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益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益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益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益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益阳市2022-2023学年六校期末联考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所示是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下列关于这一远古人类说法不正确的是()A.距今约70—20万年 B.会长时间保存火种C.能够使用打制石器 D.发掘于云南元谋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是北京人,发现于北京,D项错误,符合题意,选择D项;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可以发现人类的进化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AB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今年4月11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水稻论坛暨首届国际稻米博览会于三亚开幕。来自18个国家的水稻专家和行业人士共享水稻发展成果,探讨水稻全产业链的价值增值途径。下列远古人类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元谋人【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A选项符合题意;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B选项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没有从事农业生产。C选项不符合题意;元谋人没有从事农业生产。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3.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如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提示1:他揉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谷始播种,耕田以为土,苗地以为井。被人称为神农氏提示2: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A.炎帝、盘古 B.炎帝、黄帝 C.黄帝、女娲 D.盘古、女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片信息可知,提示1中“教民耕耨”指的是教人民耕种,这是炎帝的突出贡献,所以神农氏指的是炎帝,提示2中“轩辕氏”指的是通过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塑造炎黄部落的黄帝,他们二人共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项正确;与盘古有关的传说是盘古开天,与女娲有关的传说是女娲造人,均与提示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4.歌曲《国家》中唱道:“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国早期国家产生于A.约公元前2070年B.约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771年【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诞生。故A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600年是夏朝灭亡和商朝建立的时间,故B不符合题意;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西周建立。故C不符合题意;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B.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C.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修筑豪华宫殿,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D.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是桀,而不是启,B项符合题意;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A项不符合题意;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是商纣王,他统治残暴,最后被周武王联合其他势力推翻了商朝的统治,C项不符合题意;周武王在灭亡商朝后,建立了周朝,都城在镐京,史称西周,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6.根据如图所示西周等级示意图所示,正确的选项是A.从上往下,第四层起是劳动者 B.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广大平民C.卿大夫的地位属于最低一层的统治者 D.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像金字塔压在广大平民和奴隶身上【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大小贵族往往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王、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西周的统治阶层,像金字塔压在广大平民和奴隶身上,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7.我国的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一个或两个简称,比如山东简称“鲁”、陕西简称“秦”、山西简称“晋”等,这几个省份的简称都与我国古代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有关。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奖赏宗亲功臣 B.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C.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鲁”、“秦”、“晋”都是当时的诸侯国,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8.人们称今河北省为燕赵大地,山东省为齐鲁大地,“燕赵”“齐鲁”这些名字与下列哪一古代制度有关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因此“燕赵”“齐鲁”这些名字与分封制相关。选项A符合题意;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重要的文明成就。按使用功能分类,下图青铜器属A.酒器 B.礼器 C.兵器 D.乐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缶,用作盛酒器,A符合题意;BCD项不是缶的主要用途,排除。故选择A。10.《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下列哪种材料上A.龟甲和兽骨B.鹿皮和虎皮C.青铜器D.树皮【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在龟甲和兽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11.周顷王继位后,王室财政拮据,竟至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才安葬了襄王。这个故事说明()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C.周天子注重节俭 D.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侯,王室的地位已经严重衰落。本题的史实正好说明了这一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2.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在争霸战争过程中,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④不符合题意;①春秋时期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符合题意;②争霸战争时期强兵弱,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符合题意;③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1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表明商鞅变法注重法治;题干的“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表明商鞅变法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推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推动民族交融与商鞅变法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下列说法体现其政治主张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实行仁政,为政以德,故C符合题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的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故A排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故B排除。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故D排除。故此题选C。15.下列示意图中反映了秦朝中央行政系统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管理行政、监察和军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6.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文化方面,秦朝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小篆,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均为汉字发展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故选A。17.“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了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天子喜好收藏玉玺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反映了秦朝建立的皇帝制度和皇帝具有的独尊性和至高无上性,故D项正确;以玉制玺天子专有”只体现了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没有揭示出该历史现象的本质,排除A项;天子是否喜好收藏玉玺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君权神授思想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8.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专制主义集权达到顶峰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可以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D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A不合题意;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专制主义集权达到顶峰,故B不合题意;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郡县制主要作用”是解题的关键,秦朝实行郡县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19.小明同学在笔记本中写下了“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的草泽中进出的那一丝火星,短短数月间便延烧成遍地狼烟。蜂拥而起的义军…反秦抗暴”等内容,由此推断,小明写下的是关于_______的内容A.马陵之战 B.楚汉之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在大泽乡的草泽中”“反秦抗暴”可知,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内容,故C正确;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的战役,故A错误;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之争,故B错误;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起义,故D错误。20.汉景帝曾下诏:“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这体现了他A.重视农业B.减轻刑罚C.提倡节俭D.以德化民【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景帝重视农业,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的含义,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材料的能力,通过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汉景帝采取的措施的内容解答问题,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通过排除法解答问题。21.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 B.重用人才 C.休养生息 D.严刑峻法【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C。22.