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1.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1
2.酶的本质及催化特性...................................................6
3.各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12
4.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19
5.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过程...........................................26
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细胞呼吸与代谢的关系及实践应用..............32
7.光合作用概述、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39
8.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5
L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基础层次-学考]
1.一个ADP中,腺昔、磷酸基团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A.1、2、2B.1、2、1
C.2、1、2D.2、2、1
解析:选BATP水解过程是远离腺昔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磷酸,
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ADP的简式可以表示为:A-P-P,由ADP的结构简
式可以看出,一个ADP中,腺甘、磷酸基团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1、2、1。
2.下列关于细胞中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能反应所需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
B.肌肉收缩过程中,做功是吸能反应
C.ATP不是细胞中唯一的能量载体
D.蛋白质水解过程有ATP生成
解析:选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但部分吸能反应的能量可
来自其他能量载体,A错误;肌肉收缩过程中,ATP使肌肉中的能量增加,改变
形状,这是吸能反应,肌肉做功,失去能量,恢复原状,这是放能反应,B错误;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另外还有其他能
量载体,C正确;蛋白质水解过程有能量释放,但并不合成ATP,D错误。
3.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ATP不含有磷酸基团
C.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D.植物细胞夜间不能生成ATP
解析:选AATP为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ATP中含有3个磷酸基团,B错
误;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只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植物细胞夜
间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D错误。
4.如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个活细胞中,时刻进行着过程①和②一
XATP
B.过程①和②也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器内能量a与能鼠
C.过程①中需要的能量不是过程②释放的ADP+之)
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过程②中的能量
解析:选D活细胞中生命活动时刻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需要时刻合
成ATP;ATP合成和水解可以发生在同一细胞器中,如叶绿体等;ATP合成所需
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而不是来自ATP水解释放;维持人体体温的热
能来自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
5.下列有关细胞与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
B.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腺昔和磷酸基团中
C.剧烈运动时ATP水解多于合成
D.ATP-ADP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解析:选A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A正确;ATP中大
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B错误;剧烈运动时ATP水解等于合成,C错误;
ATP-ADP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得以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细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ATP水解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C.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
D.ATP分子由一分子腺噤吟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
解析:选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ATP水解的过程是释放能量的
过程;ATP不断合成、消耗,其含量保持动态平衡;ATP分子由一分子腺昔和三
分子磷酸基团组成。
7.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
如图lo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
,细胞内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
界的共性。
(2)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三秒钟内的能量供给。在
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100m短跑过程中,其肌细胞中ATP相对含量变化如图
2所示,请回答:
①由A到B的变化过程中,说明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
②由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
(3)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观察A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
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这一现象,说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①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耗尽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②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填“葡萄糖溶液”
或“ATP溶液"),观察与否以后,再滴加(填"葡萄糖溶
液”或“ATP溶液”)。
解析:(1)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腺
噪吟核糖核甘酸,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
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2)①由A到B的变化过程中,ATP被水解,释放的
