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1页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2页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3页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4页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

「内容要求]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

替。5.生态系统的结构。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梳理核心知识

,建网络

种群密度(最基本)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决定而迁入率和迂出率——生物群落:G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若

数量

I出生率和死亡率——特征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4影响

T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特征物旗循环拉宓-全球性、循环性

随机分布、塞群分布、均勺分布:空间特征」特点:⑧单向流动

种能量流动T逐级.递减

群2L篇传递效率:10%-20%

②?”型曲线(理想状态)一)

数量

③节”型曲线(自然环境)--

变化-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影响因素」生

与f

种类「抵抗力稳定性

T-⑨恢复力稳定性

物种组成(丰富度)一境

种间关系(&捕美,竞争.市生'互利共生)一一稳定性卜-

特征—原因:具有⑩自我调节能力

优势种一

(分层丫⑤垂直结构

二一空间结构一—谢行方式:⑪负反馈调17(基础)

/±\

(镶嵌)水平结构态]人U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环全球性环境问题层次

'(>初'Iasar——-境

保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

次生演裕措施

>挖教材

1.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密度(如四川大熊猫)应选用什么调查方法?

此方法可否用于调查人口密度?

必修③P60“文字信息”

提示直接逐个计数,调查人口密度应用直接逐个计数。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

必修③P63“思考与讨论”

提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

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3.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分别采用什么方法?

必修③P63“练习”

提示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4.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什么方

法?

必修③P68“百丁"

提示抽样检测法。

5.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什么

关系?

必修③P73“资料分析”

提示竞争关系。

6.《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蝶嬴负之”之句。请说出两种生物的种

间关系。

必修③P77“拓展题2”

提示蝶嬴捕食螟蛉幼虫。

7.在果园、农田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为什么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

必修③P92“拓展题”

提示因为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

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

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

果园养鸡等。

8.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否能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为什么?

必修③P94“思考与讨论”

提示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9.说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

必修③P96"思考与讨论”

提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对能量多级利用,充分

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10.大力植树造林,是否会对控制温室效应起到缓解作用?

必修③P101“旁栏思考题”

提示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

缓解作用。但更应该控制源头——温室气体的排放。

11.在苹果园放置怎样的电子仪器才能有助于蜜蜂的传粉?

必修③巴07“相关信息”

提示该电子仪器能够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

12.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必修③P%4"图6—6”

提示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是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

因。

,扫易错

1.生物调查方法有关的3个易错点

(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W物种丰富度调查方法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和显微计数法(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调

查植物丰富度常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

法不能用于物种丰富度的调查,而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则能用于种群密度和物

种丰富度的调查。

(2)土壤小动物的取样方法#统计方法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常采用采集罐、吸虫器等取样;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取样

在先,统计在后。

(3)土壤小动物的特性W蛾类等昆虫的特性

土壤小动物大多具有趋湿性和避光性,利用这些特性,可在收集的土壤上方加挂

发光灯泡,使土壤小动物进入土壤下方的试管,达到收集的目的;蛾类等昆虫具

有趋化性和趋光性,黑光灯诱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或害虫防治。

2.有关群落结构与演替的4个易错点

(1)一种生物不存在群落结构:群落包括多个种群,如竹林中竹子只是一个种群,

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适用的范围是群落,是群落特有的空间结构。种群范围

比群落小,具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生态系统范围比群落大,具有一定的结构

(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群落演替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4)受条件制约,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不一定是“森林”(如条件恶劣的沙漠地区,

不会演替至“森林”)。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的6个易错点

(1)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或上一营养级被分解

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如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的同化量,而是草同化量的

一部分。

(2)未被利用的能量:研究时间内部分个体既未被下一营养级捕食,也未死亡,

能量没有流向分解者,即生物每年的积累量。

⑶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一定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对于人工生态

系统来说,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两个来源:一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二是

人工输入的能量。

(4)摄入量W同化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散失量+用于自

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一营养级生

物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十未被利用的能量)。

(5)能量传递效率#生物数量之比: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而不是两

个种群)同化的能量之比,而不是生物数量之比。

(6)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能量

传递效率。

►■练表达

1.土壤中的小动物不宜进行标志重捕的原因是

提示其活动范围小,体形小,不利于观察分析

2.防治害虫时只是控制害虫的数量,而不是将害虫消灭,原因是

提示消灭害虫会破坏食物链,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

到破坏

3.鱼类捕捞后的剩余量约为K/2,原因是o

大量使用农药带来的危害有:□

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原因是o

提示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既可持久性高产量,又能保持种群数量的相对

稳定污染环境,易使害虫抗药性增强,破坏食物链,使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外

来物种入侵,由于缺少天敌或生活条件适宜而大量繁殖,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受

到威胁,使物种的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

弱,最后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4.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意义o

