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 60022-2024《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_第1页
JCT 60022-2024《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_第2页
JCT 60022-2024《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_第3页
JCT 60022-2024《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_第4页
JCT 60022-2024《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200CCSP32JC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processingsolidwasteincerams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JC/TXXXX—202X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9]195号)文件要求,本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协同处置设施;4.固体废物的鉴别和检测;5.生产处置管理要求和工艺技术;6.陶粒产品性能;7.污染物排放量限值及监测;8.噪声污染控制;9.职业安全卫生。本规范由建材工业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甲1号,邮政编码:100024)。主编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南京扬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众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台州雷力建设有限公司、台州垚森建设有限公司、浙江中为建设有限公司、台州天佑建设有限公司、丹晟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湖北聚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睿新世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中邦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大学、广西奥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镇江雅盛节能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西安市政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南东辰固废利用有限公司、江苏乾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信元钧环保(江苏)有限责任公司、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河南郑矿机器有限公司、湖北嘉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兑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衡阳绿陶环保陶粒设备有限公司、绍兴上虞科元自保温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兴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洁蓝(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市彤泰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绿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高萌建材有限公司、福建微水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青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扈士凯、李应权、韩磊、彭小冬、李长东、林逸兰、王水萍、王欣宇、李永焕、余海东、张宏志、杨寰宇、李磊、章灿林、陈志纯、陈天东、任强伟、王建、罗进、王明轩、张虎、陈嘉宇、刘志浩、赵芳青、代绍海、宁刚、王笑帆、王建平、刘正雄、吴端静、张银亮、万运杰、牟正平、高阳阳、刘和操、史志花、成希鹏、万家江、苏根华、宋恩权、赵维、于洋、杨思远、杨欣、刘佳、李振科、陈毅毅、单勤英、王成旭、高有德、姚军、张运福、刘国海、冯登凯、方建华、李新燕、李文娟、罗玉红、林生利、付晓娟、黄文辉、陈英姿、李飞龙、王从梦、韩佳南、韩雪、贾世欣、曹可、王官源、杨敏、杨凌霄、叶萌、刘海臣、杨红、李湸、马卫东、李珠、崔娟玲、叶新、范超、夏青、陈顺平、王艳菊、刘博文、刘忠波、徐伟、刘红。本规范主要审查人:陈国庆、周丽玮、颜碧兰、张思成、周炫、林玲、李崇智、郭向勇、刘泽、刘艳军、余学飞、张觊、范德科、刘辉、高一峰。JC/TXXXX—202X 2术语 23协同处置设施 3.1一般规定 3.2用于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陶粒窑应满足的条件 34固体废物的鉴别和检测 44.1不应协同处置的废物 44.2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鉴别和分析 44.3陶粒生料有害组分参考限值及检测周期 55生产处置管理要求和工艺技术 5.1一般管理要求 65.2陶粒窑协同处置设施场地与贮存 5.3固体废物的输送 65.4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65.5陶粒窑工艺技术装备及运行 75.6搅拌、造粒、烧结 76陶粒产品性能 7污染物排放量限值及监测 7.1一般规定 7.2收尘 7.3恶臭气体处理 7.4污水 7.5监测 8噪声污染控制 9职业安全卫生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 23Co-processingdisposalfacility 3.1Generalstipulations 3.2Theconditionsthattheceramsitekilnshouldbemet 4Identificationofsolidwaste 44.1Unprocessingofsolidwaste 44.2Identityandassayofsolidwaste 44.3Limitvalueofharmfulconstituent 5Managementandprocessengineering 65.1Generalmanagementrequirements 5.2Spaceandimbursement 5.3Transportofsolidwaste 5.4Pretreatmentofsolidwaste 5.5Technicalequipmentandoperation 5.6Mixing、pelletingandsinter 76Productperformanceofceramsite 7Limitvalueofatmosphericpollutant 7.1Generalprovision 7.2Dustcollection 7.3Processoffoulgas 7.4Sewage 7.5Monitor 8Noisepollutioncontrol 9Occupationsafetyandhealth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Listofquotedstandards Explanationofprovisions JC/TXXXX—202X1.0.1为规范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相关技术应用,保证产品质量,做到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陶粒窑协同处置一般固体废物以及经验证可安全处理的危险固废等的生产工艺过程、产品的控制及管理。