能量用于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②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是因为人体
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永不停息地进行着,即ATP的合成和水解是同时
进行的。(3)①由于实验的目的是证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所
以实验时应以是否提供ATP为自变量,但实验前必须要耗尽肌肉自身原有的ATP。
②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程序上,采取
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葡萄糖溶液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再滴加ATP溶液。
答案:(1)腺喋吟核糖核昔酸ATP与ADP相互转化
(2)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②ATP的合成和水解是同时进行的(3)①ATP
②葡萄糖溶液肌肉收缩ATP溶液
[发展层次・选考]
8.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
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说明()
①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②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③ATP
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C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这部分ATP是新合成
的,也说明远离腺昔(A)的磷酸基团(P)容易脱离;含量变化不大说明有ATP的合
成与分解。
9.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一类标志酶一一腺甘酸激酶,它能将ATP
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喋吟核糖核甘酸(AMP)上而形成ADPo以下有关分
析错误的是()
A.腺甘酸激酶催化1分子ATP分解伴随着2分子ADP的生成
B.腺甘酸激酶催化该反应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腺甘酸激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
D.腺甘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
解析:选BATP分子含3个磷酸基团,ADP含2个磷酸基团,AMP含1个磷
酸基团,腺甘酸激酶能催化1分子ATP脱掉1个磷酸基团,形成1分子ADP,同
时脱掉的磷酸基团转移到AMP上,又形成另1分子ADP,因此腺甘酸激酶催化1
分子ATP分解时会伴随着2分子ADP的生成;腺甘酸激酶催化该反应会释放能量,
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腺甘酸激酶能促进ATP的水解,故腺甘酸激酶与细胞内
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腺甘酸激酶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
喋岭核糖核甘酸(AMP)上而形成ADP,故腺甘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
键的断裂与形成。
10.经研究证实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l)ATP分子的中文名称是o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
24h有40kg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mol/L,为
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写方程式,
标明条件)。
(2)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3个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
(3)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成粉末状,取两等份分
别装入两只小玻璃管中,各加入少量的水,使之混合,可以观察到玻璃管中发出
淡黄色荧光。约过15min后荧光消失,如图所示。这时再将ATP溶液加入其中
一只玻璃管中,将葡萄糖溶液加入另一只玻璃管中,发现加ATP溶液的玻璃管中
发出荧光,而加葡萄糖溶液的管中不发荧光。
上述对照实验说明:
①萤火虫发光是将能转变成能的过程;
②这一过程所需的能量由__________提供;
③不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酶i
ADPIPiI能量-ATP
答案:(1)腺甘三磷酸酶"2
(2)腺昔(3)①化学光②ATP③葡萄糖
2.酶的本质及催化特性
[基础层次-学考]
1.在水解大多数酶的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
明()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B.酶是生物催化剂
C.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
解析:选C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水解大多数酶的过程中,
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如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它所能反映酶的一个特性和A、B、C最可能的
物质依次是()
A.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
B.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
C.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D.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选C由图示可知,图中A在反应前后不变化,则可推断是酶分子,B
是反应物,C是产物;反应物与酶分子上的特有结构相吻合,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图示中产物是有两个小分子组成的物质,而B是由多个小分子单位组成的大分
子,由此可推断B可能是淀粉,C是麦芽糖,A则是淀粉酶。
3.下图表示不同物质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你认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氯化铁他内-过氧化氢酶
30%过辄化氢一■H-30%过辄化氢
A.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B.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
C.单位时间产生的气泡量D.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解析:选B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一一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B正
确。
4.如图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图示过程能够保证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C.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
D.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是因为它们不能结合形成酶一底物复合物
解析:选D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作对照,该图只是显示了酶的专一
性,不能显示酶的高效性,A、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蔗糖的两个组成单位不