提示提高了群落利用光能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空间

和食物条件

5.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的原因是o

提示次生演替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

体。

6.农业生态系统除虫、除草的意^-

提示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写出减缓温室效应的两项主要措施o

提示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8.环境容纳量是指o

提示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9.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o

提示组成生物体的C、H、0、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

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做专题1种群与群落

[讲•核心要点]

1.理清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_:——「「.~1

[性.比例1/[年性H成)

—化力的

种群密度片4k

迁入率,-------------------u迁出率一

-------------------决定种群动态的变量--------------------

提醒:①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③没有性别分化的生物种群不具有性别比例特征,封闭的海岛上的生物种群不具

有迁入(出)率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估算方法

翳适用于巡晚遁、鲍出的动物

第一次捕获M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只

调查期间,若调查区域

有较多个体出生、死亡、

种群数量:N="

迁入或迁出,则会导致

标估算出现较大错误

重:第二次被标记的小偏小:第二次被标记的,〃偏大:

:①标志物脱落;①被标记个体放回后

一:②被标记个体的被捕

〕还未充分融入该种胖

种袈:机会降低;

群至③标志物样致被标i已中就再次被捕获;

密却个体易于被天敌发现;②在被标汜个体密集

度纳:④在被标记个体稀少

估处捕获会导致估算值

:处捕获会导致估算值

算:偏大偏小

法适用适用于笆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茶宿(跳蠕、妫虫、昆虫)

样[荣步面厂分布R森药)「初疏一,库致薮।

方:量”过密”或”过稀”

法J

........;奇汴

误差:未做到迩劣:样方取平均值,

归纳「随机”取样:二⑨…

'④

:谭茄理工而福乐薪更•王云铲工':

:汁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外力派有五点取样法,,调查科林为昨长

'岳孙%。等距取样源洞全科体为长芥犯后科

3.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应用要点归纳

⑴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

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它就是

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三曲始嫁K(环境容纳量)、

戈型长仇不美」成不变的

°时间

"J"型增长环境阻力""S"型增长

(2)“S”型曲线K值与与值的分析与应用

①K值与K/2值的分析

种群数量含义:环境不变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

的种群最大数量

K

特点: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K/2--/K/2时种群增氏速率最大

丽J

②K值与K/2值的应用

.减小环境阻力一增大K值一保护有益资源

一增大环境阻力一降低K值一防治有害生物

,草原最大载畜量不超过K值一合理确定载畜量

。砍伐树木、渔业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在K/2处

...K/2前防治有害生物如灭鼠、灭蝗、严防达到

K/2处

提醒: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通过打扫卫生、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敌等

来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4.明确群落的两种结构

同一物种的高猱民导不需于哇立结彻”

詈•群落理斑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

垂直g、n

结构8,必出音目光照、温度FJ飞宗?决

¥1―迪食物、栖息空间

构,T鸟水平方向上物种的镶嵌分布

言11光照水平强度、地形变化、土壤湿度、----

需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

1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

提醒:垂直分布w垂直结构

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

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一针叶林一高原草甸一苔原属于四个

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而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

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配置情况。

5.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

./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

、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起点“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壬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速度

,速度快、时间短

速度慢、时间长4,台时间

人类拈渺可导预出书的“

・・建皮”与•方旬发生次变

影响

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因素

在沙丘、火山岩、冰川常考在火灾后的草原、弃耕

泥等上的群落演替4

实例防农田等上的群落演替

提醒:①在种群水平上调查和研究的问题有:种群的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等)、种群的数量变化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等。

②在群落水平上调查和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

系、优势种等)、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和演替。

③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调查和研究的问题有: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

营养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练•高考重点]

题型一以种群的特征为线索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1.(2019•全国卷I,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

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

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

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培养时间/h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解析异养生物可以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A正确;随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不断减少,代谢废物不断增加,故更换培养基的频率不同可

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曲线可知,a组中细菌甲在23h前,数量

增长一直很快,说明该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一直是充裕的,C正确;培

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在培养的早期,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资源是充

足的,细菌甲种群的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且图中a、c曲线在早期重合,

也可说明早期可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

答案D

2.(2020.中原名校联盟)近年,我国科研人员采用海拔高度线路法和DNA指纹法,

对岷山山系的一个大熊猫(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种群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熊猫种

群的信息,如青幼年、成年与老年的个体数量是15、60、11,平均每1082hn?

