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初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湛江市初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湛江市初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湛江市初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湛江市初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素养发展调研卷七年级历史科(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分1题,共60分)1.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是解题的提示信息,由此可确定是隋朝;“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是限制条件,可确定答案。隋朝建立时,定都长安。2.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隋炀帝酷虐残暴,于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故选D。3.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开凿大运河B.暴虐无道的统治C.大兴土木工程D.隋炀帝昏庸无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因此,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暴虐无道的统治,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隋朝灭亡的原因,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直接原因是隋末农民大起义。4.“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唐太宗这段话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核心思想。在其一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减轻刑罚,修订法律C.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D.驱逐突厥,加强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重视农业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太宗重视农业发展的思想,唐太宗贞观新政的举措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可以用缴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所以答案选A。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贞观新政5.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史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玄宗B.“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D.“革去弊讹”指玄宗废武则天时酷刑苛法【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所以“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玄宗。“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革去弊讹”指玄宗废武则天时酷刑苛法。“河清海晏”指开元年间政治清明,不是贞观,所以答案选B。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开元盛世6.“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C【解析】【详解】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②令玄奘西游天竺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④鉴真东渡日本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的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中①③均体现的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D符合题意;②④体现的是对外交流,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某剧组准备拍摄《大唐王朝》的纪录片,你认为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现A.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讨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B.一批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唐政府热情接待C.江南地区的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D.李白用“交子”支付酒楼老板酒钱【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唐太宗虚心纳谏,广泛听取魏征的意见。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日本来到长安的交流使团称为遣唐使。曲辕犁是唐朝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唐代的李白不可能使用交子,所以答案选D。9.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蜀锦色彩艳丽、冠于全国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妇女不能参加骑马、打球、射箭等活动④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充满活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充满活力,妇女可以参加骑马、打球、射箭等活动,锦色彩艳丽、冠于全国,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故①②④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0.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一一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范围广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朝与日本、新罗交往密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唐朝出现了外国货币,说明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存在商品贸易,而且十分繁盛,C项正确;唐代有统一的货币,排除A项;题干货币都不是中国自己发行的货币,排除B项;题干货币来自波斯和罗马,因此不能证明唐代与日本、新罗交往密切,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安史之乱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63年唐朝打败安史之乱叛军,之后黄巢起义,880年建立政权,但起义军被朱温所灭,最终失败,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故④②③①是时间的正确顺序,A项正确;②唐朝打败安史之乱叛军发生在③黄巢建立政权之前,排除B项;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是最早发生的,排除C项;④安史之乱爆发比其他几个发生的早,排除D项。故选A项。12.示意图中的空框内应填入的时期名称是()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三国时期 D.五代十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之后是五代十国时期,D项正确;春秋战国在西周和秦朝之间,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是在两汉与隋之间,排除B项;三国时期在魏晋南北朝之内,排除C项。故选D项。13.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致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即读书的行为高于一切。反映了宋朝重文,重读书;“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好男儿不当兵,好铁不做针。反映当时人们重文轻武,不以从军为荣。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材料“宋朝”是时间提示,理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说明宋朝比较重视读书,不做军人,结合所学,宋朝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装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由此可确定答案。14.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做保证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但是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从反面证明了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15.下列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阿骨打、铁木真、松赞干布、元昊),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阿骨打铁木真松赞干布元昊A.金元吐蕃契丹 B.辽蒙古西夏吐蕃 C.金蒙古吐蕃西夏 D.辽元吐蕃西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骨打是女真族首领建立了金,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松赞干布是吐蕃族首领,元昊建立了西夏,C项正确;辽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排除BD项;元昊是党项族,排除A项。故选C项。16.“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描述的是哪一民族的兴衰史()A.契丹 B.党项 C.蒙古 D.女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可知这个民族是女真族。女真族原来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过着以渔猎骑射为主的生活。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后来金被蒙古所灭,D项正确;契丹建立辽,排除A项;党项族建立西夏,排除B项;蒙古族建立元,排除C项。故选D项。17.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 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宋辽订立和议: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史称“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由此可知合议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但是宋王朝要交纳岁币,这加重了北宋王朝的负担,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北宋此时在北方仍有大面积领土,南北对峙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1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与北宋对峙的政权是辽;与南宋对峙的政权是金;因此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19.如表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1、率军北伐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收复建康;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题干材料与南宋岳飞抗金有关。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岳飞率军在郾城大战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B项正确;卫青是西汉时期将领,他多次北击匈奴,为汉武帝时大败匈奴做出巨大的贡献,排除A项;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末年政治家,元军南下攻宋时文天祥誓死抗元,排除C项;戚继光把倭寇从东南沿海基本清除,是民族英雄,排除D项。故选B项。20.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A.开始使用牛耕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依据题文信息“宋朝”“商业”,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交子,反映了宋朝商业繁荣。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反映的是宋朝农业繁荣的史实,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21.