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人教)总复习课件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1页
高考生物(人教)总复习课件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2页
高考生物(人教)总复习课件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3页
高考生物(人教)总复习课件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4页
高考生物(人教)总复习课件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点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

,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

。半透膜浓度差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现象

3.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

失水,植

物细胞就发生

现象。(2)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吸水,发生

现象。渗透作用质壁分离大于质壁分离复原4.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

(填“逆”或“顺”)浓度

梯度进行的。(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

性。差异差异逆差异1.玻璃纸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透过它,而蔗糖分子则不能。(必修

1P60问题探讨)

(

)2.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必修1P60问题探

讨)

(

)3.当外界溶液低时,红细胞一定会吸水涨破。(必修1P61思考与讨论)

(

)✕✕✕4.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必修1P63资

料分析)

(

)5.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必修1

P63相关信息)

()✕√1.(必修1P64与社会的联系)浓度低的饮料可以用来

,浓度高

的饮料不能很好地起到补充体内水分的作用,因为

。提示:补充体内水分过高浓度的饮料反而会导致细胞失水2.(必修1P64拓展题)轮作是指农民在一块地里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提示:防止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3.(必修1P63资料分析)分析柱形图,回答问题:

(1)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2)通过该图能得出细胞膜具有

,该特性主要与细胞膜的

(填成分)有关。提示:(1)水稻吸收水分的量多于吸收的Mg2+、Ca2+的量(2)选择透过性蛋

白质4.(必修1P76技能应用)温度高低会提高或降低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

吗?请你提出假设,并设计检验该假设的实验方案。实验材料:长颈漏斗等渗透装置、水浴锅、冰块及其他必须用具。你的假设:

。实验方法步骤:(1)取三个相同的渗透装置编号分别为甲、乙、丙。(2)

。(3)经过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

。预期结果:如果出现各装置的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度大小关系为

,则假设是正确的。提示:(1)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水分子扩散速率加快(2)甲装置烧

杯水浴加热升温,乙装置的烧杯外用适量的冰块降温,丙装置不做处理(3)

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的高度甲>丙>乙1.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渗透装置分析

(1)水分子的流动方向判断:当溶液浓度S1>S2时,流向S1的水分子多于流向S2的

水分子,水分子总体趋势为通过半透膜由S2流向S1;当溶液浓度S1<S2时,流向S2

的水分子多于流向S1的水分子,水分子总体趋势为通过半透膜由S1流向S2。(2)溶液的浓度大小判断:Δh不变时,S1、S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S2,原因是液

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2.渗透作用实验装置的拓展应用(1)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比较项目漏斗内烧杯内溶液浓度MN

现象及结论①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N②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③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N(2)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的方法(以碘和淀粉为例)烧杯内盛淀粉溶液漏斗内盛碘液结论变蓝不变蓝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不变蓝变蓝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变蓝变蓝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不变蓝不变蓝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考向一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分析1.(2020湖北四地七校联盟高三联考)某兴趣小组用图甲研究渗透作用,a和b

均为蔗糖溶液,c允许单糖通过。图乙为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A.烧杯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B.若t2时刻烧杯中加入蔗糖酶,则Δh最终将变小C.t2时刻半透膜两侧蔗糖溶液浓度相同D.若t2时刻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Δh将先变大后变小解析

漏斗液面高于烧杯说明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烧杯中蔗糖溶

液浓度,A错误;若t2时刻烧杯中加入蔗糖酶,蔗糖分解为单糖,烧杯内溶液浓度

会先上升,由于c允许单糖通过,继而烧杯内溶液浓度会下降,则Δh将先变小后

变大,B错误;t2时刻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但是由于漏斗与烧杯的

液面不一样高,因此膜两侧溶液浓度不可能相等,C错误;若t2时刻漏斗中加入

蔗糖酶,蔗糖分解为单糖,漏斗内溶液浓度会先上升,由于c允许单糖通过,继而

漏斗内溶液浓度会下降,则Δh将先变大后变小,D正确。2.(2021河南平顶山实验高中月考)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假设溶质分子或离

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实验开始时,液面a和b平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DA.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液面a会下降,液面b会上升B.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液面a会上升,液面b会下降C.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D.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解析

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水分子总体趋势由

甲流向乙,液面a会下降,液面b会上升,A正确;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

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由于蔗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单糖,因此甲的

物质的量浓度大于乙,则液面a会上升,液面b会下降,B正确;当半透膜两侧的

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由于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可能不同,因此甲、乙溶液的浓

度不一定相等,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也不一定相等,C正确,D错误。题后悟道·易错有关渗透作用的两个易错点(1)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是表观现象,实际上水分子是双向移

