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五常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五常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五常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五常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历史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热门畅销书《卑鄙的圣人:曹操》因还原了历史中一代奸雄的日常面目,引起众多曹操迷的热议。曹操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①“挟天子以令诸侯”②官渡之战③自立为帝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最终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从而就为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①②符合题意;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统一了中国北方,后在进军江南地区时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打败,④符合题意;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废汉献帝称帝,③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2021·济南)2.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西晋的统一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 D.南北朝并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认为曹操占有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暂时不能与之抗衡,而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可以与孙权结盟,占据荆州、四川等地,再图统一中国、复兴汉室,而最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A项正确;三国后期,刘备建立的蜀国被曹魏所灭,之后西晋取代曹魏并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晋虽然实现了国家统一,但是西晋很快灭亡,此后又出现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再之后出现南北朝的对立,排除CD项。故选A项。3.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83年的淝水之战中,晋军大败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选项D符合题意;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著名战役是巨鹿之战,A排除;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排除;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排除。故选D。4.公元184年,张角等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旗帜,率领受压迫的农民发动了起义。这场起义被称为()A.大泽乡起义 B.国人暴动C.巨鹿之战 D.黄巾起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184年,张角等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旗帜,率领受压迫的农民发动了起义,这就是黄巾起义,它瓦解东汉的统治,D项正确;秦朝末年爆发大泽乡起义,排除A项;西周发生国人暴动,排除B项;巨鹿之战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排除C项。故选D项。5.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司马氏篡位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D项正确;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史称西晋,排除A项;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与定都洛阳无关,排除B项;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司马睿建立东晋,是得到了江南世家大族的支持,历史上有“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其中的“王”指()A.王导 B.王羲之 C.王伦 D.王献之【答案】A【解析】【详解】“王与马,共天下”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司马睿和王导。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子弟都作了高官,当时流传到“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A项正确;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排除B项;王伦与“王与马,共天下”无关,排除C项;王献之是东晋的大书法家,排除D项。故选A项。7.从《史记》记载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到《宋书》记载的“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中,与北方有关的是A.安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气候条件C.有效的经济措施 D.大量南迁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由于战乱等因素,人口大规模向南迁移,为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D项正确;安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有效的经济措施,均是南方具有的有利条件,不是北方的影响,排除ABC三项。选D项。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汉化。下列能体现这一时期主动“汉化”的是A.三国鼎立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点:北魏孝文帝改革。解题思路:本题的主题是少数民族“汉化”也就是少数民族政权主动学习汉族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采用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正确;三国鼎立的魏蜀吴三政权均由汉族建立,A错误;八王之是西晋统治集团的内乱,B错误;淝水之战是发生在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的战役,C错误。综上故选D。

9.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A.都江堰 B.秦始皇兵马俑 C.云冈石窟 D.万里长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在雕刻,绘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云冈石窟的佛像,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C项正确;都江堰是蜀国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并未融合外来文化,排除A项;秦始皇兵马俑是秦朝著名石刻,与题干所述无关,排除B项;万里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并未融合外来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10.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朝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河套,东到咸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排除BCD项。故选A项。1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A.公元前二世纪初 B.公元前二世纪末C.公元前三世纪初 D.公元前三世纪末【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公元纪年法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公元前计数是从大数开始向小数过渡。100年为一个世纪,10年为一个年代。故世纪数是百万数加1的得到。因为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三世纪,因为公元前从大数到小数。所以“09”就是世纪末了。D正确。ABC的计算时期不对,排除;故选D。12.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A.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采取的治国思想是“黄老的无为而治”,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因此根据材料“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可知B项正确;汉朝对秦朝的政治制度是继承和发展,排除A项;汉武帝统治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C项;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B。1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根据题干“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是信息提示,关键词是“共同原因”。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14.有学者认为:“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我国丝绸大量外销开始于()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通西域,丝绸大量外销,形成丝绸之路,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5.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说明汉代造纸术A.造纸工艺提升 B.原料易找且价格便宜C.完全取代简帛 D.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可知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即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故选D;ABC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16.“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圆周小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称赞的是祖冲之;因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7.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C.政权分立的加剧 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答案】A【解析】【详解】从跪坐到垂脚高坐体现了汉族对少数民族习俗的接受,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加强,故选A;儒学正统地位并没有丧失,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融合的加强,而非政权分立的加剧,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汉族对少数民族习俗的融合,并不是少数民族汉化,排除D。18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句广告词:“一日龙门游,一部魏唐史……洛阳欢迎你!”去“龙门”可以参观到()A.壁画艺术 B.兵马俑C.石窟艺术 D.青铜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答案为C。19.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他的进化论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中得到的启发。不少人认为这部书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它是()A.《水经注》 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C项正确;《水经注》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所著的古代中国地理名著,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发明的,排除B项;《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排除D项。故选C项。20.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伟大历史的丰碑。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A.老子的《道德经》 B.司马迁的《史记》C.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王羲之写了《兰亭集序》,这是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影响深远,D项正确;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排除A项;司马迁的《史记》是西汉时期所著,排除B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期的,排除C项。故选D项。21.“三”在文言文中为形容词时意为“众多的”,如“卷我屋上三重茅”“三过家门而不入”等。“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A.黄帝与周边部落的战争不断 B.水灾严重使得人们无家可归C.大禹不打算传王位给儿子启 D.