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全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2)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雍也》)(4)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5)请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默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却话巴山夜雨时②.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⑥.自古逢秋悲寂寥⑦.杨花落尽子规啼⑧.闻道龙标过五溪⑨.我寄愁心与明月⑩.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注意“芦管”“望”“逢”“寥”“啼”“溪”“郎”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císhàn()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bì()?(3)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méikāiyǎnxiào()。(4)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chénmòguǎyán()。【答案】①.慈善②.荫蔽③.眉开眼笑④.沉默寡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慈善,císhàn,仁慈善良。荫蔽,yīnbì,树木遮蔽。眉开眼笑,méikāiyǎnxiào,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沉默寡言,chénmòguǎyán,不声不响,很少说话。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那些好吃懒做纨绔子弟的生活写照。B.他才刚说了几句,就给他爸爸断语了,他爸爸滔滔不绝讲了20分钟。C.如果再不有效进行治沙护理工作,这里的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D.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写照:画像。使用正确;B.断语:作结论的话,断定的话。此处表达的语意是他才刚说了几句就被爸爸打断了,不合语境;C.不毛之地:泛指荒凉贫瘠土地。使用正确;D.微不足道的:微小得不值一提。使用正确;故选B。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后质量抽查是检验普查数据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普查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把“有效手段”改为“有效方法”)B.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在“保护”后增加“意识”)C.急救车刚停稳,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刻插手诊断、治疗。(“插手”改为“着手”)D.太空飞行期间,嫦娥五号还面临着温差高达数百度左右的宇宙环境。(把“左右”删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应在“普遍采用的”后面加“评估”;故选A。5.下面是在“走近汉字”探究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甲古文金文小篆楷书简化字(材料二)成熟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汉字的童年时期。中国古代一切思想观念、文化、文明都通过汉字这一载体才传布久远,保留至今。(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1)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你能得出怎样的探究结论?(2)班级组织“走近汉字”主题演讲会,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要求:①符合“走近汉字”主题;②不少于60字。【答案】(1)围绕“汉字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汉字具有美感;汉字是表义文字”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2)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表格中字形可知,“鸟”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字形都像一只鸟,由此可知,根据事物的形象来造字,即象形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根据“鸟”字的楷书和简化字的字形可知,此时“鸟”字已经不再具备鸟的外形,成为了一种表义文字,由此可知,汉字是表义文字。根据汉字由表象到表义的演化可知,汉字的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根据材料一中的“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可知,汉字具有美感。【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围绕着“走近汉字”的主题,起到开场引入活动的作用即可。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工具,横竖撇捺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那如人端正站立的楷书,悠然行走的行书,刚劲大气的草书,栩栩如生,各具情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去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吧。二、阅读(46分)(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及其家穿井()(2)及其家穿井()(3)国人道之()(4)丁氏对曰()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不辨“饧”“锡”金华①戴元礼②,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元礼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观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③之去。元礼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扣之。答曰:“是古方尔。”元礼求得其书,乃“饧”④字耳。元礼急为正之。呜呼!不辨“饧”“锡”而医者,世胡可以弗谨哉!(选自《金台纪闻》)【注释】①金华:地名,今浙江金华。②戴元礼:即戴原礼,原名戴思恭,明初名医,曾任御医,著有《证治要诀》等医书。③麾:同“挥”,挥手。④饧(táng):古“糖”字,一般指软糖。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特扣之/国人道之B.元礼意必深于术者/目似瞑,意暇甚C.元礼急为正之/为人谋而不忠乎D.麾之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元礼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10.【甲】【乙】两文蕴含的道理有何相似之处?【答案】6.①.待,等到②.挖③.国都,京都④.应答,回答7.(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2)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8.C9.元礼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10.无论是对传闻还是书上不懂的知识,都应该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等到他家挖水井的时候。及:等到。(2)句意为:等到他家挖水井的时候。穿:挖。(3)句意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国:国都,京都。(4)句意为:丁氏答道。对:应答,回答。【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令,派;于,向。问,查问。(2)重点字词:求,寻求。若此,像这样。不若,不如。【8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代词,代指锡/代词,这件事;B.意:猜测/神情;C.为:替/替;D去:离开/消逝,逝去;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元礼猜测那医生一定是医术高明,盯着他看,只见那医生按方子发药,都没有奇特的地方。“元礼意必深于术者”是“注目焉”的原因,“按方发剂”是“注目焉”结果,“皆无他异”是结论。故断句为:元礼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分析。结合甲文“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的意思“像这样得到的消息,还不如不知道”和乙文“呜呼!不辨‘饧’‘锡’而医者,世胡可以弗谨哉!”的意思是“唉,对不分清‘饧’‘锡’就为人治病的医生,社会上的人怎么能够不谨慎呢?”