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126-2023 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技术规范(正式版)_第1页
GB∕T 43126-2023 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技术规范(正式版)_第2页
GB∕T 43126-2023 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技术规范(正式版)_第3页
GB∕T 43126-2023 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技术规范(正式版)_第4页
GB∕T 43126-2023 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技术规范(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forthegeologicalsweetspotevaluationsofshaleoil2023-09-07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l3术语和定义 14页岩型页岩油甜点评价 14.1页岩甜点指数法 14.2页岩阈值指数法 24.3轻烃含量法 35夹层型页岩油甜点评价 45.1夹层甜点指数法 45.2夹层阈值指数法 55.3可动油饱和度法 66原位转化页岩油甜点评价 76.1评价适用条件 76.2评价方法 76.3甜点段评价 76.4甜点区评价 77提交的主要成果 77.1页岩型页岩油 77.2夹层型页岩油 87.3原位转化页岩油 8附录A(规范性)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评价方法 9A.1投资回报率下限值 9A.2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 9附录B(规范性)页岩甜点指数评价方法 B.1最终可采油当量 B.2最终可采油当量归一化值 B.3总有机碳含量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 B.4镜质体反射率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 B.5黏土矿物含量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 B.6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差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 B.7有效厚度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 B.8页岩甜点指数 ⅡB.9甜点段有效厚度下限值 附录C(规范性)页岩型页岩油甜点评价参数阈值的裂缝孔隙度校正方法 C.1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 C.2评价参数阈值的裂缝孔隙度校正方法 附录D(规范性)夹层甜点指数评价方法 D.1最终可采油当量评价与归一化 D.2有效孔隙度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 D.3渗透率与原油黏度比值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 D.4含油饱和度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 D.5黏土矿物含量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 D.6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差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 D.7有效厚度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 D.8夹层甜点指数 D.9甜点段有效厚度下限值 附录E(规范性)原位转化页岩油可采油当量及有效厚度评价方法 E.1单位质量岩石可采油当量实验测试 E.2单位质量岩石可采油当量评价 E.3单位质量岩石可采油当量校正 E.4有效厚度评价 ⅢGB/T43126—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5)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匡立春、侯连华、赵贤正、于志超、苏建政、蒲秀刚、陈凤玲、江涛、赵继勇、付晓飞、冯其红、李士祥、柳波、赵忠英、肖毓祥、雷振东、贾旺鲁、刁海燕、李思源、万晓苑、韩睿婧、黄秀。1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中高成熟度页岩型页岩油、夹层型页岩油和原位转化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参数、评价方法及提交的主要成果。本文件适用于中高成熟度页岩型页岩油、夹层型页岩油和原位转化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3684—2017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中高成熟度页岩油shaleoilwithmedium-highmaturity赋存于地下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不小于0.7%的石油聚集。