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_第1页
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_第2页
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_第3页
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_第4页
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PAGEPAGE16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

1.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

,

然后回答问题。

(6

)

军城早秋

严武

咋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

①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

)

:

②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4

)

:

1.

①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

明写景物

,

暗写外敌人侵

,

战云密布。

(2

分。

两个要点中

,

一个要点

1

)

②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

刚毅果断的气魄

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4

分。三个要点中学生答出其中一点得

2

,

答两点即可得

4

)

绵阳市高中2005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如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诗中哪一句是转入抒情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点?(2分)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分)

10.(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

2005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⑴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2分)

⑵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4分)

11.①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②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

2005年江苏省通州市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②。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作尘③。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②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③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

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作出赏析。

⑴简析“悲壮”:

⑵评赏“艺术”:

12.⑴末二句写花落。北陂落花随流水而去,花魂无玷。而南陌杏花将被车轮碾碎,变作尘土,其悲可见。作者借杏花抒写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甚是悲壮。

⑵末二句托物言志,状物时运用了比喻(“雪”喻落花)、衬托(南阳杏花反衬北陂杏花)等修辞,生动、深刻地表达了心志。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05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1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寒食[注]

孟云卿(唐)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唐)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1)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两首诗分别借“他乡堪悲”、“贫居无烟”和“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有分析1分,答出情感1分)

(2)孟诗从“花满枝”写起,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张诗“三径苔荒一钓船”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中不乏幽默诙谐。(4分。手法各1分,语言各1分)

2005年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陂(bēi),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

②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诗的首句怎样写出杏花的可爱?

(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2.(1)首句通过一个“绕”字,写出了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情景,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2分)

(点出“绕”字,1分;分析到“侧面表现杏花的可爱”,1分;大意对即可)

(2)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4分)

(点出悲壮的情感和坚持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2分;能作简要分析,2分;大意对即可)

北京市丰台区2005年高三一模统一练习

23.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③题(9分)

(甲)凉州词

(乙)从军行

王翰

王昌龄

葡萄美酒夜光杯,

琵琶起舞换新声,

欲饮琵琶马上催。

总是关山旧别情。

醉卧沙场君莫笑,

撩乱边愁弹不尽,

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高秋月下长城。

①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诗。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___________________,乙

诗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这两首诗都是多角度地描写场面,请说出其中的两点。(2分)

③“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乙诗“高高秋月下长城”一句,谈谈你的认识。(4分)

23.

(9分)

①(3分)边塞

昂扬悲壮(意气昂扬)

沉郁哀愁(情结沉郁)

②(2分)要点:声音

动态

色彩(答出其中两点,语意明白即可)

③(4分)作者描写的是“月照长城”的壮阔而悲凉的景象,表达了无限的乡愁与对现实的忧怨。(意近即可)

辽宁省沈阳市2005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2005届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2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这首诗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其作用。

27.(6分)首联写出了山村荒凉、夕阳惨淡、黄叶飘飞的景象(2分)。在这萧索落寞的环境里,作者的心情是孤寂消沉的,为下文突然见到朋友来访而产生意外惊喜做了铺垫,创设了意境(4分)。(意思对即可)

2005年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⑴本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

,就内容而言属于

⑵诗贵凝练含蓄,试品味“两地秋”的内涵。

答:

⑶诗的三四两句情景交融,写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试简要分析。

答:

28⑴七言绝句;送别诗。

⑵答: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诗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⑶答:“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

湖北八校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16.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中吕]普天乐

滕宾

①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②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滕宾,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到英宗至治年间(1308—1323)。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中吕]普天乐”是滕宾写的系列失题小令,这是其中的第一、第三首。

(1)填空:(3分)

这两首小令中的[中吕]是

,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词《玉楼春》“

”和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

”的名句化用而来。

(2)这两首小令所描写的景物虽然不同,但抒发的情怀却是一致的,请结合原作简要分析。(3分)

答:

30.(1)宫调名“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每空1分)

(2)这两首小令虽然描写的景物不同:第一首是春景,第二首是秋景,(1分)但作者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陶渊明生活的倾慕,抒发了一种不追求名利的隐逸情怀。(1分)作者将“蜗角名,蝇头利”等“黄尘”观念置于“意外”,表达对官场的厌弃,借陶渊明归隐园田来抒写自己“归去来兮”的浩然归志。(1分)

湖北宜昌市2005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①

杜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②轩:长廊。楹:柱子。

③赊:远。

⑴填空:(3分)

这是一首描写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________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⑵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其艺术手法。(3分)

31题参考答案:

⑴春天;开阔幽静;优游闲适(热爱大自然春天)

[每空1分,3分]

附:作者写到了澄澈的江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朵,细雨中的游鱼,微风中的燕子。这些景物描写让人看到了春天的美丽。而头尾两联的呼应,写出的是开阔幽静的草堂环境,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⑵中间四句承“眺望”而写景物。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如果说颈联是写静景,那么颔联就是写动景了:鱼儿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倾斜地掠过。“出”、“斜”二字,传神的描绘出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是逼肖生动的细节描写,传达出的是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加波浪线的要点“由远而近,由下而上”、“动静相宜”、“细节描写”,任意答对两处得3分,答对一处得1分。

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盟校2005年第一次联考

3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

16、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答案灵活,6分)

2005年厦门市高三语文统考试题

3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1)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什么要写“芸藿”“刈黍”等农事活动?

