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强基班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强基班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强基班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强基班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强基班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5高一(下)第三次学月考试生物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甲、乙两图均为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细胞周期图示,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A.甲中的a、乙中的B→A时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甲中的b、乙中的A→B时细胞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C.图乙中细胞周期可以是A到B再到AD.图甲中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和c段表示分裂间期,b和d段表示分裂期,其中a+b、c+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由图乙分析可知,B→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分裂期,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详解】A、由图甲、乙分析可知,甲中a、乙中B→A都表示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的主要变更是DNA复制、蛋白质合成,A正确;B、由图甲、乙分析可知,甲中b、乙中A→B都表示分裂期,分裂后期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图乙中B到A再到B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错误;D、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较长,图甲中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D正确。故选C。2.下列有关细胞增殖过程中相关变更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中期,动物细胞中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C.有丝分裂末期,低等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在“视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试验中,解离后干脆用甲紫溶液染色【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仁渐渐解体,核膜渐渐消逝;③纺锤体形成纺锤丝;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心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楚,便于视察;后期:着丝丝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一般以二分裂的方式增殖,A错误;B、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中的中心粒向两极移动,同时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B错误;C、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的形成合成纤维素,即低等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D、在“视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试验中,解离后须要用清水漂洗后才能用甲紫溶液染色,D错误。故选C。3.在细胞生命历程中,会出现细胞分裂、分化、苍老及凋亡等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变,会使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的种类均增加B.与黑色素细胞相比,红细胞苍老时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数量削减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和坏死均受基因的限制D.由成纤维细胞能培育出各种动物体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确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疼惜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变,会使细胞的种类增加,但细胞的数量不变,A错误;B、红细胞苍老形成成熟红细胞时,没有细胞核和各种困难细胞器,也没有酪氨酸酶,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确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受基因限制,但细胞坏死不受,C错误;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由成纤维细胞能培育出各种动物体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B.孟德尔提诞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C.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别D.孟德尔预料测交试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试验验证阶段【答案】A【解析】【分析】1、假说-演绎法的步骤:发觉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试验验证→得出结论。2、对两性花植物进行杂交的步骤: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3、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别。4、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而F1未能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详解】A、豌豆花为两性花,因此进行杂交时,须要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A正确;B、孟德尔提出F1未表现出的亲本的性状是隐性性状,B错误;C、杂种(F1高茎豌豆Aa)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与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别,C错误;D、孟德尔进行的预料测交试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阶段,进行的测交试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试验验证阶段,D错误。故选A。5.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别定律实质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确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YY和yy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别定律实质,AB错误;C、Yy是杂合子,含有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等位基因分别,产生Y和y两种配子,比例为1∶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C正确;D、图示表示Y和y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D错误。故选C。6.某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限制,紫花(A)对白花(a)为显性。下列对相关遗传现象分析错误的是()A.若将多株紫花与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与白花植株比为5:1,则理论上亲本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1/3B.Aa紫花植株连续自交三代,理论上子三代中杂合子占1/8C.Aa植株连续自由交配二代,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子二代中AA、Aa的比例为5:4D.若含a的花粉有一半致死,则Aa紫花植株自交,F1性状分别比为5:1【答案】C【解析】【分析】测交的实质是被测个体的配子比,依据测交后代紫花与白花植株比为5:1,可推知紫花产生的配子比为A:a=5:1,进而推知紫花AA:Aa=2:1。【详解】A、若将多株紫花与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与白花植株比为5:1,说明紫花产生的配子比为A:a=5:1,设Aa占1份,能产生A:a=1:1,则AA能产生4份的A配子,即AA有2份,故可推出紫花AA:Aa=2:1,杂合子占1/3,A正确;B、Aa紫花植株连续自交,Fn中杂合子占1/2n,理论上子三代中杂合子占1/8,B正确;C、Aa植株自由交配,F1中1/4AA、1/2Aa、1/4aa,淘汰隐性个体后,1/3AA、2/3Aa,则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自由交配得F2,4/9AA、4/9Aa、1/9aa,淘汰隐性个体后,1/2AA、1/2Aa,则子二代中AA、Aa的比例为1:1,C错误;D、若含a的花粉有一半致死,则Aa紫花植株自交,产生的雌配子A:a=1:1,雄配子A:a=2:1,子代aa占1/2×1/3=1/6,F1性状分别比为5:1,D正确。故选C。7.