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备课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上)备课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上)备课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上)备课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上)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要求

本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

算;

2、让学生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

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

除法;

3、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

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

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

行测量;

5、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时间单位分、

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

算;

6、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

定的;能够列了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

述;

7、让学生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

中的数学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

推理的能力;

8、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学时间:约60课时

2007-9-2

第一单元:频U量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

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认识质量单位吨,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让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

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让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

进行测量。

4、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

能,发展实际能力。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

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能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

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

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米=()厘米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二、教学新课

1、认识毫米

教学提示: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了解能不

能直接用厘米作单位表示,然后让学生看一看1厘米的长度有几

格,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

示。1厘米=10毫米

2、认识分米

教学提示:教学方法同上,1分米=10厘米。

3、认识米和分米的关系

教学结论:1米=10分米

4、教学总结:归纳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

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5页练习一。

2、小军有一支铅笔长5厘米3毫米,用去一些后还剩3厘米,

用去多少厘米?

四、作业

1、判断:蜡笔长6毫米。()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粉笔长75分米。()

2、妈妈做一件上衣用1米3分米布,做一条裤子用布1米,

妈妈做一套衣服至少要用多少米布?

3、画一条比35毫米长10毫米的线段。

2007、9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换算

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换算。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5毫米短3毫米的线段。

二、填空: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7^A1Z

1厘米=()笔木,1米-2分米=()分米

三、课堂练习

24毫米+56毫米=)毫米=()厘米

35厘米+25厘米=()厘米=()毫米

78厘米-38厘米=()厘米=()分米

82毫米-42毫米=)毫米=()厘米

1米-7分米=()分米

1厘米-6毫米=()笔木

四、填上“<、>、=

40厘米()40分米3分米()20厘米

13米()130分米600毫米()6分米

21分米()2米52分米()520厘米

2007、9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学要求: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知道长度单位千米,1千米=1000米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方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

50毫米=()厘米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7厘米-20毫米=()毫米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教学案例:)

师: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

生1:到叶镇还有21千米

生2:到灵山还有23千米

师:21千米、23千米是什么意思?

生:略

师:我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千米?

生:略

师:大家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

生:举例说明

师: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2、教学例4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到操场去量100米的距离,再让学生走一

走,并让学生明白10个100米就是1000千米。

3、练习:教材P9页1*、2*

三、作业

1、飞机每小时飞行2千米,5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2、卡车7小时行350千米,卡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小刚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千米,

5小时行多少千米?还差多少千米到达乙地?

2007、9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千米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会进行长度单位间

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并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1千米等于多少米?

2、填空:

5千米=()米7米=()分米

4厘米=()毫米200毫米=()分米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教学过程:⑴、出示3千米=()米,并提问:1千米是多少

米?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3千米是多少米?

⑵、出小5000米=()千米,并提问:多少米是1

千米?5000米是几个1000米?5000米是多少千米?

2、练习:教材P9页3*、4*、5*、6*

三、作业

1、填空

9千米=()米8000米=()千米

2千米+5千米=()米6000米+2000米=()米

8000米-1000米=()千米21千米-9000米=()千米

2、汽车每小时行54千米,是骑自行车的6倍,骑自行车每小

时行多少千米?

3、修一条长8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理300米,修了7天,

还剩多少米未修?

2007、9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吨的认识

教学要求: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初步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5000米=()千米1000克=()千克

8千克=()2千克50克=()克

2、说一说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教学思考:1.出示教材PU页图,提问:什么叫限重1吨?

2.谁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吨作计量单

位?

3.它们能同时过桥吗?

4.1吨=?

教学结论:1吨=1000千克

2、教学例7

教学提示:3吨就是3个1000克,即3000克;6000克就是6个

1000千克,即6个1吨。

3、练习:教材P12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教材P13页1*、2*、3*

四、作业

1、填空

2吨=()千克5千克=()克

8000千克=()吨3吨+500千克=()千克

5吨-450千克=()千克

1725千克-725千克=()千克=()吨

2、某食品加工厂第一天运进2吨面粉,第二天运进450千

克,用了1270千克,还剩下多少面粉?

3、一个冷冻仓库储藏了75吨猪肉,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

了9次,还剩下多少吨猪肉?