同,因此一分子蔗糖不能水解成两个相同的单位,C错误;蔗糖酶不能与麦芽糖
结合形成酶一底物复合物,因此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D正确。
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酶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最适pH是相同的
C.酶只能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不能作为底物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分解或转移
解析:选B酶的合成不一定需要核糖体,因为有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在细胞内起作用的酶,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酶分子在不同温度下
的最适pH是相同的,B正确;酶能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也能作为底物,如
蛋白质类的酶能被蛋白酶分解,C错误;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不会被分解
或转移,D错误。
6.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Q?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10mL13%HzC)2溶液
土豆反
气体
气泡
新鲜上豆片丁倒苴的屋筒
:-水槽
三:一清水
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解析:选C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底物a02会快速分解产生大量0?,新
鲜土豆片能使山。2快速、大量地分解,说明其中含有过氧化氢酶,A正确;实验
初始,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H。分解速率会加快,但一段时间后,当底物全
部参加反应(该演示中H。的量是固定的),即H。全部被分解,则气体不再产生,
此时,增大酶的量也无济于事,B正确,C错误;在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温
度、pH等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保持前后一致,D正确。
7.某同学为了“验证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催化作用”,设计了
下表所示的实验,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123456
1%淀粉溶液3mL3mL3mL
2%蔗糖溶液3mL3mL3mL
唾液淀粉酸溶
1mL1mL
液
蔗糖酶溶液1mL1mL
本尼迪特试剂2mL2mL2mL2mL2mL2mL
实验结果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本尼迪特试剂的作用原
理是其能与在条件下产生红黄色沉淀。
(2)在此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了实验效果更好,需控制反应温度为
正常情况下,在此实验中可预测到有阳性反应的试管是
(3)在实验过程中,要先对试管1和试管4进行操作,等观察了这两个试管
是否有阳性反应后,才能对其他试管进行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
,若试管1和试管4也产生阳性反应,则该实验还能
验证酶的专一性吗?0产生阳性反应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两点)。
(4)若将试管5和试管6的检测试剂换成碘一碘化钾溶液是否可以?为什
么?O
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酶的种类,本尼
迪特试剂的作用原理是其能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红黄色沉淀。(2)唾
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因此在此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了实验效果更好,
需控制反应温度为37°C,正常情况下,2号试管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下水解成还原糖,6号试管中的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在此实验
中可预测到有阳性反应的试管是2和60(3)在实验过程中,要先对试管1和试
管4进行操作,等观察了这两个试管是否有阳性反应后,才能对其他试管进行操
作,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淀粉和蔗糖的纯度,是否含有还原糖,若试管1和试管
4也产生阳性反应,则该实验不能验证酶的专一性,产生阳性反应可能的原因是
淀粉和蔗糖溶液不纯,含有还原糖或操作不规范(如试管未清洗干净等)。(4)若
将试管5和试管6的检测试剂换成碘一碘化钾溶液,则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答案:(1)底物的种类和酶的种类还原性糖水浴加热
(2)37℃2和6(3)检测淀粉和蔗糖的纯度不能淀粉和蔗糖溶液不
纯,含有还原糖或操作不规范(如试管未清洗干净等)(4)不可以,碘一碘化钾
溶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发展层次•选考]
8.下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2mLH2O22mLH2O22mLH2O2
21T1LH2O2-溶液-溶液-溶液
-溶液-2滴3.5%I
-90℃水浴一2滴20%
FeCh溶液肝脏研磨液
A.1号与2号对照,说明加热能提高酶的活性
B.1号与4号对照,可以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C.3号和4号装置应置于90℃水浴中
D.若只用3号和4号进行实验,则温度为无关变量
解析:选D1号与2号的自变量是温度,1号与2号对照,说明加热能促进
过氧化氢分解,A错误;1号与4号的自变量是有无酶,1号与4号对照,可以
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酶在高温下失活,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号和4号装置应置于常温下,C错误;3号和4号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因
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若只用3号和4号进行实验,则温度为无关变量,
D正确。
9.某溶液中有甲、乙两种糖,其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箭
头所指的时刻添加了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物质的浓度(mg/mL)
0102030405060时间(min)
A.加酶前后对照,可以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B.若甲是麦芽糖,则乙可以是葡萄糖
C.若添加的是淀粉酶,则甲不可能是淀粉
D.50min后,绝大多数酶与底物分离,恢复原状
解析:选A加酶前后对照,可以验证酶具有催化性,不能说明其具有高效
性,A错误;麦芽糖是由两分子的葡萄糖组成的,即如果甲是麦芽糖,则乙可以
是葡萄糖,B正确;若添加的是淀粉酶,则乙是淀粉,甲是麦芽糖,C正确;分
析图示可知,50min后甲、乙物质浓度基本不变,说明反应基本结束,绝大多
数酶与底物分离,从复合物上脱落下来恢复原状,D正确。
10.为验证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mL
试管号123456
本尼迪特试剂222222
1%淀粉溶液333
2%蔗糖溶液333
稀释的人新鲜唾液11
蔗糖酶溶液11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1和试管2的作用是检测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B.试管3〜6需在热水浴中保温2〜3min,以利于显色反应的进行
C.试管3和6的实验结果呈阳性,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D.若试管1没有红黄色沉淀,而试管5中出现轻微阳性反应,可能是蔗糖
