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881.1-2013内河船用电梯第1部分:乘客电梯与载货电梯_第1页
JT-T-881.1-2013内河船用电梯第1部分:乘客电梯与载货电梯_第2页
JT-T-881.1-2013内河船用电梯第1部分:乘客电梯与载货电梯_第3页
JT-T-881.1-2013内河船用电梯第1部分:乘客电梯与载货电梯_第4页
JT-T-881.1-2013内河船用电梯第1部分:乘客电梯与载货电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内河船用电梯第1部分:乘客电梯与载货电梯2013-10-09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3前言 4 5 72规范性引用文件 73术语和定义 74通用运行要求 85材料与焊接要求 86井道 87机房/机器区间和滑轮间/滑轮区间 8层门 9轿厢和对重/平衡重 10悬挂装置与防止坠落、超速及轿厢沉降的措施 12电梯驱动主机 13电气设备的要求 14适用于轮椅乘客的电梯要求 15紧急救援 4本部分为JT/T881的第1部分。本部分由全国内河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0)提出并归口。50.2按本部分设计和制造的内河船用电梯还需符合GB7588—c)业主或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已就下列问题达成一致7内河船用电梯第1部分:乘客电梯与载货电梯JT/T881的本部分规定了内河船用乘客电梯与载货电梯(以下统称为“电梯”)设计、制造与安装的技术依据和安全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内河船用曳引驱动式和液压驱动式乘客电梯与载货电梯设计、制造与安装。沿海港口趸船用电梯可参照使用。本部分不适用于内河船用强制驱动式电梯和内河船用杂物电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8903电梯用钢丝绳GB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23821-2009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T24477=2009适用于残障人员的电梯附加要求GB28621—201安装于现有建筑物中的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JT/T881.3内河船用电梯第3部分: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中国船级社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中国船级社材料与焊接规范中国船级社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7024、GB7588和CB2124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内河船用乘客电梯inlandshippassengerlift安装于内河船上适应于内河船环境的为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安装于内河船上适应于内河船环境的井道和轿厢壁至少有同一侧透明,乘客可观看轿厢外景物的电梯。内河船用载货电梯inlandshipgoodslift安装于内河船上适应于内河船环境的主要运送货物的电梯,同时允许有人员伴随。8JT/T881.1—2013a)船舶持续振动:振动频率0Hz~25Hz,全幅值不大于2mmd)电梯运行环境温度:-10℃~+45℃;e)电梯机房环境温度:0℃~+45℃;f)电梯运行地点的相对湿度不超过95%,如有可能在电气设备上产生凝露,应采取相应措施;4.2电梯的额定速度不应大于1.0m/s。5.1材料要求5.1.3导向轮轴应选用机械性能不低于45号钢的材料,且热处理后硬度范围为230HB~260HB。5.1.4黑色金属零件表面应镀锌或进行相应处理,未经处理的黑色金属零件表面应涂船用防锈底漆和面漆.5.2.2焊接材料的物理性能应不低于6.1.1本章各项要求适用于装有单台或多台电梯轿厢的井道。间内。6.2井道的封闭96.2.3在不要求井道在火灾情况下用于防止火焰蔓延的场所,如观光电梯,井道不需要完全封闭,但a)在人员可正常接近电梯处,应设置无孔的围壁,围壁高度应符合GB7588—2003中5.2.1.26.3.2检修门、井道安全门和检修活板门均应无孔,并应具有与层门一样的机械强度,且应符合所处6.3.3检修门的高度不得小于1.40m,宽度不得小于0.60m。