有一只大熊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大熊猫种群数量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B.该大熊猫种群成年个体多,属于增长型种群

C.该大熊猫种群数量比较少,增长曲线为“J”型

D.食物是限制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科研人员还采用了DNA指纹法对大熊猫进行了调查,

因此调查大熊猫并非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该大熊猫种群中青幼年个体

偏少,不属于增长型种群,B错误;从大熊猫的稀有性可知该大熊猫种群增长曲

线不可能为“J”型,甚至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大熊猫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

其种群个体数量极少、岌岌可危,C错误;虽然影响大熊猫种群波动的因素很多,

这些因素最终都可能影响到大熊猫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从该调查地区的范围分

析,生存空间相对充裕,食物可能是限制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的重要因素,D正

确。

答案D

3.(2020.西安高新一中质检)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内不同个体生活空间的分布是均匀、随机的

B.任意一个种群的数量特征都包括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C.稳定型种群的个体数量会一直维持在K值水平保持不变

D.自然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变化和出生率、死亡率相关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分布有多种类型,包括均匀分布、随机

分布和集群分布等,A错误;有些种群的个体无性别差异,如玉米,B错误;年

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不会一直维持在K值保持不

变,C错误;在食物、空间等有限的条件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会影响种群

密度,D正确。

答案D

题型二以群落的特征为线索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202。全国卷II,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

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

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

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

顺序是()

A.②①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③①②

解析河水携带泥沙进入大海时,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的过程中,海水逐渐

淡化,所以,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为:生长在海水环境中一生长在

淡水环境中f生长在陆地环境中,对应的植物群落演替顺序是②①③,A正确。

答案A

5.(2020.四川成都市诊断)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为种间捕食关系,乙是捕食者

B.图中A点时,甲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

C.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图中8、。点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乙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A正确;图中A

点时,甲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B正确;据图分析,C点

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甲种群在C点属于增长型,C正确;。点时

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8点时甲种群减少速率最快,D错误。

答案D

技法提炼》“三看法”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

三看上升与下降:先上升、二看峰值:一般来说峰值

先下降的为被捕食者高(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

一看起点:一般来说起点高(数量多)的是被捕食者

微专题2生出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讲•核心要点]

1.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

-------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生产者

判断标准“自养型”生物……、

系,■:卷第原色植帆豆鼠端化细函与

统•一功能一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的消炭者

生判断标准异养型寄生捕食

S不字志了用生细西、由生植物苞”孑)

分功能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

分解者机物

判断标准“腐生型”尸也2攻蚓、或南竽

提醒:①生产者一定为“自养型”,“自养型”一定为生产者。

②分解者一定为“腐生型”,“腐生型”一定为分解者。

③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

④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

⑤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产包令生产力,。请去力,艮谓。M-t*煤别”

起点,■图物舞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

终点籍而动物(最高营养级)

食种间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日然选择形成

至素一的.通常不会逆转,具有单向性

包丝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三个

小兼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

与黑-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

组成人初.

一个种群

2.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

未祓」身呼吸作用海除,也未被左一个需未纵

一分*%,用

,呼吸作用以

级热能形式散失

「(流向下一营养级)

摄-r^WW-

量用于生长、发仃

、和繁施商曲班J沐被利用J

分解者利用)

(粪便量]H

〈,)¥中的能力不属于诛管系板同化的跳置

的&于上一■养级的同化学

提醒:①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条途径。

②计算能量传递效率时,以“营养级”为单位,而不是两个个体间的传递效率,

并且是“同化量”之间,而非“摄入”或“储存”。

③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故能量流动单向不循环。

④有些分解者可为消费者提供能量,如蘑菇可为人提供能量,蚯蚓可为鸡提供能

量等,但分解者不可为生产者提供能量。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往往其有双向性,落国为"生物与生物1•瓦

生物与无力几环皮>“,

「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物理信息1种类作态系统叫作用

化学信息-■■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行为信息」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

在农业目W上的应用

系统的稳定

提高农产品或利用信息步防泠省宝

畜产品的产僦的力法源》生物防治

[练•高考重点]

