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习力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第I卷(选择题,共25题)一、选择题(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后人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这一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实现国家统一C.促进经济发展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大趋势。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ACD项都不属于最大作为,排除ACD项。故选B项。2.李敏看到一本人物传记中写道:“他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创造出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名篇,深受大众欢迎……”上述人物传记中的“诗人”是()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王安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李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创造出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名篇,深受大众欢迎,被誉为诗仙,A项正确;白居易是诗魔,杜甫是诗圣,王安石是宋代诗人,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3.唐太宗之所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A.唐太宗主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唐太宗的和亲政策建立了双方友好关系C.唐太宗用武力打败了所有的少数民族D.唐朝强大的国力与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国力强盛,在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时,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的拥戴,被尊为“天可汗”,D项正确;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排除A项;和亲政策主要体现在与吐蕃的关系上,排除B项;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战争、册封、和亲等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4.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这样的剧情,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①主人端茶来招待远方的客人②市民在瓦子中观看艺人表演③日本商人在长安市购买丝绸④印度游客回国时带走唐三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电视剧《贞观长歌》反映的是唐朝唐太宗时期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饮茶之风逐渐盛行,①正确;唐朝时期中日贸易、交流频繁,如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都城长安又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③正确;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交往,唐三彩则是唐朝著名的陶器,④正确;瓦子是后来宋朝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②排除。故选C。5.“六犯畏途终过海,全凭宏愿证同天。盛唐文物随身赴,东土招提历劫传。”诗中人物()A.是日本留学僧人 B.著有《大唐西域记》C推动汉藏交流 D.促进中日友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唐代,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中日友好,D项正确;阿倍仲麻吕是日本留学唐朝的僧人,玄奘和他的弟子著有《大唐西域记》,文成公主入西藏推动汉藏交流,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6.唐玄宗时,士人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纷纷穿起男式圆领服,足登乌皮靴。在长安等大都市街头,处处可见身着胡服的汉族女性。这反映了当时()A.服饰等级差别消除 B.社会风气开放包容C.女性更易接受胡服 D.唐朝时男女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玄宗时,士人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纷纷穿起男式圆领服,足登乌皮靴。在长安等大都市街头,处处可见身着胡服的汉族女性。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包容。B项正确;服饰等级差别消除表述错误,排除A项;女性更易接受胡服说法错误,排除C项;唐朝时男女平等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7.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因文章写得好,在科举考试时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才学,故D项正确;古代世官制以血缘为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汉代察举制以品德为选官标准,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这一评论强调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以前唐王朝处于辉煌鼎盛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所以此时的唐诗表现出豪放、浪漫的特点和宏大的气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的唐王朝逐渐陷入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这一时期的唐诗走向沉郁悲壮。由此可知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故A符合题意;盛唐气象使唐诗具有豪放、浪漫的色彩,沉郁悲壮与盛唐气象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唐诗属于文学创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无法全景再现社会现实,故C不符合题意;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的衰败导致唐诗风格转变,但没有导致唐诗衰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下列朝代中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歌创作黄金时代的是()A.唐朝 B.汉朝 C.宋朝 D.清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A项正确;汉赋是汉代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排除B项;宋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排除C项;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隋唐的经济文化交流;“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代表了唐朝的繁荣;“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反映出唐朝的对外开放。因此,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辽代契丹族公主墓采用汉族的营造法式,浮雕风格深受宋朝画界影响,可以看出宋朝对辽国的文化影响,北宋是汉族建立的王朝,而辽国是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这两者的交流属于民族文化的交融,ACD三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所以答案选B。12.在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根除地方腐败 C.提高行政效率 D.解决唐末弊政【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加强对地方行政、司法、财政的控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根除地方腐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提高行政效率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C项;解决唐末弊端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13.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表格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北宋和辽经历了多次战争,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保持了很多年的和平,北宋和西夏,金,南宋和金等国家政权之间也是战争不断,但总体上说,此时期是一个各民族政权并立,力量彼此消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时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都违背了史实,排除;故选D。14.下面《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画面描绘了当时权臣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该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某时期皇帝大多出身武将,政权更替频繁。建立政权后,皇帝非常害怕武将夺权,往往君臣猜忌。为了避祸,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根据所学,该时期是()A.唐朝晚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某时期皇帝大多出身武将,政权更替频繁。建立政权后,皇帝非常害怕武将夺权,往往君臣猜忌。为了避祸,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可知当时经常出现武将夺权,君臣猜忌,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五代十国时期。《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绘画作品。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替,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B项正确;唐朝晚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与题干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5.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这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A.削弱禁军权利 B.强化中央集权 C.重文轻武 D.广纳贤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北宋重文轻武政策。为了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削弱进军权力、强化中央集权、广纳贤才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16.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票房收益盈满。抗金英雄岳飞一首“靖康耻,犹未雪……”,响彻古今。岳飞《满江红》词中之“耻”是指()A.金灭辽 B.金灭北宋 C.元灭南宋 D.蒙古灭金【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靖康耻”指的是金灭北宋,B项正确;1125年,辽被金灭亡,排除A项;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排除C项;1234年,蒙古灭金,排除D项。故选B项。17.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A.加强集权,削弱地方B.废除丞相,实施专制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设立通判,加强监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宋太祖首先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并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在中央,宋太祖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8.“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是()A.南宋和辽 B.北宋和西夏 C.南宋和西夏 D.南宋和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因此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南宋和金,D项正确;南宋和辽,与宋金和议无关,排除A项;北宋和西夏,与宋金和议无关,排除B项;南宋和西夏,与宋金和议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9.《宋代城市游民研究》一文中写道:“宋代是我国历史上转型与变革的时期,与前代相比,城市经济功能更加凸显。”与前代相比,城市经济功能更加凸显主要表现在()A.打破了坊市界限 B.农业失去基础地位C.城市人口日渐增多 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与前代相比,城市经济功能更加凸显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宋朝商业繁荣,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A项正确;宋朝仍然是重农,“农业失去基础地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城市人口日渐增多,与“城市经济功能更加凸显”,不符,排除C项;“城市经济功能更加凸显”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社会阶层的流动C.科举制度的实行发展 D.门第观念的淡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唐朝到北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大提高,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创立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为寒门子弟入仕提供了条件,因此表格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举制的实行,C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不是导致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社会阶层的流动是科举制的影响,不是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门第观念的淡化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1.