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过关检测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原卷版含答案_第1页
期末复习过关检测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原卷版含答案_第2页
期末复习过关检测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原卷版含答案_第3页
期末复习过关检测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原卷版含答案_第4页
期末复习过关检测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原卷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过关检测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原卷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土地是承载万物的媒介.《礼记》云:“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因为土地的重要性,对土地的依恋也成为人类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心理情结.尽管“恋土情结”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世界上的各个民族也都有对土地的崇拜和依赖现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恋土情结”却表现得最为鲜明、最为持久.在费孝通先生看来,传统中国就是乡土社会,如《乡土中国》一书所描述的:“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乡土”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底色.可以说,对土地的依恋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基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逻辑.作为一种物质和元素,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共识和集体记忆.早在先秦流行的中国传统“五行”观念中,土就是居中的,最为尊贵也最为重要.中国人不仅把土地看作是一切生命的母体,也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灵魂的归宿.在中国传统社会,“入土为安”也是一种重要的死亡和丧葬观念.选择一方“风水宝地”,不仅能够护佑自己,也可以护佑整个家族.中国人信仰的“风水观念”也与土地密切相关.中国人对土地的崇拜和依恋在汉语和汉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乡土”“风土人情”“土生土长”等词语都体现了对土地的依恋.中国古代常常用“社稷”来代表国家,“社”,即土地神,“稷”则是谷神.在中国文化中,土地及其所生的谷物成为“国家”的代表,这当中体现的即是农业民族的土地崇拜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土地庙,里面伺奉着“土地公公”或“土地奶奶”.在乡民的眼里,土地神是一方乡土的保护神.“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对土地的崇拜观念和祭祀仪式,日复一日,这方上地上的人们就形成了一个共同体“社会”.可以说,中国文化饱含了对土地的历史记忆,从神话传说到民间信仰再到我们的语言词汇,处处可见“恋土情结”的印记.对土地的依恋和崇拜伴随了中国文化的始终,并沉淀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不论游子、战士还是商人或移民,他们都会带一包家乡的泥土在身边.“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土地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也是一种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土地给中国人带来的不仅是财富,也是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正是千百年来对土地的辛勤耕耘,形塑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种,也影响到了士人的价值观.“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一向是中国圣贤先哲所倡导的一种精神.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感也造就了另一个文化基因,那就是平和.固守土地使中国人变得十分温和,乐天知命,安土重迁,这样的民族本能地反对暴力和侵略,追求和平.“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更是把“安土”和“修身”联系在一起,如《礼记》中所言:“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土地与“乡土”情结也影响着中国人的交往观念.远亲不如近邻,中国人的社交圈子往往局限在他们生长的那块土地上,“乡土情谊”在中国人的交往观念中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乡谊网络”同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浙江的温州人就用“一人带一人去,一家带一家去”的方法,把很多同乡和产业带到了世界各地.“乡土文化资本”“乡谊关系”成为华人交往实践和交往理念的重要特色.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中国文化主张“天、地、人”的和谐共处,这种观念无疑是一种中国智慧,对于今天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极富启示价值.