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讲明
2、广义上的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紧密联系的其他
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3、劳动法体系: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
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
4、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
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5、劳动法的差不多原则: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
法的本质和差不多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
的指导思想和全然准则。
6、经济性罢工:劳动关系双方冲突猛烈化时由工会组织工人集体停止
工作所采取的一种对抗行动。
7、劳动参与权: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的治理活动并对和自身利益有关
的治理信息有知情权。
8、劳动就业权:具有劳动权益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同时有劳动愿望
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酬劳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益。
9、休息休假权:劳动者在一定时刻的劳动之后所获得的休息休假的权
益。
10、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
上的劳动权益和劳动义务关系。
1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按照劳动法享有权益与承担义务的劳动法
律关系的参加者。
12、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律规范和劳
动合同的约定明确双方之间的权益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13、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律规范,变
更原先劳动合同中确定的权益义务的内容。
14、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
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形。
15、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就劳动合同条款进
行协商,达成协议,从而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相互权益义务的法律行为。
16、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的关于劳动
权益和义务的具体规定,具体表现为合同条款。
17、竞业避止(竞业限制):雇主与雇员通过合同约定,在劳动关系存
续期间和劳动关系解除后的一定期限内,雇员不得从事对雇主有竞争关系
的工作。
18、集体协商: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
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19、集体合同: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酬劳、
工作时刻、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
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20、就业保证:国家为了保证公民实现劳动权所采取的制造就业条件、
扩大就业机会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21、专门群体:谋求职业有困难或需要专门就业服务的人群,包括妇
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专门对待的群体。
22、劳动就业: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
定劳动酬劳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23、职业教育:按照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
对要求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所进行的旨在培养和提升其专业技术知识和职
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24、失业人员: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未从事有酬
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查找工作的人员。
25、职工培训:在职职工为了更新文化知识和提升劳动技能而同意的
一种训练方式。
26、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和企业富余人员任务,
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27、就业训练中心: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劳动就业服务机
构治理指导的就业训练实体。
28、工资:基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按照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截了当支付给劳动者的
劳动酬劳。
29、计时工资:按照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和工作时刻
的长短支付工资的一种形式。
30、计件工资:按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运算工
资的形式。
31、奖金:有效超额劳动酬劳,是职工工资的补充形式,是对在工作
和生产建设中取得杰出成效的职工的一种奖励。
32、津贴:对在专门情形下工作的职工所付出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
费用进行合理补偿的附加劳动酬劳和物质奖励,是劳动酬劳的一种补充形
式。
33、最低工资: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刻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
所在用人单位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劳动酬劳。
34、专门情形下的工资:依法或按照协议在非正常工作的情形下支付
给劳动者的工资。
35、工作时刻: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
完成本职工作的时刻。
36、休息时刻:劳动者按法律规定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由自己自
行支配的时刻。
37、探亲假:与父母或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所享受的
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期。
38、年休假:国家按照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的繁重紧张程度,每年
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
39、职业安全法律保证:国家为了防止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
伤亡事故,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而制定的各种
法律规范。
40、职业安全卫生:直截了当爱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生命安全
和躯体健康的法律制度。
41、职业卫生法律保证: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爱护劳动者在劳动
过程中的健康,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和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所采取的各
种防护措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2、特种作业: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
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43、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专门爱护:针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躯体结
构、生理特点及其各自的专门需要,在劳动方面对他们的专门权益的法律
保证。
44、职业纪律: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
45、对违反劳动纪律的经济处罚:企业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纪律的职
