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和消化,呼吸和消化对于我

们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感受呼吸的过程,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作用。

3、观察人体呼吸器官图,初步了解我们人体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感受呼吸的过程,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呼吸器官图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引导:我们无论是走路、玩耍,还是学习、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

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那么我们的身体又是怎样和外界进行物

质和能量的交换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一一呼吸与消

化。

2、呼吸和消化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先

来感受我们的呼吸。

3、板书课题:1感受我们的呼吸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认识呼吸器官

教师引导: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

重要活动,那么,我们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呢?

出示呼吸器官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组成。

呼吸器官主要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活动二:感受呼吸的过程

1、什么是呼吸?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2、吸气的过程

引导学生做吸气的动作,感受一下吸气的过程,反复进行三次。

指生说一说吸吸气时的感受。

教师引导:吸气时一,含有氧气的空气就会进入我们的肺。

引导学生把手放在自己的肋骨上,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感受胸的变化。

再引导学生把手放在腹部深深的吸一口气,感受腹部的变化,然后说一说

此时的感受。

出示资料

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

腔扩张,腹部收缩。

学生再次做吸气的动作,感受吸气的过程和人体身体的变化。

3、呼气的过程

引导学生深深的呼一口气,然后初步说一说呼气的感受。

感受呼气的过程

指导学生把手放在肋骨上,然后深深的呼一口气,感受胸的变化,再把手

放在腹部,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感受一下腹部的变化。

出示资料

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

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学生再次做呼气的动作,进一步感受呼气的过程,感受呼气时人体的变化。

活动三:了解氧气的作用

出示资料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讲解:人体在呼吸时,一般是吸进氧气,供我们人体需要,然后呼出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又产生氧气,为我们人体提供呼吸,

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神奇的自然界。

活动四:模拟人体的呼吸

出示课本22页的下面模拟人体的呼吸装置。

了解呼吸装置,认识呼吸装置的组成以及模拟的人体呼吸器官。

动手操作,进一步了解整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了解吸气、呼气的过程中

人体各呼吸器官的工作情况。

三、研讨

1、教师引导:学习到现在,我们初步了解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呼吸的过程,

那么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

我们人体还有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器官。

肺是气体和血液的交换场所,肺部是其他气道运送气体、排除气体的管道。

咽喉对气体有加热的功能。

鼻子过滤吸入的空气。

气管在人体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

膈肌收缩和舒张使肺气体流入和排出。

2、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性的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人体的呼吸器官,了解了人体呼吸的过程。关

于呼吸,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就像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相信通

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呼吸的作用,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

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知道人的跑、跳等一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次数。

3、知道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肺的功能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

吸气体交换的量。

4、知道呼吸功能强,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

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呼吸的作用,知道人的跑、跳等一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次数。

懂得人的呼吸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呼吸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要经

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两个小视频,一是学生刚上过体育课,坐在教室里,直喘气的情景;

二是学生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里做作业时的情景。

2、教师引导:这两个小视频,一个是学生刚上过体育课的情景,一个是同

学们安安静静的在教室里写作业的情景。这两种状态下,同学们的呼吸有

什么不一样?

刚上完体育课,学生呼吸比较急促;安安静静的在教室里写作业,同学们

的呼吸比较平缓。

3、其实不仅如此,我们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也会发生变化。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探讨呼吸变化的情况。

4、板书课题:2呼吸与健康生活

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资料

出示课本23页旁边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呼吸的作用。

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

以帮助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

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发现呼吸是我们生命必不可少的,我们需

要通过呼吸来获得氧气,维持生命。

出示课本23页的柱状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一般情况下,人体吸

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从这幅图中,我发现人们吸进去的氧气比较多,呼出来的氧气比较少。

生2:从这幅图中,我发现吸进去的二氧化碳比较少,呼出的二氧化碳比较

多。

生3:从这幅图,我们发现人的呼吸实际上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通过

呼吸,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把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来。

活动二:探究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1、教师引导:人体的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那么,我们的活动对我们的

呼吸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话题。

2、第1步: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作为比较的基础。

教师计时,学生开始数一数自己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然后填

写在活动手册上。一共测量三次。

3、第2步:思考我们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次数?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

预设:

跑跳、走路、玩耍、骑车、打球、跳高、爬竿、踢足球、吃饭、游泳等等。

4、第3步: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做完之后,测量每分钟

的呼吸次数。

出示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明白我们需要测量慢走20步之后、快走20

步后、跳动20次后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再做一做其他

的活动,然后测量自己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要求先进行活动,然后测量自己

每分钟的的呼吸次数,并且填写好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回到班级,讨论交流活动情况,出示几份学生填写

的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从这些记录表中,发现了什么问

题?得出了什么结论?

预设:

人在活动之后,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都会增加,而经过剧烈运动之后,呼吸

的次数会急剧增加。

三、研讨

1、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人们在活动之后,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就会发

生变化。那么人们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呢?

学生列举影响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

2、运动之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吗?有什么好处呢?

