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中段学业调查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满分60分)1.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副教授蒙曼认为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制度”主要指的是()A.禅让制,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九品中正制C.世袭制,分封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隋朝时期,在制度方面而言,隋文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D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郡县制在秦统一后推行全国,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存在于两汉时期,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世袭制开始于夏朝,分封制是西周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版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B.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弥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裂痕”体现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D项正确;隋朝修建大运河之前就已经统一了南北方,排除A项;材料“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弥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裂痕”强调的是大运河对国内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大运河的修建,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而非加速隋朝灭亡,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出现了()A.开皇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朕”是唐太宗。魏征敢于直面谏言,唐太宗以魏征为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C项正确;隋文帝杨坚开创开皇之治,排除A项;东汉光武帝刘秀开创光武中兴,排除B项;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排除D项。故选C项。4.诗歌能反映历史现象。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大意为:稻米、粟米雪白如流脂,无论国家还是私人的粮仓里,都盛得满满当当,这两句描写唐玄宗开元时期农业生产繁荣,国富民丰的情景,符合材料中“开元盛世”的景象,D符合题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诗句,大意为:贵族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只好让它腐烂发臭;黎民百姓饥寒交迫,悲惨地死在路边,不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A不符合题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人们不畏艰险,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B不符合题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扬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不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5.它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这里所描述的“它”是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可知是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故C符合题意;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A;筒车是灌溉工具。排除B;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D。故选C。6.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已经融入中原汉族。题干的“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主要说明民族交融加强,故B符合题意;题干现象是民族融合加强的表现,不能说明民族矛盾尖锐和民族杂居相处,与中外交流频繁无关,排除ACD。故选B。7.在绘制“盛唐气象”主题历史手抄题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该同学侧重于展示盛唐()来自波斯的马球来自西域的胡旋舞由印度佛曲改编的《霓裳羽衣曲》A.多彩文学艺术 B.繁荣的经济C.密切的民族交往 D.兼容并包的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来自波斯”、“来自西域”、“来自印度”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唐王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而多彩的文学艺术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兼容并包外来文化,和经济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而密切的民族交往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8.唐朝时,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反映了奢靡享乐之风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唐代社会涌现出一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可知,唐代的女性地位高,出现了女皇帝、女将军、女官员,这主要得益于唐代的社会风气的开放,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社会风气开放,没有涉及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社会风气开放,未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排除B项;材料主要说明社会风气开放,未反映了奢靡享乐之风盛行,排除D项。故选C项。9.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符合“忧国忧民的情怀”“取材于政治兴亡”“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三个特征并且其诗被誉为“诗史”的唐代诗人是()A.王维 B.李白 C.白居易 D.杜甫【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忧国忧民,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唐朝的衰亡,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D项正确;王维被称为“诗佛”,排除A项;李白被称为“诗仙”,排除B项;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排除C项。故选D项。10.考古学家在一处唐代墓葬发掘中,发现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印证唐代()A.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社会风气渐趋保守 D.生产技术领先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发现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金银币”说明中外贸易往来频繁,B项正确;文学艺术多姿多彩、社会风气、生产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11.“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材料评述的是()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答案】B【解析】【详解】【考察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解题思路】根据“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评述的是玄奘西行。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研习佛法,最终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B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而非天竺。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而非到达天竺。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言国威而不是求取佛法。排除D项。故选B项。1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和整理了下表所示的素材。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中国古代()人物玄奘鉴真崔致远马可·波罗郑和利玛窦…国籍事迹中国中国新罗意大利中国意大利…西行天竺东渡日本来华求学做官来华做官游历七下西洋来华传教译书…A.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B.文化的发展与演变C.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D.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玄奘西行天竺”“崔志远来华求学做官”“利玛窦来华传教译书”可知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互鉴,D项正确;隋唐时期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主要是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排除A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中外交流,并没有涉及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排除B项;宗教的传播与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户数和人口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纪年年份户数人口数玄宗天宝十四年755891490952919309肃宗乾元三年760193317416990386A.黄巢起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安史之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这是唐朝的转折点,它使户数、人口大规模下降,D项正确;唐僖宗时发生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体现了唐政权的虚弱和腐败,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4.下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A.频繁战乱 B.北人南迁 C.自然灾害 D.统治残酷【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军阀混战是导致东汉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人口大量死亡或流徙,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15.“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方镇”是指藩镇,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唐末至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节度使在藩镇中的权力非常大,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权的信息,排除AB项;东汉中期以后以后,继位的皇帝多年幼,掌握大权的太后重用亲戚,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为亲自执政,依赖宦官,造成宦官专权现象,这样形成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16.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信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信息体现的是隋唐的繁荣与开放,故C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的时代特征,排除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排除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的时代特征,排除D。故选C。17.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A.加强知州的权力 B.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C.分散知州的权力 D.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主要包括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体现了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宋太祖统治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强化中央集权,分知州的权力,C项正确;通判削弱了知州的权力,排除A项;通过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于中央,排除B项;为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排除D项。故选C项。18.宋初,赵普向宋太祖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宋太祖为“稍夺其权”采取的措施有()A.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B.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C.由文官出任地方长官 D.设置转运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宋太祖为“稍夺其权。”可知,北宋为了“稍夺其权”所采取重文轻武的措施,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借此剥夺了地方大将的权力,C项正确;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属于预防地方藩镇割据,排除A项;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属于“收其精兵”,排除B项;设置转运使属于“制其钱谷”,排除D项。