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韶关市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韶关市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韶关市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韶关市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1.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统一全国的是()A.西晋 B.东晋 C.隋朝 D.唐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A项正确;西晋灭亡后,东晋建立,东晋没有统一全国,排除B项;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排除C项;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大一统,排除D项。故选A项。2.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7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指的是()A.禅让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九品中正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指的是科举制,隋炀帝时,进上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是王位和爵位的世袭继承,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看重的是门第,而不是才能,排除D项。故选B项。3.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与诗句描绘相关是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 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隋堤……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可知,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白居易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故B符合题意;贞观之治、安史之乱均是唐代,隋朝的统一是在隋文帝时,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4.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C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光武中兴”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B项;唐玄宗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局面是“开元盛世”,排除D项。故选C项。5.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推进科举取士 B.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可知,唐朝后期的官员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朝推进科举取士。如: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A项正确;“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完善三省六部制”与官员的来源无关,排除C项;“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与官员的来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图文物共同反映了唐代()A.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手工业发展水平C.民族交融频繁 D.文化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唐代秘色瓷反映了唐朝陶瓷业发达,开元通宝反映了唐朝冶铸业兴盛,故图片文物共同反映了唐代手工业发展水平,B项正确;图片文物反映的是经济,与政治、文化无关,排除AD项;唐代秘色瓷、开元通宝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7.它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这里所描述的“它”是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可知是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故C符合题意;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A;筒车是灌溉工具。排除B;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D。故选C。8.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其中,《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A.张骞出使西域 B.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C.文成公主入藏 D.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唐太宗答应了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C项正确;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排除A项;吐蕃(西藏)位于唐西南方,不是北方民族政权,排除B项;“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根据图中的信息,作为史料,下图可以用于研究

A.西周的封邦建国 B.秦代的郡县设置C.唐代的边疆治理 D.元朝的行省划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都城在长安”、“范阳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可知,表述的信息属于唐代的边疆治理问题,C项正确;西周的都城在镐京,排除A项;秦代没有设置节度使,排除B项;元朝的行省划分与材料中的节度使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10.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1.“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材料评述的是()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答案】B【解析】【详解】【考察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解题思路】根据“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评述的是玄奘西行。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研习佛法,最终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B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而非天竺。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而非到达天竺。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言国威而不是求取佛法。排除D项。故选B项。12.这条道路基本上始于长安,“从事这些贸易活动的,当然有汉人,突厥人、回纥人、吐蕃人等等,但是……更多的是中亚的粟特人(下图)。”这一中外贸易的盛况出现于()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这条道路基本上始于长安,从事这些贸易活动的,当然有汉人,突厥人、回纥人、吐蕃人等等,但是……更多的是中亚的粟特人(下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从中国的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西亚、中亚,辗转到欧洲的大秦(今罗马),A项正确;唐朝时期海陆并举,并有拓展,排除B项;宋朝时期以海路为主,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排除D项。故选A项。13.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可知,唐朝与他国之间有政治、经济交流,中外交往繁盛,A项正确;政治制度完善,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民族关系和睦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排除C项;南北交流加强,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图是某班王同学整理的历史资料,请为他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主题:◆隋唐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D【解析】【详解】由历史资料内容可知,这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史实。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繁荣和开放,D项正确;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排除B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15.唐代女子同样参加骑马、打球、奔棋、舞蹈等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奢摩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文学艺术多姿多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代女子同男子同样参加骑马、打球、弈棋、荡秋千等体育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因此这些材料反映出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项正确;奢靡享乐之风盛行,与题干内容不符,因为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唐代女子同男子一样参加骑马、打球、弈棋、荡秋千等体育活动,排除A项;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题干体现不出文学艺术多姿多彩,排除D项。故选C项。16.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A.皇帝安于享乐 B.奢靡之风盛行C.文化兼容并包 D.尚武风气流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很多国家相互往来;与少数民族和平相处。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说明隋唐时期,宫廷宴乐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乐舞,体现出了唐代文化兼容并包。C正确;材料只涉及“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AB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17.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是()A.骆宾王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可得出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超凡脱俗的风骨,享有“诗仙”的美誉,D项正确;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排除A项;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排除B项;白居易的诗直面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排除C项。故选D项。18.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史称()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噶尔丹叛乱【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755年,安禄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C项正确;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时期,排除A;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排除B;噶尔丹叛乱,发生在清朝时期,排除D。故选C。19.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A.