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申报书_第1页
河南中医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申报书_第2页
河南中医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申报书_第3页
河南中医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申报书_第4页
河南中医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申报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河南中医学院

2008年度“校级精品课程”

申报表

所属院系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各专业

课程负责人程万里

申报日期____________2008年5月______________

河南中医学院教务处制

-00A年五月二十日

填写要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

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程万里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6月

职称

1-1最终学历本科副教授电/p>

信息技术学

基本学位学士职务传真

院院/p>

信息

所在院系信息技术学院E-mailcwl@hactcm.edu.cn

通信地址(邮编)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一号450008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

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

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

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

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信息技术基础(基础课、3学时/周、2届360人),计算机文化基础(基础课、3学

时/周、3届380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主持,2004年年度院级科

研苗圃工程项目),《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主持,2005

1-2年院级科研苗圃工程项目),《自适应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主持,2005年

教学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计算机教学机房网络分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定

持,2006年院级科研苗圃工程项目)

情况

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计算机技术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中医教育》,2000年第

19卷第1期),《针灸及系列课程计算机随机命题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河南中医》,

2001年第21卷第6期),《浅谈中医药教育信息化》(《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年第

16卷第5期),《自适应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年

第2卷第10期;

教材著作:《计算机文化基础》2004年中国铁道出版社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

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

别、时间、著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基于硬件的网络用户身份认证系统研究》(主持,2003年河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

《分布式通用文件服务平台开发与研究》(主持,2004年河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主持,2004年院级科

1-3

研苗圃工程项目),《中医药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主持,2004年院级科研苗圃工程

学术

项目),《河南地方中草药材数据库的建设》(主持,2004年学院“千万投入”项目)

研究

学术论文:

《网络安全的几项关键技术》(《河南科技》,2001年第11期),《百福生胶囊治疗慢

性病虚证患者的临床研究》(《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第12卷第6期),《浅

谈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高效化》(《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6年第21卷)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及课件建设(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9月,特等奖),中

医院校《医学寄生虫学》网络课程制作(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9月,特等奖)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主持教学改革与课程主

程万里男1964.6副教授光学仪器

计算机信息管

许成钢男1974.12讲师教学

理专业

讲师计算机应用技

申义彩女1968.07教学

讲师计算机应用技

王晓燕女1978.06教学

讲师计算机应用技

贾璐洁女1979.1教学

计算机应用技

唐国良男1970.12讲师教学

计算机科学与

姜姗女1981.3助教教学

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

王哲女1981.6助教教学

技术

阮晓龙男1981.10助教经济学专业教学

计算机科学与

高志宇男1979.9助教教学

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

王昂女1980.8助教教学

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

李庆磊男1979.5助教教学

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

徐燕文女1981.10助教教学

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

柳忠勇男1982.3助教教学

息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

吕雅丽女1980.2助教教学

计算机应用技

杨枫男1978.11助教教学

助教控制理论与控

段涛男1981.5教学

制工程

助教

任靖娟女1969.09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助教计算机应用技

宋学坤男1982.9教学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

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现具有硕士学位的11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学士学位9人。现有

专任教师队伍25人中(含学科兼职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的1人,约占4%;40

岁以下,30岁以上的教师有9人,占36%;30岁以下教师有15,占60%.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院培养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有多位教师在

年终考核中获得优秀,其他均为合格.

2-2

为加快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我院制定了以下培养计划1、为新进青年教师制定

教学队岗前培训计划。2、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3、加强青年教师专业思想教育.4、安排

伍整体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5、加大青年教师试讲工作力度.6、加强我院

教师学历层次上的培养.7、积极组织我院教师参各类教学比赛活动。从而使我院的

情况

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科学研究、师德师风等方面有了全面的提高。

近三年来,已有8人次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获得各级教学研究成果奖5项,

自编并出版教材2部。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

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

别、时间、著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

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著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教研活动涉及领域:

1,将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通

过教材改革,多媒体视频课件开发与研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3.倡导实践教学,

有效地开发了学生潜能。

教改项目和措施:1.开放式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2.自适应网络教学

系统的研究与发展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4.计

算机基础课教材的改革实践与探索,5.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

取得的教改成果:1.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2.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3.有

利于由单一知识传播教学向启发性教学的转移;4.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5.有利于

2-3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计算机技术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中医教育》,2000年第

