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随着除草剂的使用,抗除草剂的杂草越来越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稻田中使用除草剂时,浓度要适宜B.除草剂诱导杂草发生抗除草剂突变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种群基因库D.杂草中抗除草剂基因的出现源于基因重组2.将黄化的豌豆茎用刀劈成对称的两半后,内侧为髓,外侧为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浸没在蒸馏水中,劈茎的两臂向外弯曲,如图甲所示。已知豌豆茎的横切结构如图乙所示。髓由薄壁细胞构成;形成层细胞是未成熟的细胞,无中央大液泡,在适宜条件下会分裂、分化,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细胞分裂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从髓中获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薄壁细胞在清水中能够发生渗透作用吸收水分B.木质部细胞细胞壁的伸缩性比薄壁细胞细胞壁的伸缩性小C.形成层细胞在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D.细胞分裂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从髓中获得,导致髓细胞丢失营养物质渗透压下降3.下列关于NaOH溶液在生物实验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pH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调节酸碱度B.鉴定还原糖时,向样液中预先加入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让空气先通入NaOH溶液是为了提供碱性环境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时,使用NaOH溶液以提高物质运输效率4.假设图所示为某动物(2n=4)体内一个分裂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B.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6条染色单体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2种或4种配子D.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一定存在G、g两种基因5.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如下图所示。除了抗原刺激之外,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并使之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B.B淋巴细胞来源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C.骨髓瘤细胞应该无法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存活D.杂交瘤细胞具有持续产生抗EBV抗体的能力6.白斑综合征病毒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该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而入侵宿主细胞。科研人员通过引入5-溴尿嘧啶(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普通的酮式,一种是较为稀有的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会明显减少B.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DNA中(A+T)/(C+G)比值可能发生变化C.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吸附蛋白基因表达来阻断病毒的吸附D.宜选用健壮的成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研究表明,恒温动物的温度据培养基感受器有一定的感受范围,皮肤温度在12~30℃时,冷觉感受器的活动较强;30~45℃时热觉感受器的活动较强。皮肤温度常被视为温度觉的“生理零度”。如人的皮肤温度保持在30℃,当环境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则感觉冷,当环境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时感觉到热。(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当人进入室温25℃环境中时,会感觉(______________)A.冷B.热C.不冷不热D.不能确定(2)参与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________,参与调节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3)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会忍不住颤抖,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调节方式,此时人体的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4)当前有一种称为“冰桶挑战”的活动风靡全球,某挑战者将冰水浇遍全身,此时他的体温约为_____,这说明人体具有_____能力。8.(10分)野生生菜通常为绿色,遭遇低温或干旱等逆境时合成花青素,使叶片变为红色。花青素能够通过光衰减保护光合色素,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人工栽培的生菜品种中,在各种环境下均为绿色。科研人员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1)用野生型深红生菜与绿色生菜杂交,F1自交,F2中有7/16的个体始终为绿色,9/16的个体为红色。①本实验中决定花青素有无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②本实验获得的F2中杂合绿色个体自交,后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F2自交,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所有株系中,株系内性状分离比为3:1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把这样的株系保留,命名为1号、2号__________。(3)取1号株系中绿色与深红色个体进行DNA比对,发现二者5号染色体上某基因存在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据图解释:1号株系中绿色个体的r1基因编码的r1蛋白丧失功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生菜叶色有关的R1和R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互结合成为复合体后,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使生菜叶片呈现深红色。在以上保留的生菜所有株系中都有一些红色生菜叶色较浅,研究人员从中找到了基因R3,发现R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能与R1蛋白质结合。据此研究人员做出假设:R3蛋白与R2蛋白同时结合R1蛋白上的不同位点,且R1R2R3复合物不能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为检验假设,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向浅红色植株中转入某一基因使其过表达,实验结果如下。受体植株转入的基因转基因植株叶色浅红色植株(R1R1R2R2R3R3)R1深红色浅红色植株(R1R1R2R2R3R3)R2深红色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上述假设,如果支持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支持请提出新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________。小鼠体细胞体外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是O2和CO2,其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基)的______________。(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________期时,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ES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在______________细胞上,能够维持只增殖不分化的状态。(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Rag2基因的表达载体。可以根据Rag2基因的__________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用HindⅢ和PstⅠ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______________酶的酶切位点。(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________,用__________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10.(10分)新冠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SARS-CoV-2通过关键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膜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才得以进入细胞。ACE2参与催化血管紧张素的形成,血管紧张素是调节血压,维持血浆渗透压、pH等稳态所必需的激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血管紧张素通过_______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等无机盐离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新冠肺炎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_______________呼吸增强后,就会出现乳酸酸中毒等情况,甚至会死亡。正常机体中,细胞外液中增多的H+,一方面迅速与HCO3-结合产生CO2,另一方面刺激相应感受器,引起位于脑干的______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深,加速CO2排出,使血浆pH重新恢复正常。(3)SARS-CoV-2“偏好”攻击人体呼吸道纤毛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据题干可知,其原因主要是这两类细胞的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高,容易被SARS-CoV-2识别并与之结合。(4)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对危重症患者采取了设法延续生命特征的措施,如使用高压将氧气输入肺部,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打败病毒争取时间。人体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康复者的血浆有助于救治危重症患者,其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在冬季部分城市出现雾霾,这与秸秆野外焚烧有-定关系。微生物学家试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尽快腐烂,以增加上壤肥力并缓解环境污染。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6)微生物学家试图从富含纤维索的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应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再采用___________进行鉴定,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发酵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两种。(3)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_________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继而在_________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3)最终在培养基中筛选出了如下表所示的两种纤维素分解菌,其中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菌种菌落直径:C(mm)透明圈直径:H(mm)H/C细菌Ⅰ6.63.33.3细菌Ⅱ4.65.06.6(4)若想将纤维素分解菌中的纤维素酶提取出来用于工业生产,需要先将其固定化,一般_______(适宜或不适宜)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

