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学案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学案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学案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学案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学案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2)随着战争的结束,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二战后初期,美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3.表现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的对策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经济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4.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整体形势: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局面。2.具体表现(1)全面冷战:①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②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引发美苏两国关系高度紧张,最终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2)局部“热战”:①朝鲜战争:1950~1953年,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②越南战争: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先后发动“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3.影响(1)积极方面: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相互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方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轻巧识记]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概念阐释]冷战政策冷战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同样是冷战局势的体现。[名师点拨]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及冷战之间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4)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2.两极格局、两大集团与两大阵营的关系两极指的是美、苏两极;以美、苏为核心,形成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同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加入两大阵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亚非拉国家及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不属于两大阵营。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90年代初,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两大集团、两大阵营、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1.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3.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来扶植和控制西欧,进而对抗苏联;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4.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虽然也有局部的热战,但由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因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材料一]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1)杜鲁门讲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教你读史]在理解帮助“自由国家”、抵制“极权主义”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杜鲁门讲话的主要观点。[提示]观点:抵制苏联与社会主义。原因:杜鲁门主义既是美国对苏冷战开始的标志,也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宣言书。[材料二]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2)材料二中的这项“战略措施”是什么?对美国有何影响?[教你读史]从该战略既是“经济手段”,又是对付苏联的“武器”分析其影响。[提示]措施:马歇尔计划。影响: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资本输出和经济控制。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两极格局的特点与影响[材料一]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东德……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亨利·基辛格《大外交》(1)材料一提到的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国际形势产生什么影响?[教你读史]关键词“划分欧洲势力范围”“柏林”“围墙”等反映了美苏冷战对峙。[提示]原因:美苏冷战对峙。影响:加剧了冷战局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材料二]本国的政策是把从古巴对西半球任何国家发射的任何核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需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的反应。——肯尼迪关于封锁古巴的演说(2)美国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有何反应?双方为什么没有爆发战争?说明了什么?[教你读史]根据材料出处判断历史事件,由“报复性的反应”可知美国的态度。[提示]反应:坚决反对,甚至发出战争威胁。原因: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冒然发动战争;核武器威力巨大,担心给自己带来毁灭性打击。说明:美苏势均力敌,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两极格局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与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主要斗争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2.影响(1)积极影响: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②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努力发展壮大自己,第三世界由此崛起。(2)消极影响: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愈演愈烈。②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战后两大阵营逐渐演变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一、两极格局形成的条件及形成过程1.形成条件(1)二战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2)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成为二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势均力敌,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3)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最终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2.形成过程(1)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制确立。(2)最终形成: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全面冷战政策,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结束,转变为敌对关系。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二、冷战下国际关系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题组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解析:选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导致两国关系破裂的根源。2.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析:选B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3.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成立欧共体解析:选B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欧洲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4.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解析:选C杜鲁门主义提出于1947年,马歇尔计划出台于1947年;1961年,美国发动由美国顾问指挥西贡军队进行的“特种战争”,排除A、B、D三项。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正式与1949年建立的北约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故C项正确。题组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5.右图是一幅名为“眼疾”的时政漫画,站着的眼科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杜勒斯(美国国务卿)回答:我看不见。我只能看见蒋介石。该漫画主要()A.讽刺了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B.反映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C.说明了美国对中国敌视政策的破产D.强调了美国已陷入国共内战的泥潭解析:选A“眼疾”是讽刺,依据材料中“美国国务卿回答:我看不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只能看见蒋介石”的信息可知这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体现,故A项正确。6.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危机客观上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B.美苏核力量保持均势C.美国在危机中的决策是错误的D.美国应严防苏联扩散核武器解析:选A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说明核威胁是相互的,这使得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客观上有利于缓解冷战紧张局势。(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D.经互会的成立解析:选C从“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可以看出其认为冷战源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故C项正确。2.读右图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ɜAEM”意为“财政贷款”),作者的主要意图是反映美国()A.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C.对苏联提供经济援助D.帮助欧洲经济复兴解析:选B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1944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根据时间“1947年”“财政贷款”可以判断是马歇尔计划,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以此来遏制苏联,故B项正确,C项错误;帮助欧洲经济复兴是马歇尔计划的作用,不是“主要意图”,故D项错误。