度差和速度差进行计算;(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在气体中声速最小、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声速居中;(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介质的种类和温度不同时,声速不同。【解答】解:(1)据表中数据可知,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空气温度增大25℃﹣15℃=10℃时,声速增大了346m/s﹣340m/s=6m/s,因此可得出的规律是每升高1℃,声速增大0.6m/s;按此规律,0℃时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340m/s﹣0.6m/s×(15℃﹣0℃)=331m/s;(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声速大小的排列顺序是v固体>v液体>v气体;(3)分析所给信息,可得出: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有: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故答案为:(1)0.6;331;(2)v固体>v液体>v气体;(3)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28.(2021秋•海珠区期末)下表记录了空气中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声速数据,根据表格完成:﹣1010305010%325.05337.26347.64356.8130%325.09337.39348.11358.1950%325.11337.52348.57359.5770%325.14337.63349.03360.9490%325.17337.78349.49362.31(1)当空气湿度为30%、温度为30℃时,声速v=348.11m/s。当空气湿度为70%、温度为20℃时,声速可能为340.00m/s。(2)归纳“温度为30℃时,空气中的声速与湿度的关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3)如图表示了温度均为50℃,湿度在70%和9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s﹣t图象。其中:甲图线表示所在环境的湿度为90%。【答案】(1)348.11;340.00;(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3)90%。【分析】(1)通过查阅表格可得;(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空气中的声速与湿度的关系;(3)观察图像可以发现甲图线对应的速度大,通过对比表格可以得出湿度与声速的关系,进而确定湿度。【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得:当空气湿度为30%、温度为30℃时,声速v=348.11m/s;当空气湿度为70%,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20℃时,声速要介于337.63m/s和349.03m/s之间,声速可能为340.00m/s;(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为3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3)观察图像可以发现甲图线对应的速度大,通过对比表格可以发现温度均为50℃,湿度在70%和90%时,声速增加,所以甲图像对应的湿度为90%。故答案为:(1)348.11;340.00;(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3)90%。【题型5现象的解析】 29.(2022秋•砀山县校级期中)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提高声音的音量 D.装饰、美观【答案】A【分析】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解答】解:剧院及音乐厅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选:A。30.(2022秋•西峰区校级期末)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 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 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 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答案】D【分析】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解答】解:在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故选:D。31.(2021秋•盐湖区期中)善于观察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影剧院、大礼堂、音乐厅或录播室的墙壁上有许多跟蜂窝状似的小孔,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减弱回声对原声的影响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提高装饰的效果【答案】A【分析】面积较大的室内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解答】解:影剧院、大礼堂、音乐厅或录播室的墙壁上有许多跟蜂窝状似的小孔,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减弱回声对原声的影响,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选:A。32.(2022•苏州模拟)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所以要规避回声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重音。【分析】结合回声的概念解答即可。【解答】解:教室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小,导致讲话声遇到教室墙壁后反射形成回声,回声和原音叠加就会产生重音。故答案为:重音。33.(2022秋•蒲城县期中)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减少(选填“增加”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松软多孔(选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观看电影时,电影声是通过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答案】减少;松软多孔;声波。【分析】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要减少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可以利用松软多孔的材料来装饰墙壁。【解答】解: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松软多孔的材料。观看电影时,电影声是通过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答案:减少;松软多孔;声波。【题型6】 34.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已知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A.3000m B.6000m C.680m D.340m【答案】A【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超声波传播的路程,海洋的深度是超声波传播路程的一半。【解答】解:由v=可知,声呐发出的超声波6s传播的路程:s=vt=1500m/s×4s=6000m;海洋的深度:h=s=×6000m=3000m。故选:A。35.(2022春•雨山区校级期中)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答案】C【分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2s;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解答】解: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由v=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25s=85m,故A错误;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2s=68m,故B错误;C、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68m=17m;这17m共用了:t′=Δt﹣t1+t2=1.05s﹣0.25s+0.2s=1s,故C正确;D、汽车的车速为:v′===17m/s,故D错误。