工给予经济方面的制裁,强制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以示惩戒。
46、社会保险:国家依法对遭遇劳动风险的职业劳动者,提供一定物
质补偿和关心,以坚持其差不多生活水平的社会保证法律制度。
47、养老保险:劳动者因年老或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
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补偿和关心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8、失业保险:劳动者因失业而临时中断生活来源的情形下,在法定
期间内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关心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9、工伤保险:依法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损害和患职业性疾病
的劳动者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证、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
等物质关心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0、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
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
的疾病。
51、疾病保险:劳动者及其供给的亲属由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在
医疗和生活上获得物质关心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2、职工福利:行业或单位为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保证职工及其
亲属的一定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
利项目。
53、职工集体福利:为满足职工集体生活需要或职工共同的生活需要
而设置、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和福利性服务。
54、职工民主治理: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的治理活动并对和自身利益
有关的治理信息有知情权。
55、职工代表大会:国有企业职工民主治理和民主参与的差不多形式,
是职工行使民主治理权力的机构。
56、行政处分:对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律
法规,情节轻微,不够追究刑事责任而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
57、违反劳动法的责任:即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是劳动关系主体
因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58、对劳动法执行情形监督检查:依法享有监督检查权的机构、组织
或者个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形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制度。
59、一样性监督检查:劳动监察机构并未发觉用人单位有任何违反劳
动法的行为而对其记性的例行检查、不定期检查。
60、其他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
自职责范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形进行监督。
61、行政责任:要紧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行政部门实施了劳动法律法规
所禁止的行为,引起行政上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依法应当给予的行政制
裁。
62、劳动争议: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益和劳动义务发生
的纠纷和争议。
63、集体争议:劳动者一方的人数达到法定人数以上同时基于共同理
由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
64、团体争议:代表和爱护全体职工共同利益的工会与用人单位由于
签订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65、劳动争议的和解: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就争议的
解决达成一致意见的处理方式。
66、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律规范,终
止其相互间的劳动权益义务关系。
67、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紧密联系的其
他社会关系。
二、简答题
1、简述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1)劳动关系(2)与劳动关系有紧密联系的社会关系
2、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点。
(1)劳动法上的劳动,一样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全过程中的劳动。
⑵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不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3)劳动法
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不于单个的家务劳动。
3、简述劳动关系的特点。
(1)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
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3)劳动关系双方在爱护各自
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4)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治
理和被治理关系。
4、简述劳动关系的种类。
(1)从不同所有制关系,能够分为全民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
劳动关系、个体经营劳动关系、联营企业劳动关系、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
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等;(2)从职业分类上能够分为企业的劳动关系、
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3)从资本的组织形式上能
够分为国有控股公司的劳动关系、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
关系、有限责任公司的劳动关系。(4)从工人运动角度分类,能够分为利
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利益和谐型劳动关系。(5)从
集体谈判制度上能够分为个不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
5、列举与劳动关系有紧密联系的社会关系。
(1)国家进行劳动力治理中的关系;(2)社会保险中的某些关系;(3)
工会组织与企业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4)处理劳动
争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5)其他有关治理机构在监督劳动法执行过
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
6、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的区不。
一、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以及财产关系有紧密
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尽管有一部分也涉及财产关系如工资酬劳和人身
关系如职业安全,但这些关系是基于双方主体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的。
二、两者的主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是公民、法人,或一方
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
动使用者)。
三、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民法以双方平等主体等价有偿为原则。
劳动法除一样性双方平等原则外,对某些主体还有专门爱护原则,如女工
与未成年工的专门爱护。劳动法的某些关系也不可能是等价有偿的,如社
会保险中的一些关系。
7、简述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不。
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调整的是在国家和谐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
的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法调整的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
