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什么是生态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品质有哪些?3.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4.如何理解科学精神?5.为何科学的哲学研究成为理解科学本性的重要方面。6.什么是实验方法?其特点及作用有哪些?7.科学假说的哲学基础?8.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9.“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即是10.可证实标准是什么?11.生态伦理学毕竟是本世纪以来形成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主张尚存在着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方面12.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13.如何写好一篇科研论文?14.神秘性,借助了超常识、超自然力等说法来解释现象,把15.归纳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地看待归纳法?16.论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17.工程活动的系统性与协调性18.创造性思维必备品质有哪些?19.价值、技术价值定义及其二重属性20.科学发展的三种模式(归纳主义的累积模式、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科学发展历史主义模式)21.创新动力并不是这些力量的简单加和。创新主体和创新动力的多元使动力结构中往往存在下列潜在冲突22.从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角度,论述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23.试比较第一、第二、第三次科学革命的特征。24.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25.如何理解“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跨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26.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27.科学技术发展的政治环境28.汤浅光朝的科学中心转移理论29.什么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有哪些特点?30.两种模式所强调的发展过程的重点不同31.自然界的主要运动形式有哪些?32.STS(科学、技术与社会)33.科学方法对提高自我科研能力的启迪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未知事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34.医学的五个人文特点35.生态伦理学之进步性36.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你如何看?37.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38.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前提有哪些要点?39.试述技术创新的实质。40.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41.生态自然观核心思想42.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4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44.简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45.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基本规律46.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47.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48.什么是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49.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合理性、局限性、意义?50.是重新审视传统医学目的后提出来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51.理论创新的要素、条件,以及与思维的关系?52.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是什么?53.什么是观察?观察与理论的关系如何?54.强化整个社会的法律道德约束55.第一次科学革命特点:56.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57.科学和科学事实的关系58.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59.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60.创新动力的形成在企业具有创新技术机会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创新动力的形成有赖于上述各种冲突的消除或缓解。只有在如下条件下创新动力才能形成61.从哲学的角度看,产生复杂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2.费耶阿本德是怎样批判理性及理性方法的?63.突现具有以下基本特点64.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及其如何提高创造型思维能力?65.简述实验方法的特点。66.传统上,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界。现在生物分为,五大类群或六大类群。67.现代自然观是基于自然演变与社会兴亡交替的对比,形成历史性的自然观,把自然界视为与人类社会具有相同演变机制的世界,形成辩证的发展观念,既所谓“自然是历史的,历史是自然的”。这一观点的基本特点:68.科学技术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当代科学技术整合的一个表现69.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70.简述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71.生产劳动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和纽带72.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73.科学问题的来源有哪些,科研选题有何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步骤74.试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75.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个人性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科学假说形成的途径2.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曾得益于艺术3.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4.崇尚分析方法(A→A)5.由系统理论引起的哲学问题6.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7.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具体包括8.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9.如何发现和捕捉机遇?10.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1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12.科学理论的四个特征:13.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4.现代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在结构上逐渐整合15.如何理解医学是一门价值学科?16.“以生态为中心”即是17.第二次科学革命特点:18.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科技对人际环境的负面作用完全是人类自身的责任,评论并说说你的看法。19.宗教的对科学的反对20.现代技术的知识本质21.技术具有双刃剑效应22.环境保护的落脚点在于科学认识、技术发展与制度建设。23.三种类型技术要素的关系24.1、技术科学化2、两重含义25.简述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26.技术价值定义,其是否来源于技术本身属性?27.什么是自然科学,其主要特征有哪些?28.什么是形象思维?什么是直觉思维?29.什么是系统,其突出特征是什么?30.请简述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观。31.创新激励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四种32.科学发展的起点不同33.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34.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突出特征是什么?35.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36.什么是高技术、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37.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38.为什么说归纳和演绎本质上是一种方法?39.简述科学的几种结构和图式。40.技术创新的运行主要包括以下机制41.简述“理论负荷论”的主要内容。4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43.简述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三人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44.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45.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46.是否只有科学有了新突破,才带来技术的发展?你如何看待技术发展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47.简述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内容48.