运动之后,人的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运动时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这是因为肌肉活动时、需要氧气的量增加了,

呼吸加速加强,有利于肺功能的提高。

3、每当我们在活动之后,呼吸就会发生变化,伴随着呼吸次数的改变,你

注意到心跳速度的变化了吗?

每次运动之后,呼吸就会加速,与此同时一,心跳速度也会加快。

4、教师小结:由此看来,运动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们要加强

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四、拓展

出示课本24页的下面一段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进一步了解肺的作用,

以及体育锻炼对增强呼吸功能的作用。

肺部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

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部必

须更加卖力的工作,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如果

呼吸功能比较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

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的跑跳、打球、做游戏等一系列活动,都会影响我

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增强我们的呼吸功能,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

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下一节课,我们将研究肺活量的问题,

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

3.测量肺活量

教学目标

1、知道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是身体发育是否

健康的一个指标。

2、学会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并对照《国家学生体

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看一看我们的肺活量是否符合健康标

准。

3、知道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升肺活量,并能够为提升肺活量制定一个体育

锻炼计划。

教学重点

了解肺活量,并能够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教学难点

学会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并能够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提升肺活量。

教学准备

课件、口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出示一只口哨,提出要求:我们来请同学们深吸一口气,吹一吹这只

口哨,看谁吹的时间最长。

学生吹口哨,比一比谁吹的时间最长?

采访吹口哨时间最长的同学,问一问吹口哨时间最长的秘密是什么?

教师引导:为什么有的人吹口哨的时间长?有的人吹的时间短呢?

(与人的肺活量有关。)

什么是肺活量?

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小结:肺活量是我们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刚刚我们深吸一口气,

吹响这个哨子的时候,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长一些,而肺活量

小的同学,吹响这只哨子的时间短一些。

同学们还记得自己最近一次测量的肺活量数值吗?

学生说一说自己最近一次测得的肺活量的数值。

人的肺活量的数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人的身体状况的变化发生

变化。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自己的肺活量的数值?

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自己的肺活量。

板书课题:3测量肺活量

二、探索

1、要想测量肺活量,需要专门的工具,今天我们测量肺活量使用的是简易

肺活量测量袋。出示简易肺活量测量袋,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简易肺活

量测量袋的外形特点。

2、讲解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使用方法。

出示课本26页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使用方法,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

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第1步:展开测量袋。

第2步: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第3步: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去。

第4步: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我们测得

的肺活量。

3、学生分小组合作,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记录好数据。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肺活量,选出班级肺活量冠军。

出示课本26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学生自由

读一读并对照自己测得的肺活量,看一看自己的肺活量是否符合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

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

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

4、教师引导:肺活量是我们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讲,肺

活量高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也好;而肺活量低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就

比较差,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提高我们的肺活量。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肺活

量呢?我们来采访一下班级中肺活量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有什么小秘诀。

预设:

生L我们可以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用鼻子呼吸时,要缓慢平静的呼吸,

让氧气充分进入我们的肺部组织,并充分排出二氧化碳。

生2:我们可以做一些运动来提高肺活量,比较常见的运动有慢跑、跳绳、

游泳等等。

生3:游泳在改善肺功能上有良好的效果,因为人体在水下的时候,肺部受

水的压力,呼吸肌需要提高力度,才能维持正常状态,因此有利于呼吸肌

的锻炼。

生4:提高肺活量,还可以做扩胸运动、振臂运动,虽然运动量小,但长期

坚持,对于提高肺活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生5:吹气球是一个很好的增加肺活量的方法。

5、刚刚我们分享了提升肺活量的好方法,同学们有没有提升自己肺活量的

打算呢?你又打算怎么做呢?

学生完成自己的提升肺活量的计划表。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提升肺活量的计划表。

6、教师引导:计划表仅仅是一个计划,要想真正提升我们的肺活量,还需

要把计划落实到实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

肺活量,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

标,并且我们还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了我们的肺活量。课后,希

望大家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提升自己的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1、懂得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个重要活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每天的饮食情况,说一说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

哪些。

3、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行分类,分析我们每天吃的

食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合作交流、收集资料等方法,了解我们每天吃的食物,

并且给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对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行分类,概括每一类食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的图片、一天的食物记录表、食物分类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引导:我们人类从外界获得能量,一个是呼吸,另外一个就是饮食了。

出示课本27页的这张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们每天吃的食物。

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食物,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特

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

板书课题:4一天的食物

二、探索

活动一:一天的食物

教师引导:课前,老师让大家整理回顾自己昨天吃的食物,并且记录下来。

出示活动手册上的一天的食物记录表,提出要求:

第1步:把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名称分别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

一种食物。当然还可以在卡片上简单的画上实物的图片。

第2步:按照早中晚餐的顺序,将实物卡片摆好,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食

物?

第3步:将同小组同学的食物卡片按顺序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

食物?

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以上三步的操作要求动手进行操作,并且完成以下

的活动记录。

一天的食物记录

食物种类食物数量

早餐

午餐

晚餐

教师出示学生一天的食物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同学们每天吃

的食物有哪些种类?