井道安全门的高度不得小于1.80m,宽度不得小于0.35m。检修活板门的高度不得大于0.50m,宽度不得大于0.50m大于11m。GB7588—2003中14.1.2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证实上述门的关闭状态。6.5.1总则6.5.1.1井道结构应符合《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的要求,并应至少能承受在4.1条件下的下述b)轿厢偏载情况下安全钳动作瞬d)防跳装置作用的载荷;6.5.1.2为保证电梯在船舶航行时安全运行和电梯停用时设备不损坏,井道壁的加强结构不应进入6.5.2井道壁的强度6.5.2.1为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井道壁应具有下列机械强度,即用一个300N的力,均匀分布在5cm²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垂直作用在井道壁的任一点上,应:b)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6.5.2.2人员可正常接近的玻璃门扇、玻璃面板或成形玻璃板,均应用夹层玻璃制成,并满足所处场所防火等级的要求。6.5.3底坑底板的强度6.5.3.1底坑底板应能支撑每列导轨的作用力(悬空导轨除外):导轨自重再加安全钳动作瞬间的反作用力。6.5.3.2轿厢缓冲器支座下的底坑底板应能承受满载轿厢静载4倍的作用力,6.5.3.3对重缓冲器支座下(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底坑底板应能承受对重/平衡重静载4倍的作用力。6.5.3.4位于液压缸主的底坑地面应能承受施加在其上的载荷和力。6.5.3.5以上载荷和作用力均应考虑电梯在4.1条件下所产生的力的叠加6.5.4顶板强度对无须承受7.3.11规定载荷的顶板,在其悬挂导轨情况下,裁挂点应至少能承受GB7588—2003附录G概述中规定的载荷和力。6.6面对轿厢入口的层门与电梯井道壁的结构6.6.1面对轿厢入口的层门与井道壁的要求,适用于井道的整个高度。6.6.2由层门和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组成的红合体,除门的动作间隙外,应在轿厢壑个入口宽度上形成一个无孔表面。6.6.3每个层门地坎下的电梯井道壁应符合下列要求一a)应形成一个与层门地坎直接连接的垂直表面,它的高度不应小于172的开顾区域加上50mm宽度不应小于门入日的净宽度两边各加25mm。b)这个表面应是连续的,由光滑而坚硬的材料构成。如金属薄板,它能承受垂直作用于其上任何一点均匀分布在5cm²圆形或方形截面上的300N的力,应:2)弹性变形不大于10mm。c)、该井道壁任何凸出物均不应超过5mm。超过2mm的凸出物应倒角,倒角与水平的夹角至少d)此外,该井道壁应:1)连接到下一个门的门楣;或2)采用坚硬光滑的斜面向下延伸,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至少为60°,斜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应小于20mm.6.7位于轿厢与对重/平衡重下部空间的防护如果轿厢与对重/平衡重之下确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井道底坑底板至少应按5000N/m²载荷设计。6.8井道内的防护6.8.1对重/平衡重运行区域的防护对重/平衡重的运行区域应采用刚性隔障防护,该隔障从电梯底坑地面上不大于0.30m处向上延伸到至少2.50m的高度,且应满足下列要求:a)该隔障的宽度应至少等于对重/平衡重宽度两边各加0.10m;b)如果这种隔障是网孔型的,则应遵守GB23821—2009中4.2.4.1的规定;c)特殊情况,为了满足底坑安装的电梯部件的位置要求,允许在该隔障上开尽量小的缺口。6.8.2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内的防护6.8.2.1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应设置钢板分隔。6.8.2.2在装有多台电梯的完全封闭的井道内,隔障应覆盖全部井道,将每台电梯的轿厢和对重/平衡重与其他电梯的轿厢和对重/平衡重分开。