大禹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大禹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得到人民的爱戴,D项正确;“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禹,不是黄帝,排除A项;材料没有表明“水灾严重使得人们无家可归”,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大禹是否传王位给儿子启”,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2.“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及其建立者分别是()A.西周、周武王 B.夏朝、禹 C.商朝、汤 D.夏朝、桀【答案】B【解析】【详解】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B项正确;西周、商都晚于夏朝,排除A和C项;桀是夏朝最后一王,排除D项。故选B项。23.《左传》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表明西周实行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先代贵族、亲戚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士”。西周初期通过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治范围,巩固疆土。故选B;ACD在材料中均未涉及,排除。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商汤、秦王嬴政、汉高祖刘邦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是因为他们具备的共同点是()A.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B.生性残暴,民怨沸腾C.建立王朝,功勋卓著 D.重视人才,开创盛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夏桀的暴政,商汤起兵反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巩固国家的统一,经过楚汉之争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统一全国,建立了汉朝,商汤、秦王嬴政、汉高祖刘邦都建立王朝,功勋卓著,C项正确;秦王嬴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A项;只有秦王嬴政是行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最终灭亡,排除B项;商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25.《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是指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五位霸主,其中被称为“春秋首霸”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公认的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在甄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A项正确;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但不是首位,排除C项;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但不是首位,排除D项。故选A项。26.洛阳古城地处河洛平原,居天下之中,控山拥河,形势甲于天下。因此,洛阳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龙兴之地”,备受统治者的青睐。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有()A.夏、商、西周 B.西汉、蜀、吴C.宋、齐、梁、陈 D.东汉、西晋、北魏【答案】D【解析】【详解】公元25年,刘秀建立汉朝,史称东汉,定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将首都从保守势力强大的平城迁到中原的文化中心洛阳。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D项正确;商朝的都城是殷,西周的都城是镐京,排除A项;西汉的都城是长安,排除B项;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建康,即今南京,排除C项。故选D项。27.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国人暴动 D.诸侯争霸【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是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时期,故A项正确;焚书坑儒是秦朝文化专制的措施,国人暴动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争做霸主的政治事件,排除BCD项。故选A项。28.“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朝皇帝以民为本C.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以前,金玉印、龙虎纽这些物品,人民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自由使用,但从秦朝以来,这成了皇帝的专利,臣民皆不得使用,这反映了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现象,C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相关内容能反映秦朝皇帝以民为本,排除B项;D项说法与“‘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9.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汉代新疆地区就纳入中国版图。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经营西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在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负责保护商旅往来,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加强了新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新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排除B项;班超经营西域,扫除北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对东西商路的通达具有重大意义,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30.某中职学校在美化校园、设计古代文化名人长廊的时候,尚缺一座农学方面的人物塑像,应该选取哪一个人物原型比较合适()A.蔡伦 B.贾思勰 C.顾恺之 D.司马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是中国北朝杰出的农学家,著有综合性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项正确;蔡伦是东汉人,改进了造纸术,排除A项;顾恺之是东晋画家,排除C项;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局部)(1)根据材料一,请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统一朝代。写出西汉、东汉建立的时间。(2)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请将下面各个时期与其主要特征相对应。①争霸与改革的激荡时代;②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③以礼制为命脉的王朝;④开拓中的大一统帝国西周——(),春秋战国——(),秦朝——(),三国两晋南北朝——()。【答案】(1)秦朝,西晋,西汉公元前202东汉公元25年(2)①.③②.①③.④④.②【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一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以礼制为命脉的朝代。故西周与③搭配;春秋时代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确立了封建制。故春秋战国与①搭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故秦朝与④搭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不断交融。故三国两晋南北朝与②搭配。3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伟大的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一项措施。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材料三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卢菡《不可不读中国历史》(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4)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5)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大作用,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不断变得强大。由此,你能得到哪些启示?【答案】(1)废井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使秦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巩固政权(4)迁都洛阳,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精神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坏井田,开阡陌”可归纳出废井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根据“急耕战之赏”可归纳出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可归纳出巩固政权。【小问4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主要内容有迁都洛阳,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等。【小问5详解】根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大作用,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不断变得强大。”可知,题干反映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都促进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由此可归纳出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精神等。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西周①秦朝西汉春秋②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数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西周建立于何时?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大一统”之梦》(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请你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举一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3)绘上所述,概括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答案】(1)东周,战国,西周公元前1046年(2)秦焚书坑儒,汉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晋统一或北魏统一北方(3)追求大一统【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因此①是东周;②是战国。【小问2详解】秦措施:朝建立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的统一,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刑。焚书坑儒,是思想上的专制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思想活跃的局面,扼杀了思想,摧残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说明:材料“(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中的“分裂割据的年代”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小问3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实行了中国的统一,在魏晋南北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出现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追求大一统。34.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思想光芒]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1)请在括号内写出持此观点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学派。①“民贵君轻,仁政于民”()②“顺应自然,精神自由”()③“爱人如己,崇尚和平”()④“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文字艺术]材料二(2)材料二的书法作品是《兰亭集序》,它的作者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什么?[科技新篇]材料三中国古代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它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东汉时期……在总结这项发明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做原料,扩大了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