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G5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蚌埠市G5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蚌埠市G5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蚌埠市G5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蚌埠市G5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蚌埠G5教研联盟3月份调研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1.“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故选A。2.如下图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为:百年乱世出新朝。下列叙述与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无关的是()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新朝”是指隋朝,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在他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选项ABD与隋文帝相关;而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的是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因此与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无关的是选项C,故选C。3.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可知,它指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由材料“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可知,2014年,隋朝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隋朝大运河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以洛阳为中心,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符合题意,B项正确;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的是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缪凤林先生在《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段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A.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注重才能,机会均等C.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重视门第,兼顾才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可知,科举制重视才能,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参加考试的机会均等,B项正确;强调血缘,看重门第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排除A项;发展教育,扩大基础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重视门第与题干“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新府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征)逝,一鉴亡矣。”材料中的“朕”是指()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高祖 D.唐玄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今魏微(征)逝,一鉴亡矣。”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任用魏征等人,魏征被唐太宗比作一面镜子,B项正确;隋文帝杨坚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但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排除C项;唐玄宗在位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开创开元盛世繁荣局面,排除D相。故选B项。6.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史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玄宗B.“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D.“革去弊讹”指玄宗废武则天时酷刑苛法【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所以“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玄宗。“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革去弊讹”指玄宗废武则天时酷刑苛法。“河清海晏”指开元年间政治清明,不是贞观,所以答案选B。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开元盛世7.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A.兴建皇家宫殿 B.创立科举制度 C.减免农民租税 D.加强军备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以看出,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船和水的关系,反映了他重视君民关系、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重视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减免农民租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项正确;兴建皇家宫殿必然要消耗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科举制是隋炀帝皇帝在位正式创立的,排除B项;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加强军备建设,扩大军队人数,也会增加农民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8.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前最唐朝最繁荣的时期开元盛世,D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B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安史之乱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排除C项。故选D项。9.九年级(1)班黑板报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文化交融 C.海外贸易发达 D.社会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敦煌莫高窟印画《雨中耕作图》”反映的农业发展。“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的是手工业。“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商业,故图片共同反映的共同信息是社会经济繁荣,D项正确;图“敦煌莫高窟印画《雨中耕作图》”反映不出社会风气开放、民族文化交融、海外贸易发达,排除ABC项。故选D项。10.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展B.丝织工艺的精湛C.垦田面积的扩大D.长安商业的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是从白居易的视角来描写的,当时他正站在观音台上望长安城,长安城如同一个围棋局,千百户人家如同围棋子分别各处,而十二大街就是围棋的纵横线,将长安城分隔成整整齐齐的菜田。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11.唐代女子同样参加骑马、打球、奔棋、舞蹈等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奢摩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文学艺术多姿多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代女子同男子同样参加骑马、打球、弈棋、荡秋千等体育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因此这些材料反映出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项正确;奢靡享乐之风盛行,与题干内容不符,因为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唐代女子同男子一样参加骑马、打球、弈棋、荡秋千等体育活动,排除A项;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题干体现不出文学艺术多姿多彩,排除D项。故选C项。12.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C改进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可得出唐朝注重传承;根据题干材料“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可得出唐朝注重创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唐朝的交流与传播,排除B项;材料既体现了传承也体现了创新,没有体现推广,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开放与互鉴,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图描绘的是唐朝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它体现了()A.科举制度的进步 B.开明的民族关系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三省六部制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该图反映了唐朝的民族关系,B项正确;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排除A项;题干图片未反映社会风气,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行政管理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14.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玄奘西行的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体现了玄奘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A项正确;鉴真东渡是向日本传播中华文化,并非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体现的是唐文化在吐蕃地区的传播,并非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且吐蕃地区不是外国,排除C项;遣唐使到来是他国人学习唐文化,并非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果给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开元盛世•遣唐使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开元盛世•遣唐使”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和科举制度反映的是隋朝的史实;开元盛世和遣唐使反映的是唐朝的盛世,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不同的一项是()A.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行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汉藏两族自古以来的友好交流,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交流,而甘英出使大秦、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行天竺都是中国使者前往外国进行交流的行为,属于中国与外国的中外交流,“文成公主入藏”与ABC三项中的性质不同,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ABC项都属于对外交流,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到破坏的悲怆情怀,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的诗被后人称为A.诗史 B.诗狂 C.诗鬼 D.诗圣【答案】A【解析】【详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被称为“诗史”,A符合题意;贺知章被称为诗狂,B排除;诗鬼指的是李贺,C排除;杜甫被称为“诗圣”,D排除。