分析得出:无论是对传闻还是书上不懂的知识,都应该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点睛】参考译文:(甲)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像这样得到的消息,还不如不知道。(乙)金华的戴元礼,是明朝初年的名医。他曾被召到南京。在南京,一次他看到一户医生家被前来求医的人塞得满满的,主人应酬不暇。元礼猜测那医生一定是医术高明,盯着他看,只见那医生按方子发药,都没有奇特的地方。他回家后感到奇怪,就每天前去观看他看病。偶然见到一个求药的人,(那人)已经离开医生家,那医生追上来告诉他说:“临煎时,在里面加一块锡。”说完,挥手让他走了。元礼这才觉得十分奇怪,心想没有把锡放在药里煎的方子,特意向那医生请教。那医生回答说:“这是古方子。”元礼请求看看那本医书,一看,才知那医生说的“锡”原来是“饧”字。元礼急忙为他纠正。唉,对不分清“饧”“锡”就为人治病的医生,社会上的人怎么能够不谨慎呢?(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⑧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⑨“人都到那里去了!”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⑪“读书!”⑫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1.请概括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几个生活片段。1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但学生们却仍玩得有滋有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为了反衬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和枯燥。B.选文中“我们”念的句子没有标点停顿,“先生”念的句子不仅有停顿而且有语气词,说明“我们”朗读没有掌握技巧,“先生”经验丰富,掌握了朗读技巧。C.联系原文,可以看出鲁迅希望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有助于孩子的创造力发挥的教育。D.选文中的划线的两句话中“只”和“只要”的表达作用是具体地表现了“我”碰壁以后求知欲受到的束缚和挫折。13.选文中的“先生”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具体有哪些?从这些矛盾之处,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答案】11.(1)我问“怪哉”虫的问题(2)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的趣事;(3)在三味书屋师生读书的场面;12.D13.寿镜吾先生对“我”要求严格,却“不常用戒尺”,“也不常用罚跪的规则”,连孔子的牌位也没有,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宽厚和蔼、开明,反映了他在某种程度表现出的对“正统”的封建教育的怠慢和疏离。【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第③段“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第④段“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第⑤段“‘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概括得出:我问“怪哉”虫的问题。根据第⑧段“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概括得出: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的趣事;根据第⑫段“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概括得出:在三味书屋师生读书的场面。【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D.有误。表现碰壁后求知欲受到束缚是“具体事件”体现出来的,而不是词语“只”和“只要”体现出来的。故选D。【13题详解】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掌握。根据第②段“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以看出寿镜吾老先生为人正派、知识渊博;根据第⑩段“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可知,对学生严厉但不乏爱心。据此分析,寿镜吾在少年鲁迅心中是可亲、可敬,严而不厉的。因为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思想。作者对他主要是赞赏,敬慕的态度。(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家龙应台①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②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③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④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⑤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上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⑥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⑦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⑧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⑨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⑩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⑪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⑫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⑬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⑭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⑮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15.请结合语境分析结尾处15段画线句子含义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写“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间接反映了妈妈年事已高。B.第⑩段画线句运用环境描写,映衬了年老生病的妈妈凄凉的情形。C.第⑬段写“我”把妈妈“抱进怀里”的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对妈妈的怜爱。D.第⑭段运用白描的手法,以一组生动画面具体描绘出妈妈要回到的那段时光。17.文章为什么以“回家”为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悟。【答案】14.(1)罹患老年痴呆症,儿女孝顺体贴;(2)无时无刻不在焦虑着要“回家”;(3)曾经有过美好时光,为家庭付出。15.(1)母亲被时间之流带至她当下的现实:时间的这种“带领”自生命之初就已开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母亲急于要回的“家”并不存在于空间中,而是以记忆的方式存在于“时间”里。因为时间不可逆,所以她的“家”是无法在现实中真正返回的,这既是母亲的悲哀,也是人类共同的悲凉之处。16.D17.“回家”是串联全文的线索:送母亲回家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作者一切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在这一过程中生发。并且,“回家”一词语带双关:一方面,它既是母亲多次表达的心愿,也是儿女送母还家的真实行为,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爱。而且,“回家”一词也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共同的心愿,作者借它表达出了人类灵魂的相思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方,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的归宿…【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①段“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可知,妈妈的儿女们孝顺体贴;根据第⑧段“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可知,母亲患有脑萎缩(老年痴呆症);根据第④段“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和第⑥段“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可知,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回家”;根据第⑭段“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可知,妈妈曾经有过美好时光,为家庭付出。