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模拟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考试版)_第1页
基础卷-模拟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考试版)_第2页
基础卷-模拟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考试版)_第3页
基础卷-模拟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考试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订………………○………………线………………○………………○………………外………………○………………装………………○………………订………………○………………线………………○………………○………………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第=PAGE2*2-13页第=PAGE2*24页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七年级语文(基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测试范围:七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名句填空。中国的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是一个抒情传统,怀乡则情溢于景,“(1)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观海则意溢于海,“水何澹澹,(2)_______”。情有时直白,“遥怜故园菊,(3)______”;有时含蓄,“乡书何处达?(4)_______”。友情依依,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借月传情:“(5)____,_____”;乡愁难遣,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望乡关而愁:“(6)______,_____”;请写出传达了诗人对故乡浓浓思念的诗句(连续的上下句):“(7)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礼赞英雄,是国家最动人的乐章。为国家栋梁、时代kǎi①(A.楷B.揩)模【甲】(A.分发B.颁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体现了泱泱大国以“礼”正国、以励率民的国家态度。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用行动证明,,,,。他们以卓②(A.zhuò

B.zhuó)越功勋和崇高精神,【乙】(A.感召B.感动)亿万国人竖起珍爱英雄、尊敬英雄的社会风向标。(1)请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3)下列四句出自文中的空缺部分,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①在寂寞中坚守理想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伟大③只有在平凡中耐住寂寞④在理想中不懈奋斗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二、阅读(70分)(一)(6分)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四言乐府诗,语言质朴刚健,音调铿锵有力。四言古诗在朗读的时候一般采用2—2的节奏。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动态,“山岛竦峙”是山岛的静态,它们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点明了节令是秋天,秋风劲吹万物萧肃,传达出诗人内心像大海一样涌动的悲伤。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的想象,我们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阔大气象中能感受到诗人荡平宇内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人登山临海所见之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①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秦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泰:郭泰,三国时期名士。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

其人舍然大喜B.去后乃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C.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