活动二:给食物分类

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少则几种,多则十几、二十几种,下面我们来给我们

每天吃的食物分分类。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对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一步进行

研究。

2、组织学生交流分类的标准。

预设:

可以按熟食和生食的标准来分;

可以按照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来划分;

可以按照肉类、菜类、水果类、主食类四类来划分。

教师小结:给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分类,因为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因此分出

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标准,对我们每天吃的食

物进行分类。

3、提出活动要求,根据我们的标准确定食物能划分出哪几类?根据不同的

类别将食物卡片分类摆放。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手册上的将食物分类的题目。

4、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食物分类的方法,并且展示本小组的食物分类结

果。

5、出示课本29页的中间这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幅图中是怎

样给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的,它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预设:

这幅图上是安照果蔬类、蛋白质类、淀粉类、零食类为标准对食物进行划

分的。

果蔬类:香蕉、苹果、菠萝、芒果、西红柿、黄瓜、青椒、圆白菜、韭菜、

茄子、西兰花等等。

蛋白质类:鸡肉、蛋、猪肉、香肠、牛奶等等。

淀粉类:饼干、土豆、粉丝、面条、面包、大米等等。

零食类:罐头等各种零食。

6、出示课本29页的食物分类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在这张记录

表上,食物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分别又有哪些食物?

预设:

食物是按照肉类、菜类、主食类三大类进行分类的。

肉类:烤肉片、丸子、牛肉、火腿、烤鸡翅。

菜类:青椒、菠菜、土豆、白菜、黄瓜。

主食类:小笼包、豆沙包、米饭、面包、包子。

7、出示本班同学的食物分类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在这些记录

表上,一天的食物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并且每个类别各含有哪些食

物?

三、研讨

刚刚我们展示了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并且将一天的食物按照不同的标准进

行了分类,请大家回头再看一看我们吃的食物,想一想一天中我们吃的最

多的食物是什么?

预设:

生1:一天中,我们吃的最多的食物是主食类食品,如米饭、包子、面条等

生2:是淀粉类食品,如米饭、面条、包子、面包等等。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了解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的种类,并将每天吃的食物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

了分类,同时还知道了在这些食物中,我们每天吃的最多的就是主食类食

品。那么,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中又有哪些营养呢?对我们身体又有哪些

作用呢?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请大家课后认真

预习。

5.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会给我们身体带来营养。

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

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学会简单的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

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碘酒、实验所需的各种食物、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每天都会吃很多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

有丰富的营养,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

出示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我们每天吃

的食物有哪些。

这些种类丰富的食物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怎样的益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5、食物中的营养

二、探索

教师引导: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才

能解决。

活动一: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在我们吃的食物中,有一些食物中含有淀粉,那么我们如何检测出食物是

否含有淀粉呢?

要想测出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我们就要借助一种检测试剂。

出示碘酒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碘酒的特点。

碘酒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主要成分为碘和碘化钾,适用于皮肤感染和消

毒。

要想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我们就在食物上滴上一滴碘酒,然后观察

食物颜色的变化。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使用滴管将碘酒滴在一块馒头上,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颜色的变化。

预设:

如果食物上出现深蓝色,则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反之,则说明食物中不

含有淀粉。

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要求:选取自己想要检测的5种食物,分别在5种食物上滴上碘酒,

然后观察食物颜色的变化。

活动手册的实验记录表上已经有馒头、马铃薯和西红柿三种食物,学生再

任意选择两种食物进行检测,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进行检测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

情况,并相机进行指导。

活动二: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刚刚我们检测了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下面我们再来检测一下,哪些食物

中含有脂肪?

出示课本31页上面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

解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

第1步: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说明食用油中存

在脂肪。

第2步:用其他食物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作比较,

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脂肪。

教师强调实验要领:对于坚果类的食物,在检测其中是否含有脂肪时,需

要把坚果类食物在纸上使劲涂抹,这样效果才会更好一些。

学生分小组活动,使用以上方法对以上5种食物进行检测,检验这5种食

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交流实验结果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检测了5种食物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下面我们就来

交流一下实验的结果。

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全班同学看一看。

交流实验结论,教师小结:通过检测,我们发现馒头、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不含有脂肪;西红柿中既没有淀粉,也不含脂肪;花生中既含有淀粉,也

含有脂肪。不过含有脂肪的食物不仅有花生,很多坚果类食物都是既含有

淀粉,也含有脂肪;苹果不含有淀粉,也不含有脂肪;猪肉主要含有脂肪。

活动三: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出示课本31页中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滴碘酒的地

方会变为蓝色,说明这种食物含有淀粉。

教师引导: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除了淀粉和脂肪之外,还含有蛋白质、维生

素、无机盐和水等等,不过因为条件关系,有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难以通

过简单的实验方法进行检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食品包装袋上

的“营养成分表”去了解。

出示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某些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三、研讨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丰富的食物

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呢?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物质呢?