酶溶液中混有还原糖
解析:选C本尼迪特试剂的作用是检测还原糖,因此试管1和2的作用是
检测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A正确;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在水
浴加热的条件下,会呈现红黄色沉淀;试管3〜6需在热水浴中保温2〜3min,
以利于显色反应的进行,B正确;试管3和6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能说明
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C错误;试管1没有红黄色沉淀,可以说明淀粉中没有混
有还原糖,若试管5中出现轻微阳性反应,可能是蔗糖酶溶液中混有还原糖或试
管不干净或胶头滴管混用等,D正确。
11.过氧化氢(HQJ是反应活性很高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漂白,也用于清洗
小的伤口。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不。?,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的酶
的存在可以使其分解为无毒物质。请分析下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新鲜煮过冷冻
FeCh肝脏的肝的肝新鲜肝脏勾浆
溶液匀浆脏匀浆脏匀浆+5%盐酸
37X?37X:50rOX:37X:
(1)在①〜⑤号试管中,先产生气泡的是;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最
多的是;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式是
(2)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放到①〜⑤号试管管口,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①;②;③;
④;⑤O
(3)比较①和②号试管,以及②与③④⑤号试管所看到的不同现象,说明了
解析:(1)①号试管中FeCL是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低,过氧化氢分解速度
较慢;③号试管是煮过的肝脏,因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而使酶失去活性;④号试
管冷冻肝脏因低温降低了酶的活性;⑤号试管中的酸性环境使酶失去活性;只有
②号试管中酶的反应条件适宜。因此,最先产生气泡的是②号试管,单位时间内
产生气泡最多的也是②号试管。(2)①号试管加的是无机催化剂,反应速度较慢,
因此产生气泡较少;②号试管条件适宜,酶的催化效率高,因此产生气泡多。所
以①号、②号试管可使卫生香复燃,且②号试管的卫生香燃烧更猛烈,其余试管
不能使卫生香复燃。(3)①号和②号试管都能发生反应,但②号试管反应速度快,
效果显著,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②号与③④⑤号试管条件不同,结果不同,说
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答案:(1)②②2H。酶,2比0+。21
(2)可复燃可复燃,且燃烧猛烈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3)酶具有高
效性,且酶的催化作用需适宜的酸碱度和温度
3.各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基础层次-学考]
1.下列有关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最佳选项是()
A.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带火星木条
B.淀粉+淀粉酶+碘一碘化钾溶液
C.淀粉+淀粉酶+本尼迪特试剂
D.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双缩胭试剂
解析:选B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进而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淀
粉+淀粉酶+碘一碘化钾溶液最为合理,B正确;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
需要加热,加热会影响酶活性,C错误;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且该结果
不能用双缩麻试剂来鉴定,D错误。
2.绿茶是我国重要的茶类之一,基本加工工艺为“摊放f杀青一揉捻一干
燥”。其中采用高温进行杀青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茶叶中的水分,利于保存
B.破坏茶叶中的叶绿素,保证汤色红亮
C.提高酶活性,产生更多茶多酚等营养成分
D.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保持茶叶色泽和风味
解析:选D减少茶叶中的水分,利于保存是干燥的主要目的,A错误;杀
青是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汽化,而不是破坏茶叶中的叶绿素,B错
误;采用高温杀青时,不能提高酶活性,C错误;采用高温杀青时,高温能破坏
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保持茶叶色泽和风味,D正确。
3.甲图表示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乙图表示将A、B两种物质
混合,再在方时加入某种酶后,A、B两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实验均在最适
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0底物浓度
甲
A.甲图中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活性
B.若乙图中的物质A是淀粉,则B可以是麦芽糖,该酶可以是麦芽糖酶
C.乙图中介时刻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B浓度
D.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中,温度和pH都属于无关变量
解析:选D根据甲图分析,甲图中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后,限制酶促反应速
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A错误;根据乙图分析,酶催化物质A生成物质B,
若乙图中的物质A是淀粉,则B可以是麦芽糖,该酶可以是唾液淀粉酶,B错误;
乙图为后B增加缓慢是反应物A减少导致的,C错误;曲线图甲的自变量是底物
浓度,因变量是反应速率,曲线图乙说明酶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两图所示
的实验均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完成,温度和pH都属于无关变量,D正确。
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一碘化钾溶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研究pH对酶活性的
影响
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MnO,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解析:选D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一
碘化钾溶液检测,因为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都不能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出
来,故应该选用本尼迪特试剂,A错误;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2.0,所以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3、7、11,B
错误;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
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与无机催化剂对比,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可以利用
