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安置区周边道路配建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河西安置区周边道路配建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河西安置区周边道路配建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河西安置区周边道路配建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河西安置区周边道路配建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工程概述本项目为河西安置区周边道路配建工程。本项目涉及市政道路共三条,分别为向阳一路、向阳二路与文体路。向阳一路呈东西走向,西起从化大道辅路,东至现状和平路,路线长约510.00m,道路红线宽20m,设计速度30km/h,双向二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其中包含排水箱涵一座。向阳二路呈东西走向,西起现状从化大道辅路,东至现状河滨北路,路线长约493.42m,道路红线宽40m,设计速度40km/h,双向四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文体路呈南北走向,南起向阳二路,北至现状北星路,路线长约504.37m,道路红线宽20m,设计速度30km/h,双向二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管线综合、照明工程、电力管道工程、绿化工程等。本册图纸为第三册,给排水工程。设计范围本排水工程设计范围与道路工程一致,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内新建市政污水管道设计;工程范围内新建市政雨水管道设计;设计依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从化区河西安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9年);《从化市中心城区河西片区建设用地竖向专项规划(2010-2020)》(2011年9月);《从化市城北新区东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6月)《广州市从化区向阳涌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9年4月)《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从化区污水专项规划(修编)》《从化区给水专项规划》《广州市从化区水务局关于河西安置区周边道路配建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协同会审的复函》方案联审阶段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的复函工程区域地质资料、相关道路设计资料项目周边地形图我院自行收集的其它相关资料设计规范及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1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污水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26081-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3-20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广州市中心城区暴雨公式及计算图表》(广州市水务局穗水〔2011〕214号)《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20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MS201)《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穗水规字【2018】5号)《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使用预制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及限制使用砖砌排水检查井的通知》(穗水排水【2018】16号)《广州市水务局关于进一步明确排水工程建设要求的通知》(穗水规划【2017】79号)《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广州市水务工程混凝土管质量监管系统的通知》(穗水质安【2017】11号)《关于增加污水管道CCTV验收要求说明的通知》(穗污治【2008】19号)《广州市水务局关于转发《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提高新建污水管网管材标准,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通知》并加强污水管网建设质量管理的通知》《广州市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技术指引)》《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2018年2月)《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水口标准图集》(2018年2月)《广州城市道路品质建设实施手册2018-井盖分册》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向阳二路南侧非机动车道下规划有110kv电缆沟,如本次电缆沟不在建设范围,建议南侧雨水口连接管的埋设深度应结合规划电缆沟的埋设深度进行设计,避免后期电缆沟施工时对雨水口连接管的破坏。