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汶上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济宁市汶上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济宁市汶上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济宁市汶上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济宁市汶上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阶段练习七年级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2年11月8日17时09分,本年度最后一次月全食(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中间,月亮全部走进地球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亮相。读月全食景观图和当日汶上县天气预报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月全食现象可以说明()A.地球公转的周期 B.地球绕月球自转 C.地球的大小 D.地球的形状2.11月8日这一天,济宁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不能判断3.读11月8日汶上县天气预报,当天该地()A.最高气温10℃ B.最低气温19℃ C.多云转晴 D.东南风2级【答案】1.D2.B3.D【解析】【1题详解】观测月球的阴影部分,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一个圆的影子,那就是地球的影子,通过月食现象可以推断出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故选D。【2题详解】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又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11月8日介于北半球的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的济宁市昼短夜长。故选B。【3题详解】读图可知,汶上县该日的天气是晴转多云,东南风2级,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19℃。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丙地位于()A.170°E,50°N B.中纬度 C.170°W,50°S D.南半球5.图中地方时相同的两地是()A.甲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乙 D.乙和丙【答案】4B5.C【解析】【4题详解】在经纬网上,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可知,丙地经纬度170°W,50°N,位于北半球,中纬度,ACD错误,B正确。故选B。【5题详解】经度相同的地点地方时相同。图中甲和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选A。【点睛】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确定低、中、高纬度。小明的学校计划在体育馆举行篮球比赛。读学校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观察学校平面图,表述错误的是()A.体育馆在校园西北角B.学校大门前的路呈东北——西南走向C.从侧门到体育馆,先向西穿过小广场,然后向南D.从宿舍楼向北穿过树林即可到达体育馆7.图中关于比例尺的表述,正确的是()A.图中比例尺可转化为数字式:1:1000或1/1000B.图中比例尺可转化为文字式:1厘米等于1000C.图中比例尺比1:100000的地图小D.与图中图幅相同的1:1000000的地图相比,图中的内容更详细【答案】6.C7.D【解析】【6题详解】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读图可知,体育馆在校园西北角,故A正确。学校大门前的路呈东北-西南走向,故B正确。从侧门到体育馆可以先向西穿过小广场,然后向北,故C错误。从宿舍楼向北穿过树林即可到达体育馆,故D正确。故选C。【7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的比例尺可记为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或1/100000,故A错误;图中比例尺可转化为文字式: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米,故B错误;图中比例尺与1:100000的地图相同,故C错误。与图幅相同的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相比,该图的比例尺更大,表示的内容更详细,故D正确。故选D。【点睛】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哥伦比亚是中国的贸易伙伴之一,让我们通过查阅地图和资料来认识这个遥远又美丽的国度吧。读哥伦比亚简图,完成下面小题。8.哥伦比亚位于()A.北温带 B.东半球 C.大西洋东岸 D.南美洲9.哥伦比亚的地形地势特点是()A.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B.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C.地势东高西低 D.地势南高北低10.哥伦比亚的城市分布()A.比较均匀 B.以首都为中心放射状分布C.比较集中 D.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答案】8.D9.A10.B【解析】【8题详解】哥伦比亚南部被赤道穿过,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A错误;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80°-160°E。图中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可判断该国位于西半球,B错误;西邻太平洋,位于太平洋东岸,C错误;该国位于巴拿马运河以南,位于南美洲,D正确。故选D。【9题详解】结合陆高图例可知,哥伦比亚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图中河流多是自西向东流,可推断该国地势西高东低,BCD错误,A正确。故选A。【10题详解】哥伦比亚地处低纬度,西部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气候适宜,所以人口和城市分布在西部地区,以首都波哥大为中心放射状分布;东部为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哥伦比亚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邻委内瑞拉、巴西,南接厄瓜多尔、秘鲁,西濒太平洋,西北与巴拿马相连,北临加勒比海。哥伦比亚本土绝大部分位于北纬4°~12°、西经66°~79°之间,国土面积1141748平方千米,居南美洲第4位,拉丁美洲第5位。读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珠峰的前世今生”漫画图,完成下面小题。11.漫画中,“关系不和”的两个板块分别是()A.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C.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12.漫画中,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A.古地中海消失 B.阿拉伯海扩大 C.南海出现 D.阿尔卑斯山脉隆起【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因此漫画中,“关系不和”的两个板块分别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A、B、D错误,C正确。故选C。【12题详解】由图可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然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古地中海消失,故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古地中海消失。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下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图(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图示区域年降水量()A.赤道附近地区均大于2000mm B.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较西岸多C.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最少的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部14.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海陆分布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15.