页岩型页岩油shaleoilinshale页岩层系内非烃源岩层段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凝灰岩等夹层单层厚度不大于1m,累计厚度占比小于10%的石油聚集。页岩层系内非烃源岩层段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凝灰岩等夹层的单层厚度介于1m~5m,累计厚度占比小于30%的石油聚集。原位转化页岩油shaleoilin-situconversionprogress通过地下原位加热使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的有机质转化形成的轻质油和天然气聚集。4页岩型页岩油甜点评价4.1页岩甜点指数法4.1.1评价适用条件4.1.1.1适用于页岩型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4.1.1.2研究区目的层或类似地质条件区域应至少有5口代表性的产油井。24.1.1.3应至少有1口代表性产油井的油气试油产量不小于工业油气产量,试采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试采井或附近目的层段密闭或保压取心井应具有以下岩心测试资料:——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黏土矿物含量(Clay);——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差(△P(h)。4.1.2页岩甜点指数4.1.2.1按照附录A中A.2计算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EUR_BOEcuo)。4.1.2.2按照附录B中B.3~B.6计算最终可采油当量(EUR_BOE)。4.1.2.3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裂缝孔隙度(pr)与工程技术进步计算对EUR_BOE的贡献系数(fmio),按照B.8计算页岩甜点指数(SWmdexs)。4.1.3.1按照B.9计算目的层甜点段有效厚度下限值(Heshaleutaff)。4.1.3.2计算研究区目的层纵向上采样点SWidexs,对SWindex,大于或等于1的采样点厚度进行求4.1.3.3当有效厚度(Heshale)不小于甜点段有效厚度下限值(Heshaleutof)时,确定为甜点段。4.1.4.1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Hesh按照B.7计算EUR_BOE,按照B.8计算SWmx。4.1.4.4在甜点区可能的分布范围内,确定目的层段顶或底封堵层突破压力不大于目的层流体压力与封堵层流体压力差的分布范围。4.1.4.5在甜点区可能的分布范围内,确定目的层段顶或底封堵层厚度不大于其下限值的分布范围,推荐封堵层厚度下限值为2m。4.1.4.6在甜点区可能的分布范围内,确定贯穿目的层上或下渗透层的断裂控制的分布范围,推荐距断裂1km作为划分其分布范围依据。断裂解释按照GB/T33684—2017中5.3和7.2执行。4.1.4.7在甜点区可能的分布范围内,扣除4.1.4.4~4.1.4.6的分布范围,剩余分布范围确定为甜点区。4.2页岩阈值指数法4.2.1评价适用条件4.2.1.1适用于页岩型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4.2.1.2研究区目的层或类似地质条件区域应至少有5口代表性的产油井。4.2.1.3应至少有1口代表性产油井的油气试油产量不小于工业油气产量,试采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4.2.1.4试采井或附近目的层段密闭或保压取心井应具有以下岩心测试资料:——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黏土矿物含量(Clay);——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差(△Pch)。34.2.2页岩阈值指数4.2.2.2按照B.3~B.6,分别计算EUR_BOE=EUR_BOEuo时,裂缝孔隙度校正前的TOC、R。、4.2.2.3按照附录C计算裂缝孔隙度校正后的TOC下限值(TOC)、R。下限值(Rou)、△Prh下限4.2.2.4按照公式(1)和公式(2)计算页岩阈值指数(SWmxPam)。式中:Parafn——经裂缝孔隙度校正后的Clay;——评价参数数量。当甜点段评价参数为TOC、R=4;当甜点区4.2.3甜点段评价4.2.3.1按照B.9计算目的层的Heskcafi大于或等于0的采样点厚度进4.2.3.3当Heshle不小于Heseeutof时,确定为甜点段。4.2.4甜点区评价4.2.4.1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Heshle与Heseof,按照公式(1)和公式(2)计算页岩阈值指数4.2.4.2绘制研究区目的层的SWmdxsPan等值线分布图。大于或等于0的区域,确定为可能的甜点分布范围。4.2.4.4在可能的甜点分布范围内,按照4.1.4.4~4.1.4.7的方法确定甜点区。4.3轻烃含量法4.3.1评价适用条件4.3.1.1适用于页岩型页岩油已钻井的甜点段评价。4.3.1.2研究区目的层或类似地质条件区域应至少有5口代表性的产油井。4.3.1.3应至少有1口代表性产油井的油气试油产量不小于工业油气产量,试采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且应至少有如下实验数据:——油气产量:——气油比(GOR);4GB/T43126—2023——原油黏度(μo);——轻烃含量(S₁);——拟评价井的生产井段的轻烃含量(S₁)。