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泌尿系统课件_第1页
第十章 泌尿系统课件_第2页
第十章 泌尿系统课件_第3页
第十章 泌尿系统课件_第4页
第十章 泌尿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泌尿系统

urinarysystem第十章泌尿系统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四部分。

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而不为机体所利用或有害的一些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如药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第十章泌尿系统排泄途径excretivepathway

呼吸器官:CO2和少量水分

消化道:无机盐(钙、镁、铁等)和胆色素

皮肤汗腺:水分以及NaC1和尿素

肾脏:尿液,种类多,量大排泄器官的功能:排除机体代谢的有害物质,维持内环境的恒定。第十章泌尿系统第一节肾的构造第十章泌尿系统第十章泌尿系统概述:

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四部分。

功能:排除机体代谢的有害物质,维持内环境的恒定。第十章泌尿系统一、肾

(一)肾的形态:蚕豆形,前后略扁,分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和内外两缘。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肾门向实质凹陷形成的腔称肾窦。第十章泌尿系统第十章泌尿系统(二)肾的位置

腹腔后上部,腹膜的后方,贴腹后壁,脊柱两侧,左右肾呈八字形排列,左肾的上端平T12的上缘,下端平L3的上缘,右肾的上端平T12的下缘,下端平L3的下缘。第十章泌尿系统(三)肾的大体结构(冠状面观察)

1、皮质:居表层,色深,并深入髓质,形成肾柱。自髓质放射状伸入皮质的条纹称髓放线。第十章泌尿系统

2、髓质:色较淡,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底朝向皮质,尖向肾窦,形成7~12个肾乳头,乳头上有10~30个乳头孔,肾乳头周围有膜性短管包绕,形成7~8个肾小盏,2~3肾小盏合成1个肾大盏,2~3肾大盏合成1个肾盂,肾盂出肾门再延续为输尿管。第十章泌尿系统第十章泌尿系统二、肾的结构特征及其血液循环

主要有肾单位和集合小管组成。第十章泌尿系统(一)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肾有100万个以上的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1、肾小体:位于皮质和肾柱内,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分为血管极和尿极。第十章泌尿系统

入球小A→肾小球→出球小A

肾小囊

肾小囊腔(原尿)第十章泌尿系统电镜下观察:血管球的毛细血管内皮有孔,孔径50~100nm,多数没有隔膜,脏层的足细胞有突起,相邻足细胞的突起形成指间交叉。突起间的裂隙称裂孔,径25nm,有一层薄膜,称裂孔隔膜。第十章泌尿系统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与足细胞的突起有一层共同的基膜,原尿进入囊腔,经过有孔的内皮、基膜、裂孔隔膜。三层结构都能限制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称为滤过屏障(P257)。第十章泌尿系统2、肾小管

曲部(近曲小管)

直部

细段

髓袢

远端小管直部

曲部(远曲小管)肾小管近端小管第十章泌尿系统

a.近端小管曲部:单层立方上皮围成,管的上皮细胞腔面有刷状缘,电镜下观,可见微绒毛,侧突和基底褶,侧突内和褶内有长杆状线粒体。第十章泌尿系统

b.近端小管直部:与曲部基本相同,上皮略低。

c.细段:单层扁平上皮,无刷状缘,微绒毛和侧突较少。

d.远端小管:单层立方上皮,无刷状缘,微绒毛较短而少,有基底褶和侧突。第十章泌尿系统(二)集合管:接远端小管的是弓集合小管→直集合管→乳头管→乳头孔→肾小盏第十章泌尿系统第十章泌尿系统(三)皮质肾单位与髓旁肾单位皮质肾单位:85%-90%;肾小体体积较小,髓袢短;入球小A口径>出球小A口径;出球小A分支成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与尿液的生成、肾素的产生有关。髓旁肾单位:10%-15%;肾小体体积较大,髓袢长;入球小A口径≤出球小A口径;出球小A分支成毛细血管网和U形直小血管两种小血管;在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十章泌尿系统(四)肾小球旁器:

①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②致密斑:Na+的感觉器。

③球外系膜细胞:信息传递作用。

(五)肾间质:有间质细胞,分泌前列腺素和产生纤维与基质。第十章泌尿系统第十章泌尿系统(六)肾的血液循环

循环特点:

①肾动脉粗、短、血流量大,占总输出量的1/4。

②两端皆为微动脉。

③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压力较高——有利于滤过

球后毛细血管压力较低——有利于重吸收

④直小血管袢与髓袢伴行。第十章泌尿系统1.尿量成人1000-2000m1/天----正常多尿(Polyuria)、少尿(Oliguria)、无尿(Anuria)一、尿的性质与成分第二节尿生成过程第十章泌尿系统2.尿的化学成份水分:95%-97%固体物:3%-5%

