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查于(2)(部编)课件_第1页
血液一般检查于(2)(部编)课件_第2页
血液一般检查于(2)(部编)课件_第3页
血液一般检查于(2)(部编)课件_第4页
血液一般检查于(2)(部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一般检测

血液一般检查---主要内容全血细胞计数(CBC)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网织红细胞检查ESR白细胞检测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一)参考值

白细胞数(WBC)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增多:成人高于10×109/L

白细胞减少:成人低于4×109/L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细胞类型百分数(%)绝对值(×109/L)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Nst)0~50.04~0.5

分叶核(Nsg)50~702~7嗜酸性粒细胞(E)0.5~50.02~0.5嗜碱性粒细胞(B)0~10~0.1淋巴细胞(L)20~400.8~4单核细胞(M)3~80.12~0.8某女性患者,21岁某女性患者,21岁(二)临床意义由于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在大多情况下,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因此,白细胞的增加或减少通常就与中性粒细胞的增加或减少有着密切关系和相同意义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中性粒细胞生成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改变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中性粒细胞生成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反应性增多异常增生性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

1.年龄:WBC分类计数,不同年龄差别很大,主要为粒细胞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

2.日间变化

3.妊娠和分娩

4.气温、情绪、运动等可致暂时性升高

呈一过性增高,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变化中性粒细胞增多病理性增多

1.反应性增多

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循环。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1.反应性增多1)急性感染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3)急性溶血4)急性失血5)急性中毒6)恶性肿瘤7)其他:风湿、痛风、缺氧及某些药物

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最常见1)细菌:化脓性球菌最明显,杆菌(大肠b、绿脓)2)病毒:流热、乙脑、狂犬病等3)其他: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斑疹伤寒)、螺旋体(钩体、梅毒)、寄生虫(肺吸虫)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以及血管栓塞(心肌梗死、肺梗死)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使组织严重损伤者,在12~36h内WBC增高,以N增多为主反应性增多

急性溶血:缺氧、分解产物刺激BM贮备池粒细胞释放

急性失血:大出血,WBC1~2h内迅速上升,达(10~20)×109/L,主要是N增多。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输卵管妊娠破裂)更显著。其增高常早于RBC、Hb的下降反应性增多急性中毒1)外源性:化学物质、药物如汞、铅、安眠药;生物毒素如昆虫毒、蛇毒;植物毒素如毒蕈中毒2)内源性: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病危象反应性增多

恶性肿瘤:非造血系恶性肿瘤(刺激释放、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破坏释放调控),WBC持续增高,以N增多为主反应性增多

其他:类风湿性关节炎、自免溶贫、痛风、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反应性增多异常增生性增多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粒细胞白血病(

M1,

M2,M3,M4,

M6)

慢粒白血病(CML)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MPD)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1.5×109/L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0.5×109/L1、感染:病毒常见;G–

杆菌(伤寒)。某些严重细菌感染WBC非但不高反而可降低2、血液疾病:再障、部分白血病(非白血性白血病)、巨幼贫、恶组等3、理、化因素:放射线、化学物品及药物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等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改变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的改变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超过5%者核右移:周围血中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超过5%时,称为~(1)、核左移

再生性左移:核左移+WBC

。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粒细胞至外周血。见于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1)轻度左移:WBC略,N略,Nst>5%,感染轻,机体抵抗力强2)中度左移:WBC,N,Nst>10%,少数晚幼及中毒性改变,严重感染3)重度左移:WBC明显,N明显,Nst>25%,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常见于粒白或N型类白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改变(1)、核左移退行性左移:核左移+WBC不增高或严重感染(伤寒、败血症)——机体反应低下,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功能受阻再障、粒减——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粒细胞生成和成熟受阻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改变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右移:周围血中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及以上者超过3%称之。常伴有WBC减低(2)、核右移

缺乏造血物质、DNA减低或BM造血功能减退。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生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炎症恢复期。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改变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中毒改变2、球形包涵体3、巨多分叶核粒细胞

4、Auer小体5、其他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大小不等: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N大小悬殊,内毒素作用下骨髓前期细胞发生顿挫不规则分裂所致

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此种颗粒在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多见