2007、9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千米=()米3000千克=()吨

6吨=()千克9000米=()千米

50分米=()米800厘米=()米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5000克()5千克100米()1千米

999千克()1吨10厘米()100毫米

4005千克()5吨780克()7千克

三、填空

L一包洗衣粉重500克,8包洗衣粉重()千克;

2.一头牛重500千克,()头牛重1吨;

3.7000克比8吨少()千克;

4.1000千米比999千米长()千米。

四、应用题

⑴、一个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运动员每天早晨跑5

圈,运动员每天早晨跑了多少千米?

⑵、一辆汽车从甲城到乙城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4小时

后,离乙城还有35千米,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千米?

⑶、一头黄牛重300千克,一头水牛重400千克,两头牛和

总重量是多少千克?他们比1吨少多少千克?

2007、9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

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

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各自算法的过程。

单元教学时间:约9课时

2007、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万以

内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教学难点: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竖式计算: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

63+2934+5855+4562+39

2、口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新课

1、出示教材P15页图:

(1)、图中画了哪些动物?

(2)、看了这个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2、教学例1

教学方法:

(1)、提问: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

样列式?

(2)、列竖式计算

(3)、说出计算方法:

个位:8加5得13,在个位上写3,并向十位进1。

十位:9加2得11,再加上个位进来的1得12,这时十位上写2,

并向百位进1。

百位:因为十位满了一个十,所以向百位进1,此时百位就写1。

3、教学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特别指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4、练习:教材P16页做一做和教材P17页1*、2*、3*o

三、作业:

1、用竖式计算

43+6942+8743+8829+9237+85

37+5863+5975+8792+3792+38

2007、9

第课时

教学内容:进位加法

教学要求: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

进行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

2、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竖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98+3764+59125+396

2、估算: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估算的?

49+5164+3278+45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教学案例)

师:已知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列式:376+284

师:大家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

生:(教师引导)376大约是400,284大约是300,估算的结果

大约是700。

师:请大家用竖式算一算是376+284的结果。

生: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大家说说计算的过程。

生:说出计算过程。(略)

2、总结加法计算法则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练习:教材P18页做一做:要让学生说出是怎能样算的。

三、作业

1、列竖式计算:

278+653709+395437+596639+793

2、列式计算:

(1)、413加569是多少?

(2)、甲数是2785,它比乙数少498,乙数是多少?

3、东风小学有学生809人,光明小学有793人,两个学生共

有学生多少人?

2007、9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要求:让学生巩固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认

真细心、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要看清运算符号)

905+6068-237X8+437-26280+560

45-19150-60620+803X9+5

2、列竖式计算:

263+605354+76748+252

二、指导练习

1、教材P20页第5题:提醒学生先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

再把两个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2、教材P20页第7题:要让学生清楚地说出每个算式错误

的原因,然后改正过来。

3、教材P21页第9题:要主学生认真审题,可以先让学生

把所有的可能性都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回答走哪条路最

近?

三、基本练习

1、列竖式计算:

419+5063683+6794309+16916338+2079

2、一艘客船有乘客278人,到了一个港口上来56人,这时船

上有乘客多少人?

3、新华书店运来一批《十万个为什么》,卖了247本,还剩

103本,运来了多少本?

四、作业

1、计算

659+306527+68452+1383806+4574

2、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3、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495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36

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

4、希望小学少先队员参加科技展览,一年级去了238人,

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去69人,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2007、9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

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

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如果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20-1718-917-815-923-1835-17

23-1417-719-819-1163-2425-19

2、计算: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148-39263-13545-145

二、教学新课

1、出示教材P23页图:美丽的去南

☆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

☆从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2、教学例2(教学案例)

师:这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生1:已知条件是:从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是517千米,从昆明到

大理的路程是418千米。

生2:问题是:从大理到丽江的路程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517-348

师:谁能估计一下大理到丽江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生1:517看作500,348看作350,500-350=150,即从大理到丽

江的路程大约是150千米。

生2:517看作520,348看作350,520-350=170,即从大理到丽

江的路程大约是170千米。

师:请大家列竖式计算

生:学生独立计算

师:大家在计算中发现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生:不仅个位不够减,十位也不够减。

师:怎么办?