回复:采纳。雨水口连接管从电缆沟上方通过,埋深较浅时对连接管进行混凝土保护。建议采纳水务局意见,污水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回复:采纳。建议收集安置区给排水总平面图,结合需要设置市政给排水的预留阀门井、检查井的位置、管径和标高。回复:采纳。坐标系高程系本工程统一采用广州市城建坐标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设计尺寸图中管径以毫米为单位,其余除注明者外,均以米为单位。设计原则雨水排放系统设计原则根据国家《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市雨水以“二级排水,蓄排结合,分散出口,就近排放”为主要原则,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实操性,具体原则如下:雨水系统高程控制与现状地形、竖向规划及防洪、排涝规划相结合,在控制管道埋深同时避免与其他专业管线相冲突,尽量减少倒虹吸管道的设置,以利于雨水的及时排放;充分利用现状地形结合竖向规划,雨水尽可能自流排放,对于自流排放困难地区的雨水采用雨水泵站或与城市排涝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排放,但尽量减少泵排数量;雨水以最短距离就近、分散排放至附近水体,不采用长距离转输,以减小管径及埋深,降低工程造价;雨水管网布置结合现状,充分利用已有的管(渠)等工程设施;综合考虑实际建设条件及道路建设次序问题,设置必要的临时排水设施,解决近期雨水排放问题;配合低影响开发及海绵城市建设,采用减少雨水径流的措施。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管材、新设备。污水收集系统设计原则本工程污水管线设计结合《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2015~2030)》,局部优化规划方案,通过合理布管,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将规划道路两侧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具体原则如下: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排水工程现状,合理确定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完全分流制;污水排放系统工程设计,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城市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为主要原则;污水管网布置结合区域污水规划及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尽量采用重力流,缩短管线长度,中途泵站与主干管布置综合考虑,减少提升泵站的数量;污水管网布置结合现状,充分利用已建污水工程设施;污水管网将尽可能避免穿越河道、地下建筑和其他障碍物,减少与其它管线交叉。污水管网布置既考虑其水力条件、经济条件,又考虑其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管材、新设备。排水现状排水现状根据现场踏勘及相关管线资料,河滨北路现状有d1200雨水管和d300~400污水管;北星路现状有d1200~BxH=2000x2000雨水管(渠)和d500污水管;向阳一路(已建段)现状有d600雨水管和d500污水管;向阳一路(文体路至河滨北路段)已建成一段现状d500污水管因下游污水管未建成,暂通过临时管排入雨水管,向阳一路(文体路至河滨北路段)已建成一段现状d600现状雨水管接入河滨北路现状d1200雨水管,雨、污水管状况完好,本次设计保留。河涌水文资料根据《广州市从化区向阳涌工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向阳涌主要承泄河西片区从化大桥、从化大道排水及位于从化大道以东不排入从化大道排水系统区域的雨水,本工程道路两侧地块在向阳涌片区范围内。向阳涌位于青苔坑以东,毗邻宏城海岸花园及从化大道、从化大桥,河涌长度1218m,连通东风涌与青苔坑,分流青苔坑洪水,有效降低青苔坑的排涝压力。工程范围内向阳涌河底标高25.25~25.60m(珠基高程),转换为85高程为25.944~26.344m,控制水位26.11m(珠基高程),转换为85高程为26.854m,20年一遇设计水位27.94~28.12m(珠基高程),转换为85高程为28.684~28.864m,30年一遇设计水位27.96~28.17m(珠基高程),转换为85高程为28.704~28.914m。相关规划概况土地利用规划从化区河西安置区范围北至北星路、西至从化大桥、东南至流溪河,总用地面积约75.26公顷。河西安置区主要以商业、居住、教育、文化等功能为主。污水工程规划根据《从化区污水专项规划(修编)》,本工程所在区域青苔坑泵站集污片区,该片区集污范围面积约12km2,区内污水收集后通过青苔坑泵站排至流溪河东岸的污水主干管,最终排往海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目前,青苔坑泵站基本建成,青苔坑南段截污管已经实施,河滨北路污水主干管已经建成。青苔坑泵站集污片区管网以新建污水管道为主,污水主干管沿迎宾大道-府前路-北星路及从化大道等主干道布置。本工程三条道路仅向阳一路规划有DN500污水管。从化区污水专项规划(修编)图雨水工程规划根据《广州市从化区向阳涌工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向阳涌主要承泄河西片区从化大桥、从化大道排水及位于从化大道以东不排入从化大道排水系统区域的雨水,本工程道路两侧地块在向阳涌片区范围内。