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教育

4孙权劝学

教案A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

的性格特征;

3.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掌握“邪”“耳”“乎”等语气词的用法,

以及“卿”“孤”“阿蒙”“大兄”等称谓语的含义;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

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掌握“邪”“耳”“乎”等语气词的用法,

以及“卿”“孤”“阿蒙”“大兄”等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

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

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使学生

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中学教育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依

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

的,还自认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

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

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

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三、文本链接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简称“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

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泗水之战》

等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

通鉴》。

四、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磁带,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3.归纳文言字词。

(1)注意古代的称呼。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都这样称呼。

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2)注意一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谓……日:对……说。

(3)注意古今异义的词语。

但:但当涉猎(只)

往事:见往事耳(历史)

及: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中学教育

博士:治经为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4)注意一词多义的词语。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如往事耳(了解)大兄何叫事之晚乎(认清)

(5)积累并运用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

位从低下而攀高了,或从穷困变富有了,都可以说非复吴下阿蒙。

造句: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个穷小子的小王,

而今却成了大企业家,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②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对待。

造句:平时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的张军,这次却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

了一等奖,大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

4.结合课下注释及前面归纳的文言用法,翻译课文。

5.再次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

叹服不己,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2)理清课文思路。

生1:本文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并“结友而

别”。

生2:我想用“学”字作一线穿珠式的概括,即“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

肃叹学”。

生3:文章是用对话组材,借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的,抓住“劝”“议”即可。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指名回答:

“邪”“耳”“乎”语气词的用法;

“卿”,,孤,,“阿蒙”,,大兄,,称谓语的含义。

二、课文精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

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

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中学教育

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

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地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现。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

自得。

2.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

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

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

不失人主的身份。

3.从劝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层层劝解。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

治的话题进行交谈。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严格要求,为提高屡立战功的

吕蒙的素质而对其谆谆教导。他具有王者的风范。

4.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

洽的关系。请问作者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

习的重要性。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诸臣中是仅次于周瑜的二号人物。

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

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这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

长。

6.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7.文章中心既为劝学,为什么不详写吕蒙学习的具体情况和通过学习后他的论议

的高妙?

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通过学习使人发生巨大变化,只要能表现出这种变化就能突出

促进这一变化的动因一一学习的巨大作用。文章没有铺叙吕蒙学习的具体状况和他的论

议,但通过鲁肃的“大惊”、评价和做法,已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而这

一变化正是学习促成的。这突出了学习的重要和功用。

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请问这一成语带

给你哪些启示?

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

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中学教育

三、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开头至“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吕蒙学习0

第二部分(“及鲁肃过寻阳”至结尾):写吕蒙就学,才略有长进。

四、写作特点

1.剪裁精当。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先写

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来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这样写

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

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鲁

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

“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教案B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

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

成读书的好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掌握“邪”“耳”“乎”等语气词的用法,

以及“卿”“孤”“阿蒙”“大兄”等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中学教育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

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

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

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

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

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

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

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二、文章朗读,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速。

(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作示范背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读,要求注

意文中字音、语速等,并及时圈点标注。

卿(qing)、岂(qi)>涉(sh&)猎、孰(shu),遂(sui)、邪(y6)、更(g§ng)。

(2)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后教师指名朗读。其他同学从字音、语速方面进行评价。

2.结合注释,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1)这篇文章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

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资治通鉴》的介绍。(学生自由发言)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

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

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听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

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

气。

2.解读: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

3.释疑:重点词语积累,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4.故事复述,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

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中学教育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复述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研读探讨,合作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

“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置可否,向吕蒙指出“学”

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

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

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

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从鲁

肃与吕蒙的“论议”探讨)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

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

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

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

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

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

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三、再读感悟,体验反思

1.朗读训练。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

模仿表演: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

中学教育

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老师作点评。

2.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2)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

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5)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成语:二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1)“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

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2)“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2.课外延伸。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

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

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

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中学教育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案A、B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之间的联系;

3.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之间的联系;

2.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

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

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

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

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

设计意图:写出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导入新

课。

二、文题展示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写作指导:

(-)精心选择能够反映人物精神的内容。

写人物要注意写出其精神,人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而这些精神

是通过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表现出来的。写人物一定要精心选择素材,要保证所

写内容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内在精神。

例如,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捕捉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事与事时间