与图中丙地景观类似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3.B14.A15.C【解析】【分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区域属于南半球,赤道附近降水多,多在20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小于2000毫米,如赤道附近的非洲东部年降水量低于2000毫米,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西岸多,B正确。南回归线向北降水增多,C错误。降水最少的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东西两侧,甲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A正确。甲位于太平洋沿岸,乙位于大西洋沿岸,距海都较近;且纬度相近;人类活动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读图可知,丙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中部有世界上最大的独石山——艾尔斯山,景观图③符合该地景观,C正确。①有企鹅属于南极地区的景观,A错误。②④植被较多,不符合题意,BD错误。故选C。【点睛】虽然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但是它们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例如,由赤道地区到极地地区,有规律地分布着热带的、亚热带的、温带的和寒带的气候。下图是东京和郑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两地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东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东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C.郑州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郑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7.两地()A.受纬度位置影响,东京1月平均气温高于郑州B.受海陆位置影响东京年降水量大于郑州C.受地形影响,东京降水季节变化小于郑州D.受海陆位置影响,东京气温年较差大于郑州【答案】16.D17.B【解析】【分析】【16题详解】由两地的气候特征可以看出,东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故A、B项错误;郑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17题详解】东京和郑州的纬度大致相同,但受海陆位置影响,东京濒临海洋,降水量大于郑州,气温年较差小于郑州,与纬度和地形无关,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点睛】海洋空气温暖湿润,如果受海洋影响突出,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而陆地空气干燥,冬季低温、夏季炎热,如果受不到海洋空气影响,就只受陆地空气影响,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雨少——这种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更加明显。地理老师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实验:同时加热烧杯中同质量的水和沙土(如图),观察二者升温速度的差异,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面小题。18.用该实验可以说明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温度差异 B.冬夏温度差异 C.海陆温度差异 D.不同海拔温度差异19.该实验原理可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A.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喜欢到游泳池游泳B.暑假期间,小贝的爸爸带他去登山避暑C.春节期间,黑龙江的冰雕展吸引了众多游客D.暑假期间,小聪喜欢早上帮父母干农活【答案】18.C19.A【解析】【分析】【18题详解】由题干,本实验用水和沙土升温速度的差异来讲解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差异,故选C。【19题详解】夏季孩子们到游泳池去游泳,因为水里温度低,是海陆因素造成的,A正确。暑假登山避暑,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地形地势造成的,B错误。春节黑龙江的冰雕展主要是当地春节气温低,南方气温高,纬度因素造成的,C错误。暑假小聪喜欢早上干农活是因为早上气温低,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利用实验考查学生对海陆温度差异的理解,并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下图示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动态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1980年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为了()A.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B.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C.遏制人口增长过快势头 D.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21.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①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②人口政策调整要适应人口发展变化③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④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20.C21.A【解析】【20题详解】1980年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由于当时我国人口增长迅速,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控制,与解决人口分布不均无关,当时我国的劳动力很充足,还未出现老龄化问题,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1题详解】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①正确;人口政策调整要适应人口发展变化,②正确;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③正确;增长快时要控制,增长慢时要鼓励,人口政策不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点睛】人口问题是人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的统称。泛指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口自身的发展以及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存、发展问题。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但却有规律可循。读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表和世界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海拔(米)0-200200-500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2500占世界人口比例(%)56.524.011.64.4.2.31.222.从表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23.高纬度地区人口数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植被【答案】22.A23.B【解析】【22题详解】由题可知,根据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表,可以判断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6.5%。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题详解】由题可知,根据世界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可以判断出高纬度地区人口较少,该因为高纬度地区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纬度高、气温低,所以人口稀少。