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标准(2021版)》_第1页
《甘肃省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标准(2021版)》_第2页
《甘肃省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标准(2021版)》_第3页
《甘肃省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标准(2021版)》_第4页
《甘肃省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标准(2021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标准(2021版)

为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和《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

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医康复防治体系,增强优质

中医药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区域中医康复医疗水平,结合我

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基础条件

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所指中医康复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

指依托于各级医疗机构内中医康复科提标扩面开展建设的中医

康复中心,在区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原则上应为省级中医药

重点专科或中医优势专科。

第二条中心具备一定规模,具备为住院及门诊患者提供康

复咨询、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等服务能力。康复病房床位数不少

于全院总床位数的5%,门诊及会诊人数超过1万人次的,病房

床位数应不低于本院临床科室平均床位数,原则上不少于80张。

中心应开展神经康复、肌骨康复、心脏康复、老年康复、疼

痛康复、儿童康复、重症康复等亚专业,至少分化设置3个具有

稳定研究方向、固定人员团队和成熟的诊疗方案的亚专科。

第三条中心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

医综合治疗的通知》的有关要求,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

1.康复治疗区(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单

个治疗室净使用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

2.康复评定室:中心康复评定室净使用面积应大于30平方

米,可以开展以下评定内容,中医四诊检查、中医体质辨识、运

动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言语吞咽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

手功能评定、ADL评定、心理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心肺功能

检查、职业能力评定等。

第四条中心诊疗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

准》,能够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

有区域内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五条按照《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和《中医

医院临床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中心特点

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

二、人才队伍

第六条要制定中心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有学术带头

人、学术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中心学术带头人和专科负责人

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需担任国家级康复学会常委或二

级专委会副主委;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副

主委以上学会任职,在区域内学科发展中能起到领军作用。

第七条人员队伍结构合理,保持稳定。

1.医师配置。每床至少配备0.2名医师,其中至少有3名具

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中心具有康复执业

范围医师不应低于全科医师总数的3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

业医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2.康复治疗师配置。每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应至

少包含物理治疗专业治疗师、作业治疗专业治疗师及言语治疗专

业治疗师;高级职称1名或主管治疗师不得少于5名,康复治疗

师应具备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

3.护士配置。每床至少配备0.25名护士,其中至少包含受

国家级康复护理培训基地受训者1名,系统进修不少于3个月康

复护理者3名,高级职称1名或主管康复护师3名。

第八条中心负责人临床专业方向必须为康复医学执业范围,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从事本专业超过10年,具

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牢固的中医思维和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第九条学术带头人从事临床工作20年以上或具有正高级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0年以上,在国内该专业领域中具有较

高的学术地位,中医功底深厚,具备指导和引领中心学术和专科

发展的能力。

第十条中心学术继承人从事本专业10年以上,具有高级专

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

上,具备全面继承本专科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思想和专科优势病种

诊疗经验的能力。

第十一条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技术骨干能用中医思维指导

临床工作,中医临床疗效明显,掌握现代医学技术和方法,能够

承担本中心建设的主要工作。

第十二条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挖掘和整理,

开展名老中医查房,将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应用于临床并进行总

结推广。

三、医疗服务能力

第十三条诊疗范围覆盖本专业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优势病

种的诊疗需要突出中医特色,临床疗效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中

医优势病种诊疗人次居全院前五位。中医优势病种出院人数(前

3位的优势病种出院人数总和)占入院收治人数比例逐年增力口。

第十四条住院收治本专业病种范围广泛,技术水平领先,

出院人数在本区域同专科中居前列,区域外患者占达到50%以上。

第十五条重大疾病和疑难危重症诊疗水平高,住院疑难危

重症患者比例、康复率居于本专业前列,疑难危重患者中区域外

患者占30%,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重症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十六条具备开展本专业前沿现代技术的能力,现代技术

应用规范,水平较高,且能将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药技术方法与现

代技术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按照《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