根据《从化市中心城区河西片区建设用地竖向专项规划(2010-2020)-雨水管网规划图》,本工程雨水分区属于向阳涌片区,向阳涌片区除河滨北路已经敷设雨水管道外,其余地方均新建雨水管网,其中向阳一路采用2m×2m渠箱、向阳二路采用d800~1500雨水管排入向阳涌;文体路没有雨水管道规划。从化市中心城区河西片区建设用地竖向专项规划(2010-2020)-雨水管网规划图防洪排涝规划本项目位于从化区青苔坑流域范围内,规划向阳涌增加排水通道,排解青苔坑排涝压力,并将青苔坑流域一分为二,承泄河西片区从化大桥、从化大道排水及位于从化大道以东不排入从化大道排水系统区域的雨水。《广州市从化区向阳涌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9年4月),向阳涌及涌口水闸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设计,并采用30年一遇24小时暴雨校核;水闸防洪标准按照流溪河堤岸标准50年一遇。向阳涌20年一遇设计水位在27.81m~28.84m之间(珠基高程),向阳涌30年一遇校核水位在27.81m~28.92m之间(珠基高程)。青苔坑、向阳涌排水分区示意图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参数排水体制:本工程建设区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系统工程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雨水管渠设计流量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ψq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设计重现期根据《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新建项目、新建区域和成片改造区域排水设施设计重现期一般不小于5年,重要地区(含立交桥、下沉隧道)重现期不小于10年,其他项目和一般区域重现期一般选用3年;本工程在一般路段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采用5年。降雨历时t降雨历时t按以下公式计算:t=t1+t2式中:t——降雨历时t=t1+t2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管内流行时间(min)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地面降水时间t1一般采用5~15min,地面降水时间采用0.8~1.0m/s的雨水径流流速估算。本工程暴雨强度公式的确定本工程采用《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与设计暴雨雨型研究技术报告》最近40年推算广州市从化区单一重现期P=5暴雨强度公式:q=5370.533/(t+16.872)0.757(L/s·ha)综合径流系数ψ由于规划范围内,规划建设用地地表种类主要以碎石、块石、混凝土、沥青铺面和绿地为主,径流系数取值范围在0.2~0.9之间;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2021年版)》和对现场情况的综合考虑,本工程综合径流系数ψ取值0.7。设计管段的流速、充满度雨水管径的最小流速Vmin=0.75m/s,最大流速Vmax=5m/s;雨水管按满流计算,即h/D=1。最小管径根据《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穗水规字【2018】5号),雨水管最小管径为DN500。污水系统工程规划用地用水量指标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和控制性详规,依据各个地块的用地性质和面积,采用相应的用水指标预测,用水指标采用见下表:用地类别名称用水量指标(m3/(hm2·d))本工程取值(m3/(hm2·d))居住用地50~130130行政办公用地50~100100商业用地50~200200绿地与广场用地10~3030污水量计算Q=(q*F*¢1*¢2/Kd/(24x3600))*Kz(l/s)q——最高日单位用地用水量指标(m3/hm2.d)F——纳污面积(hm2)¢1——污水排放率,本工程取0.85¢2——地下水渗入率,本工程取0.15Kd——给水日变化系数,本工程取1.5Kz——污水总变化系数;取值见下表:综合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Kz表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2.72.42.12.01.91.81.61.5设计充满度污水管道设计充满度按《室外排水设计标准(2021年版)》的规定设计,按不同管径分别采用0.55~0.75。管径和渠高(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设计流速污水管最小流速在设计充满度下不小于0.6m/s。管道粗糙系数n钢筋混凝土管(渠)选取n=0.014。最小管径和最小坡度根据《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穗水规字【2018】5号),污水管最小管径为DN500,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1。污水管复核根据《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穗水规字【2018】5号),对雨污分流制排水工程,新建污水管应按3倍的旱流污水量复核管道的过载能力。排水系统工程设计管线综合横断面本工程各管线的敷设位置及水平、竖向距离均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要求来进行敷设。本工程范围内共3条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30m,各管线按原则单侧布置。本工程道路范围内无燃气规划,管综参考江滨北路规模预留燃气管位。