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综合能力练习历史学科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者发现,位于河北、山西交界处的许家窑遗址是目前全世界出土石球最多的旧石器遗址,这些石球可能被用于狩猎远处的动物。据此推测合理的是,许家窑人()A.生产生活与北京人相似 B.已经能够从事农业生产C.会使用不同种类的陶器 D.尚未能过上定居的生活2.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A.遗迹遗物 B.甲骨文字 C.青铜铭文 D.史书记载3.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红山遗址 D.大汶口遗址4.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5.《礼记·礼运》称禹以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与上述变化紧密相关的事件是()A.尧推举舜做其继承人 B.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C.禹的儿子启继承其位 D.商汤起兵攻伐夏桀6.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其封地是商代重要的东夷属国奄国所在地,这里的民众,既有商朝遗民,也有伯禽所带的周人,还有原来的奄国人。这表明分封制()A.平息了商朝遗民的不满 B.使各诸侯国原有特色消失C.推动西周各项制度落实 D.有利于当时民族交融7.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如图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甲骨文记录中华文明的远古历史起源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C.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甲骨文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8.《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C.金文的形成和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9.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墓葬名称墓主身份墓道数墓道长(米)面积(口)(平方米)附属设施金村V号墓周天子176.2148.6车马坑2固围村M1魏王2125756五胡庄韩王陵韩王2无95424座陪葬坑A.墓葬规制严整 B.等级制度消亡 C.贵族阶层没落 D.礼制已遭破坏10.在春秋战乱的过程中,宋国、陈国、郑国、蔡国、许国等小诸侯国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的诸侯国。这种情况在当时十分普遍。材料表明()A.统一的趋势逐渐显现 B.西周的分封制彻底C.诸侯国实力异常悬殊 D.各国变法有了生存土壤11.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图中“分水堤”东面的江水主要用于A.分洪 B.水运 C.排沙 D.灌溉12.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A.西周分封制 B.秦国的商鞅变法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北魏孝文帝改革13.“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4.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据此可知,孟子主张()A.以德治国 B.实行“仁政" C.尊重民意 D.实行“礼治”15.《中国通史》写道:“秦朝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材料表明A.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 B.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 D.郡县制度的建立是秦统一的基础16.秦统一前,“属邦”是管理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中央机构,同时还下辖这些地区的地方县治:至公元前214年后,蒙恬北逐匈奴所设陇西郡和北地郡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至此,“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这说明秦朝()A.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 B.大一统实现民族大交融C分化事权强化君主权力 D.地方官吏行政能力提升17.列表归纳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从下表信息中可以得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朝全国人数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修筑长城坑杀儒生死刑赋税2000万人70多万人40万人460多人10多种农民要上缴2/3收获物A.频繁的农民起义摧毁统治根基 B.大兴土木,国家财富耗损殆尽C.秦朝完善的赋役制度对社会的压迫 D.严刑峻法,思想专制,劳役繁重18.《汉书》记载:“(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材料表明()A.农业发展带来财富 B.休养生息以农为本 C.出现“文景之治” D.西汉初期经济发达19.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休养生息政策C.“推恩令” D.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20.下图的陶院落(模型)是出土于广州东郊的东汉随葬品。豪强大族把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院内有供临窗眺望的谯楼,有手持兵器的武士。这可以反映出当时()A.自然灾害频发 B.社会动荡不安C.土地兼并严重 D.武士生活安逸21.“一带一路”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现代复兴,它继承和弘扬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下则关于“陆上丝绸之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B丝绸之路通达欧洲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C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D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主要是毛织品以及各种珍禽异兽、珠宝等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及东西方的交流A.A B.B C.C D.D22.《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一书中写道:“在一些不设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这则材料体现了西域都护府A.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B.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疆域C.实现了边疆地区长治久安 D.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23.《后汉书·蔡伦》记载:“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下列选项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元兴元年后,纸开始出现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原因 D.蔡侯纸出现后简帛不再被使用24.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可以从这部纪传体通史中查阅的史实有()A.淝水之战 B.陈胜、吴广起义 C.三国鼎立 D.八王之乱25.“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26.据西晋史料记载,从北方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后代;匈奴的铁弗部认为自己是大禹后代。这些历史现象说明()A.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B.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产生认同C.鲜卑族匈奴族完全融入汉族D.内迁民族受到西晋的残暴统治27.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反映了()A.北方政局混乱导致经济衰落 B.人口南迁促进作物品种迁移C.贸易兴盛刺激外来物种增加 D.南方政府大力发展果树种植28.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奠定这一局面的基础的是()A.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得胜 B.八王之乱,西晋走向衰落C.祖逖北伐,收复部分地区 D.淝水之战,消除北方威胁29.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古诗是()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0.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A.B.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6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31.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材料二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引自《资治通鉴》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为解决北方边境问题采取了什么共同措施。为西汉时期“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局面奠定基础的是谁?(2)材料二中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的内容。(3)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4)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学习,你有何认识?32.随着历史发展,“大一统”的内涵逐渐丰富,“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材料三: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至辛亥革命的2132年间,虽然历朝兴替时往往有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动乱和割据,但相对稳定的地区性政权的存在只有三国时期(计46年)、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计272年)……(动乱和割据时期)总计523年,只占整个历史进程的24.5%。其余则都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在汉文化的主要区域有效地行使着政权。﹣﹣摘编自王子今《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大一统”思想包含哪些内涵?并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2132年间”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认识。33.中国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神农氏作,斲(zhuo意为砍伐)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下》材料二:裴李岗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说明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数量众多的收割工具石镰和谷物加工工具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