8、简述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不。
调整对象不同: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
项社会关系,行政关系必须有一方是行政机关;劳动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
而劳动关系必须有一方是劳动者。
9、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其他法律
规范中有关劳动咨询题的规定;(6)地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7)地
点规章;(8)国际法律文件;(9)国际惯例。
10、简述劳动者个人的权益和集体的权益。
个人权益:(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益;(2)获得劳动酬劳的权
益;(3)获得休息休假的权益;(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爱护的权益;(5)
同意职业培训的权益;(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益;(7)提请劳动争
议处理的权益。
集体权益:(1)结社权;(2)集体谈判权;(3)罢工权;(4)参与权。
11、简述劳动者的差不多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2)提升职业职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2、简述劳动合同的法律特点。
(1)主体具有特定性;(2)内容具有劳动权益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
(3)具有双务、有偿、诺成合同的特性;(4)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关系。
13、简述劳动合同的成立与劳动合同的生效的联系与区不。
所谓劳动合同成立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确立劳动关系意思表示
一致,并就劳动合同条款经协商一致,签订了协议。劳动合同生效是指劳
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不,劳动合同成立
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
只有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只有当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
符合《劳动法》规定及有关法律规范时,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爱护,产生
当事人期望的法律后果,否则将导致合同无效。
14、简述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
(1)劳动合同的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爱护和劳动条件;(4)
劳动酬劳;(5)劳动纪律;(6)合同终止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15、简述集体合同的法律特点。
(1)主体具有特定性;(2)内容侧重于爱护职工权益的规定;(3)订
立有严格的程序和形式要求;(4)专门的双务合同;(5)具有劳动基准法
的效能。
16、简述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1)集体协商,拟定集体合同草案;(2)讨论并通过集体合同草案;
(3)签署集体合同与审查备案。
17、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特点。
(1)主体具有特定性;(2)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即公民在主观上
必须具有求职的愿望;(3)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制造财宝或有益于社会
的劳动;(4)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酬劳或经营收入。
18、简述专门群体包括哪些人。
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其他需要专门对待
的群体。
19、简述我国工资保证法律制度的差不多内容。
(1)保证劳动者工资水平的立法;(2)保证工资按规定支付的立法;
(3)严禁非法扣除职工工资的立法。
20、在我国实行缩短工时制应当遵循哪些规则。P207
缩短工时制是指工作时刻短于标准工时的工作时刻制度。国务院规定
“在专门条件下从事劳动和有专门情形需要适当缩短工作时刻的,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实行”,劳动部规定''在专门条件下从事劳动和有专门情形,需
要在每周工作40小时的基础再适当缩短工作时刻的,应在保证完成生产和
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劳动法》第36条的规定,由企业按照实际情形
决定缩短工时制的适用范畴,只限于在专门条件下从事劳动或有专门情
形的职工。就现时期而言,具体包括(1)从事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
害、专门繁重和过度紧张的体力劳动职工,以及纺织、化工、煤矿井下、
建筑冶炼、地质勘探、森林采伐、装卸搬运等行业或岗位的职工;(2)从
事夜班工作的职工;(3)哺乳未满12个月婴儿的女职工;(4)16岁至18
岁的未成年劳动者。
21、劳动者休息权具体包含内容。
休息权是我国宪法以及劳动法律法规给予劳动者的一项差不多的权
益。具体内容是指:
(1)劳动者依法享有一定期间内休息时刻总量的权益,即《劳动法》规定
的劳动者每日至少享有16小时、平均每周享有128小时的休息时刻的权益。
(2)劳动者在特定时刻休息的权益,即劳动者有权在法定节日、单位确定
的公休日内休息,用人单位不得任意调换。
(3)劳动者享有相对连续性休息时刻的权益。即《劳动法》规定“用人单
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4)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其他休息或休假的权益。如工间休息、年休假、婚
丧假、探亲假等特定休息或休假。22、简述劳动者休息时刻的种类。
(1)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刻;(2)工作日之内的休息时刻;(3)公
休假日;(4)法定节日休假时刻;(5)探亲假;(6)年休假。
23、国家关于职工探亲假的具体规定。
条件: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1
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或父母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圆的,能
够享受规定的探望配偶或父母的待遇。
假期规定:(1)职工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
天;(2)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3)已
婚职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4)凡实行休假制度的
职工,应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
其探亲假的天数。
待遇:1)工资待遇。按照本人标准工资发给工资。2)探亲路费的报
销。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
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
超过部分由单位负担。
24、简述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特点。
(1)实施具有强制性;(2)以劳动过程为其爱护范畴;(3)以改善劳
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要紧途径,通过排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
素,实现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躯体健康的爱护。
25、简述职业安全法律保证的特点。
(1)以爱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为目的;(2)是对各种劳动条件和生产设
备的安全规定;(3)具有突出的技术性特点。
26、简述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专门爱护法律制度的特点。
(1)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目标的一种宏观调控性质的法律制度;(2)具
有高度的法律强制性。
27、简述我国职业纪律的差不多特点。
(1)是为了劳动者的自身利益服务的;(2)是由劳动者自觉遵守的纪
律;(3)是劳动者自愿执行的纪律。
28、简述我国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不,二者相辅相成,关系紧密,
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关于加大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提升生产效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
用。
二者区不:1、性质不同:职业纪律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是一种义务;职
业道德属于思想意识范畴,是一种自律信条。