简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49.科学理论评价的四种基本观点50.简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理论构建方法。51.为什么说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实现自然观的历史的革命性变革?52.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53.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需要什么条件?54.什么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有哪些特点?5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56.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57.论述库恩的发散式思维的方法论作用。58.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59.系统自然观产生的两个原因60.如何理解系统的“突现”性质?61.结合实际谈谈决定科学家在科学共同体内分层等级结构中位置的因素。62.机遇产生的根源有哪些?63.为什么说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实现自然观的历史的革命性变革?64.演绎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65.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66.学习方法要注意的问题67.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作用及其可靠性?68.陈述费耶阿本德的相对主义思想69.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70.现代科技的主要趋势?71.科学技术负效应的表现形式:72.什么是自然科学?其主要特征有哪些?73.在科学假说的检验中证实、确证与证伪之间的关系怎样?74.为什么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75.库恩的范式论科学发展的常规科学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危机的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由于对生态系统中物质条件基础的破坏,引发的生命系统与生命支持系统之间的不和谐。机械、物理和化学等非生命的人工变革活动,是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第二类生态问题是人工自然直接导致生命体之间的不和谐。第二类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工生命的产生。 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土地荒漠化:沙化、盐碱化等去生命变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生化污染为主;矿物资源储量减少;大量生物物种减少和新的危险生物出现;人口过度膨胀:造成人与其它物种的不平衡,人与人的不平衡以及人与支持系统的不平衡;间接表现:某些被认为是自然灾害的现象,可能是人为的结果,即生态危机的表现之一。2.参考答案: 1)专一;2)猎奇;3)理论建构能力;4)层次联动能力;5)全息辨查能力;6)由于怀疑和批判;7)善于综合;8)辩证思维能力;9)善于科研选题;10)创造性思维应有的人格特征。3.参考答案: 通过从科技投入体制、科技结构比例、科技法律调整、科研管理体制等方面对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可以使我国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投入体制和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运行机制;同时储备丰厚的长期发展的战略资源、形成透明公正的法律体系并在管理体制上根本解决科研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科技与经济脱节等问题,最终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拥有更好的发展。4.参考答案: 概念: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在认知层面,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理性精神;在社会建制方面,科学精神是科学共同体的理想化社会关系准则;在文化价值层面,科学精神的展开体现了作为先进文化的科学与社会的互动。 科学精神的核心: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开拓新视野,发掘新力量,拓展新空间,引入新方法,激活新思想,培植新精神。 科学精神内涵的展开: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5.参考答案:科学本性的问题,不可能在科学本身之中得到解答。而哲学则这这一问题的理解提供了规范性的处理与论证分析,并构成理解科学重要而不可忽视的方面。6.参考答案: 实验方法是试验者根据科研课题的目的要求,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客观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变革认知对象,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实验方法的特点包括: 1)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 2)实验方法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在极端的条件下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3)实验方法可以再现、加速、延缓或模拟研究对象; 4)实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实验方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验是检验各种学说、观点的真理性的标准,是证实科学知识的手段; 2)实验是获得新假说、新理论的直接来源,是发展科学知识的手段。7.参考答案: (1)科学假说应当符合科学世界观; (2)科学假说不应当与科学中普遍的、经久考验的规律和理论相矛盾; (3)科学假说不应当同已知的经过检验的事实相矛盾,并且必须尽力做到,假说不仅能解释个别事实,而且能解释一系列事实的总和。 (4)科学假说应当是可检验的; (5)科学假说应当符合简单性原则,以便假说尽可能地简单,并能由少数几个原理和基本假说来解释一定领域内所有的已知事实; (6)建构的科学假说体系应当具有自洽性和相容性。8.参考答案: 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分为近代前期的机械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近代后期的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的根本变革,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变革,对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的批判,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否定。9.参考答案: 人类中心主义,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主张以人为核心的观点。无论是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在日益恶化的环境迫使下对自己观点有所修正的人类中心主义,都主张以人为本。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其道德地位优于其他物种,其他存在物都无内在价值,仅有工具价值。10.参考答案: 把划界看作他们科学观的基本点。主张的划界标准就是意义标准。认为科学理论是由有意义的命题组成的,只有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否则便是应当拒斥的非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命题。11.参考答案: ①按照当代生态伦理学的观点,人应该把自己看作生态系统中普通的一员,尊重和关爱每种自然物的价值和权利,甚至不得以任何形式剥夺自然物的存在权利和改变其生存形式。然而,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又必然要以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和变革作为前提和条件,没有这种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如此,便产生了人类的生存需要和自然环境权利之间的矛盾,要么就放弃对人类生存权利的追求,要么就要对自然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形态作出变革。对于这种矛盾,当代生态伦理学始终没有找到使二者相互协调的桥梁和途径; ②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能否真正建立?按照生态伦理学的观点,每种自然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只能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因此人必须对自然物尊重和关爱,承认其内在的价值。但是,无意识的自然环境能否成为道德的主体,与人之间能否建立相互的道德关系,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生态系统本身是人类生存的场所和条件方面来说,它似乎关爱、支持着人类的生存,但它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危及或威胁到人的生存,这种威胁也并非一定是人类所为,而是来源于各种自然力量的盲目的无意识的作用。12.参考答案: 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13.参考答案: 1)为论题确立要领,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关注国家战略目标,研究国家科技行动纲领;②关注社会需求及其变化;③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避开纯理论问题;④小题大做,切记大题小做。论题选择要切实考虑自己的理论能力与资料获得能力;⑤要有所创新。 2)论证切入时包括五个步骤:①对象为何;②对象如何;③问题何来;④本文何为;⑤本文何用。 3)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遵循整体性原则、“正反合”原则、逻辑递进原则、辨证叙述原则,、参考文献的新近性和权威性的原则。 4)论文分析时注意必须顾及八个要件,即性质、要素、方面、部分、环节、条件及条件变化、历史阶段、未来趋势。 5)注意论文类型的选择。一般论文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概念分析型、比较研究型、问题—对策型、性质—功能—关系型、历史—趋势型、资料考证型、综述型。