动的,只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2)渗透平衡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对相等,

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考向二动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分析3.(2021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开学考)将生鸡蛋的大头保持壳膜完好去掉蛋

壳,小头开个小孔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将蛋壳内灌入15%的蔗糖溶液,然后放

在烧杯的清水中并用铅笔标上吃水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A.卵壳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B.半小时后吃水线低于烧杯的水面是由清水渗入蛋壳所致C.若将清水换为15%的NaCl溶液,则蛋壳先上浮后下沉D.若将正常的线粒体放入清水中,则线粒体内膜先涨破解析

本实验中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的是卵壳膜,A正确。由于

壳膜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外界清水就透过壳膜进入壳膜内的蔗糖

溶液中,导致吃水线低于烧杯的水面,B正确。若将清水换为15%的NaCl溶液,

由于壳膜内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壳膜内的水就透过壳膜进入膜外,导

致蛋壳上浮;由于Na+和Cl-都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很快

消失,壳膜外的水就透过壳膜进入到壳膜内,导致蛋壳下沉,C正确。若将正常

的线粒体放在清水中,由于内膜向内折叠增大了膜面积,故会发生外膜先破

裂,内膜后破裂,D错误。4.(2021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将来自同一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且生理

状态相同的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测量,所得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溶液的起始渗透压比乙溶液的起始渗透压高B.a点时,洋葱细胞开始从乙溶液中吸收溶质分子C.8min时,乙溶液中的细胞有活性,甲溶液中细胞无活性D.乙溶液内洋葱细胞的细胞液颜色在b点时最深A解析

开始阶段,甲溶液中洋葱细胞的失水速率比乙溶液中洋葱细胞的

失水速率快,由于洋葱细胞是相同的,因此甲溶液的起始渗透压比乙溶液的起

始渗透压高,A正确;洋葱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说明洋葱

细胞能吸收溶质分子,并且从刚开始就能吸收,B错误;8min时,甲溶液中的洋

葱细胞还在失水,说明细胞有活性,C错误;乙溶液中的洋葱细胞在a点时,失水

量最大,细胞液的颜色最深,D错误。考点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连线)2.根据图示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条件1.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1065倍,说明丽藻吸

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必修1P71正文)

()2.丽藻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不同无机盐离子的速率都相同。(必修1P71表

4-1)

(

)3.胞吞和胞吐过程中发生膜成分的更新,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必修1P72正文)

()√✕√4.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的方式属于

主动运输,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必修1P72旁栏思考)

(

)5.水分子都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的,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必修

1P74科学前沿)

(

)6.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

瞬时开放。(必修1P74科学前沿)

()√✕✕1.(必修1P71正文)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这对于细胞

本身的意义是

。提示:主动运输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

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2.(必修1P73与社会的联系)囊性纤维病是由于有的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

异常,影响了Na+和Cl-的跨膜运输,这一事例说明这种结构蛋白属于细胞膜上

,也反映了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是通过细胞膜上

来实现的。提示:载体蛋白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3.(必修1P73拓展题)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提示: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呼吸有关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的

速率4.(必修1P76知识迁移)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够从消化了的食物中吸收葡萄

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这个事实说明

。这与细胞生活的关系是

。提示: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尽可能地只吸收自身需

要的物质,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常被阻挡在细胞外5.(必修1P71图4-7)下面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有关模型,回答相关问题:

(1)甲、乙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一样吗?为什么?(2)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吗?(3)只要是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就是主动运输吗?提示:(1)不一样。图甲中a点以后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主动运输;图乙中

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2)不能,逆

浓度梯度运输一定消耗能量。(3)不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了主动运

输,还有胞吞和胞吐。1.“三看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提醒]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5点提醒(1)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则是主动运输。(2)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

扩散(神经元兴奋传递时)进出细胞。(3)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作用。(4)通过胞吐运输的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也可能是小分子物质,如某些神

经递质的释放。(5)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胞吞、胞吐

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1)物质浓度

①由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因此物质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

比。②由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当所有的载体蛋白都被利用了之后,物质的运输速率将达到最大(P点),此时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主

要是载体蛋白的数量。(2)氧气浓度(红细胞的主动运输与O2无关)

①Q点时:无氧呼吸为物质的运输提供能量。②QP段: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越多,主动运输的速率越

大。③P点以后:当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受载体蛋白数量以及其他限制因素

的影响,运输速率不再增加。(3)温度

考向一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1.(2021山西大同高三学情调研)如图表示一个神经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

浓度,离子的浓度差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K+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B.Na+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C.Mg2+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D.Cl-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解析