中学教育

也不太讲究逻辑联系,但是,作者所选择的点点滴滴却充分表现出鲁迅先生的精神气质。

写鲁迅先生笑声明朗,实则是写其性格开朗;写走路轻捷,实则是写做事干练:写其嘱

咐许先生一定让“我”坐小汽车回去,实则是表现其关爱朋友心细如发。

(-)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风貌

写人物的外在表现,是为人物的内在精神服务的。要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在

精神风貌。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

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

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

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

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

(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

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明确:鲁迅一一身体瘦弱、精神矍铢、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

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

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明确:外祖母一一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2.语言细节描写。

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

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

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3.行动细节描写。

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形象,而且引人入胜。

年轻人之所以喜欢看武打小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作吸引人。《水浒》中的主要人物

性格各异,主要是作者对他们进行了各具特点的行动描写。

4.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设身处

地地推测人物的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只有把人物

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示例:整个晚上,女孩都在想着向家里要钱的事儿。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

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

围上它肯定好看。”女孩一愣,“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女孩

跑开了。

中学教育

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

正是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美丽心灵的跳动,感到了一种人与人

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三)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突出、强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

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正面

(侧面)描写、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

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

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其“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

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

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

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

“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运用。人们

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

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

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

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

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

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做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

动人民做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的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

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做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4.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

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

一处伏笔,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

中学教育

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

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

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

泪的结晶!

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

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如冰心的《小橘灯》中的小橘灯象征着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

观的精神。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

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

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

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强化感情。

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

势如奔马。”这种夸张的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地讽刺了

统治阶级的愚蠢。

另外,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悬念手法(《枣核》)、抑扬手法(《荔枝蜜》)

等,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四)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

1.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

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1)议论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如《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

标。”这两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有的议论用在记

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

(3)议论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然而若能在记叙中恰当地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如《行道树》全文中穿插了不少议论,自然地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奉献精

中学教育

神的礼赞。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说和做一一记闻

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一一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

(2)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

蕴。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情感的表达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不加掩饰,直抒胸臆。“间

接抒情”往往要化虚为实,不言情而言他,却又处处含情,隐而不发,在字里行间真情

流动,往往有动人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感情也往往更为真挚动人。

思路点拨:

以“我的好朋友”为例,进行思路点拨。

第一:首先确定好朋友的性格、精神或气质,运用议论的语句加以概括。

第二: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人物肖像必须符合年龄、性格特征,

典型事例必须体现精神品质。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

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第三:精选写作手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本质和性格特征。

1.善用修辞。如果能适当运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

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例如:小菊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颤骨

照旧凸出,十个指头像细细的竹枝,仿佛一扭就会断似的;因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

来她的身体轻飘飘的。

3.对比。

例如:《邓稼先》中通过奥本海默与邓稼先的对比,突出的表现了邓稼先“从不骄

人”“忠厚平时”的性格。

再如:少年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见面,闰土“正在

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二十年后,“我”

回到故乡,再见闰土时,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

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所

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便是少年闰土土和中

年闰土的对比,有了对比,人物的各种特点便更加鲜明。

4.先抑后扬。

举例:先写朋友是如何令你烦恼,而后通过某件事突然让你明白朋友的热心肠等。

中学教育

三、佳作展示

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高尚,是支持人生的力量!是坚守承诺的信念!是人性的基石!我觉得我的奶奶就

拥有这些美好品质。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友好!(议论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我的奶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她有一头花白的头发,乌黑的眉毛下面是一双炯

炯有神的眼睛,个不高,身体微胖。她总是忙忙碌碌,不是喂鸡就是浇树,一刻也不休

息。(外貌描写符合农民的特征,反映人物的朴实。)

奶奶家屋后有几棵杏数,杏子熟时她总是把杏摘下来很热情地送给邻居吃,所以邻

里关系很好。(典型的生活细节反映奶奶“与人友善”。)有一年冬天,我到奶奶家去玩,

奶奶正织着一件毛衣。我想奶奶的毛衣并不少,为什么还要织毛衣呢?一问我才知道原

来奶奶在为邻居织毛衣。奶奶说:“邻居小芳要去读大学啦!亲手织一件毛衣送她!礼

轻情意重吗!乖孙女,你也要好好学习,奶奶也给你织一件!”奶奶织完毛衣后又往袖

子里塞了三百块钱,说,“邻居家挺困难的,供个孩子上学不容易。这钱希望能帮上一

点忙!”这就是我的奶奶,乐于助人的好奶奶。(此段详略得当,反映奶奶助人为乐、

与人友善的品质,照应第一自然段。)