把握住论文的大致类型,后期的资料收集才能更具有针对性,才不至于使论文偏离主题。14.参考答案: 相信诉诸于信仰,甚至以“信”作为“真”的前提。常用含混不清的陈述骗取视听也常借助日常经验进行某种半真半假的“预测”。15.参考答案: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按照它概括的内容是否完全而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有数学上的穷举法,不完全归纳法中,穆勒提出了归纳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归纳问题主要是指归纳合理性及其辩护问题: ⑴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主义的辩护 ⑵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归纳的证明 ⑶归纳推理要以自然齐一律和普遍因果律为基础,而这两者并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正确认识归纳法: ⑴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 ⑵归纳推理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性性的结论 ⑶科学认识中,把归纳法和其他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克服单独运用归纳法带来的局限性。16.参考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思维的综合。特点:1、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2、多有直觉思维出现;3、创造想象参与;4、多有灵感出现。提高: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方向和范围的,可以“标新立异”“海阔天空”“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有三个指标:(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发散思维的这三个特点有助于人消除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等消极影响,顺利地解决创造性问题。集中思维在创造活动中发挥着集大成的作用。当通过发散思维,提出种种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时,并不意味着创造活动的完成,还需从这些方案、方法中挑选出最合理、最接近客观现实的设想,这一任务的完成是靠集中思维来承担的,集中思维具有批判地选择的功能。 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步地分析,而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直觉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思维活动,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是拘泥于细枝末节;二是对问题的实质的一种洞察,而不是停留于问题的表面现象;三是一种跳跃式思维,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展开思维过程。直觉思维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助于人们形成深邃的直觉。 创造性思维有创造想象的参与。因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个体在进行思维时借助于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来进行探索。创造性思维只有创造想象参与,才能从最高水平上对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组合,构筑出最完整、最理想的新形象。17.参考答案: 所谓系统,就是将多种相互作用的人、机因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人力、材料、信息和能源的调配与控制,以实现某一理想的目标。”这几乎就是工程本身的定义。除了工程活动内部的系统协调,还必须与其环境中的其它系统相协调,工程的结构和功能要与生态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协调。以系统协调的项目管理方式进行工程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的成功。由此,我们必须树立工程的系统协调观。18.参考答案: 创造性思维主题必须具备如下十方面品质:①专一“专一”是指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所研究的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②猎奇不受专业界限的限制,对专业以外的其他科学知识抱有兴趣;③理论构建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念的构建能力,二是文章体系的建构能力;④层次连动能力要对对象的各个层次进行穿梭性考察,以揭示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⑤全息辨察能力即察微知著、一叶知秋式的洞察能力;⑥勇于怀疑与批判不迷信权威之见,带着怀疑、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一切理论;⑦善于综合主要包括三方面:理论嫁接、综合前人的成果资料和寻求批评和意见;⑧辩证思维能力要学会从正面、反面、不同侧面及在动态变化中认识事物、分析问题;⑨善于科研选题科研选题是关系到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环节;⑩创造性思维应有的人格特征比如高度的自主性;有创造力,不墨守陈规;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等。19.参考答案: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技术价值是指技术对个人或社群的意义,是人与技术之间的有用性关系。技术价值的二重属性1)技术的自然价值是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它是是技术“真理性”的表现。能够表现出技术中所具有的跨文化的中立性,使得技术具有跨界转移性和世代传承性。2)技术的社会价值是在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过技术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通常,人们进一步把技术的社会价值按实践领域的不同分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道德价值等不同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以自然价值为前提,同时也反作用于自然价值。从根本上看,技术以社会价值为根本,就像拉兹漫在《技术垄断》中引述的古德曼的观点:技术本质上是“道德哲学的分支”。3)技术价值的二重性,一方面表现在技术应用结果的属性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技术价值评价的公共性上。自然价值总是指那些技术应用结果中遵从自然规律的属性,以及在评价上具有较高公共性的技术价值属性。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并没有把技术一分为二,它们是对同一个技术价值的不同属性的表现。技术价值的特点客观性:从技术的自然属性而得;实践性:从技术的活系统属性而得;历史性:从技术的社会属性而得;相对性:从技术发展的历史性而得。20.参考答案:a归纳主义的累积模式:主要观点:科学起点问题,观察;经验论问题,经验是科学的全部基础,一切科学理论都建立在经验之上;科学发展方式,科学发展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科学进步的历史是连续渐近的历史。b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基本观点:科学问题->猜想->证伪->新问题;科学的起点:从问题开始;科学研究方法,猜想-反驳方法;科学标准,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科学发展方式,不是从观察经验到理论归纳,而是从问题到猜想、反驳的过程。c库恩科学发展历史主义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的常规科学。(范式):指从事同一个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念和方法。(前科学):尚未形成该科学“范式”的原始阶段,是科学的“早期发展阶段”或初始阶段。(常规科学):范式的形成是科学达成成熟的标志,形成范式的成熟科学。(反常):当科学家发现了用范式难以解释的现象,这些属于范式预期之外的新事物、新现象、新发现就是反常现象。(危机):当反常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无法排除时就导致了危机。(革命):一些思想解放、具有革命批判精神的成员勇于创新,去建立新理论、新范式取代旧范式,以解释吸收反常。(新的常规科学):革命之后进入的常规科学。21.参考答案: (1)企业发展和追求当前利润之间的潜在冲突。 (2)自由研究活动与企业控制下的规定研究活动之间的潜在冲突。 (3)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潜在冲突。 (4)销售部门与研究和发展部门之间的潜在冲突。 (5)研究与发展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潜在冲突。 (6)企业创新动力与环境动力之间的潜在冲突。22.参考答案: 科学技术运行的硬件资源包括设施资源,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三个方面。作为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一,设施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实验装备和网络设施三个方面,而经费投入有国家投入,企业投入及风险投资等。而人力资源多是指人才。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除了硬件资源的支撑外,还需要软件资源作为支撑,软件资源是支撑科学技术运行的重要资源,具有可塑性,对科学技术活动扩展其深度和广度具有重大意义。归纳起来包括信息资源,制度资源和奖励制度三个方面。23.参考答案: 第一次科学革命特点: 1、近代科学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上历史舞台,争取了崇高的社会地位2近代科学作为一种实验科学,在实验与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变革。3近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率先在欧洲国家确立起来,开展了科学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第二次科学革命特点: 1、这次科学革命是自然科学的全面变革。 2、这次科学革命同第一次技术革命相互交织而同步进行。 3、这次科学革命席卷欧洲大陆,扩大了科学的社会影响。 