6.8.2.3在装有多台电梯的部分封闭的井道内,隔障应符合下列要求a)这种隔障应至少从轿厢、对重Z平衡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2.50m高度,宽度应能防止人员从一个底坑通往另一个底坑;b)如果轿厢顶部边缘和相邻电梯的运动部件(轿楠、对重/平衡重)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50m,这种隔障应该贯穿整个井道,其宽度应至少等于该运动部件或运动部件的需要保护部分的宽度每边各加0.10m。6.9顶部空间和底部空间6.9.1顶部空间6.9.1.1对于曳引驱动式电梯,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符合GB/7588-2003中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项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向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75m。 6.9.1.2对于液压驱动式电梯,当油缸柱塞通过其行程限位装置到达其工限位置时,符合GB21240—2007中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75m。6.9.2底部空间6.9.2.1对于曳引驱动式电梯负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工时,底坑底板与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50m,下述之间的水平距离在0.15m之内时,这个距离可最小减少到0.10m:a)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护脚板和相邻的井道壁;b)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6.9.2.2对于液压驱动式电梯,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底坑底板与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50m,下述之间的水平距离在0.15m之内时,这个距离可最小减少到0.10m;a)夹紧装置钳块、棘爪装置、护脚板或垂直滑动门的部件和相邻的井道壁;b)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6.9.3减小的顶部空间与减小的底部空间6.9.3.1当6.9.1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则应符合GB28621—2012中5.5的规定。6.9.3.2当6.9.2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则应符合GB28621—2012中5.7的规定。a)如果底坑深度大于2.50m且船体的布置允许,应设置进入底坑的门6.11电梯井道的专用6.12井道照明1m处的照度均至少为50lx。6.13紧急解困7.1总则7.1.2机房/机器区间或滑轮间/滑轮区间不应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7.3.2.1机房/机器区间或滑轮间/滑轮区间应有足够的尺寸,以允许人员安全和容易地对有关设备7.3.2.2电梯驱动主机旋转部件的上方应有不小于0.30m的垂直净空距离。7.3.2.3机房/机器区间或滑轮间/滑轮区间地面高度不一且相差大于0.50m时,应设置楼梯或台阶7.3.2.4机房/机器区间或滑轮间/滑轮区间地面有任何深度大于0.50m、宽度小于0.50m的凹坑或7.3.3门和检修活板门7.3.3.1通道门的宽度不应小于0.60m,高度不应小于1.80m,且门不得向房内开启。7.3.3.2供人员进出的检修活板门,其净通道尺寸不应小于0.80m×0.80m,且开门后能保持在开启0.20m×0.20m面积上作用1000N的力,门应无永久变形。7.3.3.4检修活板门除非与可收缩的梯子连接外,不得向下开启。如果门上装有铰链,应属于不能脱钩的形式。当检修活板门开启时,应有防止人员坠落的措施(如设置护栏)。7.3.3.5门或检修活板门应装有带钥匙的锁,它可以从机房/机器区间或滑轮间/滑轮区间内不用钥匙打开。只供运送器材的活板门,只能从机房/机器区间或滑轮间/滑轮区间内部锁住。7.3.5照明和电源插座7.3.5.1机房/机器区间或滑轮间/滑轮区间应设有永久性的电气照明,地面上的照度不应小于200lx。