1.0.3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相关技术要求、安全规范,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JC/TXXXX—202X2.0.1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coprocessingsolidwasteinceramsitekiln通过预处理后与其他原料计量配料、造粒、高温烧结过程实现固体废物毒害特性分解、降解、消除、惰性化、稳定化并烧制成陶粒等目的的固体废物处置技术手段。3JC/TXXXX—202X3协同处置设施3.1.1协同处置设施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城市工业发展规划要求。3.1.2新建协同处置设施所处位置所在区域无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设施所在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10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现有和各类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3.1.3协同处置危险固体废弃物应取得符合相关政策的处置危废的相关资质。3.2.1单线设计陶粒生产规模不小于5万m3/年的陶粒窑。3.2.2陶粒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应配制高效烟气除尘设施。3.2.3对于利用原有设施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陶粒窑,应依据本标准要求做补充环评,完善相应设施条件。应有专门的固体废物贮存设施,一般固废的贮存设施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以及必要的防雨、防尘功能并设置污水收集装置;危险固废贮存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和现行行业标准《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6的规定。3.2.4协同处置含有有机污染物的一般固废的陶粒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排气筒,总有机碳(TOC)因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增加的浓度不应超过10mg/m3,TOC的测定步骤和方法执行现行行业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的要求。3.2.5协同处置危险固废的陶粒窑系统,应达到如下性能指标要求:DRE焚烧去除率99.99%。窑炉烟气处理设施应当配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所规定的烟气净化功能。4JC/TXXXX—202X4固体废物的鉴别和检测4.1.1放射性核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有害性固体废弃物。4.1.2具有传染性、爆炸性及反应性废物。4.1.3未经拆解的废电池、废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4.1.4含汞的温度计、血压计、荧光灯管和开关。4.1.5石棉类废物。4.1.6未知特性和未经鉴定的固体废物。4.2.1陶粒生产企业在接收固体废物之前,应对固体废物进行鉴别和分析,确定固体废物是否适宜陶粒窑协同处置。相关程序包括:1了解产生固体废物企业及工艺过程基本情况,确定固体废物种类、物理化学特性、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等基本属性;2凡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属于危险固废,不需要进行危险特性鉴别;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固废,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298和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进行鉴别分析,确定危险固废的危害特性;对可能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废物,应进行放射性鉴别分析;3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298和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298进行采样;一般固废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进行采样、记录并报告详细的采样信息;4鉴别分析拟处置的固体废物特性,检测内容参见现行国家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30760的规定;5陶粒窑协同处置企业应对每批进厂危险废物进行检测,并应配备对危险废物特性监测和分析的仪器设备;4.2.2污泥分析检测方法宜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T221中的有关规定,其他固体废物分析检测参考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要求。5JC/TXXXX—202X4.2.3陶粒窑处置固体废物时应该先进行工艺验证,根据固体废物及其他原材料情况,应首先在试验室进行配料,均衡生料球中污染物浓度等情况,并应注意相互间的相容性。固定预热温度和固定烧制温度和时间,确定小试试验工艺指标。根据小试的工艺指标指导生产线进行小批量中试连续生产运行。通过试验确定原料配比、确保其对造粒、烘干、锻烧工艺以及烟气排放的适应性。然后经中试验收,各项指标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后,方可采用陶粒窑协同处置相应的固体废物。4.3陶粒生料有害组分参考限值及检陶粒生料有害组分参考限值及检测周期宜满足表4.1的规定。表4.1陶粒生料有害组份参考限值及检测周期序号控制项目总参考限值(mg/kg)检测周期1汞(Hg)每批次进厂配伍后检测1次,若来源稳定每月测1次2铅(Pb)3镉(Cd)4锌(Zn)<3615铬(Cr)6锰(Mn)<3847铜(Cu)8砷(As)9镍(Ni)6JC/TXXXX—202X5生产处置管理要求和工艺技术5.1.1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企业应设立处置废物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有专职人员负责处置固体废物管理及环境保护有关工作。5.1.2所有岗位的人员均应进行有关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5.2.1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设施所处场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和现行行业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的规定。