立足新时代,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中的“恋土情结”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地建立“文化自信”,并在社会层面实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发展.《摘编自潘祥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恋土情结”及其扬弃》)材料二: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了文化体制的高度集中,也形成了中华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因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性非常强烈,这是由我们的历史文化决定的.余光中经历了“双重放逐”,先是到因政治因素与大陆相隔的宝岛台湾,后来又赴美留学,在另一个不同文化的海外生活,他先是接受台湾另一种政治形态的熏陶,后又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也曾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但是思维中固有的“落叶归根”的想法让多愁善感的诗人的乡土情结尤为浓重,以致后来他意识到他的西化是苍白和空虚的,然后清醒地回归并坚定传统文化的路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一种乡土情结中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坚守.余光中对于乡愁的看法是:“所谓乡愁,原有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层次,不必形而下地系于一乡一镇.地理当然不能搬家,民族何曾可以改种,文化同样换不了心,历史同样整不了容.乡愁并不限于地理,他应该是立体的,还包含时间.一个人的乡愁如果一乡一镇就可以解,那恐怕只停留在同乡会的层次.真正的华夏之子潜意识深处耿耿不灭的,仍然是汉魄唐魄,乡愁则弥漫于历史与文化的直经横纬,而与整个民族祸福共承,荣尊同当.”这段话映射出他认为乡愁中应包含的“文化圆归”和对中华民族血脉的认同.“真正的华夏之子潜意识深处耿耿不灭的,仍然是汉魏唐魂,乡愁则弥漫于历史与文化的直经横纬,而与整个民族祸福共承,荣群同当.”这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投射于他的诗中,更是表现出余光中对故园的渴念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摘编自傅天虹《诗国的游子——论余光中诗歌的原乡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恋土情结”普遍存在于世界上的各个民族中,但在中国文化中,表现得最为鲜明、最为持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B.中国人对土地的依恋在语言文字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如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就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土地的崇拜观念.C.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性非常强烈,造成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中华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余光中的经历生动地体现这一点.D.余光中认为乡愁不必系于某人出生地的具体的那个乡镇,而是立体多层次的,弥漫于历史与文化的直经横纬,与整个民族祸福共承,荣辱同当.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多处引经据典,不仅分析了“恋土情结”在中国文化中的表征,同时也阐释了其对中国文化及国民心理的影响,论证精当有力.B.在中国传统社会,人在死后也会选择“风水宝地”作为归宿,这既体现了中国人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灵魂的归宿的理念,也体现了迷信落后的一面.C.中国古代有“春祈秋报”的祭祀仪式,即春耕前举行祭祀,祈祷土地神保佑丰收,秋收后举行仪式报答土地神的恩德,这是“恋土情结”的一种体现.D.中国文化主张“天、地、人”的和谐共处,如能对其中的“恋土情结”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必然会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一项是(

)(3分)A.云闲望出岫,叶落喜归根.——(宋)陆游《寓叹》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D.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乡思》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恋土情结”对中国文化及国民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5.中秋佳节“同一轮明月,同一个家园”庆祝活动正在“幸福里”社区展开,如何凝聚华人感情,发展地方经济,大伙都在建言献策,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结合上述材料,记录下他们的精彩发言,两条即可.(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梨园票友聂鑫森云晴晴二十八岁,是古城国华京剧团的当家花旦.她的名声不仅在古城很响,南方的许多城市,称之为“云党”的票友也是多乎哉.她有戏剧学校“坐科”的专业功底,后来又带职读了中央戏剧学院的研究生班,锦上添花,功夫更加了不得.