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师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师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师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师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师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时空坐标单元概述1.中国(1)古代: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既有和谐相处,又有冲突冲突,而民族交往沟通交融是主流。中国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和平友好沟通是主流。(2)近现代:鸦片斗争以来,中华民族开启自觉发展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日益巩固。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的大迁徙大沟通推动了民族和国家的变更。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国际法也渐渐形成并成熟。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相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素养目标1.从“唯物史观”角度区分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相识我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的政权与中心王朝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2.从“历史说明”角度相识中国历朝历代面临的民族关系;分析朝贡体系对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起到的作用。3.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历朝历代的民族政策及边疆管理机构、不同时期对外关系的特征。4.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沟通交融是历史的主流。时空坐标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1)秦朝设_典客__、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2)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立了_南海郡__、桂林郡、象郡等。2.汉(1)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2)汉初,对北方的匈奴实行_和亲__政策。汉武帝时期,大败匈奴。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89年,_窦宪__出击北匈奴,取胜。(3)西汉在河西走廊设“_河西四郡__”;在西域设置_西域都护府__。(4)在东北,西汉设护_乌桓校尉__。1.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地区的开发和交融加强,西部的贸易和沟通频繁,北方边疆斗争不断。2.西域都护府设置影响①促进西域发展: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限制,加强了与中原王朝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②促进中西交往。③促进经济沟通:西域的优良动植物品种传入中原,中原的丝绸制品和铁器等传往西域,丰富了人民的生活。④为后世供应借鉴。(5)边疆推行_屯戍__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思索1:汉代实行屯田制度的影响有哪些?提示1:(1)经济上,开垦了西北的土地,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带到了西北地区,促进了西北边疆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西北地区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2)政治上,为汉朝对匈奴作战的成功以及管辖西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巩固了汉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3)文化上,推动了各民族间的文化沟通,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4)对后世:为曹魏时期屯田制发展,为军屯、民屯并行体制奠定了基础。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_鸿胪寺__。2.隋朝(1)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2)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统治。589年,百越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3)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4)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_流求__。3.唐朝(1)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保持着亲密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_天可汗__”。(2)_文成公主__、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思索2:文成公主入藏的主动作用有哪些?提示2:(1)有利于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友好相处,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稳定了边疆的局势。(2)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沟通和发展。(3)文成公主入藏,把中原地区的耕作技术、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促进了西藏社会的发展。(3)南诏王曾多次被唐朝加封并遣子弟入唐学习。(4)西北设安西、_北庭__都护府,北方设安北、_单于__都护府,东北设_安东__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当,由大都护府干脆管辖,上统于中心政府。羁縻府州制度缘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唐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特点:吸取前代阅历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涉及地区逐步扩大;在承认中心王朝统治的前提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影响:稳定了边疆社会秩序,巩固了国家统一;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沟通;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供应借鉴。4.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取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阅历和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沟通交融也从未中断过。宋代民族关系的特点(1)多个民族政权并立。(2)两宋政权军事上不占优势,对辽、西夏、金以输纳“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3)民族冲突突出,两宋、辽、西夏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4)民族融合是主流,中原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5)封建制度拓展,两宋时期南方封建制度日益成熟,随着民族之间的交融,相互之间的文化沟通加深,封建制度一步步向北方延长。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元(1)元朝疆域宽敞,统治者一方面“_行汉法__”,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2)元世祖封_八思巴__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心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3)元朝还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2.明(1)明朝有礼部、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还有负责培育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_提督四夷馆__。(2)修筑长城,并沿长城布置“_九边__”。(3)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_马市__,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4)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在西南设土司。(5)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法王”“_王__”,建立_羁縻__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_茶马__贸易进行经济沟通。【概念阐释】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是由封建王朝中心任命的地方官,“世官、世土、世民”是其重要特点,即世袭的政治统治权,包括辖区土地的世袭全部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夫的世袭统治权。3.清(1)清朝设立_理藩院__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元朝设的宣政院和清朝设的理藩院都是管理少数民族和宗教事务的机构,但其职能是不一样的。元朝的宣政院事实上还干脆掌管西藏地区,而清朝的理藩院没有辖地。(2)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限制。(3)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_准噶尔部__叛乱,土尔扈特部回来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4)清政府分别册封_五世达赖__和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_青海__、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5)在西南,清政府沿袭土司制度,后来渐渐进行“_改土归流__”,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汉(1)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长。97年,_甘英__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汉朝对外交往的特点(1)以商贸为主。(2)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海陆并举。(3)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沟通频繁。(4)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广泛外传。(5)中国起先吸取佛教等外来文化。(6)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2)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动身,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东汉时期,_倭国__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2.隋唐至宋(1)陆路: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_造纸术__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入阿拉伯地区。(2)海路①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②日本向唐朝派_遣唐使__,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③宋朝复原了唐朝由广州动身经越南到_阿拉伯__的旧路,又开拓了由明州到_日本__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思索3:为什么宋朝时期海路比较发达?提示3:(1)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旺盛,为海外贸易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宋代与中亚等地的大陆交通线断绝,陆路中外贸易不畅。(3)科学技术在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造船和航海技术更加先进。(4)宋代统治者的重视。3.元(1)特点:通往欧洲的_海陆__通道都很通畅。(2)表现:13世纪,马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然后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后来留下闻名的《马可·波罗行纪》。4.明清(1)特点: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_朝贡体制__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系起先缓慢转型。【概念阐释】朝贡贸易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来回,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2.特点:和平主义性质;互利性;厚往薄来;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官府限制垄断。3.目的: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意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4.影响: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沟通,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造成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东亚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5.瓦解的缘由:国力下降;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