故选C项。19.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重视官员素质 B.发展文教事业C.提升文官地位 D.稳固国家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文臣主枢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这是为了防止唐末五代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有利于稳固国家政权,D项正确;宋朝大力改革发展了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重视选拔官员的素质,提高了文官地位,但材料中的“文臣主枢密”无法提现宋朝的这些特点,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0.唐朝中期的官员,大约有将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而北宋初期布农出身的官员约占三分之一,到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 B.科举制的发展C.统治阶层范围的扩大 D.寒门庶族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从唐代到宋代,出生平民的官员比例越来越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北宋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通过科举制录取了大量的人员,故选B;ACD不属于北宋时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排除。21.下表为王安石变法前北宋三位皇帝部分年份的财政收支表,从下表可以反映出王安石在1069年进行变法的背景是()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12625万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A.中央集权加强 B.财政危机加重C.提倡“重文轻武” D.对外战争失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解读财政收支表可知,宋真宗年间,宋朝的财政还有盈余,但到了宋英宗年间,财政已经出现了亏损,这说明宋朝面临的财政危机是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宋朝的确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且在对外战争中几乎屡战屡败,但图表内容无法反映出这些问题,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2.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岳飞抗金》历史剧 B.阎立本的《步辇图》C.《史记》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包括遗址遗迹、出土文物、当事人所记录的笔记、著作等,“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是出土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D项正确;《岳飞抗金》历史剧属于后人编写的文学作品,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是绘画作品,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项;《史记》译注本为后人为《史记》做的注,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23.“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榷场是北宋与辽、西夏的边界贸易场所,边界贸易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C正确;民族隔阂完全消除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题干材料只体现榷场是商业往来的场所,没有涉及民族间长期征战不休、消除民族间经济差距的内容,排除AD。故选C。24.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建立西夏在我国的西北,1115年建立的金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125年金灭辽后,1127年靖康之变消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定都临安,D项正确;三国时期的魏也叫曹魏,北魏是鲜卑族建立,排除A项;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排除B项;西晋被灭亡后建立了东晋,而不是同时存在,分割中国为两个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25.《棉花帝国》一书中提到:“对于棉花,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将它的恒久存在视为理所应当。”在中国历史上,江淮和川蜀一带对棉花的“熟悉”开始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A【解析】【详解】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26.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A.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 B.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C.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 D.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说明唐代都城设计理念注重维护天子的绝对权威,宋代都城设计理念注重经济发展。故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D符合题意;宋代没有国家统一,排除A;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与宋都城设计理念无关,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排除C。故选D。27.宋代市舶收入,977年为30万缗(音“民”,货币单位),978年为50万缗,1159年为200万缗。这些数据反映了宋代A.农业生产的繁荣 B.海外贸易的发展C.经济作物的种植 D.南方人口的增长【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宋代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不是说明农业生产的繁荣,排除A;经济作物种植和南方人口增长与材料中海外贸易信息不符合,排除C和D。故选B。28.“宋辽金对峙的300多年间,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变。”以下能体现“这一转变”的现象是()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君主专制空前加强C.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D.北方民族实现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体现的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内容,排除B项;儒学成为主导思想是在西汉时期开始确立的,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北方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29.“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王朝是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此外,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材料中所描述的与之相符,所以D项符合题意;10世纪初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定都上京,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辽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北宋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金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30.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人物主要事迹统一契丹各部,创制文字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A.元昊、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B.耶律阿保机、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C.阿骨打、元昊、忽必烈、铁木真D.阿骨打、耶律阿保机、铁木真、忽必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颁行女真文字;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9年完成全国统一,忽必烈就是元世祖。B项正确;A项元昊、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对应错误,排除A项;B项阿骨打、元昊、忽必烈、铁木真对应错误,排除C项;D项阿骨打、耶律阿保机、铁木真、忽必烈对应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材料三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并写出材料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指出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答案】(1)原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减轻徭役等。借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2)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可知,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由“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可知,勤于政事;由“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可知,减轻徭役。因此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在于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减轻徭役等。根据材料一可知,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是: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清代康熙年间编定《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可知,唐诗的特点有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根据材料三“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可知,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有兼收并畜,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流频繁。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材料三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存在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答案】(1)唐朝长安有西市和东市,北宋东京有早市、夜市;或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或宋代打破了时空的限制。(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原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政策。(3)表现:在中央,设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转运司把地方财赋转移到中央,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解析】【小问1详解】比较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包括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服务业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夜市和早市进一步发展。【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可知,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出现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舞蹈专项理论与实践(6)》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工程造价案例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电磁场与电磁波》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移动平台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外国文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3711-T 157-2024苹果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
- 学前教育:安全礼仪不玩餐具教案
- 中地数码集团实习报告
- 合成材料制造中的绿色工艺与生产方式考核试卷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全册)
- S7-1200PLC技术及应用 课件 项目17 步进电机控制
- 2024年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2024年版)
-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第30课 家居收纳技巧 课件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
- 2024年福建漳平闽投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4中国一汽校园招聘1000+岗位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19533-2024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 MH-T 5011-2019民用机场沥青道面施工技术规范
- 安捷伦气相色谱仪原理
- 在线网课学习知道《婺文化英语教程(上海财大浙江学院)》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