豌豆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纯合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种雌配子和4种雄配子,雌雄配子数量相等B.F2中黄色圆粒豌豆有4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占1/8C.F2中与亲本性状类型相同个体占3/8,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8D.F1自交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答案】D【解析】【分析】用纯合黄色圆粒(YYRR)豌豆和纯合绿色皱粒(yyrr)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黄色圆粒为YyRr,F1黄色圆粒自交,得到F2,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详解】A、依据F2的性状分别比可知限制豌豆粒形和颜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F1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其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但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多于雌配子的数量,A错误;B、F2黄色圆粒的基因型可表示为Y_R_,有4种基因型,且四种基因型的比例是YYRR∶YyRr∶YyRR∶YYRr=1∶4∶2∶2,可见,其中纯合子(YYRR)占1/9,B错误;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所占比例为9/16+1/16=5/8,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为YYRR和yyrr,所占比例为1/16+1/16=1/8,C错误;D、F1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其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因此,F1自交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4=16种,D正确。故选D。8.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且两对基因完全显隐性)分别限制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植株甲与植物乙进行杂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别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B.若子一代出现1:1:1:1的性状分别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C.若子一代出现3:1:3:1的性状分别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D.若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别比,则两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有4种状况【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若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别比,则子一代为AaBb,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或AAbb×aaBB,A错误;B、若子一代出现1:1:1:1的性状分别比,可理解为(1:1):(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或Aabb×aaBb,B错误;C、若子一代出现3:1:3:1的性状分别比,可理解为(3:1):(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C错误;D、如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别比,说明子一代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则两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有4种状况,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D正确。故选D。

9.下列细胞为四种不同生物的体细胞,让这些生物自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性状分别比不行能为1:1:1:1(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分别而分别,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该生物自交得F1,再让F1测交,发觉F2性状分别比为1∶1∶1∶1,相当于2对相对性状的测交试验,杂交子一代具有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详解】A、该图中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测交,分别分析两对基因的遗传,然后综合分析,后代将出现1∶1∶1∶1的比例,A错误;B、该图中三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连锁,a、b连锁,亲本自交,会出现1/4AABB、1/2AaBb、1/4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的比例是1∶1,不会是1∶1∶1∶1,B正确;C、该图中A、a与C、c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测交,分别分析两对基因的遗传,然后综合分析,测交试验可能会出现1∶1∶1∶1的比例,C错误;D、图中存在三对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忽视b,F1测交,分别分析两对基因的遗传,然后综合分析,测交会出现1∶1∶1∶1的比例,D错误。故选B。10.如图为某细胞分裂时的一对染色体示意图,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结构中含四条染色体,称为四分体B.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1与7、8互为非等位基因C.1与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别,1与2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分别D.若基因1、5来自父方,则2、6来自母方【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有两个着丝粒,共两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1、5所在的染色体与2、6所在的染色体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粒上,互为姐妹染色单体,3、7所在的染色体与4、8所在的染色体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粒上,互为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5与6、7与8基因座位相同,均是通过DNA复制而来的,故属于1与2、3与4、5与6、7与8基因分别属于相同的基因。【详解】A、题图存在两个着丝粒,含有两条染色体,这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同,颜色不同(代表来源不同)称为同源染色体,该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的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称为四分体,A错误;B、1与2、3、4基因座位相同,但1与2通过复制而来的,属于相同的基因;1与3、4基因座位相同,可能互为等位基因,可能是相同的基因;1与7、8基因座位不同,互为非等位基因,B错误;C、1所在的染色体与3所在的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1所在的染色体与2所在的染色体属于姐妹染色体单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其次次分裂着丝粒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独立的染色体;故1与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别,1与2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分别,C正确;D、1、5所在的染色体与2、6所在的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粒连接,是通过DNA复制而来的,因此若基因1、5来自父方,则2、6也来自父方,D错误。故选C。11.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B.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C.等位基因的分别主要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D.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答案】C【解析】【分析】1、图中①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②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正在分别,细胞质均等分裂;③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④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其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详解】A、细胞④不含同源染色体,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细胞①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分裂后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分别且均等分裂,因而该动物为雄性,因而细胞④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分裂后形成的是精细胞,B正确;C、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等位基因的分别、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细胞②中,C错误;D、细胞①和④中没有染色单体,因此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D正确。