4.3.2每米生产井段最终可采油当量4.3.2.1按照公式(3)计算S,对应的天然气量,按照将S₁与对应的天然气量折算为油当量(BOE)[见式中:Vgs——S₁对应的天然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³);p——S₁的密度,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³);S₁——轻烃含量,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³);GOR——气油比,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BOE——油当量,单位为立方米(m³)。4.3.2.2利用已有产油井的油气产量资料,通过产量预测,获得每米生产井段最终可采油当量(EURBOEm)。4.3.2.3按照公式(5)评价EUR_BOEm。EUR_BOEm=a×(BOE/μo)⁶…………(5)式中:EUR_BOEm——每米生产井段最终可采油当量,单位为立方米(m³)。a、b——经验系数;μo——原油黏度,单位为平方米每秒(1m²/s)。4.3.3甜点段评价4.3.3.1根据拟评价井的生产井段长度,按照A.2计算每米生产井段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EUR_BOEfm)。4.3.3.2按照公式(5)计算EUR_BOEtm对应的BOE/μ。下限值(BOE/μot)。4.3.3.3将拟评价井生产井段中BOE/μ。不小于BOE/μouot的井段确定为甜点段,其累计长度为甜点段长度。5夹层型页岩油甜点评价5.1夹层甜点指数法5.1.1评价适用条件5.1.1.1适用于夹层型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5.1.1.2研究区目的层或类似地质条件区域应至少有5口代表性的产油井。5.1.1.3应至少有1口代表性产油井的油气试油产量不小于工业油气产量,试采时间应不小于6个月。5.1.1.4试采井或附近目的层段应具有以下密闭或保压取心井的岩心测试资料:——有效孔隙度(Por);5——含油饱和度(S。);—黏土矿物含量(Clay);——渗透率(K);——原油黏度(μo)—-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差(△Prh)。5.1.2夹层甜点指数5.1.2.1按照A.2计算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EUR_BOEcuff)。5.1.2.2按照附录D中D.2~D.5.1.2.3按照D.8计算夹层甜点指数(SWmdexm)。5.1.3.2计算研究区目的层纵向上采样点SWindxns,累计SWindxns大于或等于1的厚度,获得有效厚度5.1.3.3当He不小于Het时,确定为甜点段。5.1.4.1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He按照D.7计算EUR_BOE,按照D.8计算夹层甜点指数(SWimdexns)。5.1.4.2绘制研究区目的层的SWndexns等值线分布图。5.1.4.3将SWimexn大于或等于1的区域,确定为可能的甜点分布范围。5.1.4.4在可能的甜点分布范围内,按照4.1.4.4~4.1.4.7的方法确定甜点区。5.2夹层阈值指数法5.2.1评价适用条件5.2.1.1适用于夹层型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5.2.1.2研究区目的层或类似地质条件区域应至少有5口代表性的产油井。5.2.1.3应至少有1口代表性产油井的油气试油产量不小于工业油气产量,试采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5.2.1.4试采井或附近对应的目的层段应具有以下通过密闭或保压取心获得的岩心测试资料:——有效孔隙度(Por);——含油饱和度(S。);——黏土矿物含量(Clay);——渗透率(K);——原油黏度(μo);——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差(△P(h)。5.2.2夹层阈值指数5.2.2.1按照A.2计算EUR_BOEo5.2.2.3根据5.2.2.2获得的参数,按照公式(6)和公式(7)计算夹层阈值指数(SWmdexnsPam)。6sign[min(Para;)]=sign[min(Para;—Parajowercuoff,Parauwpcutot—Para;)]式中:SWmdexmPan——夹层阈值指数;71——评价参数数量。当甜点段评价参数为Por、K/μo、S。、△Prh、Clay时,n=5;当甜5.2.3.2计算研究区目的层纵向上采样点SWmdexm.Pn,累计大于或等于0的厚度,获5.2.3.3当He不小于Hewo时,确定为甜点段。(SWindexnsPara)。5.2.4.2绘制研究区目的层的SWmdexm.Pm等值线分布图。5.2.4.3将SWimdxnPan大于或等于0的区域,确定为可能的甜点分布范围。5.3可动油饱和度法5.3.1评价适用条件5.3.1.1适用于夹层型页岩油已钻井的甜点段评价。5.3.1.2研究区目的层或类似地质条件区域应至少有5口代表性的产油井。5.3.1.3应至少有1口代表性产油井的油气试油产量不小于工业油气产量,试采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且生产井段至少有油气产量、可动油饱和度(Sma)资料。5.3.1.4拟评价井的生产井段应有可动油饱和度(Smo)资料。