(2)

此诗标题为“秋夜喜遇王处士”,通篇虽无“喜”字,但句句有“喜情”,请从三、四句中选择一句作简要赏析。

3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1)劳动后的轻微疲乏和快意,对田园生活的欣然自适,为下两句所描绘的“秋夜喜遇”作铺垫。(3分,恰当分析诗人的愉快心情即可)

(2)三句,写诗人与朋友在一个满月之夜偶然相遇。诗人没有一笔正写“喜”字,但寓情于景,透过溶溶明月,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的快意,以及友人相逢的喜悦,都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3分,恰当分析寓情于景即可。)

四句,寓情于景,写星星点点的秋萤穿梭似地飞舞着,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光的图案,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3分,恰当分析寓情于景即可。)

2005年天津市十二区县市重点中学高考模拟联合测试

3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城①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2分)

答:

(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35.(6分)(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1分)奢侈豪华,荒淫误国。(1分)

(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2分)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

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2分)

评分要点:用典(2分),语言含蓄、委婉(或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或将抽象的议论具体化、形象化)(2分)

武汉市2005届高三年级四月调考语文试题

3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盂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江岭,即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

(1)填空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

诗的人。唐人将诗歌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又名近体诗),今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

两种,孟浩然的诗多为律诗。(2分)

(2)这首诗感情深沉,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的赏析。(6分)

37.(1)

山水田园(诗):绝句(2分,每空1分)

(2)全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和伤感情绪。用“江岭”与“洛阳”相对,“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本该受到重用,却遭流放,由“洛阳”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流人”还是自己的挚友呢。两句强烈的对比,突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用岭外早开的梅花与北地花开之迟相对比,道出早开的梅花是美,可流放岭外怎及得留居北地故乡呢?由“江岭”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全诗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结尾一个诘问,使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答出“诗人内心的不平”和“伤感情绪”之意,2分;运用了“对比”1分:“反诘”或反问1分;能正确赏析2分)

吉林省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3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王昌龄的“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反说”。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反说”的理解。

答:

(2)为什么说本诗的关键是“同”字?

答:

38.(6分)(1)(3分)“反说”是指表面上说自己没有离别之苦,但实际上恰恰从反面道出了异地相思之情。

(2)(3分)因为“同”字表面是指与朋友风雨同行,实则凸显了内心对朋友远离的牵挂。

宣武区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3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8分)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注]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两首诗均以“月”为题,共同描绘了月夜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分)

(2)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并指出王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l)静谧、寒凉[评分标准:本题3分,答对1处只给1分。](2)①“萤远入烟流”描写了月下萤虫远飞,光亮流逝在清冷的月光和弥散的烟雾中,诗人不仅观察细腻,且表现出一种惆然自失的淡淡愁绪。通过“萤火”流露“寒意”,在写物方面确实很见功力。②冷露无声湿桂花"

。“桂花”可看作实指(中庭桂树)也可视为虚拟(月中桂树),秋露从天而降,沟通天地,将桂花沁湿,使人在十五的月圆之夜感到冷清,诗人由“露湿桂花”引发“秋思”,在写物方面亦表现出相当的功力。[评分标准:本题5分,钱诗赏析2分,王诗赏析3分。赋分着眼点在“由物体情”上。对王诗的赏析,“摘句”给1分,分析给2分。]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2005届高三第六次月考

4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40.(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只答“思妇形象”扣1分)

(2)诗歌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极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手法1分,内容理解2分,艺术效果1分)

天津市河西区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

4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加点一句中有三个字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字?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42.

三个字分别是:“未”“先”“

空”。概括力强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白的感悟;“空”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以及对朝庭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

南昌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4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太一宫

王安石

柳叶呜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注]“西太一宫”位于汴京(开封)西南,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时

32年重游西太一宫写的。

古人评这首诗,认为一、二句的“暗”和“酣”用得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作用。

答:

43.“暗”,写出了“柳叶”之密,柳色之浓(2分);“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着红晕(2分);“绿暗”、“红酣”色彩绚丽,境界甚美,并与第四句“白头”相对照,表现了作者抚今追昔,思念亲人的情感。(2分)

宿迁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天星教育2005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

4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应是哪几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

答: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答:

45.(1)万方多难。西山寇盗莫相侵。

(2)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

情怀: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甘肃省兰州市2005年高三诊断考试试卷

4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任选诗后一题回答。(6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师:这里指船夫。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王维与哪位诗人被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这首诗的前两句包含了哪三重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被宋代哪位作家誉为“诗中有画”?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

答:

46.