道路管线综合具体方案如下:向阳一路:通信管布置在北侧人行道下,燃气管布置在北侧非机动车道下,给水管布置在北侧车行道下,电力管布置在南侧人行道下,污水管布置在南侧非机动车道下,雨水渠箱布置在南侧车行道下。向阳二路:通信管、燃气管布置在北侧人行道下,给水管布置在北侧非机动车行道下,电力管布置在南侧人行道下,110kV电缆沟布置在南侧非机动车道下,污水管布置在南侧非机动车道下,雨水管布置在南侧车行道下。文体路:通信管布置在西侧人行道下,燃气管布置在西侧非机动车道下,给水管布置在西侧车行道下,电力管布置在东侧人行道下,污水管布置在东侧非机动车道下,雨水管布置在东侧车行道下。管线横断面布置图污水排放系统工程设计(1)根据规划,片区污水由河滨北路污水主管送至青苔坑泵站统一提升后最终由海塱污水厂处理后排放,片区北侧污水汇入北星路DN800~900污水主管后经向阳南路向南接入河滨北路DN1000污水主管。从化大道已建成DN400~600污水管未预留接驳口且有规划河涌和箱涵,向阳二路、向阳一路污水不便接入,因此本工程污水由向阳一路、向阳二路收集汇入文体路后由南向北接入北星路污水主管。经复核,北星路DN500污水管容量满足片区污水接入要求,详见污水工程水力计算表。本工程三条道路新建污水管单侧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北侧车行道下,收集两侧地块内的污水,污水管道按照重力流为原则,沿道路敷设,就近排至相交道路污水管;其中向阳一路、向阳二路新建d500污水管汇入文体路新建d500污水管后往北接至北星路现状d500污水管。向阳一路(文体路至河滨北路段)已建成一段现状d500污水管,但因下游污水管未建成,暂通过临时管排入雨水管,本工程向阳一路(文体路至河滨北路段)保留已建d500污水管,在下游新建d500污水管,将已建污水管接至文体路新建污水管,同时封堵现状接至雨水系统的出口。(2)污水接户管根据用户需求及规划路情况预留污水接户管,预留检查井位置需结合道路外侧管线线位、管线施工用地红线等情况协调布置;原则上每隔约90~120米在距人行道边线2.0米处设置;污水接户管除图上注明外,均采用DN500,i=0.005接入检查井,接户井面标高与边坡设计标高持平,接户井井径φ1000;(3)管道起点埋深本方案中污水管道起点最小埋深确定为2.4m,在局部地区管道起点最小埋深可视其概况略为减小。(4)污水管水力计算见下表:雨水排放系统工程设计道路及地块雨水收集本工程道路雨水管道的设计,尽量随市政道路的坡度进行雨水管道的敷设,收集市政道路路面及周边地块的雨水,利用重力排放,通过向阳一路、向阳二路和北星路雨水主管排至向阳涌;根据规划,向阳一路雨水管渠需承泄河滨北路的汇流雨水,经雨水水力计算,向阳一路下游管渠规格为2.0×2.0渠箱,与上层规划指导相符,向阳二路雨水管规模为d1650,文体路雨水管规模为d800~d1200。向阳一路(文体路至河滨北路段)本次设计保留已建的d600雨水管和雨水口,并按规划新建d1650雨水管承接河滨北路d1200雨水管收集的雨水后顺接本工程BxH=2000x2000雨水渠箱。雨水接户管根据用户需求及规划路情况预留雨水接户管,预留检查井位置需结合道路外侧管线线位、管线施工用地红线等情况协调布置;原则上每隔约90~120米在距人行道边线2.0米处设置;雨水接户管除图上注明外,均采用DN800,i=0.005接入检查井或沉砂井,接户井面标高与边坡设计标高持平,接户井井径φ1600;管道起点埋深本方案中雨水管道起点最小埋深确定为2.1m,在局部地区管道起点最小埋深可视其概况略为减小。雨水水力计算见下表:管道出水口设置根据规范要求,雨水管渠出水口应优先采用非淹没式,其管底标高应最好在水体最高水位以上,一般在常水位以上,以免水体倒灌。但根据本地区的现状情况,出水管管底标高会低于河涌水面,因此雨水管道的出水口考虑采用淹没式出水口,并按淹没出流对管道的实际出流能力进行复核,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设计管径能满足片区100年一遇防洪排涝需求。管材及接口管材及接口明挖施工条件下的重力流雨水管:采用机制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承插连接;其中管径d≤1200采用承插式接头,d≥1350采用企口式接头;橡胶圈由管材生产厂家配套供应;明挖施工条件下的重力流污水管:管径DN≤600采用C25压力离心球墨铸铁管,T形承插式胶圈接口连接。排水管材技术要求:钢筋混凝土管道覆土≤5.0m时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覆土>5.0m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管;管材标准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要求。球墨铸铁管管材标准符合《污水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26081-2010和《球墨铸铁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18-2021的规定;橡胶圈材质为丁腈橡胶(NBR),并满足GB/T21873-2008的要求;球墨铸铁管的外径及公称壁厚按下表:DNDE(mm)公称壁厚(mm)DNDE(mm)公称壁厚(mm)4004296.51200125513.65005327.51400146215.76006358.71500156516.78008429.61600166817.71000104811.61800187519.71100115212.62000208021.8根据《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广州市水务工程混凝土管质量监管系统的通知》(穗水质安【2017】11号)要求,在建水务工程的混凝土管应采用带有唯一识别码芯片管材。