云晴睛学的是“程派”,不但扮相俏丽,而且唱、念、做、打都有绝活.她会唱的戏很多,《锁麟囊》《玉狮坠》《春闺梦》《文姬归汉》……每一出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票友们依照惯例,把她称为“云老板”.特别是那些网上的粉丝,在她的网站上跟帖时,更是一口一个“云老板”地叫得挺欢.云晴睛不喜欢“云老板”这个称呼,总感到有点男性化的色彩.每晚唱完戏,不管是在外地还是本地,吃过夜宵后,云晴睛都会打开手提电脑,看看票友对她的演出有什么评价,那真是一种幸福.她敏感地发现,只要在本地演出,就会有一位叫“梨园之友”的票友,发帖时从不称她为“云老板”,而称她为“云晴晴女史”.女史者,有学识之女性也.从行文的古雅看,应该是个男性,而且有一把年纪了.她也曾想和他见个面,但对方说:“票友千万,我不过此中一员.君若一一会见,岂不空耗时光!”她把“梨园之友”的帖子一一下载珍存,时常阅读,几乎都能背下来.他评价她的唱腔:“忽而高如鹤唳,哀厉凄绝.忽而细如游丝,幽怨呜咽.忽而悬崖急湍,忽而徐折经回.欲学君之行腔既难,如君之如此顿挫合拍,讲究四声更不易.”当然也有批评,那晚她演《锁麟囊》饰薛湘灵,因白天被硬拉着去参加一个同学的聚会,耽误了休息,嗓子有些吃力.“梨园之友”的帖子说:“唱腔中似有倦意,丹田之气提升不足,有几处该往高走,君却平曳,以技巧掩之,一般人难察,但我却深以为憾.”这样诚笃而懂戏的票友,不是知己是什么?当年梅兰芳之遇齐如山,程砚秋之遇罗瘦公,至今都传为佳话.可惜,她与他是遇而不见,一“网”相隔,同居一城却似远隔千里.这个春季多雨,一连下了四十多天,城里到处潮乎乎的,而隶属于古城的邻县,闹起了水灾,很多的村子被淹,而且还时常发生泥石流,报纸、电视上触目都是抗洪救灾的报道.国华京剧团从外地演出归来,当夜,云晴睛就见到了“梨园之友”的信件:云晴晴女史:春安.得悉贵团载誉而归,辛苦了.连日大雨,乡间灾重,房摧屋塌,桥断路毁,田园而成泽国.古城市民,无不日夜萦系于怀,伸出援助之手.我以票友之名义,恳请以君之号召力,联络同仁义演赈灾.我将随市政府之救灾指挥部奔赴灾区.君之义演,我虽不能亲睹,但会让家人前往助阵.谢谢.此致演出成功!梨园之友云晴晴看完,眼睛都湿了.随即打电话给团里的负责人和各位同事,大家异口同声说“义不容辞”.第二天上午,古城各处贴满了救灾义演的海报:国华京剧团义演五晚,都是云晴晴主演的程派名剧,每票百元,全部款项捐赠灾区.这五晚呀,按照云晴晴的安排,全体演员都提前化好妆、穿好戏服,站在剧院门口,迎接前来看戏的观众.在主要演员的面前,设有捐款箱.不少观众虽已买票,在进门时还会慷慨地把钱投入箱中.云晴晴确实有人缘,她面前的捐款箱投钱是最多的,她不停地说:“谢谢啦!谢谢您啦!”云晴晴的演出,场场精彩.观众既奉献了爱心,也过足了戏瘾.卸了妆,草草用过夜宵,云晴晴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网站上的帖子.“梨园之友”果然不在剧场.她想:他此刻在做什么呢?帮助灾民转移?发放救灾的钱、物?还是在通宵开会?五晚的义演结束了.云晴晴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十点钟才起床,她真的累狠了.父母亲上班去了.床头柜上放着一份《古城晨报》,肯定是母亲买菜时捎带买回来的.云晴晴看见在头版正中间,有昨晚她演出的大幅剧照.而头条消息的粗黑标题,立即吸引住了她的目光:“暴雨中转移众乡亲,泥石流吞噬八勇士.”她飞快地读完全文,不由得小声地啜泣起来.这牺牲的八个人,都是乡镇干部和驻镇扶贫点的成员!晚上,云晴晴又打开电脑,“梨园之友”的亲属给她发来了信件:云晴晴女史:你好.在我发这封信时,“梨园之友”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牺牲前的两个小时,曾打手机来嘱咐我抽暇给你发封信,感谢你和你们的义演.我每晚领着孩子都去了剧院,你的演出真是太好了,相信你会成为“程派”最优秀的传人.我想我以后应该经常去看你的戏,也做一个够格的“梨园之友”.再见了.此致敬礼!“梨园之友”的亲属几天后,在悲壮的追悼大会场里,哀乐低回,云晴睛泪眼模糊,凝视着八位烈士的巨幅遗像.她听说,他们都喜欢京戏,那么,谁是“梨园之友”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梨园之友”对云晴晴的演出评点中肯,用语典雅,可见其有学识真懂戏.B.“梨园之友”让家人助阵义演并叮嘱家人写信感谢,可以看出他讲诚信懂感恩.C.“梨园之友”请求云晴晴义演并亲赴灾区救灾,说明他有大爱勇担当,责任感强.D.“梨园之友”亲属要做够格的“梨园之友”,表达出本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篇交代云晴晴名声响、票友多、功底深,与后文写她义演时的号召力相照应.B.云晴晴下载并珍存“梨园之友”的帖子,说明她谦虚好学,视“梨园之友”为知己.C.“不由得小声地啜泣起来”,写出了云晴晴获知“梨园之友”因救灾而牺牲时的伤心.D.小说以“谁是“梨园之友’呢”的问句结尾,引发读者思考,拓宽了小说艺术空间.8.关于文中引用的两封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小说在叙事方面特色鲜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材料一:知臣主之异利者王,以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故明主审公私之分,审利害之地,奸乃无所乘.乱之所生六也:主母,后姬,子姓,弟兄,大臣,显贤.任吏责臣,主母不放;礼施异等,后姬不疑;分势不贰,庶适不争;权籍不失,史弟不侵;下不一门,大臣有拥;禁赏必行,显贤不乱.臣有二因,谓外内也.外曰畏,内曰爱.所畏之求得,所爱之言听,此乱臣之所因也.外国之置诸吏者,结诛亲暱重帑,则外不籍矣;爵禄循功,请者俱罪,则内不因矣.外不籍,内不因,则奸充塞矣.官袭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其位至而任大者,以三节持之:曰质,曰镇,曰固.亲戚妻子,质也;爵禄厚而必,镇也;参伍责怒,固也.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诛,而名实当则径之.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不然,而与其仇:此谓除阴奸也.蔽曰诡,诡曰易.论功而赏,见罪而罚,而诡乃止.是非不泄,说谏不通,而易乃不用.