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苏家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沈阳市苏家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沈阳市苏家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沈阳市苏家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沈阳市苏家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前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说明在当时起了重大作用。从题文“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是国家经济大动脉了。B正确;AC认识不正确,排除;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在题文材料不能体现,且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B。【点睛】2.隋唐以来的历朝历代都沿用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都在完善科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自隋炀帝创立以来,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时间,是因为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大了皇帝选人用人的权力,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所以隋唐以来的历朝历代都沿用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B项正确;有利于选拔人才属于历朝历代都沿用科举制的直接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不是历朝历代都沿用科举制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都在完善科举制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发展经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A.改国号为周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武则天对唐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发展经济,励精图治,延续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大力吸取人才,为以后的开元盛世建设奠定了基础,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由此可知,选项C符合题意,C项正确;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B项;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答案】C【解析】【详解】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5.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 B.遣唐使的到来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玄奘西行是玄奘去西方求取佛经,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的故事,是主动学习外国文化,表达了中国人的开放意识,也体现了刻苦精神,A项正确;遣唐使的到来体现了唐朝的外交,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鉴真东渡反映了唐朝传播先进的唐朝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艺术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图片唐三彩体现了唐朝的手工业中制瓷业的发展状况;乐舞俑中的“西域人”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局面,驼背上“乐舞队”体现了唐朝艺术的繁荣状况。图片唐三彩骑驼载乐舞俑反映不出唐朝农业方面的信息,B符合题意,故选B。7.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从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已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魏 C.隋朝 D.唐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水激轮转,从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已灌稻田,日夜不息”可以得出这种农具是一种灌溉使用的使用竹筒与转轮的工具。根据所学知识这种农具就是“筒车”,筒车出现于唐朝时期,D项正确;筒车出现于唐朝时期,与东汉、曹魏、隋朝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8.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 B.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战争 D.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根据题意,D项正确;陈桥兵变是宋太祖夺取政权采取的方式,排除A项;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9.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首先()A.建立刺史制度 B.发动陈桥兵变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D.设置转运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结合所学知识,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所以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项正确;刺史制度汉代建立,排除A项;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夺取帝位的事件,排除B项;设置转运使是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排除D项。故选C项。10.“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这句话反映了()A.宋朝发展科举制的原因 B.宋朝创立了科举制C.宋朝科举制发展的表现 D.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从“‘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句话反映的是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宋朝发展科举制的原因是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文教事业的发展,题干材料并未涉及此内容,排除A项;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由此可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而不是创立于宋朝,排除B项;宋朝科举制发展的表现主要是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但题干材料并未涉及该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果把“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澶渊之盟、宋金和议等”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B.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C.唐宋时期的对外交往 D.唐宋时期的科技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体现的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交往,而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达成的和议,宋金和议是南宋与金达成的和议。吐蕃、辽、金都属于少数民族政权,所以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科技文化,排除BCD项。故选A项。12.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主要的时代特征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繁荣与开放 C.诸侯争霸 D.民族政权并立【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辽、西夏、金都属于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汉王朝宋呈现并立的态势,并且发生了一系列和战,所以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主要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D项正确;统一国家的建立为秦汉时期时代特点,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为隋唐时期时代特点,排除B项;诸侯争霸属于春秋时期时代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辽已经被金所灭,不可能出现辽、金、南宋并存的局面,C项符合题意;西夏和辽在北宋的北面,这三个政权并存,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夏、金和北宋也有并存的局面,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夏、金和南宋也有并存的局面,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4.岳飞在《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是指()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岳飞为南宋抗金名将,所以,岳飞《满江红》中“匈奴”指的是女真统治者,B项正确,匈奴主要是汉代,排除A项;岳飞没有与契丹作战,排除C项;岳飞没有与党项作战,排除D项。故选B项。15.