教学改

19卷第1期),《开放式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5

革与教年第20卷),《自适应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年第2

学研究卷第10期),《计算机基础课教材的改革实践与探索》(《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5年

第20卷),《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5年第20卷),《多媒体

课件制作流程》(《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5年第20卷)《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

体系建设探讨》(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5年第20卷)

教材著作:《计算机文化基础》2004年中国铁道出版社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及课件建设(河南省教育厅,2006

年9月,特等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材建设(河南中医学院,2006年9月,

二等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全程多媒体课件制作(河南中医学院,2006年,二

等奖)

3.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前身为《计算机基础教程》,1996年为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

力,培养信息化人才,学校开始开设本课程.起初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环境为DOS操作系统,

讲授DOS基本应用与WPS的基本操作,教学条件简陋,师资情况薄弱。

2000年为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由学校出资建立了全新教学实验机房,同时

《计算机基础教程》课程更名为《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环境改为WINDOWS操作系统,所学

习的软件也由原来的WPS一门课程调整为office系列软件和visualFoxPro相结合的教学

内容,除讲授计算机办公软件外加开数据库知识的学习,从而调整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

构,丰富了学生计算机知识。

2002年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对该课程的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由传统的笔

试形式改为一律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以该课程的成绩作为本课程的结业成

绩。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为网络考试,通过该考试可进一步考察学生应用计算机的

能力,切实起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2004年《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上又发生了新的调整,课程名更改为《计算机文化

基础》,讲授内容除相应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版本提升以外,将数据库课程visualFoxPro更

改为access,并增开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同期由我院自主编写的课程同名教材《计

算机文化基础》正式出版发行。该教材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注重简明、易学、

实用的原则。语言力求轻松自然、通俗易懂,强调实践操作,图文并茂。突出应用技能的

训练,既符合初学者的认知特点,又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此外为了更好促进学生课堂和

课下实践练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我们制作出了以

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形式的视频课件辅助教学,自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工

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为能够更好的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2006年我们有对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

在保持原课程名不变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第二版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的数据库内容重新调整为visualFoxPro.

在课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致力于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始终将学生的需求和社

会的发展看成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标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

改革探索,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与效果)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1、计算机文化知识

2、操作系统

3、Word的使用

4、Excel的使用

5、PowerPoint的使用

6、计算机网络知识

7.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常识和数据库软件的使用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教学内容的组织遵循如下三个原则:第一,严格遵循国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要

求,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二是注意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一切手段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

教学软件等一系列教学环境,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改革,逐步构建了以计算机

网络为平台的新型开放式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设计思想:

1、采用在机房内上课,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内部教学论坛等

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4、改革考试形式,促进能力教育的实现。

取得的教学效果:

1.学生的测试成绩逐年提高,一次性通过率不断攀升,从最初10%的通过率,到后来

的通过率59%、66%,2007年12月我院2417人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河南

考区),通过率为83.8%。2.增添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所以学生对本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

趣,在课下依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较强。3.使教师从单一的知

识传播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增加了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性教

学。4.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通过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互动,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变。

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

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的建设:

为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目前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国内尚无统一教材

的现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相关教材的调查、使用和分析,我院编写出版了《计

算机文化基础》一书。该教材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注重简明、易学、实用的原

则。语言力求轻松自然、通俗易懂,强调实践操作,图文并茂。突出应用技能的训练,既

符合初学者的认知特点,又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内容的选取和内容的编排顺序。在内容选取方

面,突出实践性与实用性的特点,在内容的选取上不过分追求大而全,而是根据初学者的

认知特点,以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着重选取最新实用的内容,并从学生

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实用角度出发,将全书内容分成基础篇和提高篇两大部分,每

章内容既包括学生使用计算机必须掌握的基本部分,又包括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更深研究

的提高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在内容编排顺序方面,我们没有像

一般常见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先写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而是直接讲解计算机

开、关机操作及鼠标应用等基础内容。

教学课件的建设:

为了更好促进学生课堂和课下实践练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计算机及计算机

网络的特点,我们制作出了以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形式的视频课件,该课件根据各个不

同的问题使用动态连续播放的模式进行计算机操作步骤地演示,并使用音频解说的方式加

以讲解。这种包含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简单易学,通俗易懂的课件,不但能够缓解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造成的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结果。更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观看学习,