5.2.2陶粒窑协同处置厂区内一般固体废物的贮存设施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协同处置危险固废时,贮存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的规定。5.3.1固体废物的处理、输送、转送、装卸过程均应密闭,要有防异味发散、防泄漏等技术措施,应采用密闭车辆、密闭驳船等密封运输工具。对于有挥发性或化工恶臭的固体废物,应在密闭或负压条件下进行输送、转运,产生的废气应导入陶粒窑中或是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后达标排放;输送、转运管道应有防爆等技术措施。在生产处置厂区内可采用机械输送装备或车辆输送、转运固体废物。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含水较大的固体废物储存与输送应采取防冻措施。5.3.2陶粒厂应设置进厂固体废物计量设施,接收设施应采用密封的构筑物或建筑物,并应配置与车辆卸料联动的通风除臭、车辆冲洗系统。5.3.3处置全过程均应做好防风、防雨、防晒、防漏、防洪、防爆、防自燃、防冲刷浸泡、防有毒有害及异味气体散发等的设计。5.4.1为适应陶粒窑协同处置的要求,可在协同处置厂区内对固体废物进行预处理,预处理7JC/TXXXX—202X系统应包括固体废物储存、脱水、干化装置或其中一个环节的装置,其他可包括化学处理,如酸碱中和;物理处理,如脱水、烘干等。预处理工艺过程要有防扬尘、防异味发散、防泄漏等技术措施。对于有挥发性或化工恶臭的固体废物,应在密闭或负压条件下进行预处理。5.4.2预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气和废液,应根据各自的性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文件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5.4.3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危险固废种类大于等于2种物料且固废占入炉物料总量比例超过30%的陶粒窑,预处理工艺应具备计量配料、自动混合功能,干化热源宜采用生产线余热降低能耗。5.5.1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陶粒窑应是回转窑或者其他节能环保的窑炉。5.5.2生产过程控制采用现场总线或DCS或PLC控制系统、造粒生料质量控制系统、生产管理信息分析系统;5.5.3生产运行时,投料量应稳定,根据不同固体废物的特性及时调整操作参数,保证5.5.4窑尾安装大气污染物连续监测装置。窑炉烟气排放采用高效除尘器除尘,除尘器5.5.5陶粒窑应积极采用余热回收利用、窑炉保温绝热、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减少工艺5.6.2陶粒生料的搅拌、运输,造粒等过程应闭环进行,防止有害物质的污染。固体废物为危废时其处置过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5.6.3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设计及运行参数控制符合下列规定:2当固体废物原材料种类或配比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在生产线进行中试,并按中试情况JC/TXXXX—202X并对产品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记录烟气排放口在线监测数据,一旦连续出现产品质5.6.4在燃料、烧结技术等方面鼓励采用国家推荐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在原料替JC/TXXXX—202X6陶粒产品性能陶粒产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17431.1和现行行业标准《污泥陶粒》JC/T2621或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JC/TXXXX—202X7污染物排放量限值及监测7.1.1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时产生的烟气应进行净化处理,各生产装置和环节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有效收集预处理、输送、焙烧、出料等各环节产生的废气,控制废气无组织排放。7.1.2当一般固废投加量不超过总量的30%时,烟囱高度不低于25m,投加量占比超过总量30%时,烟囱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的规定。当投加的固体废物含有危废时,烟囱高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的规定。其他情况的烟囱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的规定。7.1.3陶粒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协同处置一般固体废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的规定,协同处置危险固废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的规定。7.1.4烟气净化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固体废物处理工艺、固体废物协同处置产生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确定,并应兼顾组合工艺之间的匹配。7.1.5固体废物贮存、预处理等设施产生的废气宜导入陶粒窑高温区焚烧;或经过收尘、除臭处理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恶臭污染制排放标准》GB14554规定的限值后排放。7.2.1应在有硬化地面的全封闭式仓库中储存各类粉状原料,并加强粉状原料预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7.2.2原料和燃料破碎、搅拌、均化、造粒、干燥及焙烧等产生粉尘的工艺车间均应设置收尘设备,收尘设备应设置防爆、防燃、防静电设施。7.3.1预处理工艺应设恶臭气体排放的净化设施。7.3.2恶臭污染物排放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恶臭污染制排放标准》GB14554的规定。7.4.1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工程中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固体废物成分、处置工艺、JC/TXXXX—202X产生污水量、污水水质、当地环保要求等情况确定。7.4.2固体废物协同处置预处理废水应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循环利用。7.4.3固体废物中污泥等的浓缩上清液及固废脱水和设备清洗过程产生的废水宜集中收集,废水经过处理后应优先回用。回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的规定。当废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排入水体时,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规定。