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鲍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滕州市鲍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滕州市鲍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滕州市鲍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滕州市鲍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练习题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八王之乱”的评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晋武帝时期B.主要在长安一带展开C.使东晋走向衰落D.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八王之乱使中原人口大量死亡,为躲避灾祸,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民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D项正确;八王之乱发生在晋惠帝时期,排除A项;八王之乱围绕西晋都城洛阳一带展开,排除B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时期,导致西晋从此衰落,排除C项。故选D项。2.《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A.柳公权 B.颜真卿 C.王羲之 D.苏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晋王羲之被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C项正确;柳公权、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画家,不是《兰亭序》的作者,排除AB项;苏轼是北宋文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3.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早期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早期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火,过着群居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原始人类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持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B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排除C项;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排除D项。故选B项。4.小明在阅读一部史书时,了解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下列对这场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都城咸阳的威胁B.西汉军队的统帅是卫青、霍去病C.在这场战争中,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分道北上,出击匈奴D.经过漠北战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都城在长安,咸阳为秦朝都城,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选择A项;西汉强盛起来后,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19年进行漠北战役。在这场战争中,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分道北上,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BCD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5.中国历史上通过破釜沉舟激励士气,最后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桂陵之战 D.巨鹿之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最终,项羽领导起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战役,排除A项;逐鹿之战是炎黄联盟打败蚩尤的战役,排除B项;桂陵之战是齐国打败魏国的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6.2002年1月1日,欧洲正式启用统一的货币欧元,秦始皇时期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钱 B.五铢钱 C.刀形币 D.蚁鼻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A项正确;五铢钱是汉武帝发行的货币;刀形币和蚁鼻币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排除BCD项。故选A项。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这属于辩证思想法,这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主要思想,D项正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与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排除B项;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8.下面是关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讨论。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甲:意在加强对西域各族的管理乙:其目的是联合西域国家夹击匈奴丙:第一次出使没有达到最初的既定目标丁:促成了西汉政权设置西域都护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其中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是联合西域国家夹击匈奴,而不是加强对西域各族的管理,甲的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A项正确;乙的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是联合西域国家夹击匈奴,但当张骞到达西域时,大月氏已经西迁,因此第一次出使没有达到最初的既定目标,丙的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王朝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负责保护商旅往来,丁的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9.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创作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里的“他”指()A.孔子 B.司马迁 C.屈原 D.王羲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项正确;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排除A项;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创作了《楚辞》,排除C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排除D项。故选B项。10.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朝代依次是()A.宋、齐、梁、陈、北朝 B.宋、梁、齐、陈、北朝C.宋、陈、梁、齐、南朝 D.宋、齐、梁、陈、南朝【答案】D【解析】【详解】东晋灭亡后,420年——589年,中国的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根据图中序号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1.汉武帝时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政策,改汉初“和亲”为军事打击的原因包括()①经济繁荣,国力增强②西汉政权稳固③匈奴地区水草肥美,资源丰富④匈奴威胁北疆安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随着西汉经济繁荣,国力增强,西汉政权稳固,匈奴威胁北疆安宁,西汉改变了对匈奴的政策,①②④C项正确;汉代并不觊觎匈奴地区水草肥美,资源丰富,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2.2020年12月17日,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位“天外来客”名字中的“嫦娥”,据说本称妲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的忌讳而改称嫦娥,这位西汉皇帝()A.增加赋税徭役 B.倡导勤俭治国 C.实施“推恩令” D.设置西域都护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文帝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为“文景之治”,因此题干,据说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这位皇帝倡导勤俭治国,B项正确;汉文帝时期,减少赋税徭役,排除A项;汉武帝实施“推恩令”,排除C项;西域都护府是汉宣帝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13.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A.“文景之治” B.楚汉之争 C.秦朝灭亡 D.光武中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公元前202年是西汉建立的时间,休养生息政策是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持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A项正确;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排除B项;秦朝灭亡于公元前207年,排除C项;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排除D项。故选A项。14.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处于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是()A.燕、楚 B.秦、韩 C.楚、赵 D.