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信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信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信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信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阳市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5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的创设C.“开元盛世”D.大运河的开凿【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产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这是唐朝极盛的时期。人们把唐玄宗统治的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共29年,不符合题干的隋朝的短暂与辉煌的特点。所以答案选C。2.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秦朝修长城,隋朝修建大运河,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秦朝传到秦二世,隋朝到二世隋炀帝,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等,隋朝三省六部制等。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3.有四位同学对学过隋唐史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A.甲:中华文明的起源 B.乙:中华民族大融合C.丙: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丁:中华帝国的衰弱【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繁荣的表现是出现了历史上盛世局面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开放的表现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C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夏朝之前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排除A项;中华民族大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排除B项;中华帝国的衰弱是清朝晚期的历史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4.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题文中的“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平民性指的是政治制度体现了平民可以参加国家管理,而平民是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取得功名,参与国家管理的,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图是央视大型歌舞剧《梦回大唐》海报,展现出盛唐的恢弘气象。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形成盛唐气象的根基是A.专制与跋扈 B.封建与宗法 C.集权与融合 D.开明与开放【答案】D【解析】【详解】盛世唐朝突出特征是经济繁荣,当时民族政策开明和对外开放,这种开明开放的态度使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及周边国家交往密切,便于唐朝吸取其它文明成果,对外传播唐朝文明,这是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6.大唐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又以豪迈的性格,向各国传播着中华文明。以下史实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日本遣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天竺取经 D.唐蕃和同为一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派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促进了唐蕃关系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选D项;大唐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又以豪迈的性格,向各国传播着中华文明,日本遣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均体现了这一点,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7.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8.唐朝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全面繁荣,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但是唐朝终究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其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蕃镇割据 D.农民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篡权建立后梁,唐朝灭亡,由此可知,导致唐朝灭亡的是藩镇割据,C项正确;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但都没有导致唐朝灭亡,排除AD两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与唐朝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9.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了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A.水稻产量跃居首位 B.政府提倡南稻北移C.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D.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可得出宋代江南实行复种技术,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这反映了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现状,C项正确;材料指复种技术得到了推广,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未体现水稻产量是首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政府提倡南稻北移,排除B项;南方自然环境优越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A.经济重心南移 B.南方社会动荡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时南方生产迅速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根本原因是从唐朝中晚期以来,许多中原人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宋时“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写道:“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王朝。”下列法项不属于宋朝“发展、创新”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指南针的发明C.词的兴盛 D.活字印刷术发明【答案】A【解析】【详解】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2.《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C.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对外贸易繁荣昌盛【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题干的“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故A符合题意;造船技术适应远航、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对外贸易繁荣昌盛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排除BCD。故选A。13.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在一组名画前,老师指着其中一幅对同学们说:“名画中有历史,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这幅画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故C符合题意;东晋的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故A不合题意;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故B不合题意;《耕织图》反映的是清代农业生产场景,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14.《元史·地理志》记载,元地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加强有效统治,忽必烈采取()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成为我国地方行政机构之一,沿用至今,对后世有深远影响,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的,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沿用到清末,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5.“至元初时,立总制院,而领之以国师。”“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佛教)之教.兼治西藏之事。”材料中的“总制院”指的是A.西域都护 B.中书省 C.军机处 D.宣政院【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的“至元初时”指的是元朝建立之初。“兼治西藏之事”说明管理西藏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事务。故材料中的“总制院”指的是宣政院。故D符合题意;西域都护是西汉设立的管辖新疆的机构。故A不符合题意;中书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故B不符合题意;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认识“至元初时”指的是元朝建立之初。“兼治西藏之事”说明管理西藏事务,选出与元朝有关的管辖西藏的机构。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上述变化的实质是A.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B.分工协作,提高效率C.相互制约,杜绝贪腐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可知,从汉代到明朝,丞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最终被废除,加强了皇权,故选D项;集思广益,减少失误,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A项;分工协作,提高效率,指的是三生六部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相互制约,杜绝贪腐,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17.