非得一人于井中D.为长者作粥

可以为师矣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经师易遇,人师难遭。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8.同为讲述古代少年的故事,【甲】文中的陈元方和【乙】文中的魏昭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20分)阅读李娟的《放烟花》,完成题。①村里只有我们一家汉族人,所以汉族的旧历年却似乎很多年都不曾正经地过过。但今年却决定认认真真过个年。于是我从城里买了几个大大的烟花,决定大年三十也热闹一下。五百多公里的路,我倒了三回车。②回想一下,长到这么大,还从来不曾放过炮仗烟花这些玩意儿。小的时候看邻居家孩子玩,并不特别向往。长大后,更没啥感觉了,反正我们家又从来不过年的。再说了,花那么多钱买回来,点燃后“砰砰”几下就烟消云散、一地碎纸,实在不划算。③这次却不知想到了什么,从来都没过过年,却突然那么想过年……莫非,年岁不晓人?④吃过饭,还兴致勃勃看了春晚——很多年来这也是第一次。然而电视屏幕上的噪音与雪花点势均力敌,看这样电视,除了视力外,还得运用非凡的想象力。看到后来实在忍受不住了,便出去踢了两脚天线锅。回来时发现情形更糟,索性关了电视,决定开始放烟花。⑤没有月亮,外面漆黑一团。但星空华丽,在世界上半部分兀自狂欢。星空的明亮与大地的黑暗断然分割。站在院门口。一点也看不到村子里的其它房屋,没有一点灯火。⑥这时候村子里的人都睡下了吗?又站了一会儿,才看清邻居家的院墙。⑦我妈打着手电简照着我,看着我踩着墙角的柴禾垛把烟花小心放到黑乎乎的屋顶,插在积雪里。她又递上来几块石头,让我抵住烟花,怕它喷燃的时候会震动翻倒。四周那么安静,我没穿外套,冻得有些发抖,牙齿咬得紧紧的,却非常兴奋。⑧接下来我们开始商量由谁来点燃烟花。因为都没干过这种事,都还有些害怕。⑨“不会炸掉吧?”“应该不会……”⑩“导线会不会太短?”“应该不会……”⑪“会不会引起火灾?”“应该……”⑫讨论完毕,我们都冻得抖抖索索的了,加之害怕,打燃火机后好半天才能瞄准导线。⑬烟花一点问题也没有,和曾经看到过的一样,一串串缤纷闪亮的火球从那里迸出,高高地冲向漆黑的空中后喷爆出一道道金波银浪。四周寂睁无声,白雪皑皑。这幕强烈的情景不但没有撕破四周的寂静,反而更令这寂静瞬间深不见底。不远处的荒野在烟花的照耀下忽明忽暗,更远的地方,沙漠的轮廓在夜色中脉动了两三下。⑭时间非常短暂,我赶紧进房子去拉外婆。我妈也四处去唤赛虎和蛋蛋出来看。⑮外婆走得太慢,等她拄着拐一步一步挪出门,烟花都已经结束了,只看到残落的星星点点碎花最后飞溅了两三下。尽管这样,她也很高兴,惊叹了好几声,然后赶紧躲回屋子。外面实在太冷。⑯赛虎是个大笨蛋,一看到外面亮晶晶的,就一头钻到床底下死活不肯出来了。蛋蛋还跑到门口对着天空叫了几声,阿黄见怪不怪,卧在门口的狗窝埋头大睡,一点兴趣也没有。⑰我开始点燃第二个烟花筒。这回这个是喷花,彩色的火花像喷泉一样滋啦啦地四面乱溅,还甩得噼里啪啦直响,特别热闹。我和妈妈并排站在雪地里仰着头,看着烟花什么也不顾地挥霍着有限的激情。这烟花之外,四面八方茫茫无际的荒野沙漠……我们是在戈壁腹心,在大地深处深深的深深的一处角落里,面对着这虚渺美好的事物……若有眼睛从高远的上方看到这幅情景,那么这一切将会令他感到多么寂寞啊!⑱又同上回一样,外婆好不容易走到大门外,又只看到了点尾巴。于是我不许外婆回去,让她在雪地里等着,当着她的面点燃第三个烟花。我妈也把赛虎硬拖了出来。⑲火花刚刚一闪,赛虎“嗖”地一声就没了,消失在远处的夜色里。但没过一会儿,又想回到我们这边来,便以烟花为圆心,绕了五六米的半径迂转回来。⑳这时,在火光中,才看清院墙外的黑暗中的高处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了两三个人,正静静地仰头凝视着这幕炫烂的——对阿克哈拉来说根本就是“奇迹”般的情景。我认出其中一个女人是我们的邻居,她穿着破烂的长裙,裹着鲜艳的头巾,笔直单薄地站在那里,我瞬间看到她宁静冷淡的大眼睛在烟花的照耀下是那样年轻。㉑远处有一两幢房子的灯亮了,有人正披着衣服往这里走。㉒但这一次同样很快就结束了。我只买了三个烟花,再也没有了。㉓他们又站了一会儿,低声说了几句话,才安静地消失在黑暗中……㉔谁知到了第二天,从荒野散步回来,遇见的人都会由衷地赞美一声:”昨天晚上。你们房子那里好漂亮啊!”真让人纳闷,深更半夜的,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看到呢?甚至,连住在河对岸的老乡套着马鹿犁子(马拉雪橇)来我们这里买东西时也这么说:“昨天晚上你们那里真漂亮啊!你们过年了吗?”㉕别说,这还真是阿克哈拉第一次有人放烟花呢!明年,我再也不买这种便宜货了,一定要买那种最高最大的,可以看好长时间的:一定要买好多好多,让所有人好好看个够。(选自李娟《我的阿勒泰》,行改动)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因为年龄大了,所以想认认真真地过过年。B.烟花绽放时产生的“动静”,在沙漠里是微不足道的,只引起几次脉动而已。C.文章第一句话“村里只有我们一家汉族人”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背景。D.文章反复强调“第一次”,表明这个春节对“我”有特殊意义,同时暗含“我”想要改变生活现状的愿望。10.文章中写到“我”的三个“第一次”,请简要概括。11.品味文中画线句子,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1)星空的明亮与大地的黑暗断然分割。(2)讨论完毕,我们都冻得抖抖索索的了,加之害怕,打燃火机后好半天才能瞄准导线。12.在放烟花的过程中,除了烟花本身的美,“我”每次都有不同寻常的发现。这些发现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3.文章结尾处“我”为什么想要买好多好多烟花?请结合全文谈谈。(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神秘的植物自燃①1984年2月的一天,澳大利亚南部发生了上百起森林大火,吞没了近50万公顷的林地,烧死了成千上万的动物。这些突然爆发的大火是怎样引起的呢?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森林中的桉树自燃引起的。原来,这年2月份的平均气温达40℃以上,桉树分泌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易燃物质——香油精,再加上长时间干燥无雨,所以造成大片森林“自焚”。②非洲赤道地区和欧洲的西班牙有一种自焚树。它材质优良,很受当地人喜爱。但当它长到十四五年时,树内就会分泌出许多低燃点的树脂。骄阳的照射,常常把树脂点燃,使自焚树变成巨大的火炬。一株大树只需1小时,即会连枝带叶化成一堆灰烬。③白鲜生长在我国新疆天山地区。春天一到,白鲜的花朵就渐渐变得鲜艳起来;到了夏季,更是越长越美丽、越长越成熟,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然而,在炎热干燥的晴天,它却会突然起火燃烧,不长时间,一株白鲜便烧成了一堆灰烬。原来,白鲜的叶子含有醚,醚的燃点很低,在烈日的照射下,很快就会达到它的燃点。当白鲜的果实日趋成熟之际,醚的储量也几乎达到饱和程度,一旦遇上干燥的大晴天,再加上强烈的太阳光直晒,白鲜也就自燃了。④此外,物体相互摩擦生电或静电感应,或山石反射聚集阳光,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一般地说,每隔5年~25年,森林会自燃一次。森林的自燃之火,不仅可以控制森林幼树生长的数量,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树、枯枝,为森林中各种树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适当的空间。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森林,原来每隔20年都会自燃起火,但是该公园得到人工保护后,80年未发生火灾,导致森林生长缓慢,新生林减少。1988年发生的那场大火,不仅没有毁灭黄石国家公园,反而让黄石国家公园的森林更加充满了生机。14.阅读全文后,你认为植物自燃原因概括不当的一项是(

)A.桉树体内含有易燃物质香精油、自焚树内分泌出许多低燃点的树脂。B.白鲜叶子含有燃点低的醚,醚的储量只有完全饱和时,在烈日的照射下,它才会自燃。C.物体相互摩擦生电或静电感应也会导致植物自燃。D.山石反射聚集阳光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15.第②③段举出的例子有何作用?16.认真阅读第④段,结合划线部分和实际生活,写出你的发现或思考。(五)(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021年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自《表彰!以国之名!》人民网)(材料二)全党上下快速行动,在精准扶贫方略指引下,瞄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构建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行之有效的帮扶体系。每个贫困户脱贫背后,都是一套量身制定的脱贫方案、一个相互协同的系统工程、一场改变命运的硬仗——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国家扶贫政策精准“滴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摘自《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新华网)(材料三)

(材料四)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挺身脱贫行动,弘扬合舟共济、团结互助美德,生动彰显了脱贫攻坚精神。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换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的付出和贡献流芳百世,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摘自《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新华社)1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材料一可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举行,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消除贫困的艰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