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大年陈镇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滨州市大年陈镇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滨州市大年陈镇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滨州市大年陈镇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滨州市大年陈镇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1.上古时期,人们“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腥躁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这种状况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A.学会使用打制石器 B.学会狩猎和采集 C.发明了磨制石器 D.学会使用火【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这种状况的改变主要得益于懂得使用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居民学会使用火,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火还可以照明,防寒,驱赶野兽。因此这种状况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学会使用火。D项正确;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学会狩猎和采集、发明了磨制石器,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一位少女一提一背两个灌满河水的陶制尖底汲水瓶,轻快地沿野桃林迎面走来。这边有七、八个人用和好的草泥涂抹立木盖的半地穴式茅草房顶,有人铺木地板,有人挖取暖的火塘。这是对下列哪一远古人类生活场景的描述()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半地穴式茅草房顶”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半坡人的生活场景,C项正确;山顶洞人住在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居民图案中有猪、鸟和舞蹈等体现出朴素审美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手工业,排除A和D项;材料是强调陶器的艺术美,不是说陶器本身,排除C项。故选B项。4.“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答案】D【解析】【详解】据“……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它提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祥地,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交通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5.目前,在海南发现了钱铁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大港村遗址、石贡遗址、付龙园遗址、凤鸣村遗址等,在以上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材料可以佐证海南A.历史文化悠久 B.人类活动遗址最多C.陆地开发最早 D.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海南发现了钱铁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大港村遗址、石贡遗址、付龙园遗址、凤鸣村遗址等,在以上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海南有许多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址,说明了海南历史文化悠久,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海南“人类活动遗址最多”、“陆地开发最早”、“出土文物最为丰富”,排除BCD项。故选A项。6.《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取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是()①周王室地位下降②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可知,东周时期周天子威望下降,①符合题意;齐、楚、晋等诸侯国势力大增,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②符合题意;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③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因为①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7.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期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造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 B.C. 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体现了青铜器的杰出艺术,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8.山东省简称“鲁”和山西省简称“晋”,与历史上哪项制度有关?()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当时在分封的诸侯国中,鲁国是受封于今天山东省的一个大诸侯国,晋国是受封于今天山西省的一个大诸侯国。因此,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B项正确;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排除A项;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排除C项;世袭制在夏朝时期开始,题干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9.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A.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C.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由此可知,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D符合题意;A属于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但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C的内容与分封制无关,排除;故选D。10.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与这一说法相符的史实是()A.灿烂的青铜文明 B.先进的铁器时代C.繁荣的百家争鸣 D.图强的变法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C项正确;灿烂的青铜文明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先进的铁器时代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图强的变法改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A.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B.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C.墨家政治上主张无而治 D.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应是民本思想,如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孟子更是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B项正确;战国时期墨家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生活,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C项;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维护的是君主的统治,而非倡导民本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2.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利于()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制度C.加强官员管理 D.尊崇儒家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可知,反映了秦朝的法制,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官员的管理,C项正确;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汉武帝尊崇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3.“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这和文帝、景帝推行的下列哪些措施有关①注重农业生产②提倡节俭③重视”以德化民“④统一文字、货币⑤让士兵还乡务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选项A符合题意;秦朝时期统一文字和货币,让士兵还乡务农是汉高祖时期的措施,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知他们正在学习小华:“送人千里,终须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灭,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A.张骞出使西域 B.平定七国之乱 C.卫青大破匈奴 D.陈胜吴广起义【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的“西域、匈奴”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因此A正确。平定七国之乱是王国问题,与西域无关。因此B错误。卫青大破匈奴与题意不符。C错误。陈胜吴广起义反映的秦末农民起义,与开拓西域无关。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A。15.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地方豪强独霸一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东汉中央政权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A项正确;东汉中后期显著政治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中大将篡夺皇位,不符合东汉史实,排除B项;农民起义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并不是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排除C项;地方豪强独霸一方,是地方上的,不属于中央政权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16.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汉朝以无为而治作为治国思想 B.汉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C.汉朝以内儒外法作为治国思想 D.汉朝以墨家学说作为治国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里的霸道就是指法家,所以中国的君主专制社会常被称为“内儒外法”。西汉董仲舒既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其实质就是“内儒外法”。故C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A;法家思想与题干的“以教化为大务”不符,排除B;墨家学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认识汉朝内儒外法的治国思想。17.在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的古幕中发现大量绢、绮、锦等丝织品。绮的组织结构在汉代普遍存在,其中一块绮的花纹图案与长沙马工堆汉菜出上的对鸟纹绮十分相似,此外还出土了织有汉字铭文“萌”的丝锦。这说明A.世界各地的丝织技术都来源于中国 B.汉代东西方之间存在密切交流C.丝绸之路推动了汉代纺织技术革新 D.经济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的古幕中发现大量绢、绮、锦等丝织品。绮的组织结构在汉代普遍存在,其中一块绮的花纹图案与长沙马工堆汉菜出上的对鸟纹绮十分相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汉朝时东西方之间,通过丝绸之路存在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选项B符合题意;“世界各地的丝织技术都来源于中国”说法过于绝对,A排除;材料中并未反映“丝绸之路推动了汉代丝织技术革新”,C排除;材料并未涉及经济交流与民族融合的关系,D排除。故选B。18.“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墓。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材料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和灭亡。材料“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反映的是西汉的建立和灭亡。材料“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反映的是东汉的建立和灭亡。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是秦汉时期,其特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指夏商周时期,排除;C项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指隋唐时期,排除。故选B。19.长沙走马楼发掘古井群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4万余片。从其记载的户籍、书信等信息中发现,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客”外来者的意思,“思”思念的意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针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这两个字好听、好记,寓意吉祥 B.湖南境内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C.受佛教影响,取名中具有禅意 D.中原人口迁居湖南,客籍成分增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客外来者的意思,‘思’思念的意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可知,当时湖南长沙有很多外地人口,最合理的解释是中原人口迁居湖南,客籍成分增加,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客”“思”寓意吉祥、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和受佛教影响,排除ABC项。故选D项。20.