一般情况下,没有一种食物包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有的食物只含有一种

营养成分,也有一些食物还有2-3种或者4种营养成分。

我们如何简单的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方法一:看食物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二

方法二:采用一些科学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方法三: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

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通过

各种方法检测出来。同时我们还知道,没有一种食物包含所有的营养成分,

因此,为了获取更多的营养成分,我们不可以偏食、挑食,营养要均衡。

下一课我们将研究营养均衡的问题,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6.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1、认识到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我们要合理

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2、仔细阅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

如何平衡膳食。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

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教学重点

认识到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学习如何平衡膳食,养成

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衡膳食宝塔”图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含有不

同的营养成分,不过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因此我们要合理

搭配食物,才能获得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那么怎样才能合理搭配食物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6营养要均衡

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平衡膳食宝塔”

教师引导: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祖先一直对我们的吃饭问题非常

重视,并且还根据长期的经验总结出了适合中国人特点的“平衡膳食宝塔二

出示课本33页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学生仔细阅读,初步了解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组成和结构,并想一想从这幅“中国居民平

衡膳食宝塔”图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预设:

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可以看出我们一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营养要

均衡。

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在一天中消耗的主食类食品是

最多的。主食类食品主要包括谷薯类、全谷物和杂豆、薯类等,这一类食

品主要是米饭、面条、包子、玉米、红薯等等。

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一天中摄入的盐和油的量不宜

过多。

活动二:对应“平衡膳食宝塔”图,合理搭配食物

1、教师引导:这份“平衡膳食宝塔”图,反映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

分,是科学合理的。请大家对照“平衡膳食宝塔”图,想一想:我们平时

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并且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

的食物量是否接近?

2、出示课本33页“一天的食物”这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将这幅图

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进行对比,看一看这些食物是否在每一层

都出现了?并且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幅图中一天的食物安排的

比较合理科学,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中的食物种类和用量大体

上一致。

3、出示一份学生的“一天食物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对比“中国

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看一看这份“食物记录表”搭配得是否合理?如

果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如何改进?

一天的食物记录

早餐蛋炒饭、包子、烤香肠

中餐煮鱼、红烧肉、蒸鸡蛋、冬瓜排骨汤、米饭

晚餐蛋炒饭、紫菜汤

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份食物记录表安排得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又不合

理在什么地方?如何改进?

这份食物记录表安排的是不太合理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天中淀粉的摄入量过大,淀粉类的食物过多。早上吃了蛋炒饭、

包子,中午是米饭,晚上又是蛋炒饭。

第二:蔬菜水果类食品过少,蛋白质类的食品过多。在一日三餐中,只有

冬瓜汤和紫菜汤是素菜类,其他的都是鱼肉等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食品。

第三:这份食谱中,没有奶制品及豆制品。

第四:这份食谱中脂肪的含量过高。

对于这份食谱中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做哪些调整?

早餐可以加一杯牛奶再加一点水果,去掉包子和烤香肠。

午餐可以加一个炒蔬菜,如炒芹菜,把冬瓜排骨汤替换成冬瓜海带汤。

晚餐不吃蛋炒饭,可以吃一碗粥,再加一点红薯或者南瓜。

修改后的一天的食物,安排如下:

一天的食物记录

早餐蛋炒饭一碗、牛奶一杯,苹果半个

中餐煮鱼、红烧肉、蒸鸡蛋、炒青菜、冬瓜海带汤、米饭

晚餐小米粥一碗、红薯一个、半个苹果

4、教师引导:我们刚刚分享了一份合理的食谱和一份不合理的食谱,并且

针对不合理的地方作了修改,下面我们可以看一看自己一天的食物安排是

否合理?并针对不合理的地方作出调整。

5、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拿出第4课《一天的食物》中所做的“一天的食

物”记录表,把自己的一天食物记录表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进

行对比,看一看自己一天的食物搭配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

么地方?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做哪些调整呢?

全班交流,指2-3名同学出示自己原来的“一天食物安排”记录表,再出

示调整后的食物安排表,并说一说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

6、教师小结:刚刚我们调整了自己的一天的食物安排,这样调整之后,相

信很多人的食谱会变得更加合理,更加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三、研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才能获得均

衡的营养,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出示课本33页的小提示。

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引导学生读一读,懂得平时不挑食,不偏食,才能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

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仔细观察了平衡膳食宝塔图,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食物种类非

常丰富,它们各自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只有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

我们的身体健康。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一天食物安排记录表”,拿回家

跟父母商量讨论,然后安排出更为合理的食谱。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

叫做消化。

2、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知道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食物在口腔中

完成初步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3、知道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的牙齿在我们消化食物的过

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牙齿。

教学重点

1、懂得什么是消化,了解消化器官的组成。

2、明白口腔在消化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知道牙齿在消化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体会牙齿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牙

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馒头、牙齿的分布排列图、蛀牙的示意图、制作牙齿模型的

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消化吗?