7.3.5.2在机房/机器区间或滑轮间/滑轮区间内靠近入口(或多个入口)处的适当高度应设有一个开7.3.5.3机房/机器区间或滑轮间/滑轮区间内应至少设有一个电源插座。8层门8.1总则8.1.3层门入口的最小净高度应为1.9m。8.2如果电梯层门外环境有防火要求且没有设置防火前室,该层门应是与该区域防火等级相符的防8.3层门导向装置的设计应能够防止在正常运行(符合4.1的要求)中因船舶的倾斜而造成脱轨、机械卡阻或行程终端时错位。8.4层门入口区域的甲板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且各层站地坎前面宜有稍许坡度或设置挡水围栏,以防水流入井道。8.5层门入口不应设置于机器处所或危险区域。8.6在层门附近,层站上的自然或人工照明在地面上的照度不应小于50lx,以便使用人员在打开层门进入轿厢时,即使轿厢照明发生故障,也能看清楚其前面的区域。8.7每个层门应设置符合GB7588要求的门锁装置以及紧急开锁装置,这些装置应有防止故意滥用的保护。9轿厢和对重/平衡重9.1轿厢材料轿厢应用钢或与乏相写的不燃材料制造。9.2轿厢高度9.2.1轿厢内部净嵩度不应小于2.0m。轿厢有效面积、额定载重量、乘客人数应符合CB7588—20038.2的要求。9.4轿厢扶手9.4.1应至少在一面轿壁上安装扶手,该扶手抓握部分截面的任何尺寸应在30mm~45mm之间,如有棱角,其最小半径为10mm。抓握部分与其所固定的轿壁之间的间隙应至少为35mm。抓握部分顶边距地板高度应在(900±25)mm范围内。9.4.2扶手应能承受作用于住意一点上的440N的水平作用力和1270N的垂直作角力。9.5轿厢地板轿厢地板应防滑。9.6护脚板轿门地坎下应设置护脚板,当底坑按照6.9-3.2的要求确定时,则应按照GB.28621—2012中5.8的要求设置。9.7轿厢入口9.7.1轿厢入口应装设无孔的轿门。9.7.2轿门应设置船舶航行时防止轿门自然打开和突发关闭的装置。9.7.3轿门导向装置的设计应能够防止在正常运行(符合4.1的要求)中因船舶的倾斜而造成脱轨、机械卡阻或行程终端时错位。9.8轿顶9.8.1轿顶应设置护栏。9.8.2当顶层按照6.9.3.1的要求确定时,则应按照GB28621—2012中5.6的要求设置护栏。9.8.3护栏应能承受作用于任意一点上的440N的水平作用力和1270N的垂直作用力。9.9轿厢与对重的附加导向轿厢架和对重架上应装设独立于正常导靴的保持装置,一旦主导向发生故障,可通过该保持装置起到导向的作用。9.10对重块材料与固定对重块应由钢或等数材将制造,并安全地固定在对重架内透当的位10悬挂装置与防止坠落、超速及轿厢沉降的措施10.1悬挂装置10.1.1间接作用式液压电梯和曳引电梯的轿厢和对应用钢丝:节的钢质链条或滚子链条悬挂。10.1.2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不小于8mm。10.1.3.钢丝绳或链条最少应有两根,每根钢丝绳或链条应是独立的。10.1.4不论钢丝绳的股数多少;曳号轮滑轮的节圆直径与悬挂绳的公称直应小于40。10.1.5悬挂绳安金系数应按CB7588—2003中附录小计算。在任何情况7系数不应小于下列值:a)采用主根或三根以上钢丝绳的曳引驱动电梯为12;b)采用两根钢丝绳的曳引驱动电梯为16;c)采用钢丝绳的液压驱动电梯为12;d)采用悬挂链的电梯为10。10.1.6钢丝绳应满足CB8903的要求。a)人身伤害;b)钢丝绳或链条因松弛而脱离绳槽或链轮;c)异物进入绳与绳槽或链与链轮之间。10.2.2应具有在4.1环境条件下防止钢丝绳从滑轮脱离的措施。10.3安全钳10.3.1轿厢应装有能在下行时动作的安全钳(直接作用式液压电梯除外),在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时,即使在悬挂装置断裂的情况下,安全钳应能夹紧导轨,使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制停并保持静止10.3.2曳引电梯的轿厢安全钳的动作应由限速器来控制。液压电梯的轿厢安全钳和对重/平衡重安全钳可借助悬挂机构的断裂或借助安全绳来动作。10.3.3如果电梯额定速度大于0.63m/s,或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应采用渐进式安全钳。操纵轿厢安全钳的限速器的动作应发生在速度至少等于额定速度的115%时,但应小于下列各值:a)对于除了不可脱落滚柱式以外的瞬时式安全钳为0.8m/s;b)对于不可脱落滚柱式瞬时式安全钳为1.0m/s;c)对于渐进式安全钳为1.5m/s对重/平衡重安全钳的限速器动作速度应大于轿厢安全钳的限速器动作速度,但不得超过10%。