5.3.2每米生产井段最终可采油当量5.3.2.1利用已有产油井的油气产量资料与生产井段长度,通过产量预测,获得EUR_BOEm。5.3.2.2获得已有产油井的生产井段可动油饱和度平均值(Smo)。5.3.2.3利用公式(8)评价EUR_BOEm。式中:a,b——评价系数,依据评价区块地质情况确定;So——可动油饱和度平均值。5.3.3.1根据拟评价井的生产井段长度,按照A.2计算每米生产井段的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7(EUR_BOEcuftm)。5.3.3.2按照公式(8)计算EUR_BOEuttm对应的Smo下限值(Smac5.3.3.3将拟评价井每米生产井段Smo不小于Smocutot的井段确定为甜点段。6原位转化页岩油甜点评价6.1评价适用条件6.1.1适用于原位转化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6.1.2至少有1个已完成的开发井组或试验井组。6.1.3开发井组或试验井组及研究区目的层应有密闭或保压取心井岩心实验测试资料及实验热模拟资料。6.2评价方法6.2.1按照附录E中E.1获得研究区目的层的单位质量岩石可采油当量实验测试值。6.2.2按照E.2建立单位质量岩石可采油当量评价方法。6.2.3按照E.3进行单位质量岩石可采油当量校正。6.2.4按照E.4评价甜点段有效厚度。6.3甜点段评价6.3.1按照E.4计算甜点段He。6.3.2当He不小于其下限值时,将甜点段有效厚度对应层段确定为甜点段。6.4甜点区评价6.4.1绘制研究区目的层He等值线分布图。6.4.2将He不小于甜点段厚度下限值的区域,确定为可能的甜点分布范围。6.4.3在可能的甜点分布范围内,确定贯穿目的层上或下渗透层断裂控制的分布范围,推荐将距断裂1km作为划分其分布范围依据。断裂解释按照GB/T33684—2017中5.3和7.2执行。6.4.4在可能的甜点分布范围内,确定顶或底封堵层厚度不大于其下限值的分布范围,推荐封堵层厚度下限值采用2m。6.4.5在可能的甜点分布范围内,确定顶或底封堵层破裂压力不大于目的层原位转化开发过程中地层最大流体压力与封堵层流体压力差的区域。6.4.6在可能的甜点分布范围内,确定活动水区域和含水率不小于其上限值的分布范围,推荐采用含水率上限值为3%。6.4.7上述甜点区连续分布面积下限值应不小于1个商业开发单元面积。6.4.8在可能的甜点分布范围内,扣除6.4.3~6.4.6的分布范围后,将连续分布面积不小于甜点区连续分布面积下限值的区域确定为甜点区。7提交的主要成果7.1页岩型页岩油甜点段/区评价数据表。87.1.2.1单井综合评价图。7.1.2.2甜点段连井剖面图。7.1.2.3甜点区综合评价图。7.2夹层型页岩油甜点段/区评价数据表。7.2.2.1单井综合评价图。7.2.2.2甜点段连井剖面图。7.2.2.3甜点区综合评价分布图。7.3原位转化页岩油7.3.1.1单位质量烃源岩原位转化产油量、产气量、产出油当量数据表。7.3.1.2单位质量烃源岩与非烃源岩中滞留油原位转化产油量、产气量、产出油当量数据表。7.3.1.3有效厚度数据表。7.3.1.4甜点区面积数据表。7.3.2.1甜点段厚度等值线分布图。7.3.2.2单位质量岩石原位转化产油量、产气量、产出油当量分布图。7.3.2.3单井综合评价图。7.3.2.4甜点段连井剖面图。7.3.2.5甜点区综合评价图。9GB/T43126—2023(规范性)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评价方法A.1投资回报率下限值根据投资回报承受能力,确定投资回报率下限值(IRRut),宜IRRc不小于6%。A.2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根据生产井或开发井组的固定投资、操作成本、税费、复垦费、弃置费及沉没成本,生产周期内的油气销售价格、油气商品率、IRR,按照公式(A.1)计算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EUR_BOE)。………(A.1)式中:EUR_BOEto——生产井或开发井组的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³);Cape.xi——生产井或开发井组第i年的固定投资,单位为万元;Opex;——生产井或开发井组第i年的操作成本平均值,单位为万元;Dct;——生产井或开发井组第i年的弃置费,单位为万元;SC;——生产井或开发井组第i年的沉没成本,单位为万元;Rf;——生产井或开发井组第i年的复垦费,单位为万元;RBE;——生产井或开发井组第i年采出油当量的平均商品率;PROE——生产井或开发井组第i年采出油当量的平均销售价格,单位为万元每立方米(万元/m³);TaxpoE_i——生产井或开发井组第i年产出单位油当量的平均税费,单位为万元每立方米(万元/m³);N——有效生产周期,单位为年;IRRtff——投资回报率下限值。GB/T43126—2023(规范性)页岩甜点指数评价方法B.1最终可采油当量根据产量评价模型与生产井的油气产量递减规律匹配性,在Arps模型(根据递减类型特征不同,分为修正双曲线递减模型、指数递减模型与调和递减模型)、Duong模型和逻辑增长模型中,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进行产量预测,获得生产井的最终可采油当量。B.2最终可采油当量归一化值B.2.1利用所用生产井的生产井段长度、压裂段的压裂簇数、每米所用支撑剂量、每米所用压裂液量等工程参数,获得所用生产井的平均生产井段长度与工程参数的归一化最终可采油当量。B.2.2按照公式(B.1)计算最终可采油当量归一化值。