第三次科学革命的特点: 1、这次科学革命主要是一场划时代的物理学革命,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三次理论大综合,建立起崭新的科学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 2、这次科学革命使得人类认识伸向微观和宇观两极,是科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揭示出对物质和宇宙的认识是不可穷尽的。 3、这次科学革命对技术发展和生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这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迭次发生与紧密结合,导致国家规模的大科学工程产生。24.参考答案: 主要指以技术知识为象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25.参考答案: 唯物主义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程度相联系的。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在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它总是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形态: ①朴素唯物主义,产生于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萌芽初期将自然现象看做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并在某种固定形体的形体中寻找统一,随着人们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逐步摆脱了把世界本源归结于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并进一步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 ②机械唯物主义,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向适应,出现了以培根等人为首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当时尚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时期。近代自然科学才处于形成与发展初期,机械力学占首要地位。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其发展的顶峰。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成日益成熟,在哲学上表现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解体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产生。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马恩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的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它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6.参考答案: 科学理论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 基本特征: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普遍性)27.参考答案: (1)政治因素影响着科技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2)政治形势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 (3)科技发展与军事斗争的关系;28.参考答案: 不同的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会成为科学活动的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中心会不断转移,这种中心转移又促进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汤浅光朝还详细描述了科学中心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到美国的转移路线,被称作汤浅现象。29.参考答案: 科学事实亦即经验事实,是指客观事件在仪器和符号系统中的表征或主观陈述。科学事实具有个别陈述性、真实性、精确性和系统性的特点。30.参考答案: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和库恩的范式论模式都强调了革命的作用,但波普尔似乎对科学发展中的量变重视不够,库恩在他的范式论模式中则强调了常规科学的发展作用,同时明显地突出了量变到质变之间的转化。波普尔突出了动态的进攻性的“证伪”,而库恩则动静结合,强调辩护性的“范式”。31.参考答案:1)微观物理运动2)宏观物理运动3)宇观物理运动4)化学运动5)生命运动32.参考答案: 1)STS是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研究项目,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三者的协调发展。它首先出现于美国。直接的原因有生态问题和越战等。STS与其说是一个学科,不如说是一个纲领,因为它以鲜明的价值观和目的作为前提,综合地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求解方案。 2)六十年代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有一个研究项目也称为STS(ScienceandTechnologyStudy),翻译为科学元勘、科学技术学或科学技术论。它起因于科学技术教育改革的需要,这一学派重视从社会与心理等因素研究科学知识的本质与发展的规律。极端的观点认为社会原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论在社会认识论方面对自然辩证法研究有很大的启发。33.参考答案: 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要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疑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方法就是认识自然的最重要的工具。在科学史上,那些杰出的科学家无一不是科学方法的大师。伽利略发现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与他正确运用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以及善于进行逻辑推理分不开;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许多结论都是运用理想实验方法论证的;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与他正确运用类比方法有很大关系。美国科学家朱克曼在《科学界的精英》一书中讲到,他曾经对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就以下问题要求回答:“你从当学生时从导师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知识还是方法?”被调查的科学精英们竟惊人一致的回答: 27是方法。的确,没有正确的科学方法,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探索、创造,丰富的知识只能成为一部“活字典”,即使是天赋的才能,也不可能很好的发挥。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难才能的发挥。”开普勒在年轻时就表现出很好的数学才能,但由于思想方法的错误,他前半生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就,只是在成为第谷的助手以后,从第谷那里学到了缜密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才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太阳中心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科学素质,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34.参考答案: 1.医学是人与人的关系,不同于人与物的关系; 2.医学是彼此同意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3.医学是一种置身于不平衡关系中的治愈技艺; 4.医学是有别于法律和教育的教导关系;35.参考答案: 生态伦理学是根据生态学的成果,并对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而建立和发展的,其矛头直指“人类中心论”的价值观,号召人们从整体主义的哲学观念出发,尊重大自然的权利和价值,承担起对自然界进行保护、尊重、关爱的伦理责任。这种理论主张对于人们改变原有的“主-客体”分裂观念,实现人对自然的协调一致关系,促进人与自然持续、和谐的共同存在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36.参考答案: 系统演化的总趋势是确定的,即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但是由于系统的演化具有混沌性、复杂性、突现性等特点,如混沌是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复杂性系统具有内在随机性与复杂性,因此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37.参考答案: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和外核学科。其研究的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和科学技术史。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科学技术史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历史演进的一门学科。38.参考答案: 1)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树立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 2)深刻反思人类自身的能力及能力的限度; 3)人类必须提高自身的整合能力。39.参考答案: 将新技术所具有的新观念、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模式产品化、商品化,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从而最终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一般特征是市场性、创造性和综合性。40.参考答案: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物圈所以被称为生态圈,就是因为它普遍存在着生命现象。