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秦汉的政权更替和内政外交一、政权更替要点提示:秦汉时期分为秦朝、西汉、新朝和东汉,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大分裂,实现了大一统(编者整理)。秦朝建立条件民心共识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孟子提出“定于一”、《吕氏春秋》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中外历史纲要上P14)经济趋势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中外历史纲要上P14)地理优势秦国“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中外历史纲要上P14)人才吏治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中外历史纲要上P14)物质基础商鞅变法后,秦国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中外历史纲要上P14)统一策略秦国远交近攻战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中外历史纲要上P15)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中外历史纲要上P15)统一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中外历史纲要上P15)影响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外历史纲要上P1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P15)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进占咸阳,秦朝灭亡(中外历史纲要上P17)张楚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建立张楚政权,根据地为陈(中外历史纲要上P17、P18)西汉建立条件■楚汉战争刘邦获胜(中外历史纲要上P17、P18)①战争性质:项羽、刘邦争夺统治权力②胜利原因: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且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建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中外历史纲要上P20)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中外历史纲要上P22)新朝建立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定都长安(今西安)(中外历史纲要上P22)灭亡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新朝灭亡(中外历史纲要上P22)东汉建立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中外历史纲要上P22)灭亡①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中外历史纲要上P23)②220年,曹丕代汉称帝,东汉灭亡(中外历史纲要上P26)【图现历史】秦朝和西汉形势概化图【错误曝光台】1.错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秦朝首次修筑了长城。正解: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诸侯国已开始修筑长城,秦朝在此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2.错误:嬴政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家日益强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解: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在位君主是秦孝公,他的后代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3.错误:西汉灭亡之后,汉光武帝刘秀迁都洛阳,建立东汉。正解:西汉是被外戚王莽夺权灭亡的,后者于公元9年代汉称帝建立新朝,后来汉光武帝在绿林军灭亡新朝的基础上建立东汉。4.错误: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正解: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但没有推翻东汉王朝的统治,灭亡东汉的是曹丕。二、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要点补充:①秦汉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中外历史纲要上P1);②统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外历史纲要上P16);③汉初“汉承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中外历史纲要上P20)。秦朝中央集权核心■皇帝制度(选择性必修一P3)(中外历史纲要上P15)①背景: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秦王嬴政自认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②地位: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③内涵: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其自称“朕”,命和令分别称为“制”和“诏”,印称为“玺”,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中央■三公九卿(选择性必修一P3、P4)①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②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③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④九卿:三公之下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决策方式: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选择性必修一P4)地方■郡县制(中外历史纲要上P15)(选择性必修一P4)①背景:战国时期郡县制已经形成;秦始皇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历史教训②内容: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县(道)设于郡下,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县丞、县尉③长官: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和考核影响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中外历史纲要上P15)巩固统一①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中外历史纲要上P15),其中“书同文字”木方说明秦统一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的字形与字体,还统一了官职、法律、名物等方面的用语(选择性必修一P4)②修驰道、直道(中外历史纲要上P15)③颁行法律(中外历史纲要上P15)④编制户籍(中外历史纲要上P15)⑤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中外历史纲要上P15)⑥整顿社会风俗(中外历史纲要上P15)文书制度概况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选择性必修一P4)②