排水附属构筑物排水检查井排水管管径≤1200mm、管顶覆土≤5m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排水管管径>1200mm或管顶覆土>5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井,检查(沉砂)井井径分配如下:适用管径DN(mm)下游管顶覆土厚度(m)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径(mm)适用管径DN(mm)下游管顶覆土厚度(m)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径(mm)DN300~DN500≤5Φ1000DN500~DN600>5Φ1000DN600~DN700≤5Φ1200DN700~DN800>5Φ1200DN800~DN1000≤5Φ1600DN1350/DN1400B=1900DN1100~DN1200≤5B=1600DN1500~DN1650B=2200DN1800~DN2000B=2600其中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做法及要求详见院标准大样图。检查井井盖:车行道和绿化带检查井井盖采用QT500-7球墨铸铁加锁防盗井环盖,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井盖采用装饰型井盖;球墨铸铁井盖采用新型可调式防沉降井盖,并且具备防沉降、防盗、防跳防噪音的功能,满足《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要求。井盖荷载等级: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下采用中型井盖,承载力要求:C250(试验压力250KN),行车道下采用重型井盖,承载力要求:D400(试验压力400KN)。井盖标识:井盖盖面标示按广州市建设委员会文件《广州市道路设施检查井井盖实施指引》(穗建督[2009]1149号)、《关于规范广州市排水检查井井盖盖面标示的通知》(穗水排水[2009]37号)以及《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的要求执行;井盖安装方向根据井盖方向标识进行。检查井垫层: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底采用100mm厚C20混凝土垫层。检查井完成后需在井内加设防坠网;防坠网材质为球墨铸铁,承载能力为≥200kg。井面标高:所有井面标高以路面设计标高为准,要求所有井面标高与道路完成面平齐,井环可等路面成型后再座浆;本排水设计的井面标高仅供参考。接户井井面标高:考虑地块后期开发,本工程接户井井面标高与市政道路人行道标高平齐,施工时以市政道路人行道标高为准,本排水设计的井面标高仅供参考。砖砌雨水检查井井身内壁、污水检查井井身内外壁均用1:2水泥砂浆批挡,厚度20mm,砂浆中添加防水剂;混凝土雨污水检查井不做此要求。污水检查井井底设流槽,雨水管DN>600检查井井底设流槽;排水检查井盖做法严格按照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以及《广州城市道路品质建设实施手册2018-井盖分册》执行。本工程使用的砂浆均为预拌砂浆。排水沉砂井雨污水管道上每隔90-120米或在接户管汇入处设置沉砂井,沉砂井井底比与其连接的主管管径最低管底标高低500mm。污水管道在污水泵站前、倒虹吸管前设置沉砂井。雨水口雨水口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篦环保雨水口,含滤料包及截污挂篮。有道牙路面采用边沟式雨水口,无道牙路面采用平篦式雨水口;雨水口深度为1.00m,单个雨水口出水管径为DN300,两个以上雨水口串联的出水管管径为DN400,坡度为2%;雨水口按本院通用大样图进行施工;雨水口布置在检查井上游1米处,道路交叉口处雨水口位置应根据交叉口竖向设计做适当调整,应选择较低点布置雨水口,详细可见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图纸;雨水口篦子、盖座材质为球墨铸铁,其承载力要求:C250(试验压力250KN)。跌水井本工程排水管道跌水水头大于2.0m时设置跌水井。雨水管道出水口雨水管道出水口采用浆砌块石砌筑。出水口的详细施工说明见国家标准图集06MS201-9/2。出水口需与河岸一起进行结构(包括基础)处理,应注重考虑与绿化景观相结合;当施工雨水排出口破坏现有的河道护堤或挡墙时应予以恢复。雨水排入河涌、管道破堤施工等施工前应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后方可开工,并需与河堤设计单位协调。出水口处需按相关部门要求设置标志。现状管线迁改及保护向阳二路BK0+180~BK0+460DN100现状给水管废除,工程范围内新建给水管满足两侧地块用水需求。新建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对与现状路交叉路口处涉及的通信管、污水管、雨水管等现状管线进行保护。排水管道沟槽支护要求本排水管道工程采用开槽埋管的施工方法,新建排水管沟槽开挖前需采取适当的降水措施将坑内地下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根据管道的埋深及所在土层的特性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开挖: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于沟槽底面高程,且开挖深度5m以内的,可采用放坡开挖;开挖的边坡系数,应根据地质报告、管道安装条件确定。局部距相邻管线及建(构)筑物较近段或受地下水影响较大段,采用小型钢板桩或拉森钢板桩支护,以保证本工程及周边地区管线及建(构)筑物的安全。本工程管道沟槽开挖深度H1≤2m,采用放坡开挖,边坡系数采用1:1;管道沟槽开挖深度2≤H1<3m,采用[36c槽钢支护;管道沟槽开挖3≤H1<5m,采用拉森Ⅲ型钢板桩支护;具体支护型式见排水管道纵断面图及支护大样图。钢板桩施工注意事项:根据勘察钻孔资料,场地内存在较厚砾石层,钢板桩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板桩沉桩,沉桩困难时可采用水冲法等措施辅助沉桩。