在整个生物圈中,森林、草原、海洋等地带有大量的生物生存,即使“死寂”的沙漠或冻土带中,也有生命存在,也分别构成了沙漠生态系统和苔藓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就是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的一张生命之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生存,就无所谓生态系统;二是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输入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元素合成的有机物质,经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再回到环境中。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来的稳定状态,不是单纯的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那种认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任何干预都是破坏生态平衡的观点是错误的。当人们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时,不必要也不可能完全不去打破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生态系统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的效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41.参考答案: 一是生态系统是整体性的有机系统,处于进化之中;二是坚持生态中心的价值观,即以生态的利益为最高原则。⑴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⑵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⑶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⑷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 一方面: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其中的特征信息是生命体共有的。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公共信息才是生态系统的本质所在。人的特有性质不能成为生态系统的特征信息。任何生命物种不能把其个性强加于其它生命体之上。 另一方面:认识主体本身参与生态过程。这种整体性与现代物理学的情况相似。整体性表现在主客体关系的客体化上。相对论力学中的信号是测量中建立起来的主客关系,同时也是认识对象的一部分。而且,这种传播关系以及认识活动,也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特征信息要求。 生态自然观的特色,就是包含了价值观的内容,这种情况在以往的自然哲学中是没有的。价值观是对人与社会行为目标的要求。由于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社会在内,价值观又是认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知识形态,所以,在生态自然观中,这种要求不可缺少42.参考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与机制是和科学技术的下列特点分不开的。 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1 .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科学的技术化既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又指科学研究需要应用技术手段和工具,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依赖于实验技术上的突破。技术的科学化既指已有技术经验知识借助科学理论指导二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并上升到技术科学,又指技术进步以科学发展为先导技术上的重要发明通常直接来自科学研究的成果。 2.“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体系结构,其一体化表明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周期不断缩短,技术更新不断加快,提出了对研发投入的更高要求,对三位一体复合人才的迫切需要以及适应三位一体整体发展的形式和场所。 二、科学技术社会化: 1.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大科学促进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使科学、技术及其经济、社会之间的传统界限日趋模糊; 2.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兴起:它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有力地加速和激活了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三、科学技术业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1.高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是知识经济的带头产业;2.国家创新系统是科学技术的新体制,是为了保障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发挥国家在促进科学技术创新系统应运而生。43.参考答案: 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它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描述系统,必须包括五个基本因素:系统的组成、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环境、系统的功能、系统的边界。系统的结构是指组成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结构组成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 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是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基本属性。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44.参考答案: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有: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减少环境污染;树立生态自然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 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45.参考答案: 1.特定物质层次结构与特定能量状态相适应的规律 2.特定层次系统的尺度与结合能成反比的规律 3.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与风度成反比的规律46.参考答案: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当前,我们常常强调企业要节能减排,而不重视强调全民的节能行动,这是被动的建设方式。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首先党政机关干部要在公众场所和各种传媒上大力宣传及贯彻生态文明观,因为只有他们具备这一理念,才能在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坚持环境友好和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同时全民都要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既建设和谐美好、生态优良的人类家园,又实现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要求。另外,积极倡导民间力量参与环保事业,开放社会及民众的舆论监督,才能使生态文明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47.参考答案: 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容 1、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 2、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 3、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 4、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1、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 2、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 3、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48.参考答案: 科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通过判断、推理来表达事物一般关系、基本规律的基本单元,是科学思维的细胞。科学概念形成的要点是归类、排除和抽取,即划定所考察对象的外延,先给出一个试探性的规定,然后把“类”中的个别的特征与试探性规定相比照,剔除错误的概括,补充遗漏的特征,逐步使概念臻于完善。49.参考答案: 合理性:强调科学发展的革命性;把问题看作科学发展的动力;强调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强调科学理论的可错性。 局限性:否认科学发展包含量变的过程;忽视假说形成的经验基础和逻辑解释;否定归纳法作用;忽视证实和证伪的对称性和复杂性。缺陷忽视了存在命题。 意义:改变了人们对科学具有终极真理的绝对主义的看法,肯定了人类知识的相对性。50.参考答案: 1.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 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 3.照料和治愈有病者,照料那些不能治愈者。 4.避免早死和追求安详死亡。 5.提供人文关怀。51.参考答案: 要想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至少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如下十大要件的建造和培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创新的重要前提就是解放思想,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不拘泥传统,不畏惧权威;勇于尝试,敢于冒险,长于创新。 (2)长于怀疑,勇于批判。