2、直截了当目的不同。职业纪律的直截了当目的是保证劳动者劳动义务的
实现,保证劳动者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职业道德
的直截了当目的是为了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其他劳动者的合
法权益。
3、实现的手段不同。为了保证职业纪律的实现,法律、法规制定了奖惩制
度,而职业道德的实现,则要紧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依靠社会舆论、社
会习俗以及人们的内心信念。
二者联系:1、主体相同。二者共同给予同一主体一一劳动者。
2、调整对象相同。调整的是同一行为一一劳动行为。
3、最终目的相同。差不多上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正常进行,促进
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完善科学治理,还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进展。
29、简述失业保险的差不多特点。P298
(1)适用对象的特定性;(2)享受保险待遇有一定期限;(3)待遇水
平较低;(4)保险功能的专门性。
30、简述工伤保险制度的特点。P304-305
(1)对象范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2)责任具有赔偿性;
(3)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4)投保人为用人单位;(5)待遇相对优厚,
标准较高。
31、简述职工福利的特点。P318
(1)职业关联性;(2)普遍性;(3)功利性;(4)集体性;(5)效益
性。
32、简述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差不多上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坚持和提
升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差不多任务,以实现社会公平为要紧价值目标的
物质关心形式。
:不同点:(1)经费来源不同;(2)享受主体不同。
33、简述工会的权益和义务。P336-339
权益:(1)参与治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益;(2)
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治理的权益;(3)关心、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和签订
集体合同的权益;(4)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益;(5)交涉和协商的权益;(6)
监督和调查的权益;(7)参与劳动争议解决的权益。
义务:(1)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2)协助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办
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工作;(3)会
通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
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
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4)按照政府托
付,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劳动榜样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
培养和治理工作。
34、简述职工民主治理的差不多特点和作用。P345
特点:(1)职工民主参与是劳动者参与企业治理的权益;(2)是职工
参与企业的治理,是劳动者以职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治理;(3)是指劳动
者对企业内部事务的治理。
作用:(1)职工与企业形成了利益与共、休戚有关的共同体,职工的
主动性、主动性的发挥有了保证;(2)职工对企业的长期进展给予了更多
的关注,而不再盲目追求企业的短期效益或利润,企业资产配置更趋优化、
合理;(3)职工参与治理,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固的劳动关系,使劳资双方
彼此互通信息,是一种信息交通机制,有利于排除劳资隔阂,防止发生不
必要的纠纷。
35、简述劳动法中行政处罚的形式。P359
(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4)责令停产停业;(5)
吊销许可证、执照;(6)通报批判。
36、简述劳动法中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的专门性。P361
在劳动关系缔结的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具
有相应的民事权益和义务,如果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或不能完全履行
义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缺失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要紧表现
为损害赔偿责任。劳动关系与一样的民事关系不同,除了具有平等性以外,
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还具有一定的人身隶属性,劳动者处于相对弱者
的地位。考虑到劳动关系的这一特性,从爱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动身,
劳动法中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体现出“法定责任优先”的原则。劳动法中
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体现出“法定责任优先”的原则,即违法行为人应当
承担的民事责任要紧由有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直截了当规定其具体形式和标
准,当事人之间关于民事责任的约定要与法定的形式和标准相符,一些国
家还禁止使用违约金、保证金等责任形式。这一原则有不于一样民事法律
关系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约定优先的原则的,页体现了劳动法的社会法性
质。此外,在承担民事责任的时候,劳动法普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法
律则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某些情形下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法律则明确规
定用人单位在某些情形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也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
斜爱护。
37、简述劳动监察的差不多属性。P379
(1)法定性;(2)行政性;(3)专门性;(4)唯独性。
38、简述群众监督的形式和要紧特点。P388
形式:(1)直截了当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监督;(2)报刊等传媒监
督;(3)其他群众组织的监督。
特点:在劳动监督体系中,群众监督是对行政监督和工会监督的必要
补充。(1)监督主体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2)监督方式具有特定性和任
意性。
39、简述我国劳动争议的范畴。P401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I、劳动爱护的规定发生的争
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按照本条
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40、简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范畴。P406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爱护的规定发生
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调解
的其他劳动争议。
41、比较劳动争议的基层调解与仲裁和诉讼中的调解的异同。P411
同:(1)差不多上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2)都有第三者从中调和;(3)
都依法进行;(4)都着重讲服教育。
不同:(1)主持者不同;基层调解是在用人单位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
进行的,仲裁和诉讼中调解分不在仲裁庭和人民法院主持下进行。(2)遵
循的程序不同;基层调解遵循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特定程序,仲裁
和诉讼中调解遵循各自的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
(3)调解书的效力不同。通过基层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而仲裁和诉讼中形成的调解书经送达当事人即具有法律效力,能够申请人
民法院强制执行。
42、简述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P414
(1)管辖。地点各级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管辖范畴由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确定。(2)仲裁参加