空泡: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

核变形: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核碎裂和核溶解等以上各种改变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它反映细胞损伤程度Döhlebodies: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约1~2m。常见于严重感染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胞体大,直径达16~25m,核分叶在5叶以上,甚至在10以上,染色质疏松。常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巨多核中性粒细胞

Auerbodies: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m,1条或数条不定。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即可确诊为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总结1、中毒改变①细胞大小不均③空泡形成②中毒颗粒④核变性2、球形包涵体3、巨多分叶核粒细胞:见于巨幼贫或抗代谢药治疗后4、Auer小体:白细胞质中呈紫红色细杆状物,

1条或多条,只出现于白血病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以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

【参考值】

成人(0.02~0.5)×109/L嗜酸性粒细胞1.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异体蛋白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2.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3.寄生虫病: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线虫等4.血液病:慢粒、真红、多发性骨髓瘤、E白血病5.某些恶性肿瘤:尤其是癌转移或有坏死灶的恶性肿瘤6.某些传染病:恢复期,唯独猩红热急性期7.其他:风湿性疾病、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数量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呈负相关糖皮质激素能阻止骨髓释放E促使血中E向组织浸润

糖皮质激素与嗜酸性粒细胞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1、长期应用皮质激素

2、伤寒极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嗜碱性粒细胞参考值:成人(0~0.1)×109/L增多

1、血液病:CML、MF、慢性溶血等

2、过敏性疾病: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等

3、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淋巴细胞参考值:成人(0.8~4)×109/L淋巴细胞T:胸腺依赖淋巴C

前体C依赖胸腺发育成熟为有功能活性的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功能,占血液中LC50%-70%,寿命长,数月至数年B:骨髓依赖淋巴C

前体C通过骨髓发育成熟,参与体液免疫功能,占15%-30%,寿命短,4-5天,抗原激活后转化为浆C增多1、生理性增多:儿童期,出生后4~6天至4~6岁2、病理性增多

1)感染:病毒;细菌(百日咳、结核、布氏杆菌等)

2)急淋、慢淋,淋巴瘤

3)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4)移植排斥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淋巴细胞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raftversushostreactionGVHR)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个体接受含有大量免疫细胞的异体移植物后,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可被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激活,产生针对受者组织器官的免疫应答,导致受者组织损伤,即GVHR减少

1、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等

2、丙球缺乏症、免疫缺陷性疾病、长期接触放射线等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

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这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根据细胞形态学特点将其分为以下三型Ⅰ型(泡沫型):最多见,胞体比正常L稍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圆形、肾形或分叶状,常偏位。核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

Ⅱ型(不规则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伪足。核形状及结构与Ⅰ型相同或更不规则。染色质粗糙致密。胞质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一般无空泡

Ⅱ型(不规则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伪足。核形状及结构与Ⅰ型相同或更不规则。染色质粗糙致密。胞质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一般无空泡

Ⅲ型(幼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核仁。胞质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异形淋巴细胞正常人不超过2%。增高见于1、病毒感染:传单、流热等2、药物过敏3、输血、血透、体外循环术后4、其他:免疫性疾病、放疗等单核细胞

主要功能

1、诱导免疫反应

2、吞噬杀灭某些病原体

3、吞噬清除衰老死亡细胞

4、抗肿瘤活性

5、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单核细胞增多1、生理性增多儿童、婴幼儿2、病理性增多

1)某些慢性感染疾病:结核、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3)某些血液病:急单、粒缺恢复期;

MDS、恶组、淋巴瘤等单核细胞附:类白血病反应定义: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病因:很多,以感染及恶性肿瘤最多见附:类白血病反应类型(1)中性粒细胞型(2)嗜酸性粒细胞型(3)淋巴细胞型(4)单核细胞型中性粒细胞类白与慢粒鉴别

类白病因有原发病表现原发病症状WBC中度增高粒细胞中毒明显E、B细胞不增多RBCPLT无明显M无明显改变NAP积分明显增高Ph染色体无

慢粒无消瘦低热显著脾大显著增高各期均见不明显常增多早期轻度、晚期均少明显异常积分显著减低,可为090%以上阳性常用名词1、白细胞增多2、白细胞减少3、粒细胞减少症4、粒细胞缺乏症5、中性粒细胞核左移6、中性粒细胞核右移7、中毒性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