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其中丝绸之路是汉朝政府跟西域各国往来的史实;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前期对外友好往来的史实;戚继光抗倭是明朝中期抵抗外来倭寇的史实,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18.“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①文成公主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在位时期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密切了汉与吐蕃的关系,属于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不属于中外文化交流;②唐朝时期,玄奘西行至印度加强了中印文化的交流;③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国同日本的交流,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19.“扬帆9万里,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中华文明远播四海”。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马可.波罗来华 D.郑和下西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远航,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中华文明远播四海,故选D;玄奘西游从陆路到达印度,不符合“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排除A;鉴真东渡到达日本,不符合“印度洋”,排除B;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朝来华,不符合“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排除C。【点睛】20.讲谈社在《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中谈到:作为帝国的整体事业来看,远征的实质性成果是,以此为契机,南洋各政权开始向明朝出朝贡使者。材料作者认为郑和下西洋A.主要目的是建立殖民地B.密切了与东南亚的关系C.比哥伦布航行早很长时间D.开拓了帝国的领土范围【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远征的实质性成果是,以此为契机,南洋各政权开始向明朝出朝贡使者”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国力强盛,明成祖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东南亚的关系,派郑和下西洋,由此可知,“远征的实质性成果是,以此为契机,南洋各政权开始向明朝出朝贡使者”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密切了与东南亚的关系,B项符合题意;A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3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帝改革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南北之间民族隔阂的逐渐消除、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隋朝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材料二:魏晋以来,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材料三:唐朝的经济繁荣无疑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前朝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的开凿、丝绸之路对国际贸易的促进和经海路运来越来越多的货物,都刺激着经济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隋朝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阅读材料二,隋朝改变了魏晋选官标准,创立了什么制度?隋朝选官标准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三,经济与文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答案】(1)南北之间民族隔阂的逐渐消除或民族交融,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科举制度。由以出身、门第为标准到以才学为标准。(3)原因:唐朝国家统一、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国际贸易频繁。联系:经济繁荣有利于文化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南北之间民族隔阂的逐渐消除、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隋朝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南北之间民族隔阂的逐渐消除或民族交融,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隋朝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魏晋以来,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隋朝选官标准是由以出身、门第为标准到以才学为标准。【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唐朝的经济繁荣无疑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前朝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的开凿、丝绸之路对国际贸易的促进和经海路运来越来越多的货物,都刺激着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唐朝国家统一、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国际贸易频繁。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繁荣有利于文化发展。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材料三:据《岭外代答》《诸蕃志》的记载,当时来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这些国家的商人每年夏至以后乘海船前来,抵达南宋各贸易港口,十月以后陆续起航回国。南宋商人去海外贸易的国家达二十多个。(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请分别写出图1、图2对应的农业工具的名称?(2)材料二反映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材料分析这一变化在何时完成?(3)材料三反映了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请列举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政府在沿海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答案】(1)图1:曲辕犁图2:筒车。(2)经济重心南移;南宋。(3)大商港:广州、泉州;机构:市舶司。【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唐代耕作工具曲辕犁,图二是灌溉工具筒车。【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知,宋代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南方地区,南方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完成。【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当时著名等的大商港。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2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朱彧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上材料均来自部编版历史教材七下(1)中国航海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指南针?有刻度的指南针称作什么?(2)材料二中培根评述了我国伟大的创造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3)古代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分别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什么贡献。【答案】(1)北宋末年;罗盘(2)毕昇。(3)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结合所学可知,有刻度的指南针称作罗盘。【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小问3详解】贡献: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开元纪事》材料二: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汤因比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1)根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简要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3)阅读材料三,对宋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简析其对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答案】(1)表现: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安定,边疆巩固。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科举制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人才。统治者大都重用人才。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等。(2)宋朝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繁荣;宋朝有发达的科技,有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开阔的对外视野,海外贸易发达等。(3)国力不敌妥协议和,与民族政权共存交流发展,促进了多民族间的融合,有利于多民族政权的安定。【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稔”可知,开元年间,农业发展;根据材料一“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可知,商业繁荣;根据材料一“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可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繁荣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科举制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人才,统治者大都重用人才;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并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