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MnO?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正确。
5.pH对两种酶作用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在某一pH值下作用最强
B.不同酶的最适pH范围宽度相同
C.在各自的最适pH下,不同酶的催化效率不同
D.在一种酶的最适pH范围下,另一种酶可能失活
解析:选B由图可知,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在某一pH值(最适
pH)下作用最强,A正确;由图可知,不同酶的最适pH范围宽度不同,B错误;
由图可知,在各自的最适pH下,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催化效率不同,C正确;
由图可知,在一种酶的最适pH范围下,另一种酶可能失活,如在胃蛋白酶的最
适pH下胰蛋白酶会变性失活,D正确。
6.下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nunHQ,初始量
后H2O2-------------------------
剩余量
______I_IIlliI~~Ir
O05255075100温度(C)
A.实验的自变量是小。2的分解速率
B.100°C时乩02剩余量最少,此时酶的活性很高
C.75℃时H。酶的活性高于50C时酶的活性
D.0°C时Hz。?几乎没有分解,主要是因为此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解析:选D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H。的分解速率,A错误;100℃
时乂。?剩余量最少,不能说明此时酶的活性很高,因为高温也会促进比。2分解,
B错误;高温条件下HM会分解,不能比较75℃时HQ酶的活性与50℃时H。
酶的活性的高低,C错误;0C时HQ?几乎没分解,说明此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
抑制,D正确。
7.为探究pH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h后蛋白质剩余最
蛋白质初始量
1113pH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主
要的无关变量是O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蛋白酶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o
检验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完全水解,(填“能”或“不能”)用双缩版试
剂,原因是o
(3)由图可知,该蛋白酶最适pH约是,若pH由13降到7,蛋白质
剩余量(填“减少”“增多”或“不变”),理由是
答案:(l)pH的大小lh后蛋白质剩余量温度
(2)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不能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会
与该试剂发生颜色反应(3)7不变在pH为13时,蛋白酶已失去活性
[发展层次•选考]
8.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
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
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乙丙
A.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
B.酶①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①的形状
C.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
D.若丙一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
解析:选D分析题意,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
长,说明突变型细菌①、③两种酶缺乏,A错误;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一底物
复合物,酶的形状发生改变,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细菌生长需要丁
和戊,戊的来源可以来自丙一戊,也可来自乙~戊,因此,若丙一戊的反应受阻,
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D正确。
9.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
之间的关系。结合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B.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加快
反应物浓度
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由于该图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因此改变温度会使酶活性降
低,反应速率变慢;b点后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反应物
浓度不是限制因素,可能受酶浓度的限制,因此当在b点及以后提高酶的浓度,
反应速率加快,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变化;从曲线图可知,a点后b
点前,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说明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反应
物浓度。
10.如图是关于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反加醵和物质A
应
速
率加解和物诞B
只加醐!
Oab底物浓度
A.底物浓度不能改变酶催化活性
B.物质B的结构可能与底物相似
C.在ab范围内,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在ab范围内,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解析:选C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pH等条件有关,而与底物浓度无关,A
正确;由分析知,物质B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活性使反应速度降低,物质B的结
构可能与底物相似,B正确;由分析知,物质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见物质
A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ab范围内,减小底物浓度不能消除物质A对
该种酶的影响,C错误;在ab范围内,增大底物浓度后,只加酶的曲线与加酶
和物质B的曲线彼此重叠,说明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D正确。
11.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温度对蔗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为最适温度),图2表示t2温度下蔗糖酶对蔗糖的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原糖鹿
图1图2
A.由图1可判断,在反应温度由t3下降到tz的过程中,酶活性将恢复至最
高
B.由图2可判断,蔗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效率较高
C.图1中,若环境温度由心变为ts,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D.图2中,适当提高温度不影响单位时间内葡萄糖和果糖的产量
解析:选C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酶的活性降低,因此在反
应温度由t3下降到匕的过程中,酶活性不会恢复至最高;由图2无法判断其具
有高效性;图1中,若环境温度由匕变为t3,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图2表
示最适温度下酶的催化作用,适当提高温度,酶的活性降低,单位时间内葡萄糖