故选C。12.某雌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Xb,现对其体内的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分析。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卵原细胞连续两次分裂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则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BXB,该卵原细胞的分裂异样发生在减数其次次分裂时C.若在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该卵原细胞会产生两种类型的卵细胞D.正常状况下,该卵原细胞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为2条【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卵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两次有丝分裂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其次次分裂产生1个大的卵细胞和3个大小相同的其次极体,A正确;B、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XBXB同时出现在卵细胞,说明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进入同一卵细胞,因此则该卵原细胞的分裂异样发生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B正确;C、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即使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该卵原细胞也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C错误;D、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一般为2条,D正确。故选C。13.鸡的性别确定方式是ZW型,鸡的毛色芦花和非芦花是由一对等位基因限制的相对性状。现有一群多代混合饲养的鸡(公鸡和母鸡中都有芦花、非芦花个体),要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并确定该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应选用的试验思路是()A.选一对芦花♀和非芦花♂杂交B.选多对芦花♂和非芦花♀杂交C.选多对毛色相同的个体进行杂交,即:芦花♀×芦花♂、非芦花♀×非芦花♂D.选多对公鸡和母鸡进行正反交,即:芦花♀×非芦花♂、非芦花♀×芦花♂【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确定方式是ZW型,即母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W,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Z。【详解】要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并确定该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则应选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正反交试验,即芦花♀×非芦花♂、非芦花♀×芦花♂。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雌雄个体中表现无差异),证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证明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②若位于Z染色体,且芦花为显性,设相关基因为B/b,则芦花♀(ZBW)×非芦花♂(ZbZb),结果为子代雄性全为芦花ZBZb,雌性均为非芦花ZbW。ABC错误,D正确。故选D。14.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究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培育能使小鼠患病的肺炎链球菌,能得到表面粗糙的菌落B.格里菲斯的试验表明死亡的S型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的活性物质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表明DNA才是S型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D.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一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答案】B【解析】【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试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试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试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能使小鼠患病的肺炎链球菌是S型细菌,S型细菌的菌落表面是光滑的,A错误;B、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试验表明加热死亡的S型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B正确;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表明DNA才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D错误。故选B。15.下列关于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和家兔体内核酸中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酸菌细胞中的核酸有2种,碱基和核苷酸各有8种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的五碳糖只有1种,碱基和核苷酸各有4种C.家兔神经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遗传物质中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4种D.酵母菌的核酸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种类最多有8种【答案】A【解析】【分析】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属于细胞生物,细胞中含有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共2种;核苷酸包括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碱基包括A、T、C、G、U,共5种,A错误;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五碳糖只有1种脱氧核糖,碱基有A、T、C、G,共4种,核苷酸有4种脱氧核苷酸,B正确;C、家兔神经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遗传物质中的碱基(A、T、C、G)和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各有4种,C正确;D、酵母菌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种类最多有8种,包括5种碱基(A、T、C、G、U)、2种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和磷酸,D正确。故选A。16.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探究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探讨者探讨方法探讨对象结论A孟德尔假说-演绎法豌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遗传遵循分别定律B摩尔根假说-演绎法果蝇基因在染色体上C沃森和克里克模型构建法DNA的X光衍射照片DNA是遗传物质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同位素标记技术、离心法肺炎链球菌DNA是半保留复制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觉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试验验证(测交试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试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试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试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探讨DNA的结构。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接受假说-演绎法,以豌豆试验材料,证明基因遗传遵循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摩尔根接受假说-演绎法,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各方面对DNA探讨的信息和他们的探讨分析,接受模型构建法,构建了DNA双链结构模型,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试验材料,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白DNA的半保留复制,D错误。故选B。17.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生物的DNA具有特异性,但其基本组成单位都相同B.DNA单链中有羟基和磷酸基团的末端分别称为3'端和5'端C.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D.