a)能够从井道外用远程控制(除无线方式外)的方式来实现限速器动作,这种方式应不会造成限c)钢丝绳系统(悬挂绳或补偿绳);或11.1.4导轨支架间距不大于1.5m,导轨支架与井道壁的连接点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a)额定速度大于0.4m/s;11.3轿厢与对重缓冲器11.3.2轿厢投影部分下面缓冲器的作用点应设一个一定高度的障碍物(缓冲器支座),以便满足11.4.4极限开关的动作应由下述方式实现,11.4.5极限开关应是电气安全装置,当极限开关动作时,应使驱动主机停止运转并保持其停止12.2曳引电梯驱动主机12.2.1制动系统12.2.1.1电梯应设有制动系统,在出现下述情况时能自动动作:a)动力电源失电;b)控制电路电源失电。12.2.1.2所有参与向制动面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件应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应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12.2.1.3正常运行时,制动器应在持续通电下保持松开状态。12.2.1.4即使是在电源故障时,也应能采用持续于动操作的方法打开驱动主机制动器。该操作可通过机械(如杠杆)或独立供电的电气装置进行。12.2.2.1当电源为额定频率,电动机施以额定电压时,电梯轿厢在半载,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和减速段)时的速度,不得大于额定速度的105%。12.2.2.2下列速度的值,不得大于额定值的105%a)平层;c)检修运行;d)紧急电动运行12.2.3断开驱动主机运转的电源应采用两个独立的接触器切断电源接触器的艇点应肆联于电源电路中。,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防止轿厢再运行。的监测功能失效时,也应防止轿厢再运行。12.2.4电动机运转时间限制器12.2.4.1曳引驱动电梯应设行电动机运转时间限制器,在下述情况下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转动并保持在停止状态;a)当启动电梯时,曳引机不转;b)轿厢或对重向下运动时由手障碍物而停住,导致曳引绳在曳引轮上打滑。12.2.4.2电动机运转时间限制器应在不大于下列两个时间值的较小值时起作用:b)电梯运行全程的时间再加上10s;若运行全程的时间小于10s,则最小值为20s。12.3液压电梯驱动主机12.3.1.1允许使用以下两种驱动方式:a)直接作用式;b)间接作用式。12.3.1.2当使用多个液压缸驱动时,液压缸之间应采用液压并联连接,以使所有液压缸的压力相同。12.3.2.1轿厢与柱塞(缸筒)的连接b)轿厢与柱塞(缸筒)之间的连接件,应能承受柱塞(缸筒)的重量和附加的动载荷,连接方式应12.3.2.4.2在液压缸位于直接作用式液压电梯轿厢下部的情况下,当轿厢位于完全压缩的缓冲器b)最高的导向架与该支架垂直投影水平方向0.30m内的轿厢最底部件之间的净垂直距离应至12.3.3.1液压筑和单向阀或下行方向阀之间的硬管和附件在设计上应满足以下条件:在2.3倍满载系数应至少为8。12.3.5.1.2由于管路较大的内部损耗(管接头损耗值,但不应超过满载压力的170%。12.3.5.3上行方向阀12.3.5.4液压电梯电气防沉降系统液压驱动式电梯电气防沉降系统见GB21240—2007中14.2.1.2和14.2.1.5。12.3.5.5.1破裂阀应能将下行轿厢制停并保持其停止状态。破裂阀最迟当轿厢下行速度达到下行额定速度v₁+0.3m/s时动作。12.3.5.5.2破裂阀的安装位置12.3.5.5.4机房内应有一种手动操作方法,在无须使轿厢超载的情况下,使破裂阀达到动作流量。行额定速度v₄+0.3m/s。12.3.5.6.2节流阀的安装位12.3.5.6.3节流阀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12.3.5.6.4机房内应有一种手动操作方法,在无须使轿厢超载的情况下,使节流阀达到动作流量。空轿厢上行速度不应超过上行额定速度v。的8%,载有额定载荷的轿厢下行速度不应超过下行额12.3.7电动机运转时间限制器时间限制器应使电动机保持在失电状态。12.3.7.2电动机运转时间限制器b)载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运行全程的时间再加上10s;若全程运行时间小于10s,则最小值为20s应具有温度监测装置。当液压油温度超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