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 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 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 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 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 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如图寓意()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 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2.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 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3.针对学校教育中充斥的压抑儿童的现象,王守仁评论说:“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唯督之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由此可知,王守仁()A.提倡个性自由 B.反对封建专制C.主张“经世致用” D.奉行“有教无类”4.清初,顺治帝谕工部:“畿辅之地,乃天下根本,必加意安养,使民生乐业,方能自近及远,渐致太平。”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朝廷多次免除畿辅受灾州县的田赋,兴修水利。乾隆时期直隶总督孙嘉淦任职不足三年,设治所属河淀工程共计523处。材料旨在说明清政府()A.推行减免钱粮政策 B.重视发展水利事业C.注重维护京畿稳定 D.践行以民为本思想5.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6.据史料记载,清代,皖南地区宣城、南陵二县姜的品质优良,植姜面积较广,姜类非常畅销,“宣城、南陵姜利最大,宣城黄渡产者无筋……上农夫家亩可数十石,计一乡可得数万石”。这表明,当时皖南地区()A.经济作物开始大量种植 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D.区域间的贸易较为活跃7.下表为清代江南地区竹枝词(摘录)。由此可见()竹枝词出处“持筐拾穗聚儿童,蚱蜢纷飞四野中”《田家四时竹枝百首》“阿蛮小小已多姿,十岁能牵机上丝”《黄溪竹枝词》“少小鱼娃能打浆,银鱼满载不论钱”《梁溪竹枝词》“小小当垆学数钱,挽郎下马接郎鞭”《姑苏竹枝词》A.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来源 B.江南地区尤为注重儿童教育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精英教育促进了文化的发展8.明朝后期,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初至中国传教时四处碰壁,做了善事也会遭恶意猜测。后来,他专注于教理书籍的著述,受到明朝官员的好评。利玛窦因编译出版了十几种中文书籍而轰动士林,有工匠为了高价销售货物而托名是利玛窦的发明。这反映出()A.中国社会尊崇文化的传统 B.士民普遍接受基督教义C.西方科技占据了优势地位 D.程朱理学受到猛烈冲击9.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10.某位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C.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11.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商品化趋势明显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12.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A.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B.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C.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D.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思想二、非选择题13.“十三行”材料一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材料二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十三行”的兴衰。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如图寓意()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 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独占鳌头”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而把其用于民俗钱币之中,体现了民间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A项正确;B、C、D三项从材料的信息无法得出,排除。2.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 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解析]由题干解释“良知”可知罗汝芳是心学代表人物之一。戏剧家汤显祖深受罗汝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等级观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排除B项;D项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D项。3.针对学校教育中充斥的压抑儿童的现象,王守仁评论说:“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唯督之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由此可知,王守仁()A.提倡个性自由 B.反对封建专制C.主张“经世致用” D.奉行“有教无类”[解析]材料反映了王守仁对当时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认为当时的儿童教育过于僵化,对待儿童像对待犯人一般,由此可知,王守仁提倡儿童教育要注重个性自由,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封建专制制度,故排除B项;“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等人的主张,而非王守仁,故排除C项;“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4.清初,顺治帝谕工部:“畿辅之地,乃天下根本,必加意安养,使民生乐业,方能自近及远,渐致太平。”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朝廷多次免除畿辅受灾州县的田赋,兴修水利。乾隆时期直隶总督孙嘉淦任职不足三年,设治所属河淀工程共计523处。材料旨在说明清政府()A.推行减免钱粮政策 B.重视发展水利事业C.注重维护京畿稳定 D.践行以民为本思想[解析]清朝统治者认为京畿地区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唯有京畿地区稳定,才能稳定天下,正因如此,统治者重视京畿地区的民生以及工程营建,C项正确;减免钱粮、发展水利只是对京畿地区采取的措施,而且这只是维护京畿稳定的手段,排除A、B两项;清朝统治者在京畿地区采取的举措体现了民本思想,但是其本质上是出于统治需要,排除D项。5.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解析]由材料“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可知,明清时期商业规模的扩大促使资本集中,故选C项;古代商人地位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地位较低,且“根本性改变”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且“明显松弛”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排除D项。6.据史料记载,清代,皖南地区宣城、南陵二县姜的品质优良,植姜面积较广,姜类非常畅销,“宣城、南陵姜利最大,宣城黄渡产者无筋……上农夫家亩可数十石,计一乡可得数万石”。这表明,当时皖南地区()A.经济作物开始大量种植 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D.区域间的贸易较为活跃[解析]根据“姜类非常畅销”“……上农夫家亩可数十石,计一乡可得数万石”可知,这一地区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很畅销,反映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C项正确;开始的说法不能证明,排除A项;取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间的贸易,排除D项。7.下表为清代江南地区竹枝词(摘录)。由此可见()竹枝词出处“持筐拾穗聚儿童,蚱蜢纷飞四野中”《田家四时竹枝百首》“阿蛮小小已多姿,十岁能牵机上丝”《黄溪竹枝词》“少小鱼娃能打浆,银鱼满载不论钱”《梁溪竹枝词》“小小当垆学数钱,挽郎下马接郎鞭”《姑苏竹枝词》A.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来源 B.江南地区尤为注重儿童教育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精英教育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这些竹枝词反映的主要是孩童们的劳动生活,体现出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来源,故选A项;幼小的孩童参与农业劳作,并不是注重儿童教育的反映,排除B项;阶层流动是指阶层的跨越,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这些竹枝词反映的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而不是精英教育,排除D项。8.明朝后期,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初至中国传教时四处碰壁,做了善事也会遭恶意猜测。后来,他专注于教理书籍的著述,受到明朝官员的好评。利玛窦因编译出版了十几种中文书籍而轰动士林,有工匠为了高价销售货物而托名是利玛窦的发明。这反映出()A.中国社会尊崇文化的传统 B.士民普遍接受基督教义C.西方科技占据了优势地位 D.程朱理学受到猛烈冲击[解析]罗明坚和利玛窦都是因为进行书籍的著述而受到推崇,说明中国社会具有尊崇文化的传统,故选A项;B项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明朝后期西方科技不可能在中国占据优势地位,排除C项;材料仅反映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并不能说明程朱理学受到猛烈冲击,排除D项。9.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解析:在中国古代,经济作物一般是作为商品出售的,而粮食作物主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农户的收入,是农业发展的表现,故D项正确。10.某位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C.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信息“非为一姓”,可判断他所反对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11.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商品化趋势明显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市镇”的经济现象,故排除A项。B、D两项说法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江南市镇”“农村专业经济发展”,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商品化趋势明显,故选C项。12.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A.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B.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C.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D.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思想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对于西学东渐的现象,既不能完全否定,又要注意其实际效果,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文化,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十三行”材料一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材料二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