一个双链DNA分子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拟核D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D【解析】【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回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确定的规律:A(腺嘌呤)确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确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不同生物的DNA具有特异性,但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4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B、依据碳原子的位置可知,DNA单链中有羟基和磷酸基团的末端分别称为3′端和5′端,B正确;C、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确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正确;D、一个双链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拟核DNA为环状,含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错误。故选D。18.下列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复制特点”详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A+C)/(G+T)的值不同B.某双链DNA分子有400个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则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须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980个C.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那么转录成该mRNA的一段DNA分子中C+G至少有36个D.将精原细胞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2个DNA都用15N标记,只供应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产生的8个精子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是25%、100%【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则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详解】A、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A+C)/(G+T)的值均为1,A错误;B、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相当于以4个DNA分子为模板合成了8个DNA分子,则该过程中相当于新合成4个DNA分子,又知每个DNA分子含有鸟嘌呤的数目为(400-400×30%)/2=140,须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140=560个,B错误;C、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那么转录成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有30×2=60个碱基,mRNA中的A+U有12个,则A+T有12×2=24个,则DNA分子中C+G就有60-24=36个,C正确;D、精原细胞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2个DNA都用15N标记,只供应含14N的原料,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依据半保留复制可知,形成的2个精原细胞中的DNA分子是15N-14N,再在14N的原料中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又复制一次,形成的DNA分子是15N-14N和14N-14N个占一半,因此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50%和100%,D错误。故选C。19.遗传学上,把遗传信息沿确定方向的流淌叫信息流,如图所示,中心法则概括了自然界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流淌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三个过程可在神经细胞中发生B.依据氨基酸序列能推出唯一一种核糖核苷酸序列C.在遗传信息的流淌过程中,全部生物均存在图中①②③④⑤过程D.原核生物拟核基因的②和③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未分开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程。【详解】A、人体的神经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而不存在图中①过程,A错误;B、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的特点,即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一到多个密码子,故依据氨基酸序列不能推出唯一一种核糖核苷酸序列,B错误;C、题图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程;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存在①②③,但只有具有分裂实力的细胞存在①;DNA病毒在其宿主细胞内存在①②③;一般的RNA病毒在其宿主细胞内存在③④;逆转录病毒在其宿主细胞内存在①②③⑤,C错误;D、原核生物在拟核区边转录边翻译,故原核生物拟核基因的②和③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未分开的,D正确。故选D。20.关于基因表达和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B.苍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造成细胞核基因难以复制和表达C.白化病是基因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过程,进而限制生物体性状的实例D.翻译过程须要mRNA、tRNA、rRNA、氨基酸、核糖体、能量等【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须要RNA聚合酶参加;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须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须要酶、能量和tRNA。【详解】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A错误;B、苍老细胞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核基因高度螺旋化,难以复制和转录,B正确;C、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不能合成形成,是基因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过程,进而限制生物体性状的实例,C正确;D、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上,须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须要酶、能量和tRNA,D正确。故选A。21.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亲代染色质上的组蛋白修饰会确定程度上遗传给子代B.同卵双胞胎会因为DNA甲基化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性状C.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吸烟者精子中的DNA甲基化水平明显上升,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更的现象,常见的修饰有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等。【详解】A、表观遗传可以遗传,故亲代染色质上的组蛋白修饰会确定程度上遗传给子代,A正确;B、基因型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B正确;C、常见的修饰有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等,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C正确;D、吸烟者精子中的DNA甲基化水平明显上升,其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是表观遗传,而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发生变更,D错误。故选D。2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几个雀斑会让爱美女士郁郁寡欢。雀斑多数是有遗传性的,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因常在海滩上享受日光浴出现的雀斑确定能遗传给后代B.调查人群中遗传性雀斑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低C.软骨发育不全、原发性高血压病、苯丙酮尿症与雀斑一样都是单基因遗传病D.遗传性雀斑、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唐氏综合征三种遗传病中只有两种能在显微镜下视察确诊【答案】D【解析】【分析】变异分为不行遗传的变异和可以遗传的变异,前者是因为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变更,因而不能遗传给下一代,而可遗传的变异是因为遗传物质变更引起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详解】A、某人因常在海滩上享受日光浴出现的雀斑,若遗传物质没有变更,该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若生殖细胞遗传物质发生变更,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B、调查人群中遗传性雀斑发病率时,若只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所以应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B错误;C、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C错误;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性雀斑和21三体综合征三种遗传病中只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21三体综合征两种能在显微镜下视察确诊,D正确。