生:当十位不够减时,继续向百位借一当十。

师:谁能把计算过程说一遍?

生:略。

3、教师总结:

两个数相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的数不

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并与本位上的数相加后继续减。

三、作业

1、计算

567-385321-93628-473412-871123-995

2、296比384少多少?

3、比735少86的数是多少?

2007、9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

教学要求:让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0-3100-101000-200900-60

8000-1000800-50410-40700-70

2、计算:让学生说说每一数位的退位过程

316-2174987-2998

二、教学例2

教学提示:先让学生试算出得数,然后再通过竖式讲解。

教学说明:个位7减8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而十位上是0,

应从百位上退1,当作10个十,然后再从十位上退1个给个

位,当作10个1,这时,十位上就剩下9个十,个位就是17-8=9;

从百位上退1后,十位上是10,退给个位1个十后,十位上

是9,9-4=5;百位上是5,退给十位1个后,剩下4-3=1。

三、教学例3

方法一:用竖式计算:个位0减5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而十

位上是0,应接着向百位退1,……

方法二:把185看成100+85,500-100=400,400-85=315

方法三:把185看成200-15,500-200=300,300+15=315

教学小结: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方法来做。

四、演排:

700-207800-4961000-7873002-273

4010-17548003-60595004-298

五、作业

1、计算

2300-408700-648000-376500-108

2、养鸡场运来500袋饲料,喂鸡用了128袋,喂猪用了343

袋,还剩下多少袋?

3、小明家在学校东边500米,小红家在学校的西边,比小明

家到学校远150米,小明家离学校有多少米?小红家到小明家

要走多少米?

2007、9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加减的验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

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5+2746-2548+3452-3525+21

82-4852-2746-2182-3491-49

2、根据地37+254=391,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3、根据487-226=261,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学过程:(1)、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2)、提问:要求“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

多少元?”想想该怎样列式?

(3)、列式并计算:135+48=183(元)(让学生说清楚

列式的根据)

(4)、检验:一套运动服和一双鞋一共要183元对不

对?

方法一:把加数135和48交换一下位置,看得数是不是183。

方法二:用183-135,看是不是等于48。

方法三:用183-48,看是不是等于135o

教学强调:1.在进行验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而

要认真地计算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2.要让学生明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练习:教材P27页:做一做,要让学生说清楚是

怎样验算的。

2、教学例2

教学提示:重点是让学生讨论并说出验算的方法:

验算方法一:用“被减数-差=减数”的方法来验算

验算方法二:用“减数+差=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

三、练习:

1、教材P28页做一做

2、教材P29页第3*。

四、作业:

1、计算并验算

518+239495-277204-199107+284

2、《365夜》有189页,《新编小学生词典》有436页,《365

夜》比《新编小学生词典》少多少页?

2007、9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验算的练习

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并养成良好的

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填表: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加数485659

加数659348509

和100314783000

被减数60037000654

减数495387

差436983589

、指导练习

1、教材P29页:第4题:先让学生想一想每一道题的突破

□o

2、教材P30页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每一小题的已知条件

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找出其中的关系式,然后列式计算

并填入表中。

总数量=卖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

卖出的数量=总数量-还剩的数量

还剩的数量=总数量-卖出的数量

3、教材P3O页第6题:先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应用

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

解答。

三、课堂练习

1、计算并验算

568+432707-6744010-1859

2、养殖场养鸡1874只,鸭978只,鹅1345只,鸡比鸭多多

少只?鹅比鸭多多少只?

2007、9

第,、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

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

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从而提

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1、计算并验算

347+714398+8561492-728403-274300-124

教学强调:(1)、两数相加应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相同数

位对齐,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后继续加)

(2)、两数相减应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相同数

位对齐,个位算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当

十,并加在原数位上再减。)

(3)、验算时可采用什么方法验算?