阅读下表,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推行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人物秦始皇汉武帝措施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筑长城,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铸五铢钱北击匈奴A.抵御外来侵扰 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经济发展 D.巩固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和车轨、北击匈奴、推行郡县制等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铸五铢钱、北击匈奴等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趋势。可见,秦始皇和汉武帝推行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故D正确;ABC概括不全面,都只反映了诸多措施中的某一项目的。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2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D.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共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的重要举措有: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废除严刑苛法等;“光武中兴”的重要举措有: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等。由此可知两个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B项正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在东汉中期以后,排除A项;由“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重要举措可知,两者都不提倡严刑峻法,排除C项;奖励耕织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推广铁器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4.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沿此线路最远可以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是()A.朝鲜半岛、日本 B.南海诸岛、苏禄C.印度半岛、锡兰 D.阿拉伯、俄罗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锡兰,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25.文物遗迹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渠道。下列文物遗迹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佛教传播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洛阳白马寺的形成与佛教的传播有关。东汉明帝时派人去西域求佛法,东汉明帝时在河南洛阳修建的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C项正确;秦朝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排除A项;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史记》,排除B项;青城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排除D项。故选C项。26.下侧地图显示的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役()A.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B.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C.标志三国鼎立的开始 D.结果是曹操以少胜多【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片中的赤壁可得出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排除D项;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A项。27.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致使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即“五胡”到隋唐时期已经汉化,与汉族无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8.“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A.重要原因 B.主要表现 C.基本特点 D.积极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题干中所述的内容与之相符,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29.下侧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统一了黄河流域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巩固了北部疆域 D.开发了江南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地图体现的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促进了民族交融,B项正确;孝文帝继位前,北魏已经统一了黄河流域,排除A项;巩固了北部疆域、开发了江南地区都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30.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A.科学技术发达B.医学领先世界C.手工技艺精湛D.绘画成就卓越【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片的人物是蔡伦、张仲景、华佗、祖冲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蔡伦是科学家,发明了造纸术,张仲景是医学家,创作了《伤寒杂病论》,华佗是医学家,创造了五禽戏和麻沸散,祖冲之是数学家,研究出了圆周率,由此可知,这四项人物都体现了汉朝和南北朝时期科技的发展和发达,A项符合题意;蔡伦和祖冲之不是医学家,B项片面,排除;张仲景和华佗不是手工技术者,C项片面,排除;题干的图片中的四个人物都不是画家,D项错误,排除;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掌握张仲景、华佗、祖冲之、蔡伦的相关知识点,利用排除法逐一分析四个选项,找到适合四个人物的相同点,排除不同点,由此得出正确答案。二、综合题(共40分)3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水。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是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材料二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2)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串受上,……力本业耕织,致菜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奴求)。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商君列传》(3)概括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循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机、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4)根据材料四,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各家中规模和名气较大的是哪两家?【答案】(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或铁制农具和牛耕的结合)。(2)特征:军事上,诸侯争霸,相互征战:政治上,各国纷纷改革(变法)求强。(3)奖励军功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4)局面:百家争鸣。儒家和墨家。【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牛耕渐趋普遍,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等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或铁制农具和牛耕的结合)。(2)根据材料二“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军事上,诸侯争霸,相互征战;政治上,各国纷纷改革(变法)求强。(3)根据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串受上,……力本业耕织,致菜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奴求)。”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的措施。(4)据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可知,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根据“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可知,各家中规模和名气较大的是儒家和墨家。32.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规定诸侯于宗庙祭祀时奉献一定量的黄金,称为“酎金”。皇帝坚持这项规定主要用意并不在予增加经济收入,而是要观察王侯们是否俯首听命、尊祖敬宗。所以,西汉政府对“酎金”的数量和质量有严格要求,一旦不足,“王削县、侯免爵”。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就出现了因为“酎金”不纯,106名列侯爵位被削夺的大案。——摘编自郭献功《汉代的“酎金”与“酎金案”(1)材料一中汉武帝制造酎金”案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汉武帝在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举措?材料二注:图1为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图2为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图3为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2)根据材料二,简述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及其作用。材料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之主,很想内兴文治,外耀武功。于是立五经博士,表章六艺罢黜百家。又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南平阈越、南越,东北并朝鲜,西南开西南夷。一时武功文治,赫然可观。——吕思勉《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在思想文化和军事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大一统”的理解。【答案】(1)目的:削弱诸侯国势力,减轻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2)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铁官营、专卖。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汉武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3)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罢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巩固了边疆安全,维护了政权稳定。(4)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各方面进行统一领导,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或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汉朝规定诸侯于宗庙祭祀时奉献一定量的黄金,称为‘酎金’。皇帝坚持这项规定主要用意并不在干增加经济收入,而是要观察王侯们是否俯首听命、尊祖敬宗。所以,西汉政府对‘酎金’的数量和质量有严格要求,一旦不足,‘王削县、侯免爵’。”可以归纳出汉武帝制造“酎金”案的目的是:削弱诸侯国势力,减轻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为了削弱诸侯国势力,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还建立刺史制度。(2)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图1为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图2为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图3为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可以概括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铁官营、专卖。这些措施的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汉武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3)根据材料三“于是立五经博士,表章六艺,罢黜百家。又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南平闽越、南越,东北并朝鲜,西南开西南夷。一时武功文治,赫然可观。”可以概括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的措施是:接受董仲舒“罢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在军事上的措施是: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巩固了边疆安全,维护了政权稳定。(4)依据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