故选D。23.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B.假如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三倍体C.图c含两个染色体组,并且每个染色体组中含3条非同源染色体D.图d代表的生物确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单倍体【答案】C【解析】【分析】1、图a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图c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d含有1个染色体组。2、推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依据染色体形态推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依据基因名称推断,同字母(不论大写和小写)表示的基因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3、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推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愿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2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则是多倍体。【详解】A、图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移向两极的8条染色体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共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A错误;B、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愿定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假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假如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B错误;C、图c含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2条,即有2个染色体组,并且每个染色体组中含3条非同源染色体,C正确;D、图d含有1个染色体组,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可能是由卵细胞或精子发育而成的单倍体,D错误。故选C。24.如图是探讨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①②③为方案一,①④⑤为方案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③为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B.过程⑤是通过自交获得新品种C.方案一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原理D.与方案二比,方案一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表示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①表示杂交过程,②表示花药离体培育得到单倍体,③表示秋水仙素处理过程,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④⑤表示杂交育种过程。【详解】A、过程③由单倍体得到二倍体,单倍体是由配子干脆发育而来的个体,一般是高度不育的,所以没有种子,故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A错误;B、过程④只能得到ddT_,既存在纯合子,也存在杂合子,因此须要通过⑤连续自交淘汰杂合子,获得新品种(ddTT),B正确;C、①②③为方案一,表示单倍体育种,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原理,C正确;D、①④⑤为方案二,表示杂交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故选A。2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观点和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定向选择,这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群体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C.群居动物共同觅食、防卫外敌并繁育后代,是协同进化的体现D.“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捕食种群中的老弱病残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提高【答案】B【解析】【分析】协同进化: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详解】A、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定向选择,进而确定了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B、群体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即可遗传变异的产生为适应性的形成供应了自然选择的原材料,是适应性形成的基础,B正确;C、协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以及不同物种之间,可见群居动物共同觅食、防卫外敌并繁育后代,不是协同进化的体现,而是种内互助的表现,C错误;D、“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开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确定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即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图甲曲线表示人体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的变更,乙曲线表示该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更。回答下列问题:(1)AB段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3点)。(2)图甲曲线中既无同源染色体,也无姐妹染色单体的区段是___________。图乙曲线“J→K”段与图甲中含义相同的区段是___________;不考虑变异,EF与IJ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__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愿定相同”);图甲G点后形成的子细胞可通过___________复原染色体组数。(3)图甲、乙曲线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区段是___________。某人的基因型为AaBb,他的一个精原细胞由于变异,在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出现了A和a基因,最终该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携带A基因的精子和2个携带a基因的精子,则变异的类型为___________(选填“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不是另一变异类型的理由是___________。【答案】(1)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出现联会;同源染色体排列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①.EG(EF)②.DE③.不愿定相同④.受精(3)①.AB和IJ②.基因重组③.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出现了A和a基因,缘由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若是基因突变,应产生3个A、1个a类型精子或3个a、1个A类型精子,而基因重组则产生2个A、2个a类型精子【解析】【分析】甲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AB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BC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CD代表减数其次次分裂前、中期,DF代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FG代表减数其次次分裂末期。乙图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HI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IJ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和减数其次次分裂前、中期,JK段表示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KL段表示减数其次次分裂末期。【小问1详解】AB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染色体行为变更包括: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出现联会;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小问2详解】甲曲线中DF代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FG代表减数其次次分裂末期,因此既无同源染色体,也无姐妹染色单体的区段是EG(EF)段。图2乙曲线“J→K”段变更产生的缘由是着丝点分裂,图2甲中,与图2乙曲线“J→K”段含义相同的区段是DE,不考虑变异,EF段人体染色体数目为46,IJ包含了不同时期的细胞,如初级精母细胞阶段,染色体数目为46,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之前染色体数目为23,所以EF与IJ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不愿定相同。图甲G点后形成的子细胞可通过受精作用复原染色体组数。