人。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企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参加仲裁
活动,依法成立的其他企业或单位由其要紧负责人参加仲裁活动。(3)申
请与受理。仲裁委员会仲裁劳动争议第一必须要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无
权仲裁。《劳动法》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
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仲裁预备。仲裁委员会决定受
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7日内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
规则》组成仲裁庭。(5)案件审理。案件审理一样包括:通知、调解、开
庭裁决、结案等程序。(6)法律文书的生效和执行(7)仲裁监督
三、论述题
1、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和区不。P62
联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现实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
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国家总是依据客
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制定劳动法律规范,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进
展变化了,要求劳动法律关系作相应调整,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变
化。实际的劳动关系也正是通过法律关系的形式得到巩固和爱护。
区不:(1)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2)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3)两
者的内容不同。
2、劳动法的适用范畴。P24
(1)空间适用范畴(2)时刻适用范畴(3)对人的适用范畴
3、什么缘故劳动法是独立法律部门。P30
(1)有特定的调整对象;(2)有特定的主体;(3)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点。P63
(1)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2)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
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点;(3)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5、公民的劳动权益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P64
(1)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16周岁;(2)劳
动者的劳动权益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3)劳动者
的劳动权益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亲自实现;(4)某些劳
动者的劳动权益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6、履行劳动合同应当坚持的差不多原则。P82
(1)平等自愿原则;(2)协商一致原则;(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
规原则。
7、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不。P119
(1)主体不同;(2)内容不同;(3)目的不同;(4)适用范畴不同;
(5)效力不同;(6)形式要件不同;(7)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
8、比较职业培训与一般教育的异同。P152
联系:二者差不多上为了培养和提升人的才能及文化技能水平,同属
智力开发活动;一般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一般教育的延伸和专门化。
区不:(1)教育目的不同;(2)教育对象不同;(3)教育内容不同;(4)
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同。
9、我国劳动法中规定的工资分配的按劳分配原则。P175
按劳分配,即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标准确立个人工资额。
(1)按劳分配原则存在的社会进展时期,只能是商品经济和生产力水
平还不够高度发达的时期;(2)按劳分配原则,直截了当服务于《劳动法》
促进经济进展的立法目的;(3)我国工资分配中的按劳分配原则,强调以
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取得工资的唯独标准,实行工资中的人人平等、同
工同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的差不多分配规则,并不能
因民族、性不、年龄、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而在工资方面形成差不。
10、工作时刻法律规范的作用。P204
(1)利用工作时刻制度,和谐劳动酬劳分配关系;(2)促进企业的现
代化治理;(3)保证劳动者休息权益的实现;(4)调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
矛盾,促进社会就业。
11、我国的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P243-244
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是通过立法规定的,在我国境内的一
切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制度。
(1)建设单位在申报建设项目时,应按规定同时提出安全卫生设施的
方案,所需经费应纳入总投资打算。审计部门应一并审批下达。(2)设计
单位在设计主体工程项目时应同时编制《职工安全卫生篇》,详细讲明可能
产生的职业危害和应采取的措施及其预期成效等,并严格规定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3)施工单位对安全卫生设施应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施
工,并保证质量;(4)工程项目竣工后,当地劳动、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对
工程的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试运行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
使用。(5)对违反“三同时”制度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者的法律责
任。
12、职业纪律的调整范畴。P269
职业纪律的调整范畴,是整个劳动过程以及与劳动过程有关的一切方
面,包括工作时刻、劳动态度,执行各种生产、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销售保价合同协议
- 广告运营采购合同模板
- 高项第合同履行与监督的现代化手段
- 新疆科技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银川市灵武市2025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内蒙古能源职业学院《钢琴作品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乐山市五通桥区2025届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漳州市龙海市2025届五下数学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
- 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2024-2025学年高考数学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19)含解析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鉴别真假黄金
- 2024-2030年中国虾青素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警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魔镜洞察】2024药食同源保健品滋补品行业分析报告
- CJT 225-2011 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
- 鲜叶购销合同2024年
-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原因分析及预防干预措施的探讨
- CJJ2-2008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四川省广安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JJF(机械) 1066-2021 超声显微镜性能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