排水管道基础、地基处理及沟槽回填排水管道基础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带状基础;管道埋深小于5m时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埋深大于等于5.0m时采用180°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分缝要求:钢筋混凝土管柔性接口处做混凝土基础分缝,缝内填2cm厚沥青木板;球墨铸铁排水管道基础采用200mm厚中砂基础;排水管道穿越或位于河道、塘及杂填土层时,必须将管基下的淤泥及杂填土等不良土层予以清除。当超挖深度小于1.0m时,超挖部分用粒径为10~15mm的天然级配砂石料或5~40mm的碎石回填至设计管道基础底标高,其压实度应达到90%以上;当超挖深度大于1.0m时,可参照道路路基处理方案。上述地基处理完成后均须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并确认其压实度及承载力达到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排水管道的施工。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将地下水降至槽底以下不小于0.5处,做到干槽施工。当降水不力造成地基土扰动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扰动深度在100mm以内,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填卵石或块石,再用砾石填充空隙并找平表面。除地基处理路段外,沟槽严禁超挖,如用机械挖土,应保留不小于0.2m土层用人工清槽,严禁扰动原状土。若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时,其超挖部分用粒径为10~15mm的天然级配砂石料或5~40mm的碎石,整平夯实至基础底设计标高。排水管道地基处理管道及检查井基础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00KPa;本工程道路范围内已由道路做换填处理。排水管道沟槽开挖及回填要求本工程排水管道在道路软基处理完成后再开挖沟槽,当软基处理完成面低于管道顶以上0.7m标高时,须按道路路基工程要求填土至设计管顶标高以上0.7m后,再反开挖排水管道沟槽。明挖排水管道管底基础至管顶0.5m范围内采用石屑回填。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在密闭性检验前,除接头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5m;从管底基础至管顶0.5m范围内,沿管道、检查井两侧必须采用人工对称、分层回填压实,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必要时应采用临时限位措施,防止上浮;管顶0.5m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做到分层回填、夯实、碾压;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和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和其他杂硬物体;新建管道位于现状道路下时,须在回填后对路面进行修复,修复道路应按原道路结构进行修复,工程量按实计;管道沟槽回填其他要求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附属构筑物回填要求检查井井室、雨水口及其他附属构筑物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井室周围400mm范围内,道路结构层以下采用石屑回填,密实度≥90%;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井室周围回填其他要求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预制装配式检查井说明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6,最大水灰比为0.50,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1%,最大碱含量为3.0kg/m3。(2)钢筋:采用HPB300级钢筋和HPB400级钢筋,除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外,其余均为35mm。构件吊环所用钢筋采用HPB300级,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0d,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制作及检测要求钢筋混凝土的制作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预制混凝土构件必须保证表面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检查井圆形构件钢筋采用滚焊机成型,其余绑扎成型。井筒钢筋整体成型,预留孔处钢筋截断并做加强处理。模板采用刚模,模板内壁光滑、洁净,预制前须刷脱模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方可脱模。矩形井及圆形井的构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管道产品标准。吊环严格按照图纸所示位置设置,严禁在预留孔位置上方安装起吊环。钢筋的锚固长度为35d,焊接时:单面焊接10d或双面焊接5d。