减少教师重复讲授的次数,从而达到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将该课件放在了计算机教

学网上,供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点播学习,接入校园网内的任意一台计算机都

可以浏览到该课件,方便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学生与教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学习,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

实践性教学和网络教学环境:

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我院在河南省内率先实现了计算

机基础课程教学全程在计算机机房中授课。我院所辖所有教学机房中的所有计算机全部接

入了校园网,并投入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中,实现了学生从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直到参加考试,全程接触计算机,形成了边教学、边实践的讲授模式。

为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我们采用多媒体

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可以把教师的授课每一

个实际操作步骤准确、清晰地传送到每台学生机的屏幕上;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监控

功能,则可以让教师方便地观察到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地实现师生

间的充分互动。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所有教学机房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

教学改革)

采用机房内上课,边讲边练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长期以来,我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一直坚

持在计算机机房内上课,即便是在教学条件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不懈。经过几年

的努力,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提高。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非常注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

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

教学方法中循序渐进的老套路,以完成某项“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教师在上课之

前,通过精心组织,将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在讲课前先将此任务布

置给学生,使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讲课时,注意将

知识点的讲解与任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启发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地加深对任务的认识,以任

务为驱动,督促学生想尽办法去完成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

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从2002年起,我校的计算机课教学开始使用南京远志公司的多媒体教学软件LanStarXP

辅助教学。利用此软件的广播功能,教师可以把授课内容与操作步骤实时地传送到每台学

生机的屏幕上,清晰直观,学生一目了然;而利用其监控功能,则可以让教师方便地观察

到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实现师生间的充分互动,从而也使学生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增设内部教学论坛,实现师生互动交流

目前,我院的教学机房已经全部实现了网络化。为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

专门开发了内部教学论坛,即教学BBS。课堂上,学生除了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以外,还可

以通过教学论坛来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题或者发表自己的言论。由于允许匿名发言,因

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通过教学论坛,教

师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带有

共性的问题,及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调动了学生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考试形式,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自2001年以来,我们对校内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考试形式进行了较大改革,由原来的笔

试形式,全部改为上机考试,突出对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测试。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

校。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后,一律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以此考试结果作为

本课程的结业成绩。这也充分检验了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起到了以考促

学的作用。

3-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

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经过我们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之后,学生的测试成

绩逐年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的好评。在历年学生的无记名测评中成绩均为

优秀,名列全院、系前茅。教学录像在学生和教职员工中普遍被采用作为加强计算机实践

能力的快捷工具,尤其是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医院教职工计算机培训班中为广大一线教

职工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素材,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具体效果如下:

1.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作为本课程的结业成

绩,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成绩逐年提高,一次性通过率不

断攀升,从2002年的59%,到2003年的通过率66.5%、2004年的通过率76.7%、2006

年的通过率79.7%,2007年12月我院2417人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河南考

区),通过率达到83.82%。

2.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以上一系列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加快捷地掌握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增添了学生

学习的成就感,所以学生对本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课下依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自

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较强。

3.有利于由单一知识传播教学向启发性教学的转移

通过以上的改革,使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播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增加了师生间互动、

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性教学。

4.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由于地区差异,学生在入校时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教材中基础篇和提高篇的编排方式,为课堂上的因材施教创造了条件。学习程度较差的学

生掌握基础篇即可,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则可依据提高篇内容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使课

堂上不再出现一部分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很快掌握教学内容后却又无事可

干的现象。

5.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通过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互动,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

变。

4.自我评价

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在计算机机房内上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大大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经过

几年的努力,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提高。

2.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内部教学论坛辅助教学.给予了学生内容鲜明、

丰富强烈的现场感和广泛参与的条件,改变了以往那种将课本、电子化的课件“满堂灌”的

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3.使用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作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

并以此考试结果作为本课程的结业成绩。强化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动手能力,充分检验了学生

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能力教育的实现。

4-2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的

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在步入更加科

学、更加合理、更加符合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阶段。《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河南中

医学院的重点课程,课程教学质量优秀.课程建设组都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线骨干教师,出

版具有特色的课程教材并建立相应的电子教材,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文字变成动

态的演示,已建设了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课程立体化教材,并作为网上资源提供使用.初步

建设了课程网站,提供网上考试与练习系统,在帮助学生掌握课程重点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