分析题意:随着除草剂的使用,抗除草剂的杂草越来越多,原因在于除草剂起到选择作用。【详解】A、除草剂往往是生长素的类似物,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而使用除草剂时浓度要适宜,A正确;B、除草剂只起选择作用,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C、杂草不是一个物种,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C错误;D、杂草的抗除草剂基因的出现最终源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A。2、C【解析】

由题干可知,将劈开的豆茎放入清水中,薄壁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大量吸水膨胀,而木质部与韧皮部细胞由于细胞壁厚,伸缩性较小,渗透吸水较少。内部膨胀多,外部膨胀少导致劈开的茎向外弯。【详解】A、细胞壁具有很薄的初生壁和大液泡,在清水中发生渗透作用吸水膨胀,A正确;B、因木质部的细胞壁比薄壁细胞细胞壁厚,因此木质部细胞细胞壁的伸缩性比薄壁细胞细胞壁的伸缩性小,B正确;C、形成层细胞是未成熟的细胞,无中央大液泡,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C错误;D、因细胞分裂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从髓中获得,髓细胞丢失营养物质渗透压下降,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相关知识,答题关键是从题干情境中获取信息,与植物细胞渗透作用联系进行答题。明确活细胞并且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3、A【解析】探究pH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调节酸碱度,A正确;鉴定蛋白质时,向样液中预先加入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B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让空气先通入NaOH溶液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错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时,以NaOH溶液在琼脂块中的扩散体积比表示吸收速度,D错误。4、A【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染色体中的着丝点还未分裂,应该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详解】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该生物为雄性个体,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A正确;B、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错误;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3种配子(发生的是基因突变)或4种配子(发生的是交叉互换),C错误;D、若发生的是基因突变,图示未绘出的一极只存在G、g两种基因中的一种,D错误。故选:A。5、D【解析】

根据题意“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说明B淋巴细胞中染色体丢失可能会影响抗体分泌。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的目的是使B淋巴细胞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可通过设定相应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B淋巴细胞株。【详解】A、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A正确;B、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巴细胞,成熟的B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结和脾脏,因此可以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处获得B淋巴细胞,B正确;C、由图可知,在HAT培养基上培养,骨髓瘤细胞死亡,说明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无法存活,C正确;D、题中培养的是可分泌与注射的抗原相关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不会产生抗EBV抗体,D错误。故选D。6、B【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白斑综合征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对虾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而入侵宿主细胞,从而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科研人员通过引入5-溴尿嘧啶(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进行DNA复制时,酮式Bu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通过5-BU诱变剂诱导对虾DNA复制时发生突变,从而引起控制对虾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基因突变,使得病毒不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无法侵入宿主细胞。【详解】AB、根据以上分析控制,利用5-BU处理组对虾体,酮式Bu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因此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是由于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参与比例未知,因此(A+T)/(C+G)的比值可能改变,A错误,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使得对虾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构改变,来阻断病毒的吸附,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因此宜选用幼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D下丘脑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神经等于37℃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维持稳态)【解析】