非圆管及开孔构件尺寸允许偏差见下表(单位mm):外框尺寸内框尺寸构件厚度板块厚度预留孔位置预留孔孔径企口尺寸+5-5+5-5+5-3+5-3+3-3+3-3+2-2开挖井坑开挖可与管道沟槽同时进行,开挖必须保证施工安全,应根据《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规定采取放坡或支护措施。井坑底部如有砖、石等坚硬物体应将其清除。井坑周边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米,距离井坑边缘1米范围内不得堆土。基础检查井必须安装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地基土层上,或是在开挖井坑后经处理密室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00kPa。检查井基础应按设计要求施工,砂、砾石垫层应采用不小于检查井直径加400mm的基础尺寸铺垫,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5。检查井底板下铺100mm厚1:1碎石砂压实,上面铺100mmC20素砼调平。槽底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排水不良造成基础土扰动时,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检查井基础位于淤泥或其他不良土层时,检查井地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回填检查井安装完成后,砂浆强度达到70%,方可进行检查井井周的回填。应从检查井圆周底部分分层、对称回填、夯实,并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步进行,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0mm,严禁采用机械回填。回填时井坑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块及其他硬杂物。雨季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防上浮措施。当检查井位于软土层、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井坑的回填参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执行。回填土的压实度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井坑内部位压实密度(%)回填土质超挖部分≥95砂石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碎石检查井周围≥90石屑注:当检查井位于道路路基范围内,回填土压实度按道路路基要求执行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方式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方式根据《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选用:当检查井与混凝土管连接间隙介于100~200mm时,混凝土管应“凿毛”处理,采用1:2膨胀水泥嵌缝封堵,连接处设置C30钢筋混凝土环;当检查井与混凝土管连接间隙大于200mm时,混凝土管应在连接位置中部套上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圈,采用现浇C20混凝土封闭,连接处设置C30钢筋混凝土环;接管井筒与管道连接无需设置C30钢筋混凝土环。其他未尽说明详见《广州市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技术指引》。预制装配式雨水口说明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P6。钢筋:采用HPB300级钢筋和HPB400级钢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为20mm。成品构件制作要求大样图中的雨水篦子、井圈、盖板、截污挂篮均采用成品构件,并具备防盗、防震动功能,其材质及加工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成品排水篦子制作要求雨水口的平、立式排水篦子、联合式排水篦子必须达到或超过GB/T1348-2009的要求。材质须采用QT500-7球墨铸铁,按GB/T9441-2009标准的要求进行球化制作,所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GB/T1348-2009的规定,球化率要求大于90%,球化级别达二级以上。篦子须具备防盗、防滑、防噪音、弹性紧锁功能。篦子盖板须具有弹性,可水平方向伸缩,闭合后能紧扣住座框,不会意外开启或跳动发出响声。防盗铰链轴须使用不锈钢螺栓或不锈钢销钉。篦子进水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排水迅速。篦子开启角度须≥120度,篦子与井圈的对边总间隙需≤6mm。篦子保持顶平,篦子关闭后与井圈之间允许高差为±1mm。篦子盖板须铸有所适用质量检测标准的代号(GB/T1348-2009)、承压等级(C250)、产品商标、行车方向等标记。篦子出炉后要求退火消除应力,表面要求光洁、平整,花纹及标记清晰,不得有裂纹或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的冷隔、缩松、夹渣、气孔等缺陷,不得补焊。篦子表面必须经过喷涂防锈环氧树脂或沥青漆等防锈处理。篦子必须便于关闭、开启和维护。篦子保质期不得少于10年。雨水口制造厂商及规格应有文字标识、芯片识别,具体按水务主管部门要求确定。其余未述之处参照《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及其他现行相关规范、标准与规程的要求执行。