农民起义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还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政治上,在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三司使分化宰相的财政大权,设置枢密使分化宰相的军事大权。地方上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制度,还在各州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经济上,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这些措施,宋朝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因此,“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君弱臣强。D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材料中的建议针对的是君弱臣强,而非农民起义、积贫积弱和外族入侵,排除ABC项。故选D项。20.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消除“内患”,宋朝()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太宗认为外患不如内忧,这内忧指的是北宋统治者担心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武将拥兵自重局面的重演,所以北宋初年控制军权,削弱兵权,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项正确;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排除A项;明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实行“八股取士”,清朝也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排除B项;为监视官民,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21.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并结合所学可知赵匡胤的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科举制有利于促进阶层流动,排除A项;赵匡胤的措施主要是政治领域的集权措施,并没有涉及教育发展、加强思想控制等信息,排除C、D两项,故选B项。22.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下列哪一政权是由契丹人建立的A西夏 B.辽 C.金 D.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人曾建立了辽政权,B项正确;党项人建立了西夏、女真人建立了金、蒙古人建立了元朝,排除ACD项。故选B项。23.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契丹大字是在学习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文字相似不能反映政治对立、经济往来、军事冲突,排除ACD项。故选B项。24.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传说岳飞临走抗金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A项正确;文天祥组织抗击元军,被俘后宁死不屈,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中国主权,排除C项;康熙皇帝与沙俄作战,阻止了沙俄的侵略,捍卫了祖国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25.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建立的西夏在我国的西北,1115年建立的金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125年金灭辽后,1127年靖康之变消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定都临安,D项正确;三国时期的魏也叫曹魏,北魏是鲜卑族建立,排除A项;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排除B项;西晋被灭亡后建立了东晋,而不是同时存在,分割中国为两个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26.《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反映了宋代()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文化的昌盛 D.商业贸易的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开封店铺林立”说明店铺很多;“每一交易,动即千万”说明交易数额巨大。材料整体上体现出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D项正确;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以及文化昌盛均不符合材料中商业发展的信息,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27.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构成了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表明南方经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材料反映了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表明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没有涉及人口南迁与耕作技术的内容,排除AC项;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与题干“北宋”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8.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立()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创立于隋朝,排除C项。故选D项。29.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元朝()A.出现我国最早的农书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D.农业技术发生质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可知,《农桑辑要》是元朝官方编成,内容主要包括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B项正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与手工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农业技术发生质变,排除D项;故选B项。30.下图呈现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加强联系与管辖的历史脉络。该地区是A.台湾 B.云南 C.西藏 D.新疆【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1751年,清朝在西藏设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C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没有体现台湾、云南、新疆,排除AB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小题12分;32小题14分;33小题14分。)31.阅请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材料三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疗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注:诗句出自日本长屋王《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个政策实行的效果。(2)材料二所述史实中,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几方面?(3)据史书记载,材料三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诗句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请写出这位僧人的法号和东渡日本的次数。(4)综上所述,唐朝呈现出怎样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2)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3)鉴真,6次。(4)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2)根据材料二“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到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3)根据材料三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诗句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可知与鉴真东渡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成功,传授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唐朝呈现出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32.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方管理】①郡县制②刺史制度③三省六部制④行省制度⑤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⑥设南书房⑦设军机处【人才选拔】材料二: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治国之道】材料三: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安邦之策】材料四: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1)从材料--的表中,找出下列各朝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朝代秦朝汉朝元朝明朝制度或措施(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三,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4)材料四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答案】(1)秦朝①;汉朝②;元朝④;明朝⑤。(2)科举制;该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善于改革、关注民生等。(4)重文轻武政策;该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是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度;汉朝设立刺史制度;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明朝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明代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因此秦朝①;汉朝②;元朝④;明朝⑤。【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可知与科举制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因此“选官制度”是科举制,该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由“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可知任用贤才、发展生产、注重改革;由“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可知重用贤能、实行改革、发展经济。因此“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在于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善于改革、关注民生等。【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四“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该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是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33.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时间断面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