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C.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图二、图三、图四都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因此四张图反映的是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宋代,不是魏晋,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关系,排除B项;四幅图片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2.《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记载:李逵等人“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小说中的“瓦子”是一种()A.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 B.制作砖瓦的手工作坊C.制作瓷器的手工业作坊 D.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听的勾栏内锣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说中的“瓦子”指的是北宋时的一种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选项A正确;选项B、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23.《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材料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完成统一。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581年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南朝陈,统一中国,长达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隋朝时期开始。宋没有统一全国,明朝材料没涉及到,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2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在()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在元朝,这个机构就是澎湖巡检司,D项正确;隋朝、唐朝、宋朝时,中央政府均没有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5.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专制主义达到顶峰C.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元朝在一些地方设置了行省,在西藏和西域则设置了相应的机构,专门治理这些地区。由此可知,元朝针对不同的地方设置了不同的管理机构,即元朝对地方治理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间的关系,排除A项;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标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与题干“元朝”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元朝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管辖),而不是实施边疆地区自治,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题)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治国理政篇】以史为鉴,每个时期的治国措施和政治制度都有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解答问题。材料一对后世的中国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的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聪慧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的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的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他的成就,而是由于他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剑桥中国隋唐史》材料二如表格领域唐太宗唐玄宗政治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经济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材料三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深圳特区报》材料四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北宋改革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北宋重视文人的举措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中国通史》材料五元朝建立后,出于统治的需要,中央政府将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腹里”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岭北、辽阳、甘肃、河南、陕西、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设立了行中书省,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与中书省互为表里,代朝廷统摄节制地方。——《元朝的政治制度》(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2)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这一制度“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原因是什么?(4)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中“北宋重视文人的举措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观点的理由。(5)根据材料五,写出元朝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创新制度。【答案】(1)勤于政事、纳谏爱民、广纳贤才。(2)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共同原因: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3)标志: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原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4)理由: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5)行省制度。【解析】【小问1详解】材料一“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聪慧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的掌握着他的帝国”体现了唐太宗勤于政事;“谦虚耐心的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体现了唐太宗纳谏爱民、广纳贤才。【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开元盛世”。分析材料二中唐朝能出现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依据材料一可知,这一制度“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原因是科举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四“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北宋重视文人的举措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可知,同意,这是因为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小问5详解】根据材料五“元朝建立后,出于统治的需要,中央政府将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腹里”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岭北、辽阳、甘肃、河南、陕西、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设立了行中书省”可知,元朝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创新制度是行省制度。27.【经济发展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关系国计民生。阅读材料,解答问题。材料一农业生产工且简去工具简介曲辕犁唐朝发明的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轻便灵巧,回转省力,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筒车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筒车随水自动流转,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节省人力,提高劳动效率。)材料二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材料三项目表现农业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海外贸易宋代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②加以管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曲辕犁和筒车的不同用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作用。(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上表是宋代经济发展表现简表,请写出表中①②内容。(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写一下你认为如何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答案】(1)不同用途:曲辕犁是耕作农具,筒车是灌溉工具;共同作用:促进了农业发展(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主因: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及劳动工具(3)①占城稻;②市舶司。(4)大量引进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等。(言之有理也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唐朝发明的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轻便灵巧,回转省力,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可知,曲辕犁和筒车的不同用途是曲辕犁是耕作农具,筒车是灌溉工具,其共同作用是促进了农业发展。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取代了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及劳动工具,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带动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越南引进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宋朝时期,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明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由此可知,表格中①处应填写占城稻,②处应填写市舶司。【小问4详解】本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大量引进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等。28.【友好交往篇】中华民族一直秉持与邻为善、友好交往的理念。阅读材料,解答问题。材料一胡服服饰盛行,与初唐、盛唐时期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关,各种穿着的服饰必然影响唐代的社会生活。在中西文化文流、融合的氛围中,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飘饰在唐代社会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两京、大都市中的皇亲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成为时世风尚,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特有现象。——摘编自程旭《唐韵胡风》材料二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材料三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隋唐时期交往交流大事年表(局部)627—645年玄奘西行天竺641年文成公主入藏738年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754年鉴真东渡日本(1)根据材料一,归纳胡服成为“时世风尚”的原因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文成公主入藏对吐蕃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一个南宋时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请用史实说明“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5)根据材料四可以提炼出“唐朝时期各民族友好交往”“唐朝的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等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及本试卷中提取两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论说。(要求:先根据主题列出准确史实,再根据主题对史事进行说明。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通顺,不少于100字。)【答案】(1)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中西文化文流、融合的氛围;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皇亲国戚无不竞相模仿。(2)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特点:统一和连续政权;金、大理、西夏、蒙古政权等(任答出一个即可)说明:示例:元世祖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各民族之间交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5)【示例一】主题:唐朝时期各民族友好交往。史事:文成公主入藏、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