式中:EUR_BOE——归一化后的生产井最终可采油当量,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³);EURBOE归一化前的生产井最终可采油当量,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³);L;——第i年生产井段长度,单位为米(m);Pai——第i年生产井每米所用支撑剂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米(m³/m);F;——第i年生产井每米所用压裂液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米(m³/m);C;——第i年生产井压裂段的压裂簇数,单位为簇/段;L;归一化所用生产井的平均生产井段长度,单位为米(m):P。——归一化所用生产井的每米所用支撑剂量平均值,单位为立方米每米(m³/m);F;——归一化所用生产井的每米所用压裂液量平均值,单位为立方米每米(m³/m);C;——归一化所用生产井的每个压裂段的压裂簇数平均值,单位为簇/段;T₁——分别为生产井段长度与EUR_BOE之间的非线性回归经验系数;T2——每米所用支撑剂量与EUR_BOE之间的非线性回归经验系数;ra——每米所用压裂液量与EUR_BOE之间的非线性回归经验系数;r₄——压裂段的压裂簇数与EUR_BOE之间的非线性回归经验系数。B.3总有机碳含量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B.3.1总有机碳含量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按照B.3.2或B.3.3方法计算。B.3.2利用研究区目的层所用生产井归一化后的最终可采油当量(EUR_BOE)、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按R。一定区间,推荐R。区间采用0.1%,获得EUR_BOE与TOC平均B.3.3按照公式(B.2)计算EUR_BOE。EUR_BOEroc=a₁ln(TOC)+b₁…………(B.2)式中:EUR_BOEroc——利用TOC计算的最终可采油当量,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³);TOC目的层的总有机碳含量,%;a₁、b₁——经验系数,按表B.1取值。表B.1经验系数B.4镜质体反射率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B.4.1镜质体反射率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按照B.4.2或B.4.3方法计算。B.4.2利用研究区目的层所用生产井归一化后的最终可采油当量(EUR_BOE)、镜质体反射率(R₀),按R。一定区间,推荐R。区间采用0.1%,获得EUR_BOE与R。平均值,建立R。计算EUR_BOE的方法。B.4.3按照公式(B.3)计算EUR_BOE。式中:EUR_BOER。——利用R。计算的最终可采油当量,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³);R。——目的层的镜质体反射率,%;az₁、b₂₁、azz、b₂₂——经验系数,分别为9.4393、3.8922、28.5411、-2.8524。B.5黏土矿物含量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B.5.1黏土矿物含量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按照B.5.2或B.5.3方法计算。B.5.2利用研究区目的层所用生产井归一化后的最终可采油当量(EUR_BOE)、黏土矿物含量B.5.3按照公式(B.4)计算EUR_BOE。EUR_BOEcay=age³×Cay………(B.4)式中:EUR_BOEcay——利用Clay计算的最终可采油当量,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³);Clay——目的层的黏土矿物含量,%;as、b₃——经验系数,按表B.2取值。GB/T43126—2023表B.2经验系数B.6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差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B.6.1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差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按照B.6.2或B.6.3方法计算。B.6.2利用研究区目的层所用生产井归一化后的最终可采油当量(EUR_BOE)、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差(△Ph),获得EUR_BOE与△Prh平均值,建立△Prn计算EUR_BOE的方法。B.6.3按照公式(B.5)计算EUR_BOE。EUR_BOEp==an△P+²+az△P(h+an……(B.5)式中:EUR_BOEp——利用△Ph计算的最终可采油当量,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³);——目的层的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差,单位为兆帕(MPa);——经验系数,分别取-0.0234、0.8807、0.2241。B.7有效厚度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有效厚度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按照B.7.2或B.7.3方法计算。利用研究区目的层所用生产井归一化后的最终可采油当量(EUR_BOE)、有效厚度(Heshale),按R。