和果糖的产量下降。
12.酶的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的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某科
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抑制剂对某消化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实验的结
果进行分析并绘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我们一般称极少数特殊的酶为
_______酶。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实
验中对无关变量应进行控制,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据图分析,抑制剂(填类型)的作用最可能是使酶分子形状发生
了变化,酶与底物的结合位点不适于接纳底物分子。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抑制
剂(填类型)的作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
(4)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小组的实验过程应是:
a.将某消化酶溶液等分为①②③三组,将每组分为份;
b.在①中加入一定量的抑制剂I,②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剂H,③中加入
c.在条件下将三组消化酶溶液均与等量的的底
物混合;
d.定时取样检测各反应中,记录实验结果并绘图。
解析:(1)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我们一般称极少数特殊的酶为
核酶。(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抑制剂种类和底物浓度,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
实验中对无关变量应进行控制,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
的使用量等。(3)据图分析,抑制剂1的作用最可能是使酶分子形状发生了变化,
酶与底物的结合位点不适于接纳底物分子。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抑制剂H的作
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4)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相
同且适宜。该实验小组的实验过程是:a.将某消化酶溶液等分为①②③三组,将
每组分为若干等份;b.在①中加入一定量的抑制剂I,②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剂H,
③中加入等量的蒸储水;c.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将三组消化酶溶液均与等量的不
同浓度的底物混合;d.定时取样检测各反应中底物的量或产物的量,记录实验结
果并绘图。
答案:(1)蛋白质核(或RNA)(2)抑制剂种类和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
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的使用量等(答出2点即可)(3)III(4)a.若干
等
b.等量的蒸镭水c.相同且适宜不同浓度d.底物的量或产物的量
4.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
[基础层次-学考]
1.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
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D
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甲、乙、丙细胞中,甲的浓度最高,渗透压最大,
乙、丙细胞中的水分进入甲细胞,乙、丙细胞相比,乙细胞液的浓度大于丙,水
分从丙细胞进入乙细胞。
2.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
而对K+的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载体的活性
C.改变细胞膜的结构
D.改变细胞膜两侧Ca?+的浓度
解析:选B如果抑制呼吸酶的活性,则钾离子的吸收也受影响,A错误;
由于载体具有专一性,对Ca"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
抑制了Ca"载体的活性,B正确;心肌细胞对K'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没有改变
细胞膜的结构,C错误;改变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对主动转运的影响不大,D
错误。
3.如图中表示出入细胞的物质。下列物质以图示方式糖蛋已陷乙
进入细胞的是()、券X麟
A.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礴:。。。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白细胞吞噬病菌
解析:选C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消耗能量,属于扩
散,A错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易化扩散,
B错误;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载体协助,并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转
运,C正确;白细胞吞噬病菌属于胞吞,D错误。
4.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吸收量明显减少,
而对K'的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载体的活性
C.改变细胞膜的结构
D.改变细胞膜两侧Ca"的浓度
解析:选B如果抑制呼吸酶的活性,则钾离子的吸收也受影响,A错误;
由于载体具有专一性,对Ca?+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
抑制了Ca"载体的活性,B正确;心肌细胞对K+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没有改变
细胞膜的结构,C错误;改变细胞膜两侧的Ca?+浓度对主动转运的影响不大,D
错误。
5.下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膜泡运输
物质运
输方式
穿膜运输
被动转运卜]
A.需要消耗ATP的过程是①②③
B.②③运输物质过程中,载体蛋白形态改变的原因相同
C.③过程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差的增加而加快
D.物质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解析:选C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胞吞和胞吐,②表示主动转运,两者需
要消耗ATP,③表示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②表示主动转运,载
体蛋白形态改变的原因是能量的推动,③表示易化扩散,载体蛋白形态的改变是
膜两侧的浓度差造成的,B错误;③表示易化扩散,其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
浓度差的增加而加快,C正确;①表示胞吞和胞吐,物质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
胞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
6.撕取洋葱外表皮分别放置在一定浓度的蔗糖和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失水
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68
1012处理时间(min)
A.曲线甲表示硝酸钾溶液组细胞的液泡体积的变化
B.a点时,曲线乙中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C.b点时,曲线乙中的细胞液渗透压与实验初始时相等