(6分)

(1)七言绝句或“七绝”孟浩然

前两句诗包含了三重意思:渡头的杨柳,是行客途中看到的春景;“行客稀”,点染出旅途中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是行者的感受,也是送行者临歧念远的离情;“向临圻”,表明由江北到江南的行程。这样,把离人惆怅的无边春色和黯然销魂的别情离思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前两问,每问1分,后一问4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苏轼

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即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前一问1分,结合全诗赏析5分。如有不同意前人评论者,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湖南省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4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蟾宫曲

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

47.

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

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宁波市2005年高三十校联考语文试卷

4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古人认为这首词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以少总多”,即用典型的小事件贯穿始终,写出了诗人的整个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请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对“以少总多”作一简要鉴赏。(4分)

(2)关于词中“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有人认为是表达了诗人已达到看破人生世相归于无情的境界;也有人认为是正话反说,“无情”其实就是“有情”。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48.(1)诗人仅仅通过三次“听雨”情景的描写,就把少年的浪漫多情、中年的流离奔波、晚年的悲苦凄凉等人生况味全部表现出来了,文字很少,容量极大,诗人以极少的文字浓缩了一生的命运。

评分要点:答到“听雨”1分,指出少年、中年、老年的人生况味得1分,答到以极少的文字、典型的情景概括或浓缩了广阔的人生或一生的命运的可给2分。(4分)

(2)考生可任选一种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分)

惠州市2005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49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问题。(8

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2

分)

(

2)①

“春”的什么特点使得诗人喜爱不已?(

2

分)②

作者是怎样写出“春”的这些特点的?(

4

分)

49

.

(

8

分)(

l

)

(

2

分)【七绝。如答“绝句”给1

分。】

(

2

)①

(2

分)②

(4

分)【

(1

)清幽和新鲜。答“清新”也给2

分。“清雅”“

清丽”等可以看作同于“清幽”;

“早”

“新”等可以看作同于“新鲜”。只涉及“清幽、新鲜”的一个方面的,给1

分。(

2

)①

正面描写和(虚拟、想像)反衬相结合。②

柳芽新发,嫩黄的柳眼点缀枝头,只有绿意而还没有变成绿叶,足见春之早(新鲜);想像中的“花似锦”“俱是看花人”热闹和惹人心烦反衬了此时柳色只引起了眼光独到的诗人的关注,足见环境清幽可爱。“正面描写”

(虚拟、想像)反衬”各1

分;结合重要词句进行分析,2

分)

黄冈市2005年3月份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50.阅读下面两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珑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①,士甘焚死不公侯②。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黄庭坚由于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此诗是他贬至宜州(4-广西宜山)

所作。①语出《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偷吃祭余的酒肉,回家

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②晋国介之推甘愿烧死在绵山之中,而不

愿意出山作官。此句意指此。

(1)第一首诗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人?两首诗在体裁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这两首诗都以“清明”为题,它们表达的主旨是否一致?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的分析。(4分)

答:

50.(6分)

(1)杜牧

唐朝

第一首是绝句,第二首是律诗。(2分)

(2)不一致。杜牧的诗是借景抒情,抒写了“行人”抑郁寂寞、想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态。黄诗由清明扫墓联想到人的生死问题,齐人与介之推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丑恶的鞭

挞,表明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意思对即可)(4分)

5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琴台,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丈君当垆卖酒之处,此代指成都。

王国维曾将诗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认为“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

之色彩”。这首诗的哪些诗句属“无我之境”,哪些属“有我之境”?试作具体分析。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51,前四句是“无我之境”,诗人心境宁静淡泊,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之中,达

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后四句转入“有我之境”,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

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每点各占3分)

浙江省杭州高中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试题

5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此词大概创作于作者废退闲居之时。

(1)这首词选自《稼轩长短句》。稼轩,是南宋

派词人

的号。词又名

。(2分)

(2)词的上阕“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前人读此词有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3分)

52.(1)豪放派

辛弃疾

诗余

长短句

(2)此句化用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故。孟子话的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而本词作者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这是词人的愤激之语。”

(3)词的下阕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就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酣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也表露无遗。前人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真是十分精当。

河北省唐山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5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城①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2分)

答:

(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53.(6分)

(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1分)奢侈豪华,荒淫误国。(1分)

(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2分)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2分)

评分要点:用典(2分),语言含蓄、委婉(或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或将抽象的议论具体化、形象化)(2分)

200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前演练

(湖南考纲卷)

5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字)(3分)

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