3.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6~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根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铁幕演说、关贸总协定、华沙条约组织C.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D.雅尔塔体系、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解析:选C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均不属于1946~1948年的历史事件,所以集中反映1946~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最准确的一组只能是C项。4.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解析:选A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核心,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因而引起苏联的极力反对。5.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解析:选C1955年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故选C项。A项应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B项是雅尔塔体制的影响;D项是杜鲁门主义的影响。6.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演说,这篇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下面关于冷战中“冷”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美苏双方的根本利益B.刚刚饱尝二战之苦的各国人民反对战争C.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双方两败俱伤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矛盾冲突加剧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都是冷战格局形成的原因,C项是冷战格局的影响,所以选C项。7.1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该材料主要说明了冷战()A.导致美苏之间不断上升的军备竞赛B.促进不同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C.推动亚非拉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D.避免了当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可知在新式武器的威胁下,各个国家都不敢发动新的世界大战,故D项正确。8.1962年10月16日下午4点,苏联广播员开始宣读一份声明:“关键在第三段: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这份声明()A.表明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居优势地位B.是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的标志C.美国在美洲的冷战政策继续D.苏联对古巴导弹事件阳奉阴违解析:选A由苏联制造的危机最终自己撤出,说明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下风。本题易错选B项,注意材料的设问是“这份声明”而不是撤去武器。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材料二我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三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协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请回答:(1)材料一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有哪些?根据材料二、三、四归纳杜鲁门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10分)(2)这四段材料反映了战后初期美国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和材料四的出处总结答案。第(2)问,要正确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间的关系,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中去总结答案。答案:(1)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欧洲复兴计划”;组织北约军事组织。(2)反映了战后初期的冷战政策。说明:美国企图控制欧洲,称霸世界。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欧洲人的欧洲”1.历史背景:在两极对峙的局面下,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国家只有走联合之路,才能使欧洲得到稳定与发展。2.主要进程(1)经济一体化:①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以上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2)政治一体化: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主张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③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二、发展中国家的呼声1.背景(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系列国家赢得独立。(2)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2.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3.宗旨与目标(1)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2)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3)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轻巧识记]欧共体的形成[易错提醒]不结盟运动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组织。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欧共体的成立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加强政治上的联合,冲击了两极格局。2.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具体原因是新兴力量的崛起。表现为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1)从材料一来看,欧共体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教你读史]从关键词“伙伴”“彬彬有礼”地“倾听”,体会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变化。[提示]变化:欧共体国家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原因: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材料二]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得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20世纪世界史》(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教你读史]材料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美日关系出现的变化,注意日本对美国资本的态度及日本资本输出的特点。[提示]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材料三]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3)从尼克松的讲话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你读史]中心词“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五大力量”体现了多极化趋势。[提示]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根源于多个经济力量的崛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具体表现为:(1)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2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3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4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尤其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欧共体的崛起[材料]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进一步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不结盟运动为什么“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在斗争目标上与西欧有何不同?[教你读史]把握关键词“旨在……”,分析其目标与西欧、日本的不同。[提示]原因: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不介入美苏之间的争斗。不同:西欧主要是要摆脱美国控制,争取提高国际政治地位。不结盟运动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比较不结盟运动与欧共体对两极格局的冲击(1)斗争的性质及态度不同:西欧国家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因而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方面,斗争是坚决的、彻底的。(2)宗旨不同:西欧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对苏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3)过程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看,西欧是先经济后政治;不结盟运动则是以政治斗争为主。一、全面认识欧洲一体化1.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2)现实因素:欧洲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3)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4)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2.条件(1)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2)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3)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4)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3.特点(1)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2)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3)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4.影响(1)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为西欧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2)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使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3)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国际关系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二、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对付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同英、法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关系。3.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益尖锐。