K+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K+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

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A正确;Na+细胞内的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Na+通过协

助扩散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B错误;Mg2+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是主动

运输,需要消耗ATP,C错误;Cl-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

要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2.(2020云南民族大学附中二模)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既有顺浓度梯度的被

动运输,也有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下面图甲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三种方

式;图乙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转运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图甲图乙AA.图甲中物质通过①②③④过程进入细胞的运输速率都会受温度影响B.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主要是因为Na+通过②方式进入细胞,恢复静息电

位主要是因为K+通过方式④进入细胞C.图乙中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中属于被动运输D.细胞膜对跨膜运输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这与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

专一性有关,与磷脂分子的脂溶性无关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①为自由扩散,②③为协助扩散,④为主动运输。温

度可影响构成细胞膜的物质分子的运动,进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所以图甲中

物质通过①②③④过程进入细胞的运输速率都会受温度影响,A正确;静息电

位产生时,钾离子通过钾离子通道以②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动作电位

产生时,钠离子通过钠离子通道以②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B错误;图乙

中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脂溶性物质能优先

通过细胞膜,所以细胞膜对跨膜运输的物质的选择性与磷脂分子的脂溶性有

关,D错误。题后悟道·归纳同一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一定相同①葡萄糖

②Na+

③K+

考向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及实验分析3.(2021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开学考)如图1~4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

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D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

共同点D.将图2与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解析

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

式是自由扩散,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

图2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图2

与3可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

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氧气浓度,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C正

确;图4的曲线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D

错误。4.(2020浙江杭州高级中学高三考前模拟)为研究马铃薯对某种物质X的吸收

方式,某实验小组将新鲜的马铃薯切成细条,随机分为完全相等的两组,甲组

放入物质的量浓度为40mmol/L的X溶液中,乙组放入物质的量浓度为60

mmol/L的X溶液中,分别测试装置中通入N2和通入O2条件下马铃薯对物质X

的吸收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溶液浓度通入的气体吸收速率(mmol/min)40mmol/LN23.61O23.6160mmol/LN23.59O23.58AA.物质X的吸收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物质X吸收需消耗细胞内部的能量C.物质X能够自由穿过磷脂双分子层D.物质X的吸收与细胞内外浓度差无关解析

由表可知,甲组放入物质的量浓度为40mmol/L的X溶液中,通入N2

和通入O2条件下马铃薯对X物质的吸收速率都为3.61mmol/min,说明马铃薯

对物质X的吸收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乙组放入物质的量浓度为60

mmol/L的X溶液中,马铃薯对物质X的吸收速率有所下降,由于载体的数量有

限,吸收速率下降,说明马铃薯对物质X的吸收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

体蛋白的参与,不需消耗细胞内部的能量,A正确。题后悟道·方法运输速率曲线中的运输方式判断(不考虑胞吞和胞吐)(1)有饱和点的曲线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2)运输速率与细胞外浓度成正比关系的曲线表示自由扩散。(3)运输速率与呼吸作用或氧浓度有关系的曲线表示主动运输。考向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探究实验分析5.主动运输是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

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

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名称是

。(2)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3)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

。②比较乙组和甲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1)探究HgCl2溶液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

响(2)温度、pH、溶氧量、溶液的用量、胡萝卜片的数量等(3)①溶液中

磷酸盐的浓度②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③幼嫩组织

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少解析(1)由题图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为HgCl2溶液和细胞成熟程度,最后测

量了实验前后溶液中磷酸盐浓度差,所以本实验的名称是探究HgCl2溶液和

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2)实验中,应保证各组

所处环境的温度、溶液的用量、pH、溶氧量以及胡萝卜片的数量等一致,以

免影响实验效果。(3)①由题图纵坐标可知,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溶液

中磷酸盐的浓度。②甲组中不含有HgCl2溶液,即ATP水解不受影响,细胞可

进行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而乙组中加入了HgCl2溶液,抑制了ATP的水解,

则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了主动运输,说明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

能量。③由于甲组和丙组的唯一变量为胡萝卜片的成熟程度,因此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幼嫩组织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

体蛋白数量少。

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2)

具有一定的浓度,细胞能渗透吸水和失水。(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

。半透膜细胞液大2.实验步骤

3.现象与结论

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必修1P61正文)

(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材料应选取洋葱内表皮。(必修1P6

2探究)

(

)3.如果细胞壁也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必修1P62

探究)

()4.如果没有细胞壁,将不会发生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必修1P62探究)

(

)√✕✕✕(必修1P61~P62探究)根据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2)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是浓度降低的外界溶液。原因是