一定区间,推荐R。区间采用0.1%,获得EUR_BOE与Heshte平均值,建立Heshat计算EUR_BOE的方法。B.7.3按照公式(B.6)计算EUR_BOE。EUR_BOEH=asHesml+b…………(B.6)EUR_BOE——利用Heshte计算的最终可采油当量,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³);——目的层的有效厚度,单位为米(m);——经验系数,按表B.3取值。表B.3经验系数R₀/%R。≤0.7—0.00020.7<R。≤0.90.9<R。≤1.0—2.7574B.7.4水平井开发时,当有效厚度大于纵向压裂造缝厚度时,取压裂造缝厚度作为有效厚度值。GB/T43126—2023B.8页岩甜点指数B.8.2按照公式(B.7)计算页岩甜点指数(SWindexs)。EURBOE;EUR_BOEtnd…………(B.7) 分别计算的最终可采油当量,单位为万立——目的层裂缝孔隙度,%;——工程技术进步对EUR_BOE的贡献系数;B.9甜点段有效厚度下限值B.9.1按照A.2计算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EUR_BOEuf)。B.9.2利用目的层TOC、R。、△P、Clay分别计算的EUR_BOE与目的层的φ,按照公式(B.7)计算B.9.3按照公式(B.8)计算甜点段有效厚度下限值(Heshkeut.of)。Heshaleutaft=as×EUR_BOEatt/SWidxs+boEUR_BOEuof——单井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³);R。/%R。≤0.7-5000—0.14400.7<R。≤0.9—0.10930.9<R。≤1.04.0766—0.4699—0.5731(规范性)页岩型页岩油甜点评价参数阈值的裂缝孔隙度校正方法C.1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按照A.2计算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EUR_BOEu)。C.2评价参数阈值的裂缝孔隙度校正方法C.2.1获取目的层的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黏土矿物含量(Clay)和原始地层压力C.2.2按照B.3~B.6,分别计算EUR_BOE=EUR_BOEu时,裂缝孔隙度校正前的TOC下限值(TOCwsftb)、R。下限值(Ro)、△Ph下C.2.3优选出目的层TOC小于TOCemfb,R。小于Rootb,△Prh小于△Prhenofb,Clay大于Clayb的评价参数。C.2.4按照公式(C.1)对Paraeuoft=Paracutofhi/(1+c;)…………(C.1)C.2.5按照公式(C.2)对满足C.2.3中条件的Clayupb进行裂缝孔隙度校正。Paraai=Paraftbi×(1+c;)…………(C.2)Parauoftmi——裂缝孔隙度校正后的黏土矿物含量上限值,%;Paraufbi——裂缝孔隙度校正前的黏土矿物含量上限值,%;C.2.6按照公式(C.3)确定c;。pr——目的层裂缝孔隙度,%;d——经验系数,取值一般为0.76;n——需要进行裂缝孔隙度校正的评价参数阈值的参数数量;i——评价参数序号;c;——经验系数。(规范性)夹层甜点指数评价方法D.1最终可采油当量评价与归一化D.2有效孔隙度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D.2.2获取目的层的夹层有效孔隙度不小于其下限值的有效孔隙度平均值(Por)。推荐碎屑岩、碳酸盐岩、凝灰岩的有效孔隙度下限值分别采用6%、3%、5%,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正。D.3渗透率与原油黏度比值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D.3.1利用目的层的夹层岩心实验测试资料、试井或地层渗透率测试资料、测井资料,获取渗透率。D.4含油饱和度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酸盐岩含油饱和度下限值分别采用45%、45%、40%,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D.5黏土矿物含量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D.7有效厚度评价最终可采油当量D.7.1按照5.1.3获取有效厚度(He)。D.8.243126—2023按照公式(D.1)计算夹层甜点指数(SWindxns)。………………式中:EUR_BOE;——分别为利用Por、K/μo、S。、△Pn、Clay、He计算的最终可采油当量,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³);EUR_BOEuf——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³);fratio——工程技术进步对EUR_BOE的贡献系数;m——评价参数数量。当甜点段评价参数为D.9甜点段有效厚度下限值D.9.1按照A.2计算最终可采油当量经济下限值(EUR_BOEcu)。D.9.2利用研究区目的层Por、K/μ₀、S。、△Prn、Clay计算的EUR_BOE,按照公式(D.1)计算夹层甜点指数(SWidexn)。D.9.3用EUR_BOE/SWx…替代D.7.2中的EUR_BOE,按照D.7.2计算甜点段的Heof。(规范性)原位转化页岩油可采油当量及有效厚度评价方法E.1单位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