4.随着欧共体的建立和扩大以及欧盟的诞生,西欧发展成为可以同美国并驾齐驱的重要力量。题组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B.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解析:选B“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说明和冷战格局有关,但是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联合除了在两极格局下保障自身安全外,还有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方面的考虑。2.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这表明他主张()A.欧洲联合抗衡美国 B.美欧结盟对付苏联C.摆脱美国经济控制 D.奉行独立自主外交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法国提出建立“一个站起来的欧洲”,意在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欧美关系的平等,D项符合题意。题组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下列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无直接关系的是()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和争夺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B.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C.西欧和日本的迅速崛起D.新兴的独立国家谋求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解析:选C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美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4.右图是二战后某一国际组织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场景,该组织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②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反对美苏霸权主义④冲击了两极格局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④ D.①②③解析:选B该会议是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是其主张,并不是影响,③错误,因此答案选B项。(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威胁,促进了欧洲的联合,也推动了法德两国走向和解,所以D项说法正确。2.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A.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B.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D.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解析:选A“我们(西欧)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意在说明不让美国插手西欧的内部事务,也就是力求摆脱美国控制。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A.社会制度的价值观不同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C.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D.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约解析:选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因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才导致了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答案选择B项。4.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军事共同体解析:选D欧共体是由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的,没有欧洲军事共同体这一组织,因此答案为D项。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A.北约集团内部要分裂B.国际局势的发展要求北约加强台作C.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D.西欧各国要摆脱美国的控制解析:选C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美国强劲的竞争对手;而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利,实力遭到削弱,其世界霸权地位遭到削弱。6.这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一组织是()A.欧洲煤钢共同体 B.不结盟运动C.亚太经合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解析:选B从材料“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时间“60年代”这两个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不结盟运动,故选B项。A、D两项是在20世纪50年代,C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7.1961年6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召开,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等。可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A.可化解两大阵营的矛盾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C.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解析:选C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等斗争,故选C项。8.它是一个“非集团”组织,主张“各民族、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自由,鄙弃强权政治,反对使用武力和干涉他国内政,致力于建立国际大家庭中新的民主关系”。它的兴起()A.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B.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两极格局C.构成了政治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 D.改变了西欧对美国一边倒的政策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宗旨。它的兴起,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政策设计人员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如下:(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开始迈向统一的条件。(4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设计对外援助计划的意图。(6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8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加以归纳。第(2)问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第(3)问联系法国的举动分析西欧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的表现,从美国和西欧两个方面概括出原因,并从冲击两极格局的角度得出其影响。答案:(1)思想家们的理论探索;惨痛的战争教训。(2)维护美国的安全;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或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蔓延)。(3)变化:西欧试图摆脱美国控制(美欧关系分化)。原因:美国经济相对衰落,欧共体经济实力增强;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或美苏争霸),西欧谋求自身安全。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别了,雅尔塔”1.背景(1)苏联国内政治体制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2)戈尔巴乔夫加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改革走入死胡同。(3)东欧各国相继发生剧变,新政权向西方靠拢。(4)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东欧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2.过程(1)1991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2)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3)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3.影响: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二、鼎足之势话西方1.美国(1)目标: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建立“单极世界”。(2)表现:①1998年美英未经安理会批准,空袭伊拉克。②1999年撇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③21世纪初又相继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2.欧盟(1)成立:①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②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成立。(2)措施:①货币: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用。②努力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希望摆脱对美国和北约的军事依赖。(3)影响:欧盟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3.日本(1)目标: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2)措施:①加强日美关系,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②在欧美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③1992年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为其在联合国名义下向海外派出军事力量打开了大门。(3)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军事力量迅速膨胀,引起亚洲各国的担忧和疑虑。三、走出低谷的俄罗斯1.面临问题(1)政治:国家存在分裂的威胁,车臣地区民族冲突严重。(2)经济:生产大幅下降,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危机冲击。2.自救措施(1)叶利钦推行全方位外交:①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发挥大国作用。②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保持在独联体中的地位和影响。③积极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2)普京的务实政策:大幅度改组政府,强化中央权力,果断应付车臣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了政治局面,使俄罗斯走出低谷。3.影响: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四、风云际会看东方1.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1992年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扩大,中国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2.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中国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在新国际格局的建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五、世界政治格局1.