齐、魏【答案】A【解析】【详解】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最北面的是“燕”位置在今天的北京一带;最东面的是“齐”;最西面的是“秦”;南面是“楚”;中间的是“韩赵魏”。最北面的是燕国,最南面的是楚国。A项正确;最西面的是“秦”,中间的是“韩赵魏”,排除BC项;最东面的是“齐”,中间的是“韩赵魏”,排除D项。故选A项。15.东汉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以下对这一局面出现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释放奴婢,减轻刑罚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③让士兵返乡务农④惩处贪官污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其统治后期,社会局面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汉高祖刘邦曾下令让士兵返乡务农,而非刘秀,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6.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了东汉后期()A.统治异常腐朽黑暗 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可知,东汉末年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C项正确;统治异常腐朽黑暗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7.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评价的是“丝绸之路”的()A.开辟背景 B.路线走向 C.开通经过 D.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可知,季羡林先生认为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流,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丝绸之路的开辟背景、路线走向、开通经过,排除ABC项。故选D项。18.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在叙述历史时是以()A.年代作编排 B.事件说本末 C.人物为中心 D.文献为线索【答案】C【解析】【详解】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在叙述历史时是以事件说本末。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的,C项正确;年代作编排是编年体,排除A项;事件说本末是纪事本末体,排除B项;文献为线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9.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描写的这个惨境发生在()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因此诗中描写的这个惨境发生在东汉末年,B项正确;东汉初年社会相对安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排除A项;曹操并不是三国或西晋时期的历史人物,排除CD项。故选B项。20.以下战役均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淝水之战④巨鹿之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官渡之战发生于200年,②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③淝水之战发生于383年,④巨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8年至207年,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④①②③,D项正确;而ABC项排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二、综合题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1)请根据材料一填写ABC三国的名称。(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这次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什么策略?【答案】(1)A.吴;B.魏;C.蜀汉。(2)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3)联吴抗曹。【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地图及所学可知,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故A是吴,B是魏,C是蜀汉。【小问2详解】战役:根据材料“操遂能克绍”及所学可知,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史称“官渡之战”。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小问3详解】策略:根据材料“……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知,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了联吴抗曹的策略。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李白《古风》材料二见图一材料三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为巩固统治,在中央和地方实行了一系列制度。材料四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材料五见图二请回答下面问题(1)材料一中李白这首《古风》诗中的“秦王”是谁?该诗歌主要赞颂了他哪方面的功绩?(2)材料二(图一)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项措施?当时秦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什么类似的措施?(3)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怎样的统治措施?(4)材料四反映出秦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其中两点即可)(5)材料五(图二)反映出秦末哪件大事?根据材料四回答,这件大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全国。(2)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4)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等。(5)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暴政。【解析】【详解】(1)根据“秦王扫六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李白这首古风中的“秦王”指的是秦始皇,这首诗歌赞颂的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方面的功绩。(2)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是秦朝统一后采取的统一货币的措施。除了统一货币,秦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还包括统一度量衡。(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是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是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4)根据“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可知秦的暴政表现在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等。(5)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二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23.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依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2)材料二中“汉化先行者——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从平城到洛阳”后,北魏推行了哪些汉化措施?(3)据材料二概括此时期民族交融的意义。(4)总结以上材料,哪些因素客观上推动了民族交融?【答案】(1)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促进民族交融;为秦汉统一奠定基础。(2)鲜卑族;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3)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4)战争、改革(统治者的推动)、民族迁徙、日常生活交往(经济生活推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可得出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根据材料“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可得出促进民族交融;根据材料“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可得出为秦汉统一奠定基础。(2)根据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动学习中原先进文化的史实,而这里的北魏政权是鲜卑族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进行改革,积极主动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迁都洛阳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下令改穿汉服、说汉语、改姓、与汉族通婚等。(3)根据材料二“……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可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在我国历史上不同民族不断融合铸就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战争的影响,大量民族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说明历史发展过程中战争是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因素;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积极主动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说明改革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