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选择性必修一P4)作用保障了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选择性必修一P4)暴政政治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中外历史纲要上P16)经济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中外历史纲要上P16)法律刑法严苛(中外历史纲要上P16)思想焚书坑儒(中外历史纲要上P17)西汉文景之治原因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中外历史纲要上P20)表现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中外历史纲要上P20)郡国并行郡县①太守为郡的最高长官,其下设郡尉、郡丞分别协掌军事、行政(选择性必修一P5)②太守选用属吏,分曹理事,各曹属吏分管具体事务(选择性必修一P5)③县设令或长,其下有县丞、县尉及分曹属吏(选择性必修一P5)分封措施汉高祖先后分封异姓诸侯王和同姓诸侯王,汉景帝、汉武帝不断削弱其权力(中外历史纲要上P20)后果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并最终引发七国叛乱(中外历史纲要上P20)汉武帝强国措施政治①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外历史纲要上P21)②设立中朝,开始提升尚书令的作用,加强了皇权,削弱了丞相权力(中外历史纲要上P21)(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选择性必修一P4)③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中外历史纲要上P21)④创设刺史制度(中外历史纲要上P21,详见后文“官员的选拔与管理”)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中外历史纲要上P21)经济①改革币制(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外历史纲要上P21)(选择性必修一P88)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中外历史纲要上P21),如南阳设铁官(选择性必修二P22)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中外历史纲要上P21)④抑制工商业者,向其征收财产税(中外历史纲要上P21),如车船税、算缗钱、税民资等(选择性必修一P9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并设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由此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外历史纲要上P21)军事对匈奴作战并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后设河西四郡(中外历史纲要上P21,详见后文“民族关系”)民族关系①开辟“丝绸之路”(中外历史纲要上P21,详见后文“民族关系”和“交通”)②更有效地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外历史纲要上P21)东汉光武中兴①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中外历史纲要上P22),将其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选择性必修一P4)②严格控制外戚干政(中外历史纲要上P21)③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中外历史纲要上P21)④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中外历史纲要上P21)⑤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中外历史纲要上P21)⑥释放奴婢(中外历史纲要上P21)⑦重视儒学(中外历史纲要上P2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因皇帝大多年幼继位使得太后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后皇帝依靠宦官铲除外戚权力(中外历史纲要上P21)党锢之祸东汉后期,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政治腐朽黑暗的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他们因触犯了宦官利益而被诬陷为“党人”,并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中外历史纲要上P22)州郡县制①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选择性必修一P6)②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这就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选择性必修一P6)【图现历史】秦朝行政体系和汉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图现历史】汉初和汉武帝时期的行政体系【图现历史】秦汉县级官吏【错误曝光台】1.错误:郡县制始创于秦始皇,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是“郡”,第二级是“县”。正解: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把这一制度推向全国。秦朝的郡县制的第二级单位是“郡”或者“道”(两者是平级的)。2.错误:老子的无为思想是西汉的统治思想。正解:西汉初期的统治者尊奉黄老无为思想,且黄老无为思想与老子的道家思想不完全等同;汉武帝开始,西汉的统治思想是儒学思想。3.错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废除了分封制。正解:“推恩令”没有废除分封制,只是大幅度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4.错误: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中朝制度,取代了原先的三公九卿制度。正解:中朝制度的设立,使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但没有废除三公九卿制度。5.错误: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立西域都护府。正解:西域都护府是汉宣帝设立的。三、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秦朝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选择性必修一P30)考核上计制流程每年岁末,各县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再由郡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选择性必修一P31)作用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选择性必修一P31)监察中央御史大夫(选择性必修一P31)地方监御史(选择性必修一P4)西汉选拔察举制流程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选择性必修一P30)内容①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选择性必修一P30)②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选择性必修一P30)作用为西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选择性必修一P30)其他积功劳为官和征辟是选官制度的重要补充(选择性必修一P30)考核上计制(选择性必修一P31)监察中央御史大夫→御史中丞(选择性必修一P31)地方■刺史(中外历史纲要上P21)(选择性必修一P31)①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②内容: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③职权:刺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朝廷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等郡级官员及子弟的不法行为东汉选拔①察举制(选择性必修一P30)②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选择性必修一P30)考核上计制(选择性必修一P31)监察中央开始出现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选择性必修一P31及编者整理)地方刺史(东汉中前期)(选择性必修一P31)【错误曝光台】错误:刺史制度为汉武帝首创,后这种地方巡视制度随着刺史职权的变化而废止。