消化器官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器官有哪些?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等部分。

我们每天要吃很多食物,我们吃东西时一,食物第一个经过的消化器官就是

我们的口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板书课题: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二、探索

活动一:咀嚼馒头,观察馒头的变化

咀嚼一块馒头,观察、描述馒头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

录表。

出示活动记录表

咀嚼一块馒头,观察馒头的变化

一次三次五次

学生分小组活动,先咀嚼馒头,再仔细观察馒头发生的变化,然后完成活

动记录表。

全班交流实验过程,及活动记录表。

咀嚼一块馒头,观察馒头的变化

一次三次五次

表面被浸湿开始被浸湿变软被浸湿变软

活动二:初步了解牙齿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馒头经过咀嚼发生了变化,在这

一过程中,牙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出示课本35页的牙齿的分布排列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旁

边的小提示,了解我们的牙齿分布排列及各种牙齿的作用。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大类。

牙齿的作用:

门齿:用来切割食物

臼齿:用来咀嚼食物

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3、教师相机补充有关牙齿的资料

人的一生共有两组牙齿,幼儿时长出的一副牙齿,称为乳牙,共有20颗。

从6岁起乳牙逐渐脱落,换上恒牙。恒牙是人的第2副牙齿,共32颗。

人的一颗牙齿分为三部分牙冠、牙颈、牙根、牙冠部分,表面有牙釉质,

一种质地坚硬的白色物质,牙釉质包围着牙本质,接下来是牙神经和牙髓,

在牙齿周围的是牙龈。

牙齿是人类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一般而言,牙齿呈白色,质地坚硬。

活动三:角色扮演,了解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用硬纸板模仿门齿和犬齿的外形,用大塑料袋装满空气,模仿臼齿,以此

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全班交流

三、研讨

1、馒头在口腔中经历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怎样的变化?

馒头在被咀嚼的过程中,会被唾液浸湿变软。

2、牙齿和舌头在消化过程中,都承担了什么工作?

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

自的作用,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舌头能够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送和搅拌,这样能够让食物被牙齿充分的

切碎磨碎,让唾液充分的和食物混合。

3、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头之外,还有其他的参与者吗?

在消化的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头之外,还有唾液腺等器官。唾液腺的主

要作用是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初步

消化为麦芽糖。

教师小结: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一个比较复杂

的过程,其中牙齿、舌头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消化腺等器官,也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4、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经过口腔中的初步消化,食物将会进入下一个消化器官继续进行消化。

研讨牙齿的作用和保护

四、拓展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食物在口腔中完成了初步消化,

其中牙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出示课本36页的中间一段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进一步了解牙齿的

重要作用。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

挥着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的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

3、有很多同学在小时候得过蛀牙,大家知道蛀牙是如何形成的吗?

出示课本36页蛀牙的结构示意图,了解蛀牙的结构。

教师讲解:蛀牙有时也叫它虫牙,学名脯齿,是细菌性疾病。未经治疗的

齿离齿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其特点是发病

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

4、如何保护牙齿,才能让我们的牙齿不会成为蛀牙呢?

预设:

正确刷牙可以预防蛀牙。

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

少吃酸性食品,少喝碳酸饮料。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了解了食物在牙齿和舌头的作

用下,在口腔中完成了初步的消化。认识到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

具,我们要保护好牙齿。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之后,就会进入人体内部的其他消化器官。

2、了解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知道人的消化器官有哪

些部分组成,认识人的消化系统图。

3、通过模拟食道工作和胃工作的实验,进一步了解食物在食道和胃部的消

化过程,体会食道和胃的作用。

4、知道消化器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非常容易受到伤害,我们要养成良好

的用餐习惯,保护消化器官。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体会食物在食道和胃部的消化情况,体会这两个消

化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了解人的消化器官,体会食物在人体内部的“旅行”过程。

2、懂得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系统图、模拟食道和胃部工作的实验操作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上节课

的学习情况。

1、食物进入的第一个消化器官是(口腔)。

2、人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的作用

是(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的作用是(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的作

用是(用来撕碎食物)o

3、食物在口腔消化的过程中,有(牙齿)和(舌头)等等消化工

具发挥作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食物会在口腔

中完成初步的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便利条件。那么,食物进入人体之

后,又会经历哪些器官?按照什么样的路线行进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

续探讨食物的消化。

板书课题: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二、探索

活动一:认识人的消化器官

人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人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活动二: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的旅行

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是怎样“旅行”的呢?请大家将食物在人体各个

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画在左边的人体轮廓图中。

同学们画的对不对呢?出示课本37页的人体消化器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

察,进一步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组成部分及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

行”的过程。

请将我们绘出的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与科学家绘制的

人体消化系统图进行比较,看一看我们画的准确不准确?科学不科学?

