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_第1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_第2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_第3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_第4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崔颢黄鹤楼导入

说到唐诗,我们头脑中会闪现出许多或汹涌奔腾或静谧甜美的画面,说到唐代诗人,我们就会想到有“诗仙”之称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可是你知道吗?有一个人的一首诗,曾经让才华横溢的李白佩服之至,并为之搁笔,那就是崔颢所作的《黄鹤楼》。这首诗究竟好在哪呢?今天,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了解相关文化常识,理解诗歌大意2.赏析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3.结合诗句内容梳理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分析诗歌写法特点作者

崔颢(hào),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代表作有《黄鹤楼》、《渭城少年行》、《行路难》等。其诗作风格分期比较明显,前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期漫游各地,随军出塞,诗风变得雄浑奔放。写作背景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写作背景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而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黄鹤楼图片黄鹤楼图片c朗读诗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c读懂诗意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离开只剩下,仅留下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巧用典故,仰视,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象。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扣题,由神话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c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返回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用典,紧承首联,仙人,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写出岁月不再,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吊古伤今。以(人去楼空)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物是人非,令人惆怅。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c精读品味前二联写法与普通律诗用词有何不同?首联的“空”意为“空空荡荡”,“只有”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写景。颔联的“空”意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重在抒情。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岁月易逝的感慨,给人一种孤寂惆怅之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c

诗中“黄鹤”一词再三出现有何妙处?“黄鹤”一词回环唱叹,使诗的前半部分具有了上扬奔放、回旋不尽的飞动感,又有“悠悠”“历历”“萋萋”等叠字呼应,构成一种畅快洒脱、舒卷自如的韵律美。c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分明的样子香草,古时常用于比作愁思草木茂盛的样子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c

赏析: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上面绿草如茵,这就是鹦鹉洲了。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具有色彩缤纷的绘画美。作者游目骋怀,直接勾勒黄鹤楼外的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五彩斑斓、形象鲜明,一联诗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c

颈联千古绝对

绘画美,明丽如画。

二、对仗工整,富于音乐美。作者妙用“历历”、“萋萋”两个叠音词,使诗句声音清朗、音律和谐,吟诵起来,犹如轻歌慢板。

以生机勃勃的明丽之景反衬凄楚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c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故乡黄昏中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是激起思乡的哀愁。c点明主旨——怀乡。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出缠绵的乡愁。精读品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诗词的主旨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的佳作,通过描写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怀念家乡的愁思。

思乡诗文知多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拓展延伸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3“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4“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5“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6“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杜牧)7“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王维)8“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贾岛)9“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陆游)10“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拓展延伸诗词中的黄鹤楼《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拓展延伸①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游憩,凤凰飞走后只剩下凤凰台,但长江依然奔流不息。②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译文】吴国王宫里,野花杂草埋没了僻静的小路,东晋时代的王公贵族们都死去了,只留了一座座荒凉的坟墓。译文

③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译文】从凤凰台上远望,三山隐没于烟雾之中,似有似无,位于江心的白鹭洲把水分开来。④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译文】天上的浮云遮蔽了太阳的光辉,望不见长安,使人心中无限忧愁。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