怀疑是人类理智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它是发现问题的起点,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3)坚定信念,砥砺意志。 (4)洋溢激情,丰富情感。 (5)提高想象力,锤炼创造性:特别是创造性想象是人类从事科学发现的重要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它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就可以独立地把经过加工改造的各种要素纳入新体系,建立新形象。52.参考答案: 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的区别:只有是对客观事实真实或正确反映的经验事实,才称得上是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区别:客观事实是客观的,而科学事实是属于认识范畴,作为观察与实验的结果反映到人的意识中,其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53.参考答案: 观察是人们在一定的理论思维指导下,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与理论关系:①科学观察对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②观察渗透着理论,理论对观察有导向作用和助发现作用③理论对观察具有反评价作用④观察技术、观察解释离不开理论⑤不存在心灵的白板。54.参考答案: 由于缺乏健全的力的道德监督、法律控制,受经济力量的制约,滥用科技成果的行为会经常发生。这就要求社会的管理机制要健全,整体素质要提高,只有从上而下的意识传输,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从整体上解决这种个人意识淡薄,滥用科学技术,危害全人类的危险行径。55.参考答案: 1、近代科学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上历史舞台,争取了崇高的社会地位2近代科学作为一种实验科学,在实验与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变革。3近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率先在欧洲国家确立起来,开展了科学社会化的发展道路。56.参考答案: 一、工程的内涵:从工程是通过造物形成人工自然的手段这一特点出发,可以将工程定义为:工程是为了创建人工自然,在科技及经验集成的基础上,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境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建造某一特定人工物的活动。 二、工程的特点: 1、系统性与协调性。由于工程是通过造物形成人工自然的手段,所以工程活动中包含众多的要素,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协调性。工程活动中除了内部的系统协调,还有与其环境中的其它系统相协调。如在建设核电站时,需要利用工程系统性与协调性原理,使相应的装”和“备”的合理配合。使“装”成为一种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使“备”实现对“非常态”的隔离和防护,保证了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2、场域性与情境性。由于工程是通过造物形成人工自然,所以工程活动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进行,具有明显的场域性与情境性。如通过航天航空技术建立恒星人工自然时,实质上都是把适于人生存的“常态环境”推向外部空间,因而要求相应的工程活动具有场域性与情境性。 3、不重复性。工程人工物是在工程行动中逐步建造出来的对象,工程人工物往往处在特定自然与社会环境里,不可能象一般产品一样可随意移动,也别于一般生产物品批量、定型的特点,具有“不重复性”的特点。 工程的本质: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各种需要,在综合集成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等理论性知识及情境性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经济核算的约束下,调动各种资源,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境中,通过探索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社会建构行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建造某一特定人工物的社会实践过程及其成果。 工程的实践本质:上述对工程概念的界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可以从六个方面突出工程的实践本质: ①满足人类社会的各种需要是开展工程活动的根本目的,它体现出实践活动的有意识性与目的性; ②科学、技术、社会、人文、情境等多种知识经验在工程活动中的综合集成与创造,反映了实践活动的探索性、创造性,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③工程活动过程中的场域性、情境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更是生动地体现了实践的空间性、时间性、鲜活性、探索性与创造性; ④整个工程活动的有计划、有阶段、有组织性,深刻地反映了实践活动的有意识性、组织性与社会性; ⑤工程活动的成果——某一特定人工物的建造,则体现了生产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的物质性与社会性。 ⑥作为特定的物质生产,工程的本质也在于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之一。它不仅在改造自然的意义上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与人之复杂的社会关系,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而可能导致社会组织、制度安排、仍至于社会结构的变迁,从而改变着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及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工程作为直接的生产力,打开了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着人作为人的自由存在。 工程活动的特征: 1、工程决策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2、工程活动的系统性与协调性。 3、工程知识的集成性与优化性。 4、工程活动的场域性与情境性5、工程活动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6、工程结果的双刃性与评价的多维性。 产业的内涵:由于社会自然的形成过程既是追求普遍性的过程,本质上是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必然需要一种新的满足上述需要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的新的实践活动形式的产业实践就应运而生。产业可以定义为重复乃至规模化地生产人工物、使个别的、偶然出现的灵感、创意、发现、发明、人工物实现了社会化的传播,创造社会自然的过程。 产业的特点: 1、产业的规模性。 2、产业的盈利性。 3、产业的结构性。 4、产业的系统性。 5、产业的生产力性。57.参考答案: 科学的定义见题7。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区别于理论的普遍陈述(全称命题)。科学事实类型:事实I——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事实II——观察实验得到的结构的陈述和判断;事实III——理论事实。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同时科学的进步有助于科学认识主体更好的对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更好的描述和判断,也就是促进科学事实的形成。58.参考答案: 一方面: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其中的特征信息是生命体共有的。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公共信息才是生态系统的本质所在。人的特有性质不能成为生态系统的特征信息。任何生命物种不能把其个性强加于其它生命体之上。 另一方面:认识主体本身参与生态过程。这种整体性与现代物理学的情况相似。整体性表现在主客体关系的客体化上。相对论力学中的信号是测量中建立起来的主客关系,同时也是认识对象的一部分。而且,这种传播关系以及认识活动,也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特征信息要求。59.参考答案: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如果观察到某种事实但并不提出问题,那么无论这类事实被观察过多数次,它们依然是平凡的事实,并不能引起人们对此进行研究。因此,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起点。科学问题往往决定着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以及能观察什么,对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有重要影响。提出问题更需要想像力和创造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60.参考答案: (1)预期某项创新带来的风险利润高于社会或同行业平均利润。 (2)要在企业发展和当前利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3)给研究与发展部门的一部分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和经费去进行自由研究,使他们同科技界的一些领域、专业保持联系,以提高他们在技术界的声誉,使他们具有科技上的成就感。 (4)要协调研究和发展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销售部门的关系,缓解和避免它们之间的潜在冲突。 (5)企业过分的垄断,甚至不需要创新就能维持生存,“在非常集中的市场里,公司往往变得非常官僚化,没有能力发展某种形式的创新”。因此,市场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才有利于企业创新动力的形成。 (6)创新项目的选择,应落实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应尽可能与有关政策和公众、社会集团的需要相一致,尽可能得到政府的资助和各界的支持,使创新具有良好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是创新研究的核心问题。61.参考答案: 复杂性植根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事物之间广泛的相互作用是复杂性现象的一个普遍特征。复杂性是事物现象层次上多维时空的复杂关系的总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随着相互作用的单元的增加而增加,它们是正相关的。