学生对照,并且做适当的修改,进一步认识人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

各个消化器官的“旅行”过程。

活动三: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

1、教师引导:食物离开口腔之后,第一个经过的消化器官就是食道,食物

又是怎样经过食道的呢?下面我们来进行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

2、出示课本38页的下面两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

了解食道模拟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实验材料:一只干净柔软的透明塑料管、一小块馒头。

实验方法:

把塑料管竖直摆放,模拟我们的食道。然后把一小块馒头放入塑料管内,

用手指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模拟食道的蠕动。

实验目的:体会食物在食道中的旅行过程。

实验要领:

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塑料管要竖直摆放,这样才能更好的模拟我们的

食道。

一小块馒头放入食道内,用手指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使馒头顺着塑料

管向下移动。

3、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观察食物在塑料管内的蠕动

过程。

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操作的感受。

4、教师小结:食道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通道,连接咽喉和胃部,食道本身

并没有任何的消化作用,其主要功能只是将食物从咽喉传递到胃部,当食

物进入咽喉时会触动吞咽的反复动作,这个吞咽的反复动作主要是蠕动,

以将食物吞入胃中。

活动四:模拟胃的工作

1、刚刚我们模拟了食道的工作,下面我们再来模拟胃部的工作,体会胃部

是怎样工作的。

2、出示课本39页的两幅插图,学生仔细看图,并且读一读旁边的文字,

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操作方法及要求。

实验材料:塑料袋一个、一小块馒头、煮熟的蔬菜、水等等。

实验方法:在塑料袋里装上水、一小块馒头和煮熟的蔬菜。然后扎紧塑料

袋口部,反复挤压、揉搓塑料袋里的食物,观察里面的食物有什么化。

实验目的:体会人体胃部的工作情况,体会胃的作用。

实验要领:这个实验过程中,要反复挤压、揉搓塑料袋中的食物,一边挤

压、揉搓,一边仔细观察塑料袋里食物的变化,以此来体会人体胃部的工

作情况。

3、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塑料袋中的食物变

化情况,体会胃部的工作情况。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实验操作的感受以及观察到的食物变化情况。

4、教师总结:胃部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食物进入胃部以后,就会

被分解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胃部消化的方式主要有机械消化和

化学消化。机械消化主要是依赖胃壁肌肉的收缩运动,化学消化主要是依

赖胃液强烈的化学消化作用。我们刚才所做的反复挤压、揉搓的动作,就

是胃部的机械消化。

5、讨论交流

如果最初放入袋子里的食物不是小块的,也不柔软,会给胃部这个器官带

来哪些麻烦?这与口腔的工作有怎样的关系?

全班交流讨论。

预设:

如果最初放入袋子里的食物不是小块的,也不柔软,就会给胃部带来压力,

胃部消化这些大块的、坚硬的食物难度会大一些。

遇到这些坚硬的、大块的食物,口腔的作用就非常巨大,口腔可以把这些

坚硬的、大块的食物,通过牙齿咀嚼成小块的、细碎的食物,并且口腔中

有唾液消化酶,可以初步分解一部分食物。从这个角度来说,口腔的作用

是非常巨大的。

6、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大块的、坚硬的食物在口腔中,

通过牙齿的咀嚼分成细碎的、小块的食物,然后进入胃部,可以缓解胃部

的压力。

三、研讨

经过了以上的学习和交流,我们初步了解了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了解了

食道和胃部的工作过程。

出示三条问题,全班进行研讨复习

我们对人体消化器官的想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

什么样的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容易被运输?这与口腔的工作有怎样的关

系?

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他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这些问题。

四、健康小提示

1、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一段提示内容,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

文字的主要内容。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我们还需要阅读更多的资

料来进一步了解这个过程。

消化器官是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过冷、过热、不洁净、没有经过充分咀

嚼的食物,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健康。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

生1:明白了我们的消化器官其实非常脆弱,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消化器官。

生2:明白了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过冷、过热和不洁净的食物都不宜食用,

并且吃的时候,食物还要在口腔中经过充分咀嚼才能咽下去,这是对我们

消化器官的一种保护。

生3:通过这段提示,我明白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

程,要想了解更多,我们还需要阅读更多的资料。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了解了人的消化器官,知

道了食道和胃部的工作情况,同时明白了消化器官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

器官,也非常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保护好

我们的消化器官。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1.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目标

1、了解车的发明历史,知道这些车是怎样运动的。

2、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的作用。

3、能够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再想办法让运动的

小车静止下来。

4、通过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索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的方法。

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手册的实验记录表、让小车动起来的实验材料、探究小

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他们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现

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列举出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

2、有的物体一开始是静止的,后来就运动起来了,有的物体一开始是运动

的,后来就静止下来了。那么,怎样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又怎样使运

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呢?今天我们以小车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让小车运动起来

3、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见到各种各样

的车。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呢?他们又是怎样动起来的?

出示课本41页的“车的类型和动力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交流车的类型和动力,并填写好这张记录表。

全班交流,分别说一说车的类型和动力。

4、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车子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车的外形特点。

预设:

车的类型和动力

类型动力

小推车推力

马车马拉

自行车脚蹬

小轿车汽油

高铁动车电力

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

活动一: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1、出示垫圈、小车和绳子三样实验材料,提出要求:利用垫圈和绳子,想

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2、全班交流,讨论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出示课本42页的中间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方法及要求。

实验方法:将小车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在小车的一端系上绳子,另一端

系上钩子,钩上垫圈,垂在桌面下。然后不停的加垫圈,直到小车动起来

为止。

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垫圈和绳子,让小车动起来。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结果。

3、教师引导:你们知道,这样使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力吗?