在影视作品中,因为出现不合历史场景、物品或前后场景不一致,被称为“穿帮”。电视剧《三国》摄制组布置了一个曹植的书房场景,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哪个道具的出现会导致“穿帮”A.椅子上放着一件丝绸衣服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C.墙上挂有《洛神赋图》 D.桌上放有一盘葡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是三国时期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人们会穿丝绸衣服。汉朝时期造纸术就发明了并得到改进,所以三国时期会有书籍。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的葡萄就已经传入我国,所以三国时会有葡萄。《洛神赋图》是东晋人顾恺之的作品,不会出现在三国时期,所以答案选C。21.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事实上它的统治范围仅限于南方,关于这个王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司马睿在王导等南北大贵族的支持下建立 B.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北方的前秦C.江南得到开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地区 D.书圣王羲之和画家顾恺之都在这一时期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东晋时期,由于大量北方人南迁,使得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超过北方地区,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司马睿能在南方建立东晋,主要得益于以王导为主的南北大贵族的支持,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北方的前秦,巩固了自己的统治,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顾恺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因此,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东晋初期,“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指王敦)与从弟导(指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A.东晋偏安江南,政体混乱 B.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C.东晋政权得到士族支持 D.司马睿善于用人,深得民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中“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山东琅琊人)与从弟导等同心翼德,以隆中兴”体现了司马睿建立东晋后,威信不足,王敦、王导等士族拥戴司马睿,维护了东晋政权。体现了东晋政权得到士族支持,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表述不符合题文表达主旨,不符合题意。故选C。23.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A.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C.社会矛盾的缓和 D.民族政权的分立【答案】B【解析】【详解】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中“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体现出少数民族服饰汉化特点,这一现象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材料属于服饰变化,不是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图示不能说明社会矛盾的缓和和民族政权的分立,排除C和D项。故选B项。2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南迁②战乱少社会安定③自然条件优越④南方政治败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加之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这些都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故排除④,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25.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夏桀统治不得人心,被商所灭,商汤建立商朝;公元前221年秦结束了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局面;220年曹丕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汉,222年孙权建立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羊传•隐公元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1)图1和图2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疆域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简要说明你识别两幅图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段材料体现的相似主张。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了实现这一主张,分别实施了哪些政治制度或政策?(3)分别写出图3和图4中古代货币的名称。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答案】(1)图1:西汉。(答汉朝亦可)理由:都城在长安;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是郡级驻所;西域处于政权部族界内(或统治疆域内),已经处于中央政府有效管辖下。图2:秦朝。理由:都城在咸阳;政权部族界内。(或统治疆域内)已经实现了统一;政权部族界(或统治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开凿了灵渠;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如桂林郡、南海郡、辽东郡等。(2)相似主张:大一统。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或答皇帝制度、三公制度、郡县制度均可);汉武帝:实施“推恩令”(或答“推恩令”的具体内容亦可)(3)图3:圆形方孔半两钱;图4:五铢钱。共同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或答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控制,促进了经济交流)。【解析】【小问1详解】图1的首都在长安,且当时的中央政府已经设置了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西域处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根据图1信息点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图1为西汉疆域示意图。图2的首都在咸阳,且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同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再根据其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根据图2信息点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图2为秦朝疆域示意图。【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两段材料,可以很明显的知道,两段材料体现的相似主张是大一统。秦始皇为了实现大一统,废除了分封制,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则是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彻底地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大一统局面。【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3的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图4的货币是五铢钱。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货币政策,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进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交流。27.我国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国家产生之日起,就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分久必合的版图】材料一:图一图二(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图一与图二所示政局版图分别是在哪一局面结束后形成的?【繁荣昌盛的盛世】材料二:两汉前期的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都注重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都出现了社会经济繁荣的盛世局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汉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分别是什么?两汉前期统治者的治国政策有何共同特点?【源远流长的商道】材料三: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突出贡献的事件是什么?丝绸之路的开通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促进交融的改革】材料四:汉人胡食图(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以上表格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答案】(1)图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局面。图二: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西汉时期,“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局面);东汉时期,“光武中兴”。共同特点: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3)张骞通西域。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使汉朝疆域扩大。(4)民族大交融。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改革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改革要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等等。(开放性试题,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图一是秦朝疆域图,图二是西晋的疆域图,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局面,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和之后的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东汉前期出现了光武中兴。根据材料二中的“都注重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结合所学可知,两汉前期统治者治国政策的共同特点是: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突出贡献的事件是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汉朝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辖,这使汉朝疆域扩大。【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四中的内容可知,“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和“汉人胡食图”都反映了民族大交融。根据所学的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历史可知,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同时,改革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改革过程中要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等。本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8.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饥饿)。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材料三“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里的“本业”,指男耕女织;“末利”,指商业和手工业;“复其身”,就是免除其本身的徭役;“收孥”就是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西晋的八王之乱及各族统治者的相互争杀,使北方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民不聊生……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据统计,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根据岳麓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Ⅱ》整理(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如图是我国古代哪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工程的建成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作用。(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分析材料三所提及的措施对秦国农业和商业发展的影响。(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起到了防洪、灌溉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农业的发展,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2)改革:商鞅变法;影响:促进农业的发展,抑制了商业的发展。(3)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因素:兴办水利工程、政策鼓励、稳定的社会环境、生产技术的改进、劳动力的补充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根据材料三“《史记·商君列传》……‘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的措施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促进农业的发展,抑制了商业的发展。(3)根据材料四“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