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测试卷(十二)_第1页
优化方案·高中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测试卷(十二)_第2页
优化方案·高中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测试卷(十二)_第3页
优化方案·高中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测试卷(十二)_第4页
优化方案·高中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测试卷(十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阶段性综合检测(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945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1444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600个汉字。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摘编自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的一项是()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B.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C.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2.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之后,在公元1444年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D.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C.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D.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注]久,何年致此身?【注】郊扉:郊居。8.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概括。(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锁何君华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旅行者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水壶里早已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旅行者是不会有失礼貌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旅行者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光。旅行者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这一等就是一天。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旅行者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旅行者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旅行者的解释,自顾自地把羊群赶进羊圈。旅行者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莲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旅行者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主人的话让旅行者彻底震惊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已经走到21世纪,竟然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锁。旅行者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一种工具,把它安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旅行者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旅行者。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旅行者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旅行者无言以对,更加无地自容。“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划着说。“为什么不从同一个方向回来呢?”旅行者不解地问。“成吉思汗说,我们不能在同一天内两次践踏同一片草场。长生天赐给我们辽阔的草原,是赐福给我们,不是用来糟践的。”主人生起了火,问旅行者:“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好。谢谢!”旅行者兴奋地说,又补了一句,“打搅了。”吃晚饭的时候,旅行者还是不甘心——阿拉坦乌拉老人怎么能没见过锁呢?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看起来,他对今天的伙食很满意。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旅行者失眠了。旅行者万万没想到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第二天早上告别阿拉坦乌拉老人,旅行者又不甘心地走了几户牧民家,结果真的像老人说的那样,每一户都是家门洞开!旅行者彻底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很快,旅行者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旅行者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旅行者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场面——家家户户都上了锁!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阿拉坦乌拉家,想弄明白这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阿拉坦乌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锁——一把油绿的梅花挂锁在阳光下分外刺眼。“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家家户户都上了锁。这不,我只好骑马走这么远的路回家吃饭。”老人不高兴地说。此刻旅行者比任何时候都要口干舌燥。他有一股打人的冲动,但是终于什么也没做。他只是孤独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永恒的忏悔者。(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他犹豫了一下”说明他一方面口渴难耐,另一方面又觉得贸然闯入并喝奶茶是有失礼貌的行为,这是旅行者矛盾心理的真实反映。B.“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旅行者的解释,自顾自地把羊群赶进羊圈”,这说明阿拉坦乌拉因为陌生人的误闯有点生气了。C.“像一棵秋天的马莲草一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运用这一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旅行者的羞愧之态。D.小说人物对话简练直白,自然流畅,叙事详略得当,如详写了旅行者等待主人归来以及与老人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略写更多的旅行者涌向草原的情节。E.发生在草原上的这个故事是很小的一件事,而作者用文学化的手段,表达了对现代文明对淳朴草原文明的冲击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2)画线的语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说最后说旅行者“像一个永恒的忏悔者”,他在忏悔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说标题为“锁”,有什么深刻内涵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草会改变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提高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201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有删改)相关链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选自“人民网”,有删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屠呦呦取名“呦呦”,寄托着父亲对她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她通过不懈的努力,用一棵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医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专业,对其中的木草学等专业课程兴趣极浓。因为她认为生药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药”青蒿素。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她宽广胸怀、高尚医德。E.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________,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_____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________。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A.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B.各执一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C.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各抒己见D.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各执一词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以于法周延、于事简便为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B.美特斯邦威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成建此前发言说,公司今年利润大幅度下降,未来要营造一个愿用工匠精神持之以恒打造民族品牌的创新氛围。C.