无机物:氯化钠、硫酸盐、磷酸盐,钾盐、铵盐等

有机物:尿素、肌酐、马尿酸、尿胆素3.尿的理化性质淡黄色比重:1.015-1.025pH值:5.0-7.0渗透压:360-1457mOsm/L第十章泌尿系统

尿的生成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作用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第十章泌尿系统第十章泌尿系统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第十章泌尿系统(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毛细血管内皮、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以及两者之间的基膜。各层膜都有大小不同窗孔、裂隙,其中足细胞的裂隙膜上的孔隙最小,是主要的滤过屏障(机械屏障),也是最后一道屏障;滤过膜各层还覆盖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结构,可因静电排斥作用而阻抗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透过,起电学屏障作用。人的肾的滤过总面积很大,在1.5m2

以上。正常情况下,总滤过面积保持稳定。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有效滤过面积会减少,导致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或无尿。第十章泌尿系统第十章泌尿系统第十章泌尿系统外层中层内层水分子阳离子葡萄糖小分子阴离子蛋白质机械屏障: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隙构成电屏障: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第十章泌尿系统第十章泌尿系统(二)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有效滤过压

=6.0-(2.7+1.3)=2.0kPa(15mmHg)>0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有效滤过压

=6.0-(4.7+1.3)=0kPa(0mmHg)≤0无滤液生成第十章泌尿系统有效滤过压从入球端向出球端逐渐减小直至为零第十章泌尿系统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肾小球滤液(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量和质都要发生很大变化:小管液中全部氨基酸、葡萄糖(包括漏出的少量蛋白质),大部分水、无机盐(钠、钾、氯、HCO3-等),被重吸收入血液,而其它物质(如氨、肌酐等)则完全不被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不同物质的不同程度的重吸收过程,称为选择性重吸收。剩余不到原尿1%的液体从肾乳头管流入肾盂,这就是终尿。

重吸收方式有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类。第十章泌尿系统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主要在近曲小管前半段吸收机制:继发主动转运(与钠泵耦联)肾糖阈:当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第十章泌尿系统水的重吸收全部被动重吸收(主要通过渗透途径)近球小管重吸收量占滤过量的65~75%髓袢降支细段和远曲小管各吸收约10%集合管重吸收10~2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受ADH调节第十章泌尿系统四、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分泌H+、K+、NH3,排泄肌酐、对氨基马尿酸、青霉素、酚红等进入体内的外来物质,都为主动过程。1.H+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均可分泌H+,其中近球小管分泌量最大。①近球小管:H+-Na+交换②远曲小管、集合管:H+泵

意义:排酸保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第十章泌尿系统分泌特点:①泌H+与重吸收HCO3-、Na+呈正相关②泌H+与泌K+呈负相关③泌H+是有限度的:当小管液pH值<4.5时,泌H+则停止。H+分泌机制:主动分泌①Na+-H+交换②H+泵近球小管分泌H+的示意图第十章泌尿系统2.NH3的分泌

一般发生在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代谢产生的NH360%由谷氨酰胺脱氨而来。

NH3的分泌不仅促进H+的分泌而排酸,也能增加NaHCO3的重吸收。正常情况下NH3的分泌主要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但在肾功能衰竭造成的酸中毒时NH3的分泌增加,近球小管也可分泌NH3。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十章泌尿系统3.K+的分泌

Na+-K+交换4.其他物质的排泄:

肌酐、对氨基马尿酸,青霉素、酚红等。分泌机制:Na+-K+交换

①[K+]管内<[K+]主细胞内

②管周膜Na+-K+泵的主动重吸收Na+→管外为正管内为负的电位差→K+顺电-化学梯度分泌(易化扩散)入小管液第十章泌尿系统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水的重吸收↓渗透性利尿Osmoticdiuresis

临床上,给病人使用肾小球滤过而又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等,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以达到利尿和消除水肿--渗透性利尿。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第十章泌尿系统2.球-管平衡

Glomerulo-tubularbalance在正常情况下,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有何变化,近球小管对水和Na+的重吸收量总稳定在滤过量的65%-75%。定比重吸收,即重吸收百分率为65%-70%。第十章泌尿系统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动脉血压变动在80-180mmHg(10.64-23.94kPa)范围内,肾血流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肌源学说:入球小A灌流压↑→入球小A平滑肌的紧张性↑→入球小A口径↓→血流阻力↑意义:使肾血流量适应于肾脏的泌尿功能。第十章泌尿系统(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对尿生成的影响包括:

1.引起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流量和血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2.刺激近球小体中的近球细胞释放肾素使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3.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增加近球小管和髓袢内皮细胞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即:肾交感神经兴奋,尿量减少。二、神经和体液调节第十章泌尿系统(二)抗利尿激素(ADH)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作用机制影响抗利尿素释放的因素: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2.循环血量的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则ADH释放增多,反之,ADH释放减少。血量增多,可使ADH分泌减少;血量减少,则ADH分泌增加。3.动脉血压的改变动脉血压升高,可反射性地抑制ADH的释放。第十章泌尿系统含水通道的小泡外移第十章泌尿系统(三)肾素-血管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