【小问3详解】甲、乙曲线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区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所在的时期,即AB和IJ段。某人基因型为AaBb,他的一个精原细胞由于变异,在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出现了A和a基因,最终该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携带A基因的精子和2个携带a基因的精子,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因为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出现了A和a基因,缘由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若是基因突变,应产生3个A、1个a类型精子或3个a、1个A类型精子,而基因重组则产生2个A、2个a类型精子。27.大肠杆菌细胞内核糖体由多种蛋白质和rRNA组成。基因1编码的r蛋白是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之一,基因2编码rRNA,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表示_________过程,参加该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2)图中进行过程②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完成该过程须要mRNA和tRNA等,其中tR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过程②中,大肠杆菌利用少量的mRNA就可以快速合成大量的r蛋白,其机制是_______________。(3)基因1片段上发生了基因突变,转录出的mRNA上密码子也发生了变更,可是最终形成的蛋白质分子上的氨基酸序列无变更,这种现象称作密码子的________________。(4)某人欲通过从肝脏提取mRNA然后再逆转录获得人的胰岛素基因,可总是不胜利,试分析缘由_____________。【答案】(1)①.转录②.RNA聚合酶(2)①.核糖体②.识别密码子并转运氨基酸③.一个mRNA上可以结合若干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3)简并性(4)胰岛素基因在肝脏中不表达【解析】【分析】1、基因限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2、题图,基因1中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基因2中①表示转录;基因1表达形成的r蛋白和基因2表达形成的rRNA组装形成核糖体。【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①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表示转录过程,转录过程中所须要的酶为RNA聚合酶。【小问2详解】②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完成该过程须要mRNA和tRNA等,其中mRNA为翻译的模板,tRNA的作用是识别密码子并转运氨基酸。过程②翻译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r蛋白多肽链的合成,因此,大肠杆菌利用少量的mRNA就可以快速合成大量的r蛋白,其机制是一个mRNA上可以结合若干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小问3详解】密码子的特点有:简并性、普遍性与特别性、连续性、摇摆性;简并性是指大多数氨基酸都可以具有几组不同的密码子进行编码,简并性的存在大大削减了生物的有害变异。基因1片段上发生了基因突变,转录出的mRNA上密码子也发生了变更,可是最终形成的蛋白质分子上的氨基酸序列无变更,这种现象称作密码子的简并性。【小问4详解】欲通过从肝脏提取mRNA,然后再逆转录获得人的胰岛素基因,可总是不胜利,缘由是(基因具有选择性表达)胰岛素基因不在肝脏细胞中表达,肝脏细胞内不存在胰岛素基因的mRNA。28.彩色棉与白色棉相比,在纺织过程中削减了印染工序,削减了环境污染。基因型为BB的植株结白色棉,基因型为Bb、b的植株结粉红色棉,基因型为bb的植株结深红色棉。育种工作者将一正常纯合白色棉植株经诱变后,可能发生如下甲、乙变异类型,从而获得彩色棉。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甲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B和b的根本区分是______________。(2)若用秋水仙素适时处理甲,则可获得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四倍体,该四倍体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3)已知基因B/b所在染色体都缺失的植株不育(不结果),欲探究F1粉红色棉的产生是甲乙哪一种变异类型,则将粉红色棉在相同且相宜的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视察统计可育子代表型及比例。假如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该变异类型为甲;假如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该变异类型为乙。(4)自然状态下,该植物被锈病菌感染的几率很大。请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说明自然生长的种群中,抗锈病个体数渐渐上升的缘由___________。【答案】(1)①.基因突变②.碱基的排列依次不同(2)①.BBbb②.1/36(3)①.白色棉:粉红色棉:深红色棉=1:2:1

②.粉红色棉:深红色棉=2:1(4)由于在自然群体中,某些个体中存在抗锈病基因突变,在锈病菌产生锈病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锈病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抗锈病基因频率增大,从而导致抗锈病个体数渐渐增多【解析】【分析】过程①是基因突变,该变异具有普遍性、可逆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过程②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染色体片段部分缺失。【小问1详解】过程①B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形成b基因,甲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经过②过程所得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发生了染色体段缺失,也就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B和b属于一对等位基因,其根本区分是碱基的排列依次不同。【小问2详解】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b经秋水仙素处理引起染色体加倍得到的四倍体基因型为BBbb。基因型为BBbb的四倍体产生BB、Bb、bb配子的比例为1:4:1,所以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6×1/6=1/36。【小问3详解】若产生缘由是甲的变异类型,辐射导致粉红色棉一个显性基因B突变为隐性基因b,则其基因型为Bb,则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因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白色:粉红色:深红色=1:2:1。若产生缘由是乙的变异类型,辐射导致粉红色棉一个染色体上含有显性基因B的片段丢失,则其基因型为b,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片段都缺失含有B/b基因的片段时会引起植株败育,则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1:2,因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粉红色:深红色=2:1。【小问4详解】抗锈病个体数渐渐上升的缘由是由于在自然群体中,某些个体中存在抗锈病基因突变,在锈病菌产生锈病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锈病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抗锈病基因频率增大,从而导致抗锈病个体数渐渐增多。29.下图为某家族患神经性耳聋(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和红绿色盲(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神经性耳聋是___________遗传病。(要求:染色体的类型和显隐性)D、d和B、b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_____________(2)据调查分析可知,在人群中神经性耳聋的发病率1%,现Ⅳ14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婚配,则生育一个患神经性耳聋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3)Ⅲ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4)Ⅲ9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若她和一基因型与Ⅲ12相同的男性婚配,生的孩子只患神经性耳聋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假如他们想知道所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最好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隐性②.遵循,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