表现:世界存在着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等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2.趋势: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加快发展。[轻巧识记]1.苏联解体的原因2.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概念阐释]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国际影响、文教、外交、资源七个方面的实力。其中,经济和科技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易错提醒]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东欧剧变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当前中国已探索到了正确的道路。2.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尚未形成一种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在解体以前,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并未形成。[名师点拨]二战至今,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1)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2)两极格局动摇: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兴起。(3)两极格局瓦解:20世纪90年代初,“华约”“经互会”解散,苏联解体,雅尔塔体制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4)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其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2.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欧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3.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含义及影响[材料一]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1)奈教授是怎样认识当今国际格局的?你认为合理吗?[教你读史]中心词:“三维空间”。注意顶部、中部、底部所代表的含义。[提示]认识: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评价:相对合理。尽管美国经济地位受到欧盟、日本等国的挑战,但其军事力量仍保持明显优势,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材料二]多极化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世界各种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与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2)据材料二概括多极化趋势产生什么影响。[教你读史]材料强调“多极化并非针对特定国家”,注意“而是”后面的内容,提炼其要点。[提示]有利于建立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含义及影响1.含义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力量中心,除美国是政治、经济与军事的超级大国外,其他力量中心都只在某些方面较为强大。2.影响(1)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推进世界多元化的发展。2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多极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及表现1.趋势:两极格局终结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2.表现(1)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极力建立单极世界,以领导世界。(2)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推动着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日本由于经济崛起,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4)俄罗斯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推行全方位外交,保证了其大国地位,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5)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1.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不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决定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2.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3.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4.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三、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我们的应对措施1.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此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2.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3.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公正。题组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苏联僵化的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D.民族矛盾尖锐解析:选A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经济危机又导致政治危机,因此选A项。2.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A.苏联解体 B.赫鲁晓夫改革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欧洲联盟成立解析:选A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故A项正确。题组二多极化趋势加强及影响3.某同学在探究二战后的条约时,阅读到如下内容:《▲》由《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组成。《▲》应该是()A.《北大西洋公约》B.《友好互助条约》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D.《欧洲联盟条约》解析:选D《北大西洋公约》是西欧国家与美国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故A项错误;《友好互助条约》称呼模糊不清,并不能具体指是哪几个国家签订的,故B项错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属于政治联盟性质,不包括经济,故C项错误;《欧洲联盟条约》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条约,故D项正确。4.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C.联合国地位日益提高D.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解析:选B进入21世纪后,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5.“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解析:选A材料信息“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表明,作者认为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意图只会加速世界权力的均衡,即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选A项。(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解析:选C“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这是东欧剧变这个不幸中的幸运的事情,所以本观点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既看到东欧剧变这个不幸,又看到“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这个幸运的事情。2.欧盟的格言是“多元一体”,对欧洲一体化的过程表述有误的是()A.煤钢联营为欧洲统一奠定较好政治基础B.欧共体的诞生推动了经济进一步一体化C.1993年欧洲从经济实体变成了军事实体D.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解析:选C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从经济一体化组织变成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项符合题意。3.以下对右图漫画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B.动荡紧张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C.民族、领土等矛盾及大国插手使世界局势动荡D.美、两伊、以、巴、黎共同主导当今多极化世界解析:选C图片信息反映多极化世界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故A项错误;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多国因多重因素使得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给了大国插手的机会,故C项正确;冷战结束后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多极化世界格局,故D项错误。4.当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对这种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超”是指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B.多强主要指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C.从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D.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形成解析:选D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但多极化趋势并未形成。5.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解析:选B美国政治精英们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的理想,故B项正确。6.下图为两位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可见,两位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A.完全对立 B.完全一致C.无法比较 D.基本一致解析:选D第一幅图体现出有四大力量牵制了美国,体现当今世界“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政治格局,第二幅图体现出五方力量维持世界平衡,体现多极化趋势加强,从两幅图的寓意可知二者基本一致,D项符合题意。7.以中国、巴西、印度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普遍要求增加国际规则的知情权、话语权和制定权并且加强合作,力争通过整体突破,实现自身利益。这表明()A.发展中国家为提高国际地位结成了同盟B.美欧主导世界的国际经济格局彻底改变C.新兴国家成为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D.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解析:选C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而非“结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依然是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这一题眼,反映了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积极谋求反对新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符合本民族国家利益和特色的发展模式,成为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故C项正确;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不符合史实。