题型一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社会责任

1.(2019.全国卷H,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

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

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

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解析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牧草的个体数远大于作为第二营

养级的羊的个体数量,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金字塔形。而在森

林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乔木的一个个体上生活着大量的作为第二营养

级的昆虫个体,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2.(2020•安徽黄山模拟改编)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

团队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

功发芽。据悉,此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共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

酵母菌和果蝇六种生物,它们均被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理论上

它们能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⑵上述六种生物中,能作为该微型生态系统基石的有

;能充当分解者的是,它在这个微型生态系

统中的作用是o

⑶请推测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可能含有的非生物成分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项)O

(4)果蝇主要以酵母菌为食,还可以吃植物体及花粉。假如该微型生态系统能正

常维持,推测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10%。

⑸有人认为该微型生态系统不能长时间维持稳定,原因是该生态系统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个方面,营养结构指食

物链和食物网。(2)该微型生态系统的六种生物中,棉花、油菜、土豆和拟南芥

属于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酵母菌能充当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

物;果蝇属于消费者。(3)生态系统中不仅要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

物成分,还应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例如水、土壤、空气、热能、无机盐等。

(4)由于果蝇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在其食物中植物体及花粉所占的比例较少,而

酵母菌属于分解者,所以推测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0%。

(5)由于该生态系统微小,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所以

该微型生态系统难以长时间维持稳定。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菌将有

机物分解为无机物(3)水、土壤、空气、热能、无机盐等(4)小于(5)营养结

构简单(答案合理即可)

题型二围绕生态系统的功能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3.(2020.全国卷III,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

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解析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A错误;光合作用是

指生产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大

气CO2库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

作用将含碳有机物中的碳返回大气中,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

环节,C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的形式进行,在

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答案A

4.(2020.绵阳市诊断)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A、B、C、D间的相互

联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成分D只表示一种自养型生物,参与构成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

B.成分B只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重要意义

C.成分A为异养生物,其体内不能合成有机物

D.“D-A”为捕食关系,该生态系统中可能不止一条食物链

解析成分D表示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参与构成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但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未必只有一种生物,A错误;成分B为分解者,主要为营

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动物,如蜕螂等,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有重要意义,B错误;成分A表示消费者,为异养生物,异养生物能以小分子

有机物为原料合成大分子有机物,C错误;“D-A”表示消费者捕食生产者,

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均可能不止一种生物,故该生态系统中可能不止一条食物

链,D正确。

答案D

5.(2020.河北九校联考)图示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和对水稻秸秆利用的示意图,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I^鼠一I

太阳能——►水稻一►昆虫一►青蛙一蛇

产一家畜

秸秆一生运食用菌

沼气池.沼气

(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o

(2)在该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营养级;若蛇的同化量有2/5来自蛙,3/5

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的同化

量每增加1kJ,至少需要消耗水稻固定的能量为kJ;蛇能够依据鼠留下

的气味去猎捕后者,鼠同样也能够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

在生态系统中能够o

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对秸秆作了进一步利用,实

现了对能量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O

(4)该片农田后来被改造成小龙虾养殖塘。该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

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

解析(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水稻。(2)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

三和第四营养级。由于要计算的是至少消耗水稻固定的能量,相邻两营养级的能

量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从理论上讲,蛇的同化量每增加1kJ,至少需要消耗

水稻固定的能量为lX(2/5)+20%+20%+20%+lX(3/5)+20%+20%=65(kJ)。蛇能

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鼠同样也能够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可见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对秸秆作了进一步利用,实

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4)该片农田后来被改

造成小龙虾养殖塘。该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答案(1)水稻(2)三、四6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多级能量的利用率(4)速度方向

技法提炼》“三看法”快速判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看

重点题型6能量流动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规律方法]

1.理解常考的能量流动模型

(1)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模型

,图中箭头①指的是

摄入量,若没有箭头③,

,则①代表的是同化量

(2)“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过程

自身呼吸作用散失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A?

流向下一匚年」流向下一

营养级2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流向分解者

I、一

①。指相应营养级的同化量,4、B,指相应营养级未

利用的能量;

②各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当+G+R

或氏+。2+。2。

③从上图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等于

DJW1x100%

④利用“拼图法”可得关系式:

W1=A1+B1+Cl+ra=Al+B14-C1+A2+B24-C2+D2

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