出示课本42页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重力及重力的作用。

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

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4、理解这句话:

重力有什么作用?

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生活中重力现象体现在哪些方面?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来,水

往低处流。

不倒翁是很常见的玩具,它的设计原理就是运用了重心的位置。

骑自行车时遇到下坡路,即使不蹬自行车,车辆还能继续滑行。

羽毛球的下端做的重一些,就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羽毛球在下落过程中保

护羽毛。

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

5、教师小结:利用垫圈和绳子使小车动起来,除了利用重力之外,还有拉

力。在刚才的实验中,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垫圈的个数

越多,表示拉力越大,垫圈的个数越少,表示拉力越小。下面我们来探究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活动二: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引导学生预测:用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更大的拉力拉小车,

小车运动的快慢会怎样变化?再增大拉力,小车运动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作出预测。

2、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对我们的预测进行验证,进一步探究小车运动快慢

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垫圈。

实验方法:将小车摆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小车的一端系上绳子,绳子的另

一端系上钩子,下垂到桌面下,然后在钩子上加上垫圈。

3、出示课本43页上面的一幅图及旁边的四点实验要领,引导学生看一看,

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的要领。

(1)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因此垫圈要一个一个的加,表示

拉力在慢慢的加大。

(2)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小车的运动,看一看加了多少个垫圈之后,

小车的运动发生了变化。

(3)每一种情况至少要测量三次,然后求平均值,这样测出的数值更加科

学。

(4)实验完成之后要完成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强调实验中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

性。

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交流实验结论。

4、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挂的垫圈数量越多,

说明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三、研讨

1、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又怎样才能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

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者需要用力。力能够使

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也能够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

2、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四、拓展

出示课本43页下面一幅图,了解这幅图上的内容,并说一说运动员是怎样

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

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使足球运动变快或慢,使足球启

动或停止。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车的发展历史,了解了车的类型和动力,并通过

实验研究了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明白了拉力越大,小车运动

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气球驱动小车,

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2.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推力和反冲力,知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来会产生一个和喷出

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看一看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是

否一致,并试着作出解释。

3、通过实验操作,利用气球让小车运动起来。

4、懂得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5、思考并改进小车,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6、了解生产生活中利用反冲力的例子,知道喷气式飞机、火箭等等都是靠

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利用气球反冲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2、了解反冲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用气球驱动小车,使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球小车、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上一课我们利用垫圈和绳子使小车运动了起来,今天这节课我们试一试用

气球能否让小车运动起来。

板书课题:2用气球驱动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感受气球喷出的气体

出示一个气球,引导学生打足气体之后,再放掉,感受一下放掉气体时的

感觉。

指生说一说气球打足气体之后,再放掉时的感觉。

预设:

气球打足气体,然后再放掉,感觉会产生一股力量。

活动二:观察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的方向

1、提出活动要求: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

和运动方向。

2、出示活动手册上的“气球运动方向与气体喷出方向关系记录表”,学生

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本次活动的要求。

3、实验指导

出示课本44页下面两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

实验方法。

把气球口依次朝上、下、左、右,再把手放在气球口,感受喷出的气体,

看一看气体向哪个方向喷?气球向哪个方向运动?

4、学生分小组操作实验,并且完成实验记录。

全班交流,展示同学们的实验记录。

5、出示课本44页的资料,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推力?什么

是反冲力?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6、教师小结:因为反推力的作用,所以气球运动方向与气体喷出的方向完

全是相反的。

学生再次感受气球的反冲力,体会气球运动方向和气体喷出方向是完全相

反的。

活动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教师引导:既然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股反冲力,那么我们可不

可以利用气球的反冲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

问题。

2、出示课本45页上面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并

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实验材料:气球、小车及固定装置等等

实验方法:给气球充足气,然后把气球固定在小车上,再把气球的喷管打

开,观察实验的现象。

实验要领:注意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本次实验可以多做几次,仔细观察实

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完成本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实验结论。

4、出示课本45页的资料,学生仔细读一读,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体会

本次实验的原理。

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可以利用气球喷气时产生的动

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活动四:改进气球小车,使它驶得更远

1、教师引导:我们发现,利用气球喷出时产生的动力,可以使小车运动起

来,那么,怎样才能使小车行得更远更快呢?