故选:C。36.(2022秋•开江县校级期中)交通部门通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的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A.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离测速仪102m B.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C.n的值为34 D.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m/s【答案】C【分析】先确定汽车遇到第一、二次信号时用的时间,利用s=vt求出到测速仪的距离,进而求出汽车遇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行驶的速度。【解答】解:A.由图知,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1=×0.6s=0.3s,;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3s=102m,故A正确;B.汽车两次遇到信号的时间差为:Δt=1.6s﹣0.3s=1.3s,故B正确;C.由图知,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2=×(1.8s﹣1.4s)=0.2s;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2s=68m,即n的值为68,故C错误;D.由图知,汽车遇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内行驶:s=102m﹣68m=34m;汽车的速度:v==≈26.15m/s,故D正确。故选:C。37.李明乘坐汽艇正对一座山崖驶去,他在离山崖720m的地方大喊一声,4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m/s,则汽艇的速度为20m/s。【答案】20。【分析】在4s时间内,声音和汽艇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同学喊叫时汽艇与山崖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列出喊叫时汽艇与山崖间距离的等式。【解答】解:汽艇行驶所用时间:t=4s,汽艇行驶的路程:s1=v艇ts2为同学喊叫时汽艇与山崖距离,s3为声音返回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2+s3=v声t,s1+s2+s3=2s2,v艇t+v声t=2s2代入数据:s2=720m,(v艇+340m/s)×4s=2×720m,则v艇=20m/s。故答案为:20。38.(2022秋•庆云县期末)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3000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答案】信息;3000。【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先算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该处的海深。【解答】解: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4s=2s,由v=得,该处的海深:s=vt=1500m/s×2s=3000m;故答案为:信息;3000。39.(2023•天山区校级开学)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85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是17m,汽车速度是21.25m/s。(超声波速度340m/s)【答案】17;21.25。【分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2s;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2)找出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汽车速度。【解答】解:(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由v=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25s=85m,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s2=v声t2=340m/s×0.2s=68m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68m=17m;(2)这17m共用时间:t′=Δt﹣t1+t2=0.85s﹣0.25s+0.2s=0.8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21.25m/s。故答案为:17;21.25。40.(2022秋•阜平县期末)回声是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当障碍物离声源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大于0.1s)再回到耳畔,我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当障碍物离声源较低近时,声波很快就反射回来了,人们就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而只能听到一种声音,且听起来响亮。(声音速度为340m/s)阅读后请回答:(1)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发声体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提示:声音来回的时间按0.1s计算)(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呐在水中传播速度1500m/s,考察船上的声呐发出声音1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已知声速为340m/s,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才能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即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就可求出人离障碍物的最短距离。(2)先求出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再利用s=vt即可求出水深。【解答】解:(1)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所以人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0.1s,则人的声音传到障碍物的时间:t=×0.1s=0.05s,由v=可得,人到障碍物的至少距离:s=vt=340m/s×0.05s=17m;(2)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t=×1s=0.5s,则这里的水深:h=v′t′=1500m/s×0.5s=750m。答:(1)发声体至少离障碍物的距离为17m;(2)水的深度为750m。41.(2022秋•唐山期末)国庆节期间,小明一家三口开车去旅游,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一座高山匀速行驶。在距离高山360m的A处鸣笛,2s后在B处听到回声(笛声从A点发出,经C处反射,到B处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1)2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2)A、B两点间的距离;(3)汽车行驶的速度。【答案】(1)2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680m;(2)A、B两点间的距离为40m;(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20m/s。【分析】(1)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声音传播的路程;(2)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A、C间的距离的两倍减去声音传播的路程;(3)汽车的行驶速度等于A、B两点间的距离除以汽车行驶的时间。【解答】解:(1)由v=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