(节选自《韩非子·八经》)材料二: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①,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注释】①啬(sè)夫:掌诉讼赋税的地方官.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间伦之为A人也B佞C而不仁D若使间伦E下之F吾G可以H不赏之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即称王,《鸿门宴》“沛公军霸上”的“军”表示驻军,两者用法相同.B.爱,指宠爱、宠幸,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词义不相同.C.帑,指国家库藏的金帛,古代常将“廪”“帑”连用,用来代指粮仓钱库.D.经年,文中是指终年、经过一年,与现在人们所说的“经年累月”意思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非子认为乱臣会利用君主对国内亲信和国外诸侯的不同态度作乱,对此明君当赏罚分明,杜绝内外祸乱产生的可能.B.对于贤能、贪婪、奸邪三种不同类型的位高权重之臣,韩非子主张分别采用质、镇、固三种不同的办法来控制他们.C.对于那些留着坏事、杀掉影响自己名声的奸邪,君主须用食物毒死他,如果不这样做,就是给自己的仇人增添助力.D.馈间伦自荐可以轻而易举攻克鼓,但穆伯因其奸诈不仁,用他有可能会起到宣扬“舍仁而为佞”的风气,没有理睬他.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明主审公私之分,审利害之地,奸乃无所乘.(2)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1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君臣关系,观点有什么不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南歌子·别润守许仲涂①苏轼欲执河梁手②,还升月旦堂③.酒阑人散月侵廊.北客明朝归去、雁南翔.窈窕高明玉,风流郑季庄④.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注]①润守:指知润州事,许遵.②河梁:《文选·卷二十九李陵与苏武诗》中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两句,后世用“河梁”为送别之词.③月旦:这里指许遵.④高明玉、郑季庄:即高莹、郑容,她们都是润州名妓,当时在苏轼帮助下,被判落籍从良.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起笔两句先写作者应邀赴宴的情形,结合下文“酒阑”,可以读出其中暗含着主人的殷勤好客与作者的感激.B.第三句用“月侵廊”交代即将别离这一特定时间,以厅堂的走廊下的月光烘托了宴会结束后庭院的热闹.C.上片最后两句“北客明朝归去、雁南翔”,以“雁南翔”反衬“北客”归去的孤独和冷落,突出了离别的悲伤.D.“一时分散”回应“酒阑人散”,而“水云乡”则紧扣江南地域特征,以云水汪茫的自然景色巧妙烘托氛围.16.词中运用多种手法来抒发作者离别的悲伤之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根据语境填写下列空白处(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说“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的《六国论》中说“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3)《答司马谏议书》中以“

,

”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声音以往也有,但“专家建议”让人厌烦的感觉在今天似乎变得强烈了,这种社会观感的变化值得深思.其实,网友之所以“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并不是抬杠,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不少专家的建议不①,不发扬科学求真精神,愤懑的网友不免将其划入“伪专家”范畴.让网友产生排斥心理、让公众对专家产生信任危机的原因是不少专家出于为利益站台的考虑昧着良心.专家发言理应爱惜羽毛、审慎发言,让观点立得住,这才是保持和提高权威性的正确路径.但一些见诸媒体或各类平台的专家,发言随意,②,使得其权威性有所减弱.在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中,一些专家在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等方面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落后了;不仅落后了,还可能拖了“冰雪聪明”的网友的后腿.这也是网友质疑专家建议的一个原因.其实,并非所有专家都如此,不少专家有学问、有担当,能给出③,那种认为专家偏爱建议、喜爱出风头的说法,并不公允.如果专家都能葆有一份“研究家”的风范,与时俱进,为公义发声,就会有智慧声音、权威声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使用特色.(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外界说起东北的“貂”文化总是带上一点“既豪又土”的酸酸的微妙,在今天,如果不对审美进行评判,单纯与消费能力挂钩的穿貂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人人平等的进步.放在古代,不是买不买得起,______.上乘的貂、狐、猞猁狲、银鼠、海龙(海獭)、虎、豹等为细裘,为皇室及文武百官穿用;鹿、狼、猪、羊皮毛等为粗裘,为宫中底层杂役或平民百姓所用.“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皇帝穿貂是展现“朕打下了江山”的优越感,平民穿貂却要冒着僭越获罪的风险.貂属哺乳纲,鼬科,性格孤僻,喜欢独居.生活讲究,洞穴里卧室、厕所、餐厅分隔明确.本身自带“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