2、全班交流,做出自己的预测:

生1:可以利用更大的气球,把气球里的气打得更足一些,这样产生的动力

更大一些。

生2:可以利用细一些的喷管,使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来的气流更强大。

生3:可以使用两个气球同时喷气,这样产生的动力更大。

同学们做出了自己的预测,下面请大家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预测。

3、分小组活动,通过实验来测试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预设:

运用大气球,产生的动力更大,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把气球中的气打得更足一些,产生的动力更大,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使用更细一些的喷管,产生的气流更为强大,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利用两个气球,可以产生更大的动力,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三、研讨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用气球驱动小车的一些知识。

2、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

力,气球就是利用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的。

3、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运用大气球,产生的动力更大,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把气球中的气打得更足一些,产生的动力更大,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使用更细一些的喷管,产生的气流更为强大,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利用两个气球,可以产生更大的动力,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四、拓展

1、在生产生活中,反冲力的作用被广泛使用。

2、出示课本45页的火箭和飞机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火箭升空和飞机

飞行的图片,再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反冲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除了这些,大家还知道哪些反冲力的例子呢?

预设:

子弹、炮弹出膛,由于反冲会产生后座力。

游泳、滑冰等一些运动,也是利用反冲力。

一种俗称“钻天猴”的烟花,点火后飞到空中,然后爆炸,飞到空中的过

程就是利用反冲力。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气球反冲力成功的驱动了小车,知道了充气后的气球具

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这种力就是反冲力,同时反冲力在生产生

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喷气式飞机和火箭。

3.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1、知道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这种力就是弹力。

2、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

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的

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的弹力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小车、橡皮

筋、祛码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出示橡皮筋,问:同学们,我们平时都玩过橡皮筋,橡皮筋有什么特点呢?

(可以拉伸,有弹性。)

上两课我们利用垫圈、绳子、气球等简单材料使小车运动了起来。那么,

我们使用橡皮筋能够使小车运动起来吗?

板书课题: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1、要想探究用橡皮筋能否驱动小车,就需要先组装一台用橡皮筋驱动的小

车。

2、出示课本46页下面的两幅图,学生自由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两段

文字,了解如何使用橡皮筋组装一台小车。

第1步: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第2步: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

第3步:放开手,会发现车轮会转动起来。

3、学生分小组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并展示自己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4、讨论: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几圈后,为什么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呢?

5、出示课本46页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了解内容。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6、教师小结: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几圈后,为什么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

就是因为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我们今天所做的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其实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活动二:推测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并设计实验

1、教师引导:小车的运动与橡皮筋的缠绕有关系,那么,小车行驶的距离

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来预测一下。

2、我们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

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预测。

全班交流,选择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板书在黑板上,建议大家选择使用。

3、出示活动手册上的“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

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个实验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小车、橡皮筋、卷尺等等

实验方法:在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然后使小车运动起来,分别

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得出结论。

实验要领:

在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使小车运动起来。

每一种情况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在实验时注意观察,橡皮筋缠绕不同的圈数时,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力

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巡视,了解

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出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交流本小组的实验过程。

5、教师小结: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

长度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度越大,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6、认识弹力

教师引导:橡皮筋产生的力,究竟是什么力呢?

出示课本47页的资料,学生自由读一读,认识弹力。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形状很容易改变,在改变形状

时,他们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7、得出实验结论: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产生

的弹力越大,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反之,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少,橡

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短,产生的弹力就越小,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小。

三、研讨

1、在实验中,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

来自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2、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关系?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

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短。

因为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多,弹力就大,缠绕的圈数少,弹力就小。

四、拓展

1、橡皮筋的弹力,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显然是不是的,那么我们能不能

尝试让橡皮筋产生大小不同的力?

学生分小组讨论,想出方法,并且通过验证来检验自己的方法是否科学。

2、有同学说,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是不是橡皮筋缠

绕的圈数可以无限制的加大?产生的弹力是不是也可以无限制的变大?

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是有一定的范围值的,在这个

范围之内,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超过了这个范围值,橡皮

筋就会损坏,就会失去弹力。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弹力,知道橡皮筋在拉伸时、恢复到原状,会产生

弹力,利用弹力,我们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并且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

越远,弹力越小,小车行驶的距离越短。

4.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

2、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弹簧测力计是由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和挂

钩组成。

3、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知道弹簧测力计的保用注意事项,会

读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指数。

4、了解弹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会用橡皮筋、硬纸板、别针等简单

的材料制作一个测力计。

教学重点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并能够

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弹簧测力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橡皮筋、硬纸板等制作

测力计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我们在研究运动和力的时候,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那么怎样才能知道

力的大小呢?这就需要借助专门的工具。

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看一看。

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弹

簧测力计。

板书课题:4弹簧测力计

二、探索

活动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1、出示课本48页的弹簧测力计结构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

2、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弹簧测力计由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5个部分组成。

提环一一便于用手握住测力计

弹簧一一测出力的大小

指针一一指向力的大小的刻度

刻度板——表示出刻度

挂钩一一挂住被测量的物体

3、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慢慢的拉挂钩,注意观察弹簧是怎么变化的?指针是

怎么移动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用力要轻一些,速度要慢。

4、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弄清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

最大能测多大的力?

出示课本49页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他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

的名字命名的。

课本上的测力计,每一大格是0.5牛顿,一小格是0.1牛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