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人从低于25℃的环境中进入25℃的环境中时,会感觉热;从高于25℃的环境中进入25℃的环境中时,会感觉冷。而本题没有明确是从怎样的环境中进入室温25℃环境中的,因此不能确定是感觉冷还是热,故选D。(2)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快,增加产热。(3)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然后沿传出神经传到骨骼肌,使骨骼肌战栗,从而增加产热,这属于神经调节。此时,人的体温还是维持37℃左右,因此,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4)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的体温变化不大,尽管周围环境的气温波动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因为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体温调节的过程,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是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的途径来实现;并要掌握与体温平衡有关的激素,结合题意分析作答。8、2红色出现需要含有2种显性基因;而绿色杂合子只含有1种显性基因,其自交后不可能出现含2种显性基因的个体1/4r1基因中间碱基对缺失(5个),导致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不支持。新假设:R3蛋白与R2蛋白竞争R1蛋白上的相同结合位点,但R1R3复合物不能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解析】

F2代9∶7的性状分离比符合9∶3∶3∶1的变式,是判断该对性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依据。若用A/a以及B/b来表示,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2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1∶2∶1。【详解】(1)①F2中红色个体与绿色个体比例为9∶7,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决定花青素有无的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②由①可知,决定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用A/a以及B/b来表示,红色个体基因型为A_B_,绿色个体基因型包括A_bb、aaB_和aabb,绿色杂合子包括Aabb、aaBb,自交后代最多只有一种显性基因,而红色出现需要含有2种显性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全为绿色。(2)自交后代分离比为3∶1,说明有一对基因属于杂合子,同时红色出现需要含有2种显性基因,而绿色杂合子只含有1种显性基因,因此符合情况的基因型包括AaBB、AABb,这两种基因型在F2中占2/16+2/16=1/4。(3)由图可知,与R1相比,r1缺失了5个碱基对,由于碱基对缺失,导致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向浅红色植株R1R1R2R2R3R3中转入基因R1或R2,均可使转基因植株叶色变为深红色,若R3蛋白与R2蛋白同时结合在R1蛋白上的不同位点,且R1R2R3复合物不能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则两种转基因植株都应为浅红色,所以实验结果不支持上述假说。R1R2复合物可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推测R3蛋白与R2蛋白结合在R1蛋白的同一位点,转入基因R1或R2,均会使R1R2复合物含量增加,使转基因植物叶色变为深红色,但R1R3复合物不能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即新假设为:R3蛋白与R2蛋白竞争R1蛋白上的相同结合位点,但R1R3复合物不能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基因控制性状的机理,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尤其第(4)问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能根据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推理。9、细胞核PH值(或酸碱度)囊胚饲养层核苷酸序列HindⅢ和PstⅠ蛋白质抗Rag2蛋白【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的过程图解,其中①表示核移植过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详解】(1)核移植是指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因此①核移植过程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基)的PH值。(2)ES细胞可从囊胚期的内细胞团中分离;体外培养时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培养,可以维持只增殖不分化的状态。(3)设计引物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根据Rag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设计;Rag2基因是利用限制酶HindⅢ和PstⅠ切割获得的,所以表达载体应具有HindⅢ和PstⅠ的酶切位点。(4)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故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需要提取小鼠骨髓细胞的蛋白质与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点睛】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识记核移植的具体过程;识记体外受精的具体过程及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体液(血浆)Na+和CI—(或钠离子和氯离子)无氧呼吸呼吸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防卫、监控和清除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血浆)中含有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患者体内的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解析】

激素调节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详解】(1)血管紧张素为动物激素,根据激素调节特点,该激素通过体液(血浆)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I—。(2)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因此当新冠肺炎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体供氧不足,无氧呼吸增强后,乳酸积累,血浆pH下降,不能通过呼吸排出CO2而使血浆pH重新恢复正常,进而引发乳酸酸中毒等情况;正常机体中,当CO2含量增多时,会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引起兴奋使呼吸运动加快,排出更多的CO2。(3)根据题干信息“SARS-CoV-2通过关键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膜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才得以进入细胞。”SARS-CoV-2之所以“偏好”攻击人体呼吸道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