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读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①②③三地最早形成聚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资源 B.气候 C.河流 D.人口25.图中②地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哪个宗教的发源地()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答案】24.C25.B【解析】【24题详解】读图可知,①②③地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生产,为早期聚落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资源、气候和人口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5题详解】世界三大宗教为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②地位于印度河流域,是佛教的发源地,B正确;基督教发源地位于巴勒斯坦地区,A错误;伊斯兰教发源地位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C错误;印度教不属于三大宗教,D错误。故选B。【点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小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地理学习,体会到从地理视角看世界会有很多新发现。例如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的过程中,他对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巨大球体,所以小明为完成关于昼夜的研究,用灯泡模拟太阳,用下图中的____(填字母)模拟地球。(2)图中,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序号____(①/②)所表示的地轴不停地进行旋转运动。(3)甲、乙两地中,人们正值深夜酣睡的是____地。(4)拨动地球仪转动一周,北极附近地区一直不能进入灯光照亮的区域,表明北极附近地区出现了____现象。(5)如图所示日期,太阳光线直射____(纬线),此时,我国最可能出现的情境是____(填字母)。A全国上下正在欢度国庆佳节B.我国北方中学生穿着棉服上学C.正是我国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D.是天安门前升旗最早的一天【答案】(1)A(2)②(3)甲(4)极夜(5)①.南回归线②.B【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球运动演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地球自转的特征、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小问1详解】为了完成关于地球昼夜的研究,可以用能发光的灯泡模拟太阳,因为地球不会发光、不透明,在地球上不存在真实的经纬线,所以用不透明的政区地球仪模拟地球。【小问2详解】读图分析可知,①表示晨昏线,②表示连接南北极点的地轴,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是一天(24小时)。【小问3详解】读图分析可知,甲地处于夜半球,处于半夜时刻,人们正值深夜酣睡中。【小问4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北极地区始终位于夜半球范围内,出现极夜现象。【小问5详解】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天安门国旗升的最晚;我国处于冬季,北方冬季寒冷,中学生穿着棉服上学,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7.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及缓坡上的梯田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地区的最高处与D等高线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2)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索道,已知该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则缆车起点和终点的水平距离为____米。(3)图中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____(填字母和名称)。(4)如果在图示小河上修建一处拦水大坝,坝址最好选择在____(①/②)处。(5)图中C、D两山坡更适合修梯田的是____坡,判断理由是____。【答案】(1)458(2)2000(3)B陡崖(4)①(5)①.C②.C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适合修建梯田。【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缓坡上的梯田景观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例尺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小问1详解】该地区最高海拔为658米,D处海拔高度为200米,最高处与D等高线的高度差约为658米-200米=458米。小问2详解】图上测得甲、乙两地间直线距离约为1cm,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为1:200000,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为1厘米x200000=2000米。【小问3详解】图中B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小问4详解】如果在图示小河上修建一处拦水大坝,坝址最好选择在①处,原因①处位于盆地出口处,为峡谷地形,筑坝工程小,可利用上游盆地蓄水。【小问5详解】图中C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D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故C山坡更适合修梯田。28.为更好地学习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孙老师带着同学们开展了“研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探究活动。读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同学们描画等温线时,发现世界上____洲7月平均气温最低;观察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得出: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是____。(2)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0℃等温线更____(平直/弯曲),在南极圈附近等温线更____(密集/稀疏)。(3)同学们描画等温线时,发现等温线大多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分布与纬度因素有关:等温线不是平直的,大陆边缘处有明显的弯曲,说明气温分布与____因素有关;甲地区气温较同纬度地区____(高/低),说明气温分布还与地形因素有关。【答案】(1)①.南极②.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2)①.平直②.密集(3)①.海陆②.低【解析】【分析】本题以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世界气温分布特征、气温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所有大洲中纬度最高的,且7月为南半球冬季,所以南极洲是世界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通过读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总结出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受太阳辐射影响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小问2详解】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北半球,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下垫面性质更单一,所以南半球0℃等温线更平直;如图所示,在南极圈附近等温线更密集,温差更大。【小问3详解】海洋受热慢散热慢,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在海陆交界处出现大的弯曲,因此等温线不是平直的,这说明气温的分布与海陆因素有关;甲地区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因为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说明气温的分布还与地形因素有关。

29.传统民居是人类智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