奶奶很“小气”,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她舍不得穿,买的新助听器她舍不得戴,买

的新手机她舍不得用。奶奶还总说:“我一个乡下老太太还用什么新手机?”奶奶的衣

服裤子坏了她也舍不得扔。奶奶也很“大方”。四川地震时奶奶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

30000块钱全捐啦,这虽然不是一个大数字,但对奶奶来讲,多捐一块钱,都能挽救一

个生命!奶奶还经常捐钱给福利院,她说:“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要精心培育这些花

朵!”还有一次,乡村修路,村长।让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奶奶不仅捐钱,还

号召年轻的小伙子为乡村出力,这样大的工程竟然只用一个月就修好啦!大家乐得合不

拢嘴!村长给奶奶颁发了“最勤劳村民”的锦旗。奶奶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为家乡做出贡献!”这样朴素的话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奶奶,我该有多

么爱您哪!(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赞扬了奶奶对自己勤俭节约、对社会对他人却慷慨

大方的优秀品质,有力地表现了中心。)

奶奶,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爱家乡、乐于助人的精神多么感人!我爱我的

奶奶!(直接抒情,对奶奶骨子里的优秀品质进行赞美,并表明奶奶是“我们”学习的

榜样,深化了中心。)

点评:

本文入题简洁。第一句话就直奔人物品质,从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友好三个

方面高度概括了人物的品质。

其次是围绕中心选材,人物特点非常鲜明。小作者围绕奶奶为升学的邻居小芳、为

四川地震、为家乡修路所给予的温暖与支持等几件事,反映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村长:为旧称,现称为村主任。

中学教育

再次是运用典型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优秀品质,符合人物的性

格特点。

最后是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中学教育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卓越(zhu6)元朗(xun)白等(XI)深—痛绝(wu)

B.选整(pin)筹划(chou)酬然(hd)兀兀穷年(wu)

C.哮起(die)号名(shu)深尊(sui)气冲斗牛(dbu)

D.涉猎(she)殷红(yan)抹杀(me)目不窥园(kui)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马革裹尸妇儒皆知心会神凝硕果

B.感情震荡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徙劳

C.慷慨淋漓不以为然惹人注目奠基

D.契而不舍死而后已至死不懈调羹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A.兽跳亡群(疾走)仰之初高(更加)

B.尊而不舍(刻)圳目相待(擦拭)

C.群蚁排箪(衙门)呕心洒血(滴)

D.风悲日嚏(昏暗)平沙无垠(阻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反I号相密,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B.连日来,暴雨袭击邕城,相关部门在各个易涝点率里申号,细心排查安全隐患。

C.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些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呼同嚼螂。

D.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净萼中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

空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

左右。

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学教育

A.《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

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老马》等。

B.萧红是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和散文集《牛车

上》等。

C.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

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

一星'功勋奖章”。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编的《资治通鉴》。

7.“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填写出下列诗文名句。

(1)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2)成语“舌U目相看”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

是:o这一成语的意思

是o

8.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杯中酒□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9.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2)班开展以“走进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神州十

一号”飞船成功发射,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

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请你为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黑板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2)在线交流:假如邓稼先还健在,请你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

和邓稼先在网上进行交流,你会如何设计?

(3)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请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

铭。

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土卒。让我们记住他一一“‘两弹’元

勋”邓稼先。

二、阅读理解

(-)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

中学教育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日:“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

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

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味②行@乎?”平公日:“善哉!”

注:①炳烛:点亮蜡烛。②昧:暗。③行:行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蒙期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箪,见往事耳。()

(3)蒙乃始就学。()

(4)吾年七十,欲学,恐已等矣!()

11.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师旷日:“何不炳烛乎?

12.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法:

的:

13.吕蒙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的?

14.从画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

示?