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机制是产生复杂性现象的表象特征。62.参考答案: 费耶阿本德针对迄今为止理性中存在的最严重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缺陷,以及有史以来人类赋予理性的一些夸大、片面的特征,指出:在产生和保卫西方文明中起重要作用的理性概念,有实质性(二元对立)和常规性两种意义。其实质意义要求人们接受一种观点,就不能再接受与之对立的另一种观点。比如对于早期的基督徒来说,信奉其它宗教就是非理性的;而对于今天信奉科学的理性主义者来说,那些信奉占星术、炼丹术或创世说的人则是非理性主义者。常规意义上的理性,则要求人们总是坚持一定不移的程序或规则。 一个理性主义者,对每闪现一点新证据都要修正基本原理的人总抱以嘲讽;而一个经验主义者则把那些无视经验的人看作是非理性的。然而费耶阿本德认为,依据这些程序化和公式化的理性含义来判断:“是理性或非理性”的,对人类的认识毫无意义。“这些概念本身是模糊的,而且从来都没有得到清楚的解释,试图强行实施它们的做法往往导致相反的结果,这就是那些‘非理性’的程序常常导致成功,而那些‘理性’的程序则可能招致巨大的麻烦。”63.参考答案: ⑴突现是生成的、而不是构成的。 ⑵突现是一个由各组成要素经局域相互作用进行到全域相互作用的自发过程。 ⑶突现是一个受限的生成过程。 ⑷突现出来的稳定模式的功能是由其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 ⑸有一种典型的突现现象:组成部分不断变化,而不改变系统的稳定模式。 ⑹产生突现现象的规律将导致存在差别的稳定性。 ⑺突现具有整体性与微观性。64.参考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 (1)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 (2)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优化综合 此外,创造性思维还具有进程的开拓性,思维方式的新颖性,成果表达的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 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1)积极的求异性 (2)敏锐的洞察力 (3)创造性的想像 (4)执着的追求和艰辛的探索 (5)善于进行思维调整。在科学领域,人们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这严重阻碍了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苦思某一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思维调整。 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靠自觉地锻炼和培养,在长期的积累中提高。65.参考答案: 实验:根据科学研究目的,运用科学仪器和设备等物质手段,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以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特点:1)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实验方法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在极端的条件下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3)实验方法可以再现、加速、延缓或模拟研究对象;4)实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66.参考答案: 1、病毒界; 2、原核生物界; 3、真核生物界; 4、植物界; 5、真菌界; 6、动物界。67.参考答案: 第一,万物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并且处于演变发展之中; 第二,事物本质上是“自己运动”,其演变过程是自组织,内在信息自我生成,而非超自然力量的“注入”68.参考答案: 在当代的某些学科中,科学与技术共存,它既表现为变革自然的力量,也表现为认识自然的力量,例如,当代的生物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基因重组实验既是变革自然的人的能动的行为,也是人认识生命本质的基本的和有效的途径。69.参考答案: 学科性质主要指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功能。自然辩证法以自然和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用哲学方法进行研究,作出哲学结论,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创造自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70.参考答案: 1、课题规划:明确技术问题,对选题进行评估; 2、技术设计:原理构思、方案设计; 3、技术方案评价; 4、技术实施:研制、试验; 5、技术鉴定。71.参考答案: 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在劳动的推动下,产生了有理性、能劳动的人。人与自然二者互为对象性的存在。一方面,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因人的活动而发生着从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以及人工自然的转化。这种对象性关系正是通过人有意识的生产劳动而建立起来的。72.参考答案: (1)客观真理性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2)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 (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 (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73.参考答案: 科学来源: (1)某个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而提出的问题; ⑵由不同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 ⑶由理论结构不符合简单性和普遍性的要求而提出的问题; ⑷由现在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 ⑸对经验事实未能作出统一的理论说明而提出的问题; ⑹由理论的实际应用与现有技术条件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 选题意义:“选题”就是选定一个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科研选题是否得当在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重要意义:a科研选题在科研工作中是否具有战略意义,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b科研选题本身就是一项科研工作。正确的选题既是科研工作的起点,又是科研的结果。能否选好课题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也反映出他的科学水平和科研能力。c有创见的研究课题对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有巨大推动作用。往往成为科学发展和取得成就的生长点或路标,甚至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研究方向。 选题的基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好的选题应当是在现有背景知识中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真正有新意的科学问题。 (2)科学性原则。好的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前的背景知识,一定要有相关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作为依据。 (3)可行性原则。好的选题还要认真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条件和额观条件,不宜选得很宽、很复杂,久功不克,导致半途而废。 (4)社会需求原则。选题时还要把握好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需求因素。 步骤:1.观察到一种特殊现象。 2.提出假设去解释这个现象。 3.利用假设作进一步的预测。 4.设计实验检验以上预测。74.参考答案: 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基本观点:科学问题->猜想->证伪->新问题P1→TT→EE→P2(Pl代表问题;TT代表试探性理论;EE代表(尝试)排除错误;P2代表新的问题);科学的起点:从问题开始;科学研究方法,猜想-反驳方法;科学标准,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科学发展方式,不是从观察经验到理论归纳,而是从问题到猜想、反驳的过程。75.参考答案: ①只有不断研究、开发、创新新技术,最先设计、生产、销售新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具有优势,获取暂时垄断,取得更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和国家的长足发展;②另一方面,企业、国家要鼓励并创造良好的法律、文化和经济环境,使科技人员为技术创新作出最大贡献;③注重技术创新便拥有优先权,形成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和技术人员的良好互动关系。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提出一种假定性的推测与说明,它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重要形式。 形成途径: (1)当出现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提出猜测性说明。 (2)将某一理论推广到原适用范围之外时,对未知规律做出推测。 (3)为解决新旧事实、新旧理论之间的矛盾时,提出猜测性说明。科学假说的形成同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分不开,所以,阐明怎样提出假说、提出什么假说,首先必须明确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说必须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1.分析科学问题的方法 科学问题是十分复杂的,为了明确问题之所在,首先要对它进行分析。一般是:第一步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把一个复杂问题划分为相互关联的若干子问题);第二步按次序从简单问题上升到复杂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关系网络,这也就是笛卡儿提出的方法论原则的现代发展形式。 科学研究的问题实质上是已知与未知的矛盾,经过恰当的分析,已知和未知相对清晰地分离开来,它们以较为明显的多种方式相互联系着。