成品盖板承压等级为C250,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截污挂篮宜选用塑钢、塑料等具有防腐性能的材质,本工程选用的材质为塑钢,其开孔率应不小于60%,椭圆孔长轴长20mm,短轴长15mm;最大载重量不大于45kg。支架选用球墨铸铁材质,雨水口维护时,支架应便于拆离。测试、试验及验收要求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广州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部分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闭水试验(1)污水、雨污合流管道及湿陷土、膨胀土、流砂地区的雨水管道,必须经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具体要求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等现行规程规范要求进行。(2)闭水试验法应符合下列程序:a.试验管段灌满水后浸泡时间不应小于24h;b.试验水头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9.3.4条的规定确定;c.试验水头达规定水头时开始计时,观测管道的渗水量,直至观测结束时,应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实验水头恒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min;CCTV检测根据《广州市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定》2.2.1条,本工程排水管道验收前须进行CCTV专项检测,检测方法按《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20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等现行规程规范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沟槽开挖及沟槽回填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时,压实度和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沟槽开挖允许偏差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沟槽回填时回填材料及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安装所有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须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管节的规格、性能、外观质量及尺寸公差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管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发现裂缝、保护层脱落、空鼓、接口掉角等缺陷,应修补并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管节安装前应将管内外清扫干净,安装时应使管道中心及内底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发生滚动。其他技术要求排水管采用管顶平接,排水检查井出口流槽底的标高等于下游的排水管道底的起点标高,图中所注检查井的标高均指检查井出水管管底标高,而沉砂井处所标注的标高为井底标高。排水管道转弯或交汇处,应保证水流转角大于或等于90°;当管径小于或等于300mm且跌水高度大于0.30m时,可不受此限。新建排水管的覆土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车行道下0.7m,人行道下0.6m),需对排水管进行保护,具体做法详见本院通用大样图。工程所用管材、管道附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构筑物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管道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雨水管道施工前,应对最终出水口处现有河涌的标高进行测量、核实;排水管道施工前必须复测现有市政排水出口的最低标高(管内底标高),在满足排水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方可施工。施工时如发现现有管线、井位以及管渠标高与本设计图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处理。本工程排水管道施工完毕后按《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进行施工验收。安全生产技术要求:(1)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应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毒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施工。(2)给排水管道工程的建设工程的作业现场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3)穿越河道、桥梁等特殊重要构筑物的给排水管道在施工前应查明工程场区周边状况,重视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人员、构筑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