加法:可采用交换两面三刀个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采

用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可采用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也可用减数加差等于被减

数。

2、教材P33第2题:

(1)、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900只鸡蛋孵小鸡,上

午孵出337只,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2)、要求下午孵出多少只小鸡?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怎样

列式?:上午孵出337只,下午比上午多孵出多少只。列式:

337+118=455(只)。

(3)、要求这一天共孵出多少只小鸡?又必须具备哪两个条

件?:上午孵出多少只和下午孵出多少只?列式:

337+455=792只。

(4)、要求还剩多少个鸡蛋?要具备的条件是:一共有多少个

鸡蛋和已孵出多少个小鸡?列式:900-792=108(只)。

教学小结:解答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

题,并能根据问题找出所需的条件,再认真进行解答。

3、作业:

(1)、计算并验算:

309+474504-279900-177455-545③

(2)、下面上交易市场蔬菜批发情况:

种类大白菜白萝卜出子黄瓜藕

数量(千克)483124250207635

①、今天批发的大白菜和黄瓜一共有多少千克?

②、今天卖出的白萝卜和藕共有多少千克?

③、如果你是交易商,哪种蔬菜在第二天会多运一些?为什

么?

2007、9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

1、计算并验算

387+937900-3057006-25075010-725

2、列式计算

⑴、5207比一个数多1989,这个数是多少?

⑵、减数是785,差是216,被减数是多少?

⑶、一个数比2085少1758,这个数是多少?

⑷、两个数的和是523,其中一个加数是515,另一个加数是多

少?

⑸、两个数的差123,被减数是411,减数是多少/

3、王师傅每天加工850个零件,张师傅每天比王师傅多加工105

个零件,张师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4、某蔬菜商店,第一天卖出148千克,第二天卖出215千克,

还剩387千克,这个商店原有蔬菜多少千克?

5、张大爷家养了两头大肥猪,其中有一头重89千克,另一

头重135千克,这两头猪共重多少千克?

2007、9

第三单元;四边形

本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

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让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让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让学生能通过各种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6课时

2007、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要求:让学生认识四边形,了解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并

能对四边形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重点:四边形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难点: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观察教材P34图,说说画面的内容。

2、说一说图中画了哪些图形?

3、把所有的四边形描出来。

4、观察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二、教学例1

过程:⑴、出示各种图形:(教材P35图)

⑵、找出四边形(说说自己的理由)

⑶、讨论1: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教学小结:四边形有四条边,并且都有四个角。

⑷、讨论2:为什么说(।不是四边形?(因为它不是

由四条线段围成的)

三、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教学提示:要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分法,只要学生能说出分类的

依据就可以。

分得结果:第一种按四个角都是直角分为两类;第二种按对边相

等分为两类;第三种按四条边相等、只有对边相等和四边都

不相等分为三类……

四、练习:教材P36页做一做

五、作业:略

2007、9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对

边相等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易变形性的特征,并引导学

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判断:找出下图中四边形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平行四边形

过程:⑴、看教材P37页图:试着画出图中的图形,这些图有什

么共同特征?(有四条边、四个角)

⑵、讨论:这些图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不同在哪里?(四

个角都不是直角)

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2、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学小结:三角形的特性是不容易变形;

四边形的特性是容易变形。(伸缩门、遮阳门的伸缩

架等都是运用这个道理)

教学讨论:课桌椅摇晃,工人师傅是怎样修理的?他们应用了什

么知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因为在四边形中,任意

地画一条线段,都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

3、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过程:⑴、让学生在方格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借助方格看一

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⑵、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相对的边长度相等,相对的

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39页第1*: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2、教材P39页第2*:让学生想清楚应该怎样画?

四、作业:

1、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2、在方格中画出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2007、9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认识的练习课

教学要求:让学生画和剪平行四边形,进一步巩固平行四边形易

变形的特性,并培养学生动手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剪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提示:1.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剪法,只要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

点就行。

2.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剪?

3.剪完后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二、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讨论:要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应该怎样画?

