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总复习_第1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总复习_第2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总复习_第3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总复习_第4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选择题1.(2023·湖南模拟)魏晋时期的辞赋创作中,自然灾害成为重要的表现题材。这些灾害书写展现了当时人民遭遇旱热、洪涝、雷电等自然灾害的艰苦图景,作品中蕴含着“天人感应”和“道法自然”的相互对立的灾异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料价值。这种灾害赋作()A.旨在讴歌帝国或规劝统治者B.体现了社会现实C.紧扣时代主题抨击政局动荡D.重构了社会秩序2.(2023·山东青州联考)隋朝时期,佛教深入到社会生活领域,隋文帝宣布要把舍利塔建得遍布全国。在山东青州发现的隋代舍利塔,上面的铭文就是让老百姓为皇帝、皇太子、皇后、皇孙等祈福。这主要反映出,隋朝()A.统治者推动佛教渐趋本土化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沉重打击C.统治者重视意识形态的构建D.民众对隋王朝的认同感增强3.(2023·云南昆明)《齐民要术·序》中有“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的话,但在全书中却详细描述了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多样经营、市场售卖的相关内容。这说明该书作者()A.主张兼顾经济效益 B.忽视粮食作物种植C.关注农业精耕细作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4.(2023·重庆期中)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势力北上,导致唐王朝西部地区衰落,但是当时正快速崛起的阿拉伯帝国仍然与唐朝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其他国家的商人对与唐朝进行贸易以及文化交流仍然有着很高的热情。这反映出唐朝时()A.中华文化吸引力强 B.财政依赖对外贸易C.对外交通十分发达 D.江南经济地位提升5.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称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它始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石窟中的一些窟龛外观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一脉相承,但其前廊立柱样式及相关装饰和技法上透露出了西域艺术因素,比如四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的立柱。据此可知()A.艺术发展体现了文明的交融B.儒学正统地位呈现衰落趋势C.佛教已经实现中国本土化D.西域文化受到中原王朝青睐6.(2023·山东济宁)六朝时期,南朝士人对山水的诠释与前人有很大不同,他们将纵情山水作为全身避祸的最佳途径,从而促成了以“朝隐”为核心的隐逸文化与宣扬自然无为的玄学和鼓吹出世思想的佛教的有机结合。这一文化现象反映出()A.三教合一理论体系的形成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C.南朝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D.南北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7.(2023·黑龙江哈尔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前秦时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建于东晋时期,陕西、晋豫地区亦有石窟出现;在南方,有南朝时期开凿的新昌石城山摩崖龛像、南京栖霞山石窟等。据此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石窟开凿技术日臻成熟C.佛教艺术的风格独领风骚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境内8.(2023·辽宁抚顺)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有密切往来,中国与波斯通过“丝绸之路”也有频繁交往,波斯人在唐朝长安、洛阳等地开设店铺,并出卖名酒三勒浆,在中国唐墓中不断发现阿拉伯的金币,马球运动也在唐代开始传入中国,这些现象说明唐朝时期()A.中国对周边国家有吸引力B.丝绸之路呈现繁荣景象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9.唐朝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其出发点是()A.调和儒道佛三者关系B.应对佛教和道教挑战C.推动“三教合归儒”D.巩固儒学的主流地位10.《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A.古代重视总结农业经验B.强调农业技术的重要性C.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D.农书与手工业的关系密切11.下图为唐诗中科技内容分学科数量分析对比。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B.统治阶层重视科技C.科技趋向体系化和理论化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12.据学者研究统计,唐朝时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长安接待了7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接纳了多达3万余人的外国留学生。与汉代相比,这主要得益于唐代()A.国家统一的稳定局面B.丝绸之路的畅通C.华夷一家的开明政策D.边疆治理的成效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中国……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日本在7至8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还能使我们对当时讲求简洁、均衡的建筑风格多少有些认识……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蓬勃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结盟,使丝绸之路向西南(指南亚)延伸……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成为世界循环交通的一环……外来物品不光满足了贵族的奢侈需求,也引起了仿制的兴趣……直接借鉴外来造型的“胡瓶”,则成为唐代相当流行的器物……由于唐朝的稳定和强大,当波斯被大食吞灭时,波斯王选择投奔唐朝,在长安度过自己的晚年。——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世界文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述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选择题1.(2023·湖南模拟)魏晋时期的辞赋创作中,自然灾害成为重要的表现题材。这些灾害书写展现了当时人民遭遇旱热、洪涝、雷电等自然灾害的艰苦图景,作品中蕴含着“天人感应”和“道法自然”的相互对立的灾异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料价值。这种灾害赋作()A.旨在讴歌帝国或规劝统治者B.体现了社会现实C.紧扣时代主题抨击政局动荡D.重构了社会秩序[解析]由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的辞赋创作中,自然灾害成为重要的表现题材,这些作品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料价值,显现出辞赋创作日益贴近现实生活的趋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B项正确;魏晋时期政局动荡,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出这些灾害赋作抨击政局动荡,排除C项;由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灾害赋作并没有起到重构社会秩序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山东青州联考)隋朝时期,佛教深入到社会生活领域,隋文帝宣布要把舍利塔建得遍布全国。在山东青州发现的隋代舍利塔,上面的铭文就是让老百姓为皇帝、皇太子、皇后、皇孙等祈福。这主要反映出,隋朝()A.统治者推动佛教渐趋本土化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沉重打击C.统治者重视意识形态的构建D.民众对隋王朝的认同感增强[解析]根据材料“山东青州发现的隋代舍利塔,上面的铭文就是让老百姓为皇帝、皇太子、皇后、皇孙等祈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佛教文化影响广泛,统治者也重视佛教文化,重视意识形态的构建,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本土化,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对隋王朝的认同感增强,排除D项。3.(2023·云南昆明)《齐民要术·序》中有“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的话,但在全书中却详细描述了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多样经营、市场售卖的相关内容。这说明该书作者()A.主张兼顾经济效益 B.忽视粮食作物种植C.