D.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是因甲、乙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解析:选B由曲线分析可知,曲线乙表示硝酸钾溶液组细胞的液泡体积的
变化,A错误;a点是个拐点,a点之前细胞失水,a点之后细胞又吸水,所以a
点表示曲线乙中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状态,B正确;b点时由于钾离子
和硝酸根离子大量进入细胞,细胞液渗透压应大于实验初始时渗透压,C错误;
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是细胞能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而不能吸收蔗
糖分子,D错误。
7.下图所示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示意图,据图回答:
ABC
(1)以上三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填字母)。
(2)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氧气分子从肺泡到血液中
的方式是[]o
(3)心肌细胞吸收Ca?’的方式是[]o若用细胞呼吸抑制剂(细胞呼
吸过程产生能量)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eHJ)6等物质的吸收均受到显著
的影响,其原因是o
(4)从图示来看,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o
解析:(1)A属于扩散,B属于易化扩散,C属于主动转运,扩散和易化扩散
合称为被动转运,因此三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A、B。(2)红细胞吸收葡萄
糖的方式是B易化扩散,氧气分子从肺泡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扩散。(3)心肌细
胞吸收Ca"的方式是C主动转运。细胞呼吸过程产生能量,若用细胞呼吸抑制剂
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等物质的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
这些物质的运输都是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4)从图示来看,细胞膜的功能
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答案:(DA、B(2)B易化扩散A扩散(3)C主动转运这些物质的运输
都是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4)选择透过性
[发展层次・选考]
8.下图是细胞对大分子的胞吞(左)和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右)示意图,下列
判断错误的是()
A.该图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该图说明高尔基体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
C.该图说明不同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D.该图说明胞吞和吞噬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
解析:选D胞吞和吞噬,这两个过程中通过具膜小
泡的形成和具膜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来实现,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
流动性,A正确;由题图可知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分离的囊泡结构,说明高尔基体
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
质中,细胞膜转化成了囊泡的膜,体现了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
连续性,C正确;该图不能说明胞吞和吞噬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D错误。
9.如图是胡萝卜在含氧量不同的情况下从KNQ,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线
图,则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蛋白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蛋白数量
C.载体蛋白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解析:选B胡萝卜对犬和NO;的吸收方式都是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需要载
体蛋白和能量,a、b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不同,a点高于b点,且a点时吸收NO;
多,可见能量是影响因素;b点与c点是同一氧浓度,而b点吸收量高于c点,
说明能量供应相同的条件下,运输K'和运输NO;的载体蛋白数量不同。
10.图甲表示“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过程中的某个
时刻,图乙表示某个渗透装置(图为开始时的状态),烧杯中为蒸储水,猪膀胱膜
仅允许单糖通过,倒置长颈漏斗内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号j十蒸慵水
蔗糖溶液
*X-口尽号「猪膀胱膜
图甲图乙
A.图甲中①区域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
B.若图甲①区域逐渐减小,细胞膜贴着细胞壁一段时间后,膜内外浓度相
同
C.加酶后在烧杯和长颈漏斗中都有还原糖
D.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
解析:选B图甲中①区域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细胞在失水,细胞液的浓度
在增大,因此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A正确;若图甲①区域逐渐减小,细胞
在吸水,由于细胞壁伸缩性差,阻碍细胞吸水,所以当细胞膜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咨询合同6篇
- 2024版商铺剩余价值抵押贷款合同(含租金收益权质押)3篇
- 2024年商业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贷后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研发项目合作协议合同3篇
- 2024版地产租赁市场调研报告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民办学校教师聘用合同标准范本版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转让费3篇
- 2024年商业房产租赁合同押金退还及违约责任规范3篇
- 2024版二零二四年度体育赛事短期兼职裁判合同
- 2024年度石油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承包合同
-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通用课件
- 2024年英语必修第二册 Unit2 全单元教学设计
- 代理做账创业计划书
-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 设备维修和维护保养基础知识培训
- 厨房设备供货及售后服务方案
- 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报告总结
- 《大学生国防理论与训练指导》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军训
- 天津市蓟州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2024年内蒙古包钢(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VOC废气治理工程技术方案的工程设计与参数选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