可以利用方格纸上的长方形来画。首先确定一个顶点,再任

意画一条边,以及与它相邻的一条边,最后一个顶点就不能

任意画了,要使两组对边平行,而且还要相等。要使两组对

边平行,可利用方格纸上的长方形的边来画。

三、练习

1、教材P39页第3*:先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总结:把不

相等的对边改相等,把不平行的对边改平行即可。

2、教材P40页第4*: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

边、角的特征。

四条边四个角

图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都相等都相等

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小结:从表中可以看出:长方形具备了平行四边形所有的特点,

正方形又具备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特点。因此,

我们可以说: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的四边形,正方形是特

殊的长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作业:

1、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2、把下图改成平行四边形:

2007、9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实物和图形,理解周长的意义,

并学会动手测量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周长;理解和掌握求长方

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会测量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教学说明: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教学提示:要测量一个物体和图形的周长,可用绳子把物体围一

圈,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直接量等方法。

二、教学长方形的周长

过程:(1)、让学生自己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6+6+4+4=20(厘米)

(2)、说一说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长+长+宽+宽

方法一-:长+宽+长+宽

方法三:长X2+宽X2

方法四:(长+宽)X2

要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三、练习

1、教材P42页做一做。

2、一个操场长150米,宽90米,这个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四、作业

1、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地,长25米,宽15米,周长是多少?

3、一口鱼塘,长是30米,正好是宽的5倍,它的周长是多

少?

五、拓展题:填表

长18米70分米32米80厘米

宽15米4厘米40分米70厘米

周长26厘米120米

2007、9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要求: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5课时

2007、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竖式除法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坚式

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材P49页主题图:

1、画面上都画了些什么?让大家先说一说。

2、在篮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几个同学为一组?

3、参加跳绳的每组有多少人?

4、花盆几盆摆一组?

二、教学例1

教学方法: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的内容

⑵、让学生编一道应用题:学校布置会场,同学们

搬了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⑶、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⑷、让学生列式,并计算。

三、教学除法坚式

1、除法坚式的写法:先写“厂”,表示除法计算,也可以

理解为除号;被除数写在“厂”里,除数写在“厂”

的左边;商写在“厂”的上面;除数与商相乘的积写

在被除数的下面;用被除数减去这个积的得数写在横

线的下面(得数0要写在个位的下面)。

特别强调:被除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的上面。

2、指导学生写除法算式:214-7644-8814-9

3、让学生说出每个除法算式是怎样写的?又是怎样

计算的?

教学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1.先写“厂”;2.把被除数写

在“厂”的里面,把除数写在“厂”的左面,把商写在“厂”

的上面;3.用商乘除数得到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4.在积

的下面加一横线,然后做减法,并把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四、作业

1、用竖式计算:

324-4634-7404-848+8354-7

2、列式计算:

(1)、72里面有几个8?

(2)、被除数是49,除数是7,商是多少?

(3)、5的9倍是多少?

2007、1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与计算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初步建立有除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

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

2、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说说被数、除数、商应该写在哪儿?

424-736・6544-9

2、()里最大能填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X<224X()<37()X5<38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教学案例)

师:出示教材P51页主题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什么意

思、?

生: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多3盆。

师:谁能列出横式?

生:234-5=

师:谁能用竖式计算?

生:列出竖式:

师:说说被除数、除数应该写在“厂”的哪个位置?

生:略

师:在()X5<23式中,()里最大能填几?

生:最大能填4

师:那23+4的商应该是几?

生:商是4,因为4乘5最接近23,但又不会超过23。

师:剩下的3叫什么?

生:叫余数。

师: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就在商的后面先写“……”,然后写上

余数,并读作“商是4余数是3”。

师:指出有余数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注意:单位名称的正确写法。

2、教学小结:在计算除法时,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就叫做“有

余数的除法”。

3、练习:教材P51页做一做。

4、教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提示:先让学生观察例3中的除数与余数,然后引导学生得

出结论。

教学结论:余数总比除数小。

5、巩固练习:教材P52页做一做:要让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

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作业:

1、()里最大能填几?

()X6<274X()<35

9X()<64()X8<61

2、列竖式计算

434-8374-6564-9254-3

444-9524-6614-8334-5

3、今天下了39枚鸡蛋,每8枚鸡蛋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还

剩多少枚?

2007、10

第三课叶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课

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列坚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巩固除数与余数之间的

关系。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口算:

6X74X36X97X68X37X84X7

304-5354-781+9244-640+854+9

2、教材P53页第1*,让学生说出12+5=2(个)……2(个)

式中的两个2表示什么意思?