正解:刺史职权后来有所变化,但它所代表的地方巡视制度一直延续下来。四、法律教化秦朝①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选择性必修一P47)②云梦睡虎地秦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的认识(选择性必修一P47)③发布的法律文告称“令”,它和“律”都具有法律效力(选择性必修一P47)汉朝①以《九章律》为主要的法律(选择性必修一P47)②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汉律的认识(选择性必修一P47)③发布的法律文告称“令”,它和“律”都具有法律效力(选择性必修一P47)④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选择性必修一P47)【错误曝光台】错误:秦朝依法治国,汉武帝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后开始以德治国,由此法律的地位逐渐没落。正解: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即律令儒家化),法律地位没有没落。五、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要点提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选择性必修一P62)。秦朝民族关系中央管理机构、地方管理机构、战争、安抚、国防工程(选择性必修一P62)西汉民族关系“丝绸之路”、中央管理机构、地方管理机构(护乌桓校尉和汉宣帝在乌垒城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和亲、战争、屯戍以及更有效地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选择性必修一P62)(中外历史纲要上P21)对外关系①开辟陆路通道、海路通道(选择性必修一P66)②中国丝绸不断向西出口(选择性必修三P52)③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选择性必修三P52)④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选择性必修三P8),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选择性必修三P53)⑤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选择性必修三P53)⑥产自西亚、中亚和南亚的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传入中国(选择性必修三P53)⑦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传入中国(选择性必修三P53)⑧来自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广受欢迎(选择性必修三P53)东汉民族关系中央管理机构、地方管理机构、少数民族内迁、战争、屯戍(选择性必修一P62)对外关系①开拓陆路通道、海路通道(选择性必修一P66)②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选择性必修一P66)③东汉光武帝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选择性必修一P66)④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中外历史纲要下P12)⑤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后用白马驮来佛经,并请来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命人修建白马寺(中外历史纲要上P42)【错误曝光台】错误: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于汉朝,从南海郡出发,最远可到达非洲东海岸。正解:汉朝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合浦郡徐闻县,最远到达印度南部。六、赋税制度要点提示:数千年来,农民为封建国家纳粮当差,承担义务,受尽剥削(选择性必修一P93)。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即收成的三分之二(选择性必修一P93)人头税即“口赋”,征收极重(选择性必修一P93)徭役起役年龄为17岁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选择性必修一P93)正卒到郡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选择性必修一P94)戍卒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选择性必修一P94),其中陈胜、吴广领导戍卒发动大泽乡起义(中外历史纲要上P17)汉朝田赋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税率大大降低(选择性必修一P93)人头税口赋征收对象为7—14岁,每人每年缴20钱,汉武帝后加征3钱(选择性必修一P93)算赋征收对象为15—56岁,每人每年出120钱,商人和奴婢要加倍(选择性必修一P93)徭役更卒(同前代)(汉昭帝起役年龄改为23岁)正卒戍卒财产税①对车船征税(选择性必修一P93)②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算缗钱(选择性必修一P93)③对财产总额征收“税民资”(选择性必修一P93)④农民饲养六畜要缴税(选择性必修一P93)七、户籍制度、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山东省淄博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摸底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 幼儿园后勤个人工作总结6篇
-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减法练习题
- 《新闻采访和写作》课件
-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词语运用
- 《小讲课糖尿病》课件
- 《淘宝网用户特征》课件
- 早餐行业客服工作总结微笑服务增添早餐味道
- 《淋病医学》课件
- 泌尿科医生的工作总结
- Z矩阵、Y矩阵、A矩阵、S矩阵、T矩阵定义、推导及转换公式
- 软件工程填空题(18套试题与答案)
- 中美欧规范桩基承载力计算设计对比
- 动机式访谈法:改变从激发内心开始
- 外科洗手操作考核评分表
-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洪水
- 2023-2024学年阿勒泰地区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 经典红歌歌谱100首-
- 单位红头文件模板(各类通知、任命通知公函红头文件)
- Linux操作系统应用(麒麟系统)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精神压力分析系统心率变异分析系统-健康管理师团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