普及版)》(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81号)的技术目录,

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220项。

第十七条制定或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且数量不

少于3个,在总结、分析基础上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

化完善。临床路径入径率三30%,完成率三50%。

第十八条积极、合理、规范应用中药,门诊中药(饮片、

中成药、医院中药制剂)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240%,门诊中

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225%,院内制剂三5种;出院患

者中应用中药饮片人数占出院患者人次的比例240%。

第十九条整理、规范、应用、推广中医医疗技术,广泛开

展本专业常用中医医疗技术,并至少开展3项本中心特色中医医

疗技术。

第二十条开展中医综合治疗,中医综合治疗人次占中心总

治疗人次的比例250%,优势病种住院中医诊疗率三60%,其中优

势病种(前3位出院病种)出院人数占比总出院人数260%,适

应症选择准确、技术操作规范、临床疗效明确;采用非药物诊疗

人数占中心门诊人次的比例250%o

笫二十一条工作效率较高,平均住院日20天以内,并呈现

递减趋势;中医优势病种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及患者平均住院费用

控制合理。

第二十二条中医护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辨证施护措施

到位,制定实施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开展中医护理查房和会

诊。具备开展基础护理技术、评估技术、康复护理专业技术及中

医康复特色护理技术。

第二十三条亚专科分科明确,亚专科负责人明确,人才梯

队完整、亚专科的建立必须为中心优势病种相应专业方向。

第二十四条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领先并持续改进,落实医疗

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在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病历书写

等十八项核心制度落实中充分体现中医药内容,中医医疗质量管

理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四、科研教学

第二十五条研究方向立项课题,科研获奖、论文、专著,

专利等。有以解决优势病种难点问题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核心

的2-3个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课题应为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提供

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要服务转化于临床。建设期间承担国家级课

题立项1项或省市级课题3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或省市

级奖励3项;SIC论文不少于2篇或(和)CSCD、北大核心、科

技核心等论文总数不少于6篇;与康复相关的专著不少于3本;

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3项以上。

第二十六条继续教育,住院规培、实习带教情况、参加国

内外学术会议。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省级继续教育项

目4项,其中中医类不少于2项;是国家认定的中医规范化培训

基地;是本科院校本专业的实习基地;参加国内外高质量学术会

议人次不少于5人次。

第二十七条国内外进修、学习。要有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

国外访问、进修、学习1人次且不少于3个月;国内相关亚专业

进修学习3人次且每人不少于6个月。

第二十八条师承带教,硕士、博士带教。有中医师承带教

资格、是硕士或博士生导师。

五、创新引领

第二十九条在专科相关领域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进行

探索,整合医院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和中

医综合治疗模式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效。

第三十条牵头组建区域内专科联盟及对口帮扶等形式,以

紧密型专科联盟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将诊疗方案、

特色技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等进行推广,紧密型医

联体及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不少于4家,且分布合理具有良好

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十一条建立区域疑难危重病例会诊中心,通过远程会

诊、转诊等方式对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组织开展有效的会诊工作,

提升区域内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

第三十二条具备较高的临床科研水平和能力,确定重点研

究病种和研究方向,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为目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并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能

在临床广泛应用并推广。

第三十三条积极开展中药新药、中医医疗新技术和中医诊

疗设备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建设期间研发并注册新的

院内制剂。

第三十四条组织或参与制定本专业中医诊疗指南、方案、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建设周期内至少

参与制定1项。立足本辖区实际制定本辖区内的中医诊疗方案,

并在辖区内推广应用。

第三十五条培训及进修人员不少于50人次/年。承担本专

业区域内中医药康复人才的培养工作。

第三十六条中心应具备运用中西医康复理论和知识及相关

媒介,开展预防、养生、保健、残障防治、康复理念、康复疗法

等康复相关科普教育的技术,提高人民群众对康复医学的认知,

实现功能障碍的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六、组织管理

第三十七条要制定以实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为主要内

容,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总体目标的专

科建设年度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