二、指导练习

1、教材P53页3*: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用除法来算出卡

片上的最大值。

2、教材P53页4*:先让学生演排,然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

程,并让学生回答:商是几?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注意

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横式别忘写除数)

3、教材P54页6*:先让学生计算,然后总结:在计算时,

当余数大于除数时,说明商小了要往大调;商与除数的

乘积大于被除数时,说明商大了要往小调。

三、课堂练习

1、列竖式计算:

474-6364-767+969+8414-7

2、有61块饼干,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几块?

还剩多少块?

2007、10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用有余数的除

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

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214-4194-2324-620+327+5

二、教学例4(教学案例)

师:出示例4图,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已知条件:共有32人,每6人一组;

问题:可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师:怎样列式?

生:324-6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口算:324-6=5(组)……(人)

生2:用竖式计算:(略)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5的后面的单位名称怎样写?

生:略

师:余数2表示什么?单位名称又是什么?

生:略。

三、练习:教材P55做一做

四、作业:

1、小朋友们到森林公园去旅游,每辆车限坐7人,26人至少

要坐几辆车?

2、小白兔每天吃6个萝卜,51个萝卜够吃几天?

3、一袋香瓜子9元钱,妈妈带了50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袋

香瓜子?

2007、10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X38X4124-37X98X642・6

357544-9244-3134-2254-4

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344-7634-847+653+882+9294-4

二、指导练习

1、教材P57页第4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编一道应用题,

然后列式解答,并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表示

什么意思。

2、教材P57页第5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找出已知

条件和问题,然后通过列式计算说明35只小动物都有座

位坐。

3、教材P58页第8题:让学生明确每一束花需要7枝月季、

3枝康乃馨、2枝百合组成,而:

22+7=3(束)……1(枝)

16+3=5(束)……1(枝)

10+2=5(束)

通过分析得出:这些花最多只能扎出3束.

三、练习

1、做一套衣服要用2米布,一匹长17米的布能做几套衣

服?还剩多少米?

2、试养小组养了74只鸡,平均装在9个笼子时里,每个笼

子装几只?还剩几只鸡?

3、老师买了33本练习本,平均分给4位同学,平均每人分

几本?还剩同几本?

2007、10

第五单元时、分、秒

本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

简单的时间计算;

2、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

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

教学要求: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

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教学过程:

、认识秒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一秒

2、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3、观察钟面,认识秒针:略

4、得出:1分=60秒

二、看钟表,读时间

三、填空

1、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秒,走一圈的时间是(),

正好是()分。

2、秒针走1圈,分针走()小格;分针走1圈,时针走()

大格。

3、1时=()分,1分=()秒。

四、小实验:体验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

五、作业:

1、小林6:40走床,小海6:30起床,谁起得早?

2、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卫星

比喷气式飞机每秒多行多少千米?

3、月亮每秒绕地球行8000米,人造地球卫星比月亮每秒少行

100米,人造地球卫星每秒飞行多少米?

2007、1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

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的

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时=()分,1分=()秒

2、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时间。

二、教学新课

1、教学2时=()分

过程:1.2时是几个小时?2.1时等于60分,2时有几个60分?

3.2个60分相加是多少分?

小结: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也就是120分。

2、教学例2

过程:1.让学生自己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想怎样算?

算法一:分针从6走到9,走了三大格,一大格5分钟,一共是

15分钟;

算法二:用到学校的时间减去上学的时间:45-30=15(分钟)

3、练习:教材P62页做一做。

三、作业

1、填空

2分=()秒4时=()分

3时=()分5分=()秒

2、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方用了1分54秒,小

方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3、鸽子飞行24米需要8秒,平均每科飞行几米?

4、小明每分钟练习9个大字,6分钟写了多少大字?

5、爸爸每天7:40上班,H:40下班,下午2:00上班,5:00

下班,爸爸一天工作了多长时间?

2007、10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本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

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

位数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

路;

4、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13课时

2007、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感受计算乘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X39X48X53X24X76X58X69X8

2、口答

(1)、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6000是几个千?

(2)、8个十是多少?12个十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

(3)、4个3是多少?3个4是多少?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学过程:①、问题1应该怎样列式解决?

☆2X9

'A"2+2+2+2+2+2+2+2+2

②、结果是多少?哪种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

③、10人要多少钱该怎样列式计算?(2X10)

教学说明:2X10可以看成10个2相加,也可以看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