“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B项正确;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耶律阿保机是辽朝开国君主,排除A项;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排除C项;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排除D项。故选B项。16.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穌”,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B项正确;唐朝时期,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尚未成为全国的粮仓,也没有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排除A项;经上述分析,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全国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的朝代是宋朝,而不是明朝,排除C项;清朝时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与题干“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7.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不可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是()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南宋对外贸易发达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宋代南方赋税收入已超过北方【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说明宋代造船技术高超;“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说明宋代商业十分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宋代南方赋税收入已超过北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8.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个王朝应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地方行政,题目中的“省”是关键词语,根据所学在元朝时期设立的是行省制度,所以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两”分别是①地动仪②印刷术③造纸术④火药⑤指南针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船上,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要善于捉住材料的关键词,如茶坊,瓦市,白昼通夜,可知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答案选C.二、材料解析(本题三小题共30分。21题10分,22题9分,23题11分)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商旅野次(野外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贞观政要》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材料三: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材料四:在宋朝,中央和地方要职由文臣担任,而且文臣统兵、主持军务,地位也高过武将。宋太祖曾刻碑立誓:“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做铁莫做针,做人莫做军。”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局面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元朝设置什么机构直接管辖西藏地区?(3)阅读材料三,这一制度是在哪一朝代开始实行的?建立者是谁?(4)材料四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政策?【答案】(1)贞观之治,唐太宗(2)宣政院(3)元朝忽必烈(4)重文轻武【解析】【小问1详解】局面:根据材料一“《贞观政要》”,结合所学知识,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盛世局面,所以材料一反映的局面历史上被称为贞观之治。皇帝:结合所学知识,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所以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太宗。小问2详解】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元代为了管辖西藏地区,在中央设立了宣政院。【小问3详解】朝代:根据材料三“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结合所学知识,行省制度在元朝开始实行。建立者: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建立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其中包括行省制度,所以行省制度的建立者是忽必烈。【小问4详解】政策:根据“在宋朝,中央和地方要职由文臣担任,而且文臣统兵、主持军务,地位也高过武将”,这体现出在宋代,文臣的地位与待遇要高于武将,体现出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宋与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选自《中国历史》材料二:隋朝发明了世界最早的整体雕版印刷,造出了各种彩色纸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刘焯制定的《皇极历》,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隋朝史书记载了最早糖尿病患者尿甜的现象,比最先发现尿甜的ThomasWillis约早千余年。材料三:唐朝是一个国际性的时代。政府专门设置了鸿胪(lú)寺来接待各国的使者;推行与邻国之间的朝贡关系,即邻国及其民众要经常向大唐献上贡品并行叩头之礼一一在皇帝面前下跪,以前额触地,唐朝回报进贡国家奢华的礼物。据记载,唐朝曾在大明宫麟德殿宴请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及骠国(今缅甸)、真腊(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西域和中亚各国,西方的拜占廷(东罗马)、波斯(今伊朗)、大食哈里发帝国(阿拉伯)等均有使节来到大唐。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商旅、僧侣和留学生。(1)材料一属于史料类别的哪一类?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2)根据材料一回答,宋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历史认识?写出一个中外交往的代表性事件?【答案】(1)类别:A(2)变化:由战争到和平(3)说明:隋朝科技领先世界(4)认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辉煌、最灿烂的一个朝代之一。事件:鉴真东渡或玄奘西行【解析】【小问1详解】类别: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是事件(或活动)的当时记录,是事件的实际目击者或参与者所亲身经历的。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等,材料一的内容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史实,故而,属于第一手资料,即应选A。【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一“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可知,宋辽之间有战争,据“之后,宋与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可知,后来,宋辽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实现了和平。即宋辽关系经历了由战争到和平的变化。【小问3详解】说明:根据材料二“隋朝发明了世界最早的整体雕版印刷”“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刘焯制定的《皇极历》,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完美的继承和发扬了汉晋南北朝文化;隋朝统一完成结束了四分五裂的混乱状态,社会稳定安宁,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隋朝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如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南方的开发,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隋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使科技发展能够博采众长,故而,隋朝的科技遥遥领先于当时的世界。【小问4详解】认识:根据材料三“唐朝是一个国际性的时代”“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商旅、僧侣和留学生”等可知,唐朝是一个强盛、繁荣、开放的时代。唐朝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而唐朝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主要是因为它的相对稳定和开放,唐朝的政治相对稳定,使得国家的政策得以顺利执行;唐朝的文化和艺术繁荣发达,为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和传承奠定了基础;唐朝的开放和国际化,为中国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辉煌、最灿烂的一个朝代之一。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代表性事件有鉴真东渡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指唐朝僧人鉴真前往日本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玄奘西行,是唐代玄奘高僧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西行去佛教发源地印度学习佛法的故事,促进了中印(天竺)文化的交流。以上两个事件都能反映出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材料二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亦为不完善的考试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