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分析,题干的“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的“海商”指从事海外贸易的人,这句话反映出当时海外贸易的兴盛情况。故选C。22.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粮店出售占城稻 B.城市买卖昼夜不绝C.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 D.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虽然纸币流通成为主流,但铜钱仍然流通,不应该说不再使用铜钱,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于是粮店出售占城稻完全可能,排除A项;北宋开始“开禁夜市”商业贸易出现日市、晓市、夜市的分化,小商小贩忙着昼夜交易。“买卖昼夜不绝”是史实,排除B项;景德镇本以宋真宗年号“景德”命名,所以市面上出现景德镇瓷器是符合史实的,排除D项。故选C项。23.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③④①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表现了这一点;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体现了这一点;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体现了这一点;1127年,南宋建立,不思进取,“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体现了这一点;1176年,南宋灭亡,很多将领表现了杰出的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这一点;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体现了这一点,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⑥⑤,B项正确;而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4.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改国号为元②推行汉法③灭亡南宋④创制蒙古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忽必烈,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创制蒙古文字,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①②③项都与忽必烈相关,符合题意。故选择A。25.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请你从下列历史朝代中选出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①隋朝②北宋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故①符合题意。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是没有结束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没有能够实现全国统一,与题干不符,故②不符合题意。唐朝是在隋朝之后建立,与题干不符,故③不符合题意。元朝结束了两宋以来束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故④符合题意。故选D.①④。26.“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庸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记录在哪本书中?()A.《大唐西域记》 B.《史记》 C.《西游记》 D.《资治通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记录”可知材料描述的人物是“唐三藏”的原型玄奘,A项正确;《史记》记载的是从炎黄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排除B项;《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是一本神话小说,排除C项;《资治通鉴》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排除D项。故选A项。27.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革新【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反映了以前图书手抄本、复本很少,是因为印刷不方便;唐宋以后图书的数量增多,是因为印刷技术改进。结合课本所学,唐朝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些技术提高了印刷的速度,有大量图书印刷出来。D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图书手抄本、图书复本少到图书多,没有涉及到中外文化交流、商品经济,AB排除;造纸术是制造纸张的技术,与书本出现无关,C排除;故选D。28.“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A.西汉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粮食产量十分富足。B.隋朝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粮食产量能满足全国的需要。C.唐朝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已居全国首位。D.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已成为富饶的粮仓。【答案】D【解析】【详解】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方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富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D正确,ABC排除。故选D。29.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宋都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不是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因此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说法有误,不能说明材料中的观点,B项符合题意;两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ACD项中的说法都能说明材料中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30.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应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西汉时有了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题干问的是宋元时期,①排除。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故选B。二、材料题(本部分有三大题,共40分)31.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节选自《贞观政要》材料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请回答:(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准备从哪些方面做起?(至少两方面)最终出现什么局面?(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至少两方面)【答案】(1)洛阳;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或者成为南北经济联系的纽带或者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2)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去奢省费或者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贞观之治。(2)经济重心南移或者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向南方或者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4)发达的交通、统治者重视、社会安定、人口增加等。【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隋朝大运河的描述。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2)据材料二“《贞观政要》”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评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时期开创贞观之治。根据“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可知,材料二中的他为了“存百姓”,他准备从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去奢省费或者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等方面做起。(3)据材料三图表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或者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向南方或者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南北经济开始接近平衡,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发达的交通、统治者重视、社会安定、人口增加等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与贞观新政、经济中心南移相关知识的相关史实。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显而易见的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材料二: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材料三: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主弹纠者曰“……”,以次建置内外百司。……夫外之郡县,其去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只是,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科举制与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相比,在选官标准上有何变化?(2)根据材料二,归纳“统一集权”的客观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发生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是什么?北宋为避免“纷争和割据”实行了什么政策?(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在中央设置的“本兵者”和“主弹纠者”分别指什么机构?元朝在地方上实行怎样的行政制度?(4)结合上这材料,说明材料一、材料三所述制度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答案】(1)标志:进士科的创立;

标准:从九品中正制以以家族门第作为选拔标准变化为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以考生的才能学识作为选官标准。(2)客观作用: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

战争:安史之乱;

政策:重文轻武政策。(3)机构:“本兵者”是指元朝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机构枢密院;“主弹纠者”是指元朝中央的监察机构御史台;

政策:行省制度。(4)材料一为科举制,材料三为行省制度,共同的作用是加强中央集权。【解析】【小问1详解】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创立;标准: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以考生的才能学识作为选官标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以家族门第作为选拔标准,选官权力掌握在门阀士族的手中。【小问2详解】客观作用:根据材料可知①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稳定社会秩序;②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③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战争: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政策: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是指重用文臣担任要职,掌握军政大权,对武将进行抑制,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一政策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杜绝了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小问3详解】机构:根据材料“本兵者”可知是指元朝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机构枢密院;“主弹纠者”是指元朝中央的监察机构御史台;政策:行省制度,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