关注农业精耕细作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解析]据材料“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但在全书中却详细描述了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多样经营、市场售卖的相关内容”可知,《齐民要术·序》中虽然提倡重农抑商,但在全书重视农业发展,强调养鱼、酿造、市场售卖等多样经营,故A项符合题意,正确;据材料中“《齐民要术·序》”“详细描述了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可知,其重视粮食作物种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精耕细作(施肥、除草、灌溉等),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中强调重农抑商,而非工商皆本,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重庆期中)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势力北上,导致唐王朝西部地区衰落,但是当时正快速崛起的阿拉伯帝国仍然与唐朝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其他国家的商人对与唐朝进行贸易以及文化交流仍然有着很高的热情。这反映出唐朝时()A.中华文化吸引力强 B.财政依赖对外贸易C.对外交通十分发达 D.江南经济地位提升[解析]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西部地区衰落,但外国的商人对与唐朝进行贸易以及文化交流仍然有着很高的热情,说明唐朝文化仍有极大吸引力,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唐朝财政,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对外交通,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江南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5.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称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它始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石窟中的一些窟龛外观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一脉相承,但其前廊立柱样式及相关装饰和技法上透露出了西域艺术因素,比如四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的立柱。据此可知()A.艺术发展体现了文明的交融B.儒学正统地位呈现衰落趋势C.佛教已经实现中国本土化D.西域文化受到中原王朝青睐[解析]根据材料“石窟中的一些窟龛外观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一脉相承,但其前廊立柱样式及相关装饰和技法上透露出了西域艺术因素”可知,麦积山石窟艺术融合了中原与西域文明,A项正确;儒家思想受到佛道的冲击,但仍处于主导地位,未出现衰落趋势,排除B项;“佛教已经实现中国本土化”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但其前廊立柱样式及相关装饰和技法上透露出了西域艺术因素”只提到透露出了西域艺术因素,反映不出受到中原王朝青睐,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山东济宁)六朝时期,南朝士人对山水的诠释与前人有很大不同,他们将纵情山水作为全身避祸的最佳途径,从而促成了以“朝隐”为核心的隐逸文化与宣扬自然无为的玄学和鼓吹出世思想的佛教的有机结合。这一文化现象反映出()A.三教合一理论体系的形成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C.南朝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D.南北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解析]依据材料“隐逸文化与宣扬自然无为的玄学和鼓吹出世思想的佛教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出,南朝士人为了躲避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学说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南北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黑龙江哈尔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前秦时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建于东晋时期,陕西、晋豫地区亦有石窟出现;在南方,有南朝时期开凿的新昌石城山摩崖龛像、南京栖霞山石窟等。据此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石窟开凿技术日臻成熟C.佛教艺术的风格独领风骚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境内[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方一些地区开凿了与佛教有关的石窟,说明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影响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石窟的分布地区,没有涉及石窟开凿技术,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佛教艺术的风格独领风骚,排除C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排除D项。故选A项。8.(2023·辽宁抚顺)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有密切往来,中国与波斯通过“丝绸之路”也有频繁交往,波斯人在唐朝长安、洛阳等地开设店铺,并出卖名酒三勒浆,在中国唐墓中不断发现阿拉伯的金币,马球运动也在唐代开始传入中国,这些现象说明唐朝时期()A.中国对周边国家有吸引力B.丝绸之路呈现繁荣景象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有密切往来,中国与波斯通过‘丝绸之路’也有频繁交往”“在中国唐墓中不断发现阿拉伯的金币”可知,唐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唐朝吸收很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成果,并不是强调中国对周边国家有吸引力,排除A项;丝绸之路交流频繁只是材料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没有具体的对外贸易数据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排除C项。故选D项。9.唐朝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其出发点是()A.调和儒道佛三者关系B.应对佛教和道教挑战C.推动“三教合归儒”D.巩固儒学的主流地位解析:韩愈提出复兴儒学旨在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故选D项;调和儒道佛三者关系不是韩愈复兴儒学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韩愈反对的是佛教的观点,与道教无关,排除B项;“三教合归儒”是隋代儒家学者的观点,与韩愈无关,排除C项。10.《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A.古代重视总结农业经验B.强调农业技术的重要性C.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D.农书与手工业的关系密切解析:材料“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强调的是《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古籍、歌谣、有经验的老者的阐述等,这体现了古代重视总结农业经验,A项符合题意。11.下图为唐诗中科技内容分学科数量分析对比。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B.统治阶层重视科技C.科技趋向体系化和理论化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和医药在唐诗内容中出现次数较多,说明科技在唐代也成为了诗歌的重要内容,故选A项;中国古代统治者最重视农耕经济的发展,将科技创新视为“奇技淫巧”,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相比西方科技重实用,轻理论;重综合,轻分析;重实践,轻实验,排除C项;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总体上领先世界,但是具体某一时期某一领域具有不确定性,排除D项。12.据学者研究统计,唐朝时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长安接待了7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接纳了多达3万余人的外国留学生。与汉代相比,这主要得益于唐代()A.国家统一的稳定局面B.丝绸之路的畅通C.华夷一家的开明政策D.边疆治理的成效解析:据材料“唐朝时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长安接待了7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接纳了多达3万余人的外国留学生”可知,唐代对外交往的规模大,这与唐代的对外开放政策相关,故选C项;汉代也具有国家统一的稳定局面,排除A项;丝绸之路开辟于汉代,排除B项;汉代边疆治理也卓有成效,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