故选择A。18.中日山水相连,中国文化对日本有深远影响。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最能反映下列图片信息的诗句是()A.洛阳家家学胡乐 B.冲天香阵透长安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唐风洋溢奈良城【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向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唐朝学习文化,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吸收中国文化,说明了中日在唐朝时就有了友好的文化交流,“唐风洋溢奈良城”体现了材料的图片内容,D项正确;“洛阳家家学胡乐”体现的是民族融合的内容,排除A项;“冲天香阵透长安”体现的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排除B项;“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的诗句,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9.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唐太宗时,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这是对安史之乱这一历史史实的危害的评价和认识,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这是对唐朝建立的陈述,是史实,排除A项;唐太宗时,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是对吐蕃局面的描述,是史实,排除B项;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这是对鉴真东渡的陈述,是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0.下列事件存在某种关联,其中排序正确的是()①黄巢起义②安史之乱③唐玄宗统治腐败④藩镇割据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①黄巢起义指的是公元878年至884年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②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至763年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③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④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按时间顺序为:③②④①,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A.冲击了唐朝统治 B.推翻了唐朝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黄巢起义,攻占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A项正确;黄巢起义并未推翻唐朝统治,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排除B项;唐末农民战争和与安史之乱无关,排除C项;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22.清朝赵起翼记载:五代乱世“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抢夺枉杀,无复人理”。这主要反映了五代时期A.藩镇称雄一方 B.社会混乱动荡 C.阶级矛盾尖锐 D.官员贿赂成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五代乱世‘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抢夺枉杀,无复人理’”这主要反映了五代时期社会混乱,动荡不安。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藩镇称雄一方、阶级矛盾尖锐、官员贿赂成风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23.961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为“稍夺其权”而采取的措施有()A.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 B.设转运使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D.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此措施是采纳了赵普“稍夺其权”的建议,A项正确;宋太祖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此措施是采纳了赵普“制其钱谷”的建议,排除B项;宋太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此措施是采纳了赵普“收其精兵”的建议,排除C项;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此措施是采纳了赵普“制其钱谷”的建议,排除D项。故选A项。24.《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中的所说的是哪一官职的职权和作用A.宰相B.通判C.转运使D知州【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为了防止州郡长官尾大不掉,北宋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知州共同处理政事。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与知州联名签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B项符合题意;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宰相之下又设副宰相若干人,共同分管军事、财政大权。A项不合题意;宋朝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C项不合题意;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担任各地知州,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5.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致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即读书的行为高于一切。反映了宋朝重文,重读书;“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好男儿不当兵,好铁不做针。反映当时人们重文轻武,不以从军为荣。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材料“宋朝”是时间提示,理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说明宋朝比较重视读书,不做军人,结合所学,宋朝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装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由此可确定答案。二、辨析改错(10分)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1)隋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隋文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唐中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3)唐玄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4)唐太宗统治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5)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答案】(1)错误;“隋文帝”改为“隋炀帝”(2)错误;“文成公主”改为“金城公主”(3)错误;“唐玄宗”改为“唐太宗”(4)错误;“唐太宗”改为“武则天”(5)正确【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原题错误,“隋文帝”改为“隋炀帝”【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故原题错误,“文成公主”改为“金城公主”。【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故原题错误;把“唐玄宗”改为“唐太宗”。【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故原题错误,“唐太宗”改为“武则天”。【小问5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故原题正确。三、材料解析(每小题12分,共24分)2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1)指出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作用。材料二(2)农业工具的创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名称分别是什么?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3)材料三中提到的僧人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由此推断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制度:科举制;作用: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教育的发展,成为历代王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年。(2)名称:曲辕犁;筒车。(3)僧人:玄奘;著作:《大唐西域记》;特点:对外开放,兼收并蓄。【解析】【小问1详解】制度:根据“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封建王朝用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材料一中的唐诗反映的是科举制度。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教育的发展,成为历代王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年。【小问2详解】名称:根据图片可知图1为曲辕犁,图2为筒车,唐朝出现的新的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小问3详解】人物:根据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因此这个僧人是玄奘。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回归之后带回来大量佛经,促进中国佛教发展,他弟子还根据他的口述撰写了《大唐西域记》,称为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史料。特点:根据材料“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兼收并蓄,积极推进文明互鉴。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摘编自《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一,说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成效。材料二唐玄宗是一倍非常能干的统治者……唐玄宗使他统治的朝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但是他的统治以悲剧和灾难告终,这一结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的。——摘编自《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2)材料二中的“新的高峰”“悲剧和灾难”分别指的是什么史实。如何理解“这一结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的”?(3)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一个政权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答案】(1)治国理念:民本思想,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成效: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2)“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3)注重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整顿吏治,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任答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可知,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民本思想,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再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