7.4.5污水处理系统应设置异味控制及异味处理设施。7.5.1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规定,建立企业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公布监测结果。7.5.2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按有关法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烟气在线监测指标应至少包含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指标。原料中含有危废时,按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大的规定执行。7.5.3企业应按照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建设、维护永久性采样口、采样测试平台和排污口标志。7.5.4对企业排放废气的采样,应根据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进行。有废气处理设施的,应在该设施后监测。排气筒中大气污染物的监测采样按现行国家标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现行行业标准《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或现行行业标准《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规定执行;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监测按现行行业标准《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规定执行。7.5.5企业对烟气中重金属(汞、铊、镉、铅、砷、铍、铬、锡、锑、铜、钴、锰、镍、钒及其化合物)以及总有机碳、氯化氢、氟化氢的监测,在陶粒窑协同处置一般固废时,应当每年至少开展1次;在陶粒窑协同处置危险固废时,应当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对烟气中二噁英类的监测应当每年至少开展1次,其采样要求按现行行业标准《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77.2的有关规定执行,其浓度为连续3次测定值的算数平均值。JC/TXXXX—202X对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监测的频次、采样时间等要求,按有关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更换固体废物种类时,应当进行一次监测。7.5.6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测定采用表7.2所列的方法标准。表7.2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标准1234567汞8铍9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JC/TXXXX—202X陶粒窑的干烟气基准氧含量为18%,实测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按公式(1)换算为基准氧含量条件下的大气污染物基准排放浓度,并以此作为达标判定依据,其他生产设施以实测排放浓度作为达标依据,不得稀释排放。 2 2'21-O21-O式中:C——大气污染物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mg/m3;C’——实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mg/m3;O2——基准氧含量百分比,%,(陶粒窑的干烟气基准氧含量为18%);O2’——实测的氧含量百分比,%。1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按照相关手工监测技术规范获取的监测结果超过本标准排放浓度限值的,判定为排放超标。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性检查时,可以将现场即时采样或监测的结果作为判定排污行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实施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依据。2排污单位按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要求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的自动监测数据日均值超过本标准排放浓度限值的,判定为排放超标。3国家对达标判定另有要求的,从其规定。JC/TXXXX—202X8噪声污染控制8.1固体废物协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是机械噪声,噪声源发出噪声,经过一定的传播路径到达接收者或使用房间。因此,噪声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控制噪声源的声功率,即采用低噪音设备。8.2在传播路径上采取隔声、消声措施,来控制噪声的影响,使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和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的规定,对建筑物内直接噪声源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的规定。JC/TXXXX—202X9职业安全卫生9.1固体废物协同处置预处理系统应制定应急救援处置预案。9.2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工程设计应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人体健康的措施。9.3固体废物协同处置预处理系统应在有关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并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9.4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工程应配备职业病防护设备、防护用品。JC/TXXXX—202X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执行”。