【1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是客观讲述随着时间的流逝,母亲也在逐渐年老的事实;“再也找不到回程车”是因为母亲心里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但是时间无法倒流,母亲的“家”是无法在现实中真正返回的,流露出作者为母亲感到悲哀、悲凉的感情。【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有误。第⑭段运用排比、多感官相结合、动作描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妈妈要回到的那段时光。“白描手法”有误。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在内容上,送母亲回家是文章主要讲述的事件,并且“回家”能够体现文章主旨内涵:送母亲回家,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关爱与孝顺,同时借它表达出了人类灵魂的共通之处——心中有所挂念,想要寻觅一个安顿的归宿。在结构上,“回家”在文章第④段、第⑥段、第⑫段、第⑬段反复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密,中心突出。(四)(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少时间,见呆子拉将马来拴下。长老道:“你马放了?”八戒道:“无甚好草,没处放马。”行者道:“没处,可有处牵马么?”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又听得呀的一腰门开了,有两对红灯,一副提壶,香云霭霭,环珮叮叮,那妇人带着三个女儿,走将出来,叫真真、爱爱、怜怜,拜见那取经的人物。那女子排立厅中,朝上礼拜。果然也生得标致,但见他。②一个个蛾眉横翠,粉面生春。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飘迥绝尘。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说甚么楚娃美貌,西子妍容?真个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③那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沙僧转背回身,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娘,请姐姐们去耶。”那三个女子,转入屏风,将一对纱灯留下。妇人道:“四位长老,可肯留心,着那个配我小女么?”悟净道:“我们已商议了,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八戒道:“兄弟,不要栽,还从众计较。”行者道:“还计较甚么?你已是在后门首说合的停停当当,‘娘’都叫了,又有甚么计较?师父做个男亲家,这婆儿做个女亲家,等老孙做个保亲,沙僧做个媒人。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八戒道:“弄不成!弄不成!那里好干这个勾当!”④行者道:“呆子,不要者嚣,你那口里‘娘’也不知叫了多少,又是甚么弄不成。快快的应成,带携我们这些喜酒,也是好处。”他一只手揪着八戒,一只手扯住妇人道:“亲家母,带你女婿进去。”那呆子脚儿趄趄的,要往那里走。那妇人即唤童子:“展抹桌椅,铺排晚斋,管待三位亲家。我领姑夫房里去也。”一壁厢又吩于庖丁排筵设宴,明晨会亲。那几个童子,又领命讫。他三众吃了斋,急急铺铺,都在客座里安歇不题。(节选自《西游记》)18.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三藏和八戒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19.下列对名著《西游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B.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乱蟠桃宴大圣偷丹。C.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叫如意金箍棒。他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D.《西游记》全书共三大部分。前七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八至十二回写唐僧的身世遭遇,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20.猪八戒平时可以说是好吃懒做,这回为什么这么勤快,主动提出去放马?你如何理猪八戒的这个行为?【答案】18.作者对唐三藏“合掌低头”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三藏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的性格特点;对八戒的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八戒的愚昧和贪恋女色的性格特点。19.B20.他目的不是去放马,而是借故离开唐僧师徒,去找“那妇人”,自荐要做她家的女婿。猪八戒的这一行动反映了他骨子里的贪图安逸的普通百姓的思想,说明他并没有很坚定的取经目标。【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人物性格特点。根据第③段“那三藏合掌低头”分析,作者对唐三藏“合掌低头”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三藏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的性格特点;结合第①段“少时间,见呆子拉将马来拴下。……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第③段“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娘,请姐姐们去耶。’”“弄不成!弄不成!那里好干这个勾当!”分析,通过对八戒的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八戒的愚昧和贪恋女色的性格特点。【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B.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结合第①段“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第③段“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娘,请姐姐们去耶’”“还计较甚么?你已是在后门首说合的停停当当,‘娘’都叫了,又有甚么计较?师父做个男亲家,这婆儿做个女亲家,等老孙做个保亲,沙僧做个媒人。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分析,猪八戒目的不是去放马,而是借故离开唐僧师徒,去找“那妇人”,自荐要做她家的女婿。猪八戒的这一行动反映了他骨子里的贪图安逸的普通百姓的思想,说明他并没有很坚定的取经目标。在此次考试中猪八戒不及格。三、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我”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故事中的我总会有喜怒哀乐。请以“这就是我”为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警官学院《导演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工程热力学D》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粮食质量安全与控制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科技学院《大气污染控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东学院《创新创业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案新人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8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几分之一导学案新人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千克和克第2课时克的认识教案苏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下册五面积第1课时什么是面积教案北师大版
- 做账实操-期货公司的账务处理示例
- Java Web 开发从入门到实战 课件 第8章 过滤器与监听器
- 高考重庆语文试卷及答案
- 双方共用消防通道协议书
- 绿化租摆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议题思辨:无讼之“讼”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 医学教材 鼻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
- 水利水电移民安置验收资料目录、工作报告、验收报告、有关表格
- 2024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中考复习知识点纲要
- 机电样板实施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 4.2.3凯皮拉的小火车 教案教案1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