于是,从已知到未知中所涉及的事实、理论和方法的缺欠或空白,就更为明确无误地呈现出来,构成了有合理结构和层次的问题网络。分析问题就是要得到这样的问题网络,使问题细化和层次化。 2.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 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经验与理论的关系来看,假说的提出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一致对应性在常规科学时期,提出的假说应当与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相互支持(一致性);在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假说是向传统理论的挑战,但同时它还应当继承已有理论中的合理内容,能将已有理论作为特例或极限状况(对应性),比如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 (2)可解释性假说的提出是以经验事实为依据的、对科学问题的解释。因而假说要尽可能解释已有的科学事实。 (3)可预测性假说的提出不仅可以解释已知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对未知的或对未来的事实作出推论。2.参考答案: 从多才多艺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到明确提出进化概念的古罗马诗人哲学家卢克莱斯;从大画家大科学家达芬奇到酷爱绘画艺术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从诗人物理学家牛顿到小提琴手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从我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作者地质学家李四光到热爱艺术的工程控制论和中国系统工程创始人钱学森,都证明了人文艺术修养与科学家的成长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3.参考答案: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其方法论意义在于:第一、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第二、协同论解决了自组织系统的多自由度和多演化方程的问题,可以有效地确定自组织系统在走出不稳定点后会出现怎样的新结构。第三、突变论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注重研究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质变的改变方式的改变。它将质变的方式分为飞跃和渐变两种方式。它提供了许多突变模型,表明如果系统的势函数具有一个以上的势谷,那么系统就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选择结构,事物的质变就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途和方向。第四、超循环理论提供了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以获得最大产出比的科学依据和解决创造性产生的问题。第五、分形理论提供了一种透过思维之窗观察无穷的有形思维方法:提供了理解各个学科内复杂性的新语言和新工具:为解决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整体与部分、破碎等矛盾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复杂性、非线性和系统演化的空间图景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和方法。第六、混沌理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及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辩证思想的正确性: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哲学认识论上的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深化了我们对“关节点”的认识。其世界观的意义:1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科学上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它为人的认识社会、自然发展观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2它是一次科学作为整体的历史大转折,即从经典科学(机械论科学)向新型科学(有机论科学)的历史性转变,使人的认识从存在论到演化论、从物质论走向信息论,从构成论走向生成论,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一元性到多元性,从分析到综合,并由此影响人类思维方式。3自组织理论揭示了构建自组织系统的所需的条件、演化路径、发展动力、时空结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方式等问题,阐明了复杂系统进化的机理。4.参考答案: 割断历史与联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永远是瓜,豆永远是豆。5.参考答案: ①世界的系统性—非加和性,系统的普遍性; ②世界的层次结构问题; ③有序结构产生的机理问题,进化与退化的问题; ④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对非线性方法的研究。6.参考答案: 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考虑技术。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7.参考答案: (1)市场创新机制 可以分为首创型市场创新、改创型市场创新和仿创型市场创新三种类型。 (2)风险投资机制 有必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以保证高技术产业化研发过程中所需的昂贵费用。 (3)研究与开发机制研究与开发机制,即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并向其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 (4)官、产、学合作机制 需要在政府宏观管理下,由企业和高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来发展。 (5)法律制度机制 需要建立各种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机制。 (6)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其核心是产权改革,使参与创新的成员的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其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8.参考答案: 相互联系:1、研究对象都是自然界,都要遵守自然界的规律;2、研究方法有相通之处;3、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利用、控制、改造、创造和保护自然的需要;4、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5、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区别:1、研究对象是不同的物;2、性质不同;3、追求目标不同;4、基本矛盾不同;5、思维方式不同;6、成果形式不同;7、评价标准不同;8、生产力形态不同;9、更新速度和生效时间不同;10、竞争形式不同;11、与市场关系不同;12、对研究者素质要求不同;13、对社会的影响不同。9.参考答案: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所谓“有准备的头脑”,意味着研究者要具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要有敢于创新的科学勇气不懈追逐的科学精神。10.参考答案: 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来维持的。11.参考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在19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可能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生态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12.参考答案: 真理性、逻辑性、统一性。 a理论同经验事实的一致性; b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 c理论的简单性; d理论的预见性13.参考答案: 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理论。14.参考答案: 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是当代的发展特征。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研究的进展,即技术的科学化。这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理工大学《热工与流体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光电类导论》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管护经营合同更名理
- 合同标准安全条款自查报告范文
- 银行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6篇
- 2024系统开发合同2
- 2024消防工程合同范本(修改)
- 深圳大学《中美关系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应急管理条例解读
- 2023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样题
- 俄罗斯地缘政治学
- GB/T 25217.13-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13部分:顶板深孔爆破防治方法
- GB/T 16571-2012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 GB/T 16180-2014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 GB/T 11270.2-2002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圆锯片第2部分:烧结锯片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各课知识点梳理
- 物业装修管理(培训课件)
- 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实践与探索报告
- 专题:普世价值思潮课件
- 销售目标的设定与管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