JC/TXXXX—202X引用标准名录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8《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0《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17431.11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12《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1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1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15《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16《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3076017《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8《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271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22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432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HJ/T4522《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5624《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5725《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3.126《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3.227《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HJ/T63.328《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4.1JC/TXXXX—202X29《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4.230《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HJ/T64.331《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32《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77.233《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634《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T22135《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29836《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37《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39838《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5433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2940《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65741《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42《固定污染源废气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8443《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8544《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68845《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9246《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69347《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83648《污泥陶粒》JC/T262149《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原〔2022〕149号)JC/TXXXX—202X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JC/TXXXX-202X条文说明JC/TXXXX—202X制订说明《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JC/T×××-××××),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年××月××日以第××号(总第××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生产和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生产陶粒的生产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范,并通过大量的调研及验证试验,提出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要点、污染物控制与产品质量控制依据。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的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读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JC/TXXXX—202X 222术语 233协同处置设施 243.1一般规定 243.2用于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陶粒窑所处位置应满足的条件 244固体废物的鉴别和检测 254.1不应协同处置的废物 254.2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鉴别和分析 254.3陶粒生料有害组分参考限值及检测周期 255生产处置管理要求和工艺技术 255.1一般管理要求 265.2陶粒窑协同处置设施场地与贮存 265.3固体废物的输送 265.4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265.5陶粒窑工艺技术装备及运行 27 276陶粒产品性能 287污染物排放量限值及监测 297.1一般规定 297.2收尘 297.3恶臭气体处理 297.4污水 297.5监测 298噪声污染控制 329职业安全卫生 33JC/TXXXX—202X1.0.1~1.0.3本条主要阐明制订本规程的目的,在于规范、控制和保证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技术控制要点,促进陶粒化处置利用固体废物行业的健康发展。利用固废制陶粒是行业发展热点,尤其是在江浙沪地区和广东省,因为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给予优惠的固废处置政策,这些地区的企业积极进行掺加固废的生产改造。目前大部分江浙沪陶粒生产企业都在使用或尝试固废生产陶粒,并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不仅可以把固废变成陶粒产品,而且还可以固结固废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轻固废堆放填埋的环保压力。因此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将这一环保产业真正的体现其环保利废的价值,需对固体废物生产陶粒的技术流程进行规范指导,对固体废物鉴别、运输、放置、烘干、配料,烧成、烟气处理、除臭处理等技术环节进行规范。