随着人口红利渐趋消失,中国经济难以持续增长甚至会陷入停滞的声音甚嚣尘上,人口红利也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转变为一些人唱衰中国。D.支付宝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大年初三(21日),支付宝红包总参与人数就超过了一亿多人。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⑤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A.①⑤⑥③④②B.⑤⑥④①②③C.④②③⑤⑥①D.②①⑥③⑤④16.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循环经济是从经济层面上突出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不同,循环发展是从整个发展上重视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不一定会造成污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废为宝,循环利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17.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标志”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6分)构图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日前,陈道明在准备出演话剧《喜剧的忧伤》前,因高烧持续不退,打着点滴也无济于事后,被迫临时取消演出。陈道明说:“这么冷的天,不演对观众来说太残酷了。”于是在另一位主演何冰、导演徐昂及北京人艺领导的搀扶下,极度虚弱的陈道明坚持亲自登台并不断向观众鞠躬致歉,险些跌倒。不少观众拥至台前喊道:“我们理解,陈老师快回去休息吧。”所有观众都毫无怨言且井然有序地退场。事后,人艺表示将为持票观众安排另一时间段的演出或现场办理退票。除了有观众赶回外地等特殊情况退掉了33张票,其余近900名观众均未退票。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32620069]解析:选C。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属于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而是对域外文化的影响。2.解析:选D。汉字不是“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原文是“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3.解析:选C。C项,“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错误,不是“形声字”而是“汉字”的字形少变。4.[导学号32620070]解析:选D。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理解文意。结合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懂,可以直接凭意思和语法等断句。由语法分析,可以判断“数见军旅”和“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的后面一定要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所”和“住”构成“所字结构”,意思是“所居住的(地方)”,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5.解析:选C。C项,“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应该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封建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6.解析:选C。“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错,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也被捉拿了,原文为:“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7.(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还未记事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收养。吴氏照顾抚养他,很尽心地像母亲一样教诲他。幼年的时候就卓越出众,开始读《诗经》的时候,放下书感叹地说:“大丈夫在世,应当为国杀敌来建功立名。”同伴听了他的话都感到惊讶,佩服他有志气。等到长大以后,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远大杰出。恰逢周国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居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经常情绪激昂有建功立业的志向。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有战功,晋升为上开府,赏赐锦缎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洲刺史,以好的政绩而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慰劳、勉励。隋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的百姓牵挽车辕恋恋不舍,几天都不能离开州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前后有几百人。隋炀帝对他说:“过去国家没有安定时,你是名将,如今天下太平,又是优秀的太守,可以说是兼得其美啊!”大业六年,皇帝的车驾来到江都,隋炀帝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这是古人看重的,你如今就是这样。”于是赏赐他绸缎两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拜谒先人的坟墓,宴请乡里的父老。并且让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的住宅,畅饮一整天,朝野上下认为他非常荣耀。十二年,隋炀帝出游江都,来护儿进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我希望陛下暂时停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是我衣锦还乡的地方,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着想。”隋炀帝听了,生气地变了脸色并站了起来,几天都没有让来护儿觐见。后来隋炀帝怒气缓解,来护儿才被引入觐见,隋炀帝对来护儿说:“你的心意竟然如此,朕还有什么指望呢?”来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来护儿非常忌惮。那天早上来护儿将去上朝的时候,被叛贼捉拿。来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拿下了。”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了。来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薄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出征用兵,计谋很多,每次阅览兵书,说:“这难道也是异于常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部署处置纪律严明,所以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力。8.描写了一副(秋天)凄凉冷清的画面;秋雨过后黄叶片片飘落;寒意阵阵,表达了作者羁留异地的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或:本联通过“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天)凄凉冷清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羁留异地的孤独寂寞之感。9.衬托(反衬)手法。第五句以动衬静,以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第六句以“野僧”邻居来衬托自己的孤单。10.(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1.[导学号32620071](1)解析:选AE。B项,“因为陌生人的误闯有点生气了”错,他只是有些不理解旅行者的话。C项,表述不全面,除了羞愧外,还表现了旅行者紧张、手足无措的情态。D项,“旅行者等待主人归来”是略写不是详写。(2)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分析画线语段与上下文的联系。画线语段与上文联系紧密,是对上文中问题的回答,其与下文联系不大。其次要深入理解老人的话。这段话体现了草原人民对古老习俗和信仰的尊重和遵守,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互信任。答案:①这是对上文旅行者提问的直接回答。②这一答语表明,长久以来草原民族遵循并保持着古老淳朴的习俗和信仰。③表现了草原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解析:“像一个永恒的忏悔者”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所忏悔的内容应从上文筛选。具体分析时,可采用由果溯源法。旅行者此时为何像一个永远的忏悔者?直接原因是他看到了草原牧民的变化,草原的习俗和信仰遭到毁灭。草原的习俗和信仰为何会遭到毁灭?因为东西不断被偷。东西为何不断被偷?因为有很多旅行者涌入草原。为什么会有更多的旅行者涌入草原?因为他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如此层层剖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①为他写的游记引起其他旅行者像蜜蜂一样涌向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行为忏悔;②为其他旅行者的偷盗行为而羞耻和忏悔;③为草原的习俗和信仰遭到毁灭而忏悔。(4)解析:回答“锁”的内涵,要注意结合小说情节分析“锁”的象征意义或比喻意义。“锁”本身就是用来防备的事物,象征着人们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从牧民不知道什么是锁,到草原上家家户户都上了锁,可见草原文明、信仰等被破坏。回答标题的作用,可从线索、主旨表达等角度思考。答案:内涵:“锁”象征着人们之间彼此的隔阂和不信任,“锁”也暗示着草原习俗和信仰遭到现代人的破坏而变得封闭的残酷现实。作用:①“锁”是全文的线索,作者正是紧紧围绕“锁”来展开故事的。②作者借无锁与有锁的对比凸显主旨,表达了对现代人破坏草原习俗和信仰的行为的鞭挞与批判。12.[导学号32620072](1)解析:选CE。A项,“寄托着父亲对她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错误,文中说“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草会改变女孩的一生”,说明屠呦呦的父亲给屠呦呦起名时没有寄托让屠呦呦从事中医研究的期望。B项,“因为她认为生药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