15.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

中学教育

(二)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

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

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

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

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

内。”饭,儿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

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

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6.概括文段的大意。

17.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18.第⑥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

19.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

20.“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

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21.“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

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中学教育

22.读了选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我的父亲爱迪生

①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撮乱发覆盖着前额,锐利的眼睛亮亮的,皱

了的衣服尽是污痕和被化学药品烧破的洞,全不像一位改革家。他也不充什么派头。有

次一位要人来访,问他曾否获得许多奖状,他答:“唔,有的,家里有两瓶酒,是妈妈

奖赏的。”“妈妈”是指他的太太,我的母亲。

②可是在我们这些和他朝夕相处的人看来,他显得超凡入圣。虽然他对人类的贡献

非常伟大,但最使我们念念不忘的,并非那些卓越的贡献,而是他无比的勇气、想象力、

决心、谦逊和机智。有时候他也很调皮。

③父亲通常每天工作十八小时以上。他对我们说:“工作有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

正乐趣。”大家都传说他每天只睡四小时,这绝非夸张。他认为:“睡眠有如药物,一

次服用太多,头脑就不清醒。你会浪费时间,活力减少,错过机会。”

④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他的成就无人不知,他三十岁发明留声机,把声音

录在唱片上;他发明的电灯泡照亮了全世界。扩音器、复印机、医学用的荧光屏、银铁

电池和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也把别人的发明一一电话、电报、打字机一一改进为实

用的商品。有些人问:“他从来没有失败过吗?”当然失败过。他时常碰到失败。

⑤父亲曾把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试验锲铁电池,但未能成功,结果弄得经

济拮据。实验室全靠电影和唱片所获得的利润维持。我特别记得1914年12月间的一个

严寒冬夜。那个晚上,工厂里忽然传出狂喊声:“失火了!”顷刻之间,包装材料、做

唱片用的赛璐珞、软片和其他可燃物品,呼啦一声,全部着火。附近八个城镇的消防队

来灌救,但是火势太猛,水压又低,消防水管好像也无济于事。我到处找父亲也找不到,

十分担心。他有没有出事?全部财产已经烧光了,他会不会心灰意冷呢?他已经六十七

岁,不能再从头做起了。后来我在工厂院子里看见他正朝我跑来。“妈妈在哪里?”他

大声喊道,“去把她找来!叫她把朋友也都找来!这样的大火,百年难得一见!”

⑥第二天早晨五点半钟,火势刚受到控制的时候,他召集全体职工宣布:“我们要

重建。”他派一个人去把附近地区所有的工厂都租下来,又派另一个人去借伊利铁路公

司的救险吊车。然后他好像忽然想起一件小事似的补充一句:“晤,有谁知道可以从哪

里弄些钱吗?”“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他说,“旧厂烧了也好,我们可以在废墟上

建起更大更好的厂。”

⑦父亲从没退休,也不怕老。在八十岁高龄,他还开始研究一门以前未曾研究过的

学科一一植物学,想在当地植物中找出橡胶来源。他和助手把一万七千种植物加以试验

和分类之后,终于研究出从紫荒科植物抽取大量胶汁的方法。

⑧八十三岁时他还拉母亲去热闹的纽华克机场“看一个真正飞机场的实际情形”。

他第一次看到直升机的时候,笑逐颜开地说:“我一向的想法,就是这个样子。”于是

他又开始设计,对于那架不大为世人所知的直升机,提出许多改进的意见。

⑨到了八十四岁,他终因患尿毒症危在旦夕。数十位新闻记者前来探访他的病情,

中学教育

整日守候。医生每小时向他们宣布一次消息:”灯火仍然在照耀着。”到1931年10月

18日上午3点24分,噩耗终于传来:“灯灭了。”

⑩举行葬礼之日,当局为了向他表示哀悼和敬意,本来预备把全美国的电流切断一

分钟,但是考虑到那样做所付代价太大,而且可能产生危险的后果,所以只把一部分灯

光熄掉片刻。

⑪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爱迪生泉下有知,一定也同意这样做。

(查理斯/文,有删改)

23.说说第①段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24.第②段画线处“超凡入圣”的“入圣”换成“脱俗”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5.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对这些文章只是一笔带过,而把写作重点放在写

爱迪生的失败上。请说说作者这样选材的意图是什么。

26.将第⑦段中“从没退休”与“不怕老”调整一下语序好不好?为什么?

27.为什么第⑨段中说“灯灭了”,而不说“巨星陨落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