8.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的世界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第一次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据此及所学可得出()A.工业革命促进了第一次权力转移B.美国主要依靠强大海军实现崛起C.两极格局确立推动“他者的崛起”D.“他者的崛起”致使美国相对衰落解析:选D15世纪西欧的崛起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故A项错误;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实现崛起,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瓦解推动“他者的崛起”,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导致美国的相对衰落,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二战后世界风起云涌,各种力量交互作用,对世界发展起到巨大影响。材料一美国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到1951年共向欧洲提供了大约131亿美元的“援助”,受援助国GDP从1948年到1952年底增长了25%。但受援国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义务,例如美援必须用以购买美国物品和技术;部分工业发展接受美国监督;受援国必须放弃工业国有化等。其“援助”手段确定了美元的结算单位,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更削弱了意大利和法国共产主义的影响,稳定了政权。——摘编自李申《杜鲁门主义的续篇》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三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想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对记者的谈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6分)(2)你如何理解“新力量的萌动”促使“两极格局开始消失”?(6分)(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建立单极世界“不现实”的理由。(6分)解析:第(1)问,美国的“援助”可以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但受援国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义务”实际上使欧洲经济政治上受制于美国,“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更削弱了意大利和法国共产主义的影响”说明马歇尔计划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发展,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第(2)问,需要抓住三个要素:二战后仅25年、新力量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二战后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等,冲击了两极格局。第(3)问,单极世界“不现实”主要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发展趋势和现实问题有关。答案:(1)影响: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经济政治上受制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发展,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2)理解: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3)理由: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性问题需多国合作。专题小结与测评一、谁主沉浮——时期发展历程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基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原因: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②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3)影响: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国际局势动荡和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多极化趋势的出现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表现: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④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二、大国博弈——20世纪50年代第一阶段(1)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2)中苏由友好到关系恶化。建国初期,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原因是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20世纪70年代第二阶段(1)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此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2)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如珍宝岛事件),中苏关系严重恶化20世纪80年代第三阶段(1)美国同中国时好时坏,特别是美国在售台武器等问题上出尔反尔,干涉中国内政。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2)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原因是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文件是()A.《共同纲领》 B.《共产党宣言》C.《四月提纲》 D.《权利法案》解析:选B《共同纲领》是新中国起草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无关;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故B项正确;《四月提纲》是列宁起草的;《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标志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无关。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A.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B.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C.广泛汲取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析:选D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1878年德国颁布了“反社会党人法”即“非常法”规定:各地警察有权禁止各种集会、协会和出版物……在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斯托雷平政府在1907年就封闭了159个工会,1908年封闭了100个。以上材料主要表明当时的欧洲()A.资本主义各国矛盾激化 B.工人运动风起云涌C.资产阶级统治加强 D.各国民主运动陷入低潮解析:选C题干材料主要反映资本主义各国的国内矛盾,工人运动遭受镇压,而不是讲述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虽然能反映出工人运动活跃,但更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积极镇压,故B项错误,C项正确;工人运动受到镇压,不代表各国民主运动陷入低潮,故D项错误。4.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三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这三大理论是()①德国古典哲学②法国启蒙学说③法国空想社会主义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思想来源。法国启蒙学说为法国大革命提供思想理论基础,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故排除②。C项正确。5.下列是某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四月提纲》、“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B.第一次世界大战C.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D.俄国十月革命解析:选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从题干中的关键词来看,该事件发生在俄国,与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无关;二月革命在《四月提纲》发表之前;从《四月提纲》、“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可以看出该事件与十月革命相关,故D项正确。6.“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B.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解析:选B材料主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自身已经无法解决,没有涉及其进步性和革命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问题,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故D项错误。7.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B.北约建立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解析:选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使得东西欧经济上造成了分裂,D项正确;A项是欧洲一体化开始的内容,与欧洲分裂关系不大;B项是军事政治组织;C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8.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和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 B.接受马歇尔计划C.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建立欧洲煤钢联营解析:选D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接受马歇尔计划、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西欧追随美国的表现;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一步,与材料中“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不符,D项符合题意。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解析:选B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经济方面的组织,此举主要针对的是美国的经济措施——马歇尔计划,所以B项正确。A项主要是政治上的,C项是军事上的,D项是无关项。10.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这些变化主要源于()A.冷战政策 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 D.欧洲一体化解析:选D材料中“欧洲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故D项正确。11.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多边外交” 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解析:选D在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南斯拉夫等国组织成立了不结盟运动,确立了不结盟的政策,不同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结盟,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12.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都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