。(3)将0.3g/mL的蔗糖溶液换成一定浓度的KNO3、甘油、尿素、乙二醇等溶

液,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并能自动复原,原因是

。提示:(1)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

细胞液浓度,且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2)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且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渗透出来(3)K+、N

、尿素、乙二醇等都可转运到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渗透吸水而发生自动复原1.实验分析(1)本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

(2)不同外界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变化分析将成熟的植物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的蔗糖溶液

和0.5mol/L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

积随时间变化如图,分析如下:

①A曲线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细胞略膨胀,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原生质体的

体积不能无限膨胀。②B曲线表示细胞在0.5mol/L的尿素溶液中:细胞先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

分离,后由于尿素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细

胞在KNO3、甘油、乙二醇等溶液中也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③C曲线表示细胞在0.3mol/L的蔗糖溶液中: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因此质壁分

离后细胞不能发生自动复原。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考向一实验原理和基本步骤分析1.下列有关“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BA.在步骤C中只需滴加1滴的蔗糖溶液B.整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应维持在低倍镜下C.步骤A具体操作过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步骤F观察实验结果和步骤D相比,液泡颜色变深解析

在步骤C引流操作中需滴加多滴蔗糖溶液,用吸水纸在对侧吸引,A

错误;步骤A制片时不需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C错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

胞,细胞吸水,液泡颜色变浅,D错误。2.(2021浙江嘉兴高三教学测试)将处于高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表皮细

胞a放到清水中,依次成为b、c所示状态(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液泡中色素含量:a>b>cB.细胞液浓度:a>b>cC.细胞的吸水能力:a>b>cD.原生质体体积:a<b<cA解析

液泡中色素含量不变,A错误;放在清水中,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

液浓度,细胞吸水,因此细胞液浓度a>b>c,B正确;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能力越

强,因此吸水能力a>b>c,C正确;原生质体是植物细胞除了细胞壁以外的部分,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增大,a<b<c,D正确。考向二实验拓展应用3.(2021河南鹤壁高级中学高三一模)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

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

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

,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解析

3h时,两组幼苗重量均已低于初始萎蔫鲜重即发生了萎蔫,一方面

是因为蒸腾作用散失了水分,另一方面是因为放在比根细胞液浓度大的KNO

3溶液中,根细胞渗透失水,A正确;实验开始时,甲组幼苗根系就已开始吸收K

+、N

,而不是在6h时才开始吸收K+、N

,到6h时细胞液浓度大于KNO3溶液浓度,从而使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B错误;12h后,由于甲组根系

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

,从而保持根细胞内外浓度差,使其吸水量大于蒸腾量而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乙组放在比根细胞液浓度大很多的

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不断大量失水造成严重萎蔫

最后死亡,C正确;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植物吸收矿质元素与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正确。

4.(2020黑龙江大庆四中高三检测)某研究小组用5种植物材料进行质壁分离

实验。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记录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滴加同一浓度的蔗

糖溶液,记录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绘制成如

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A.据图分析可知,实验结束时,红花檵木的细胞体积最小B.该实验的各组材料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滴加蔗糖溶液之前红花檵木的细胞液浓度最小D.5种植物材料中,山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慢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中红花檵木细

胞数目最多,说明其细胞体积最小,A正确;该实验中的各组材料之间形成相互

对照,B正确;每种植物的特性不同,依据实验结果,不能推测出滴加蔗糖溶液

之前红花檵木的细胞液浓度最小,C错误;各组实验中,山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的平均时间最长,故质壁分离的速度最慢,D正确。高考真题再现1.(2020江苏单科,5,2分)如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

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B.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解析

如图所示,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同向协同转运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该

过程消耗Na+电化学梯度中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葡萄糖则是通过载体蛋

白顺浓度梯度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出小肠上皮细胞的,A正确;Na+出小肠上皮

细胞的方式是②主动运输,B错误;多肽是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的,

⑤是胞吞,②是主动运输,C错误;维生素D是脂质,以④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小

肠上皮细胞,D错误。2.(2019课标全国Ⅱ,3,6分)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

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

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

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

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

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

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C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解析

由题干信息知: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一种载体

蛋白,且可水解ATP提供能量)发挥作用将细胞内的H+逆浓度梯度由细胞内转

运到细胞外,使溶液的pH明显降低,A、B正确;加入H+-ATPase抑制剂,再用蓝

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说明蓝光不能为逆浓度跨膜转运H+直接提供能量,C

错误;经蓝光处理,H+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而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后,再经

蓝光处理,膜两侧H+浓度未变,说明无能量供应时H+不能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3.(2018课标全国Ⅰ,3,6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