本规范的制订,将严格控制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规范发展,保证排放合规、环保安全和产品质量,同时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加快建筑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使经济合理、环保适用的新技术得到普及,起到推动作用。本规范是依据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在对我国近些年来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行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种类固体废物的特性和技术要求,同时参考了一些先进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而编制的。JC/TXXXX—202X2.0.1陶粒窑可处置的固体废弃物种类较多,大部分以氧化钙、二氧化硅、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固体废物经过科学配料都可以经陶粒窑的处置来生产陶粒建材。陶粒窑生产陶粒一般包括原料处理、配料、造粒、高温烧结等工艺流程。固体废物在陶粒窑1100度高温的处理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以被固结在硅酸盐晶格之中,可浸出的重金属物质量极少,不会再对环境造成危害。JC/TXXXX—202X3协同处置设施3.1.1~3.1.2主要是要求陶粒窑处置设施应符合城市规划,设置在不会对水资源等产生负面影响,不产生二次污染。3.1.3主要是要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保证危险废物的处置合法合规,且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3.2.1为了保证陶粒窑处置固体废物具有一定的处理量以及稳定性,参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了陶粒生产线的生产规模。3.2.2规定除尘设施和余热利用,保证不产生二次污染以及节能降耗。3.2.3为规范陶粒窑处置设施的稳定性,杜绝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保证产品质量,特规定本条。杜绝贮存过程中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3.2.4协同处置有机物固废时时,总有机碳排放物会增加,需要区分规定。3.2.5协同处置危险固废时,排放成分又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参照GB18484的规定执行。JC/TXXXX—202X4固体废物的鉴别和检测4.1.1~4.1.6明确规定了不能进行陶粒窑资源化处置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具有环保危险以及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的固体废物,确保处置固废固废过程的安全环保。4.2.1~4.2.3主要是在进行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之前,需要对固废进行鉴别和检测,确保后续生产过程安全环保。通过了解固废产生的原理了解固废的主要成分,有害物质情况,属于危废的,要按照相关标准,对固废进行检测,了解每批固废其成分的稳定性,为科学配料提供依据。还对常见的污泥固废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要求。正式生产之前,应该在实验室进行基本配料、烧结实验,为中试、正式生产积累数据等,已确定是否可以用于陶粒的正常生产以及保证产品质量。4.3陶粒生料有害组分参考限值及检规定了陶粒生料有害组分控制限值及检测周期,来保证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固废在运输配料、搅拌、均化、造粒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确保有害物质在一定合理范围内。JC/TXXXX—202X5生产处置管理要求和工艺技术5.1.1~5.1.2规定了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企业应设立处置废物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有专职人员负责处置固体废物管理及环境保护有关工作;规定所有岗位的人员均应进行有关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持证上岗。5.2.1规定了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设施所处场地应满足的要求,保证环保可控。5.2.2规定了陶粒窑协同处置厂区内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的贮存设施应满足的要求。杜绝贮存环节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危害。5.3.1规定了固体废物的输送、转送要有防异味发散、防泄漏等技术措施,应采用密闭车辆、密闭驳船等密封运输工具。对于有挥发性或化工恶臭的固体废物,应在密闭或负压条件下进行输送、转运,产生的废气应导入陶粒窑中或是通过空气过滤装置后达标排放;输送、转运管道应有防爆等技术措施。在生产处置厂区内可采用机械等输送装备或车辆输送、转运固体废物。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含水较大的固体废物储存与输送应采取防冻措施。主要为了防止异味、恶臭对环境产生影响,不产生二次污染。5.3.2规定了固废应具有专门的计量设施,转运时也应有通风、冲洗系统,同样是为了保证固废输送的安全可控。5.3.3规定了输送全过程应注意的事项。5.4.1规定了固废到厂后的预处理,一是为下一步配料,造粒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消除酸碱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规定预处理工艺过程要有密闭环境、防扬尘、防异味发散、防泄漏等技术措施,保证预处理时不对环境产生危害。5.4.2对预处理后产生的废水、废渣的处置进行了规定。对有害物质形成闭环管理。5.4.3现有陶粒生产工艺原料相对单一,不少小型陶粒厂配料几乎没有计量系统,甚至存在铲车就地拌料的粗放型生产情况,一旦协同处置固废甚至危废,总量较大时一旦配料不均匀JC/TXXXX—202X有可能出现某一时段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尤其像二噁英目前没有成熟在线监测手段)。而且固废种类繁多,大多工业固废呈现颗粒状,高含水,塑性差的特征,余热干化符合国家双碳政策,粉磨成球能够更好地提高配比均匀性保证产品质量。5.5.1规定了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陶粒窑应是回转窑以及其他节能环保窑型,主要保证协同处置的窑型要符合国家节能环保要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5.5.2对生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进行了规定,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杜绝人为影响。5.5.3由于固废种类较多,因此规定处置不同固废时,应做好控制参数的适时调整,确保工艺设备正常运行。5.5.4规定窑尾安装大气污染物连续监测装置。窑炉烟气排放采用高效除尘器除尘,除尘器的同步运转率为100%。确保排放情况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