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潘集区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1)诗人笔下,志存高远。杜甫思:陆游用“______,______。”(《望岳》),表现敢于登顶俯视一切雄心壮志;陆游用“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自己虽年老力衰,却仍然盼望着为效力的初赋;辛弃疾则以“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则来表达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2)同窗数载,情谊深厚,正如李白(《赠汪伦》)中的“________,________。”真挚深厚的友情胜过千尺潭水。临近毕业,同学之间难免会有不舍,老师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送给同学们,告诉同学们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的。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A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B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fù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复沓()琴瑟()翻来fù()去(2)选文出自于《经典常谈》,A处作品是指《________》,B处作品是《_______》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___2___的形式。(4)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根据阅读体验向同学推荐阅读本书的相关篇目。如果你想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你应该选择的阅读内容是()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辞赋第十一 D.文第十三(5)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其中的育人作用。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像磨光;将玉比人。好做学问要精益求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②4.复兴中学开展以“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校团委拟了一则活动通知,告知全体同学将于4月28日下午两点在校礼堂开展活动,其内容、表达和格式上共有三处错误,请分别提出修改意见。通知全体同学: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戏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梅戏,①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②学校将于4月28日下午两点开展“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为主题的活动,请全体同学准时参加。2024年4月28日复兴中学校团委①通知中语句表达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②通知中内容上有欠缺,应补充。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下面是“戏曲对对碰”竞答活动中的两道题,请按要求作答。①根据唱词回答问题。A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黄梅戏《女驸马》)唱词中的“状元”指的是科举考试“__________”一级考试中的第一名。B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四面八方闹哇闹哄啊。—黄梅戏《夫妻观灯》唱词所展现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的热闹场面。②根据对白回答问题。人物甲:不知令尊春秋几何?人物乙:已近耳顺之年。“令尊”是指__________;“耳顺之年”是指__________岁。(3)假如你是“遇见黄梅戏”戏曲展演活动校园站的主持人,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几句简短的开场白。二、阅读(55分)【一】(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季节①久住城市,越来越觉得城市只有阴晴冷暖,没有季节变换。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有春夏秋冬鲜明的景象和浓郁的气息。②大年初一响到十五的大鼓声刚刚停止,村前的藕塘已露出荷叶的尖尖角,光秃的苦楝树枝头也有了一丛丛青翠,小溪旁的草地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一片新绿。【A】园边不时传来柚子花和柠檬花的清香,这份清香不会令人沉醉,而是使人兴奋又安神。闻着这不凡的芬芳,什么郁闷都会烟消云散的。③“三月三,人拜山。”村人叫扫墓为拜山。上山扫墓,行经一处处大树的浓阴。阵阵初起的热闹的蝉声就像草木一样蓬蓬勃勃。那些用来泡水浸米煮黑米饭的嫩枫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木,散发着种种不同的芳香。晚上,走在田中借火光寻捉夜游的黄鳝,也是春天令人着迷的事。夜的田野,火光朵朵,和风习习,蛙声阵阵。离开故乡,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④转眼间,梅子熟了。再酸也要吃几颗的,这亦使人有春去夏至之感。阳光变得火辣辣的,田野荡漾着绿波,蒸发的水汽在烈日照耀下,有如透明的火焰在跃动。【B】蝉儿们唤醒了炎炎夏日,它们的鸣叫声如同一首轻快的乐章弥漫在热烈的夏日空气里,又像是在诉说着夏天的故事。还时时有三三两两的白鹤,在透明的火焰上悠悠飞翔,然后优雅地降落绿波中。⑤“六月六,摸芋督(督。底部)。”早春种的芋头长大了,可以挖起来吃了。种在田里的藕也长大了,刚挖起的嫩藕,多么可口,仍记得有两句山歌:“挖得嫩姜共藕炒,云队(我们)连情甜又香。”夏收夏种的日子,忙碌而紧张。家家户户,上午把早稻收割挑回村旁的禾堂,下午把稻穗铺成圈饼状,用牛拉着石磙一圈一圈来回滚着脱粒,叫“蹬禾”。接着,家家户户又在刚收割的田中,牛拉着“碌碡”,人站在“碌碡”前后的踏板上,来回滚田。黄昏的田野,四处“嗒嗒嗒”的“碌碡”响声,有夏种不待人的繁忙气氛,也有夏收的欢乐的情调。⑥“九月九,黄蜂返饮酒。”九月初九前后一两天,总有黄蜂成群结队飞来村里,在屋边瓦檐绕来绕去。捉黄蜂吃糖,也是儿时的趣事。黄蜂返饮酒,也给日子带来了清秋的情调。深秋的山林,依然苍绿,虽间有一树两树的鲜黄或殷红,但并没有什么“悲秋”之感,只觉得山河的壮美和大自然永不止息的生命力。⑦北风吹了,天气冷了。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暖和又愉快。火堆烧得旺旺的,烤火烧的多是桃军娘的树根,这些树根很耐烧。但我觉得桃军娘很可爱,春天漫山遍野的桃军娘花,一片绯红,多么美丽;夏日上山去摘成熟甜蜜的桃军娘果,多么欢快。我极不情愿烧我喜欢的小树。长大后我知道它的传说——桃军娘是古代为拯救义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位姑娘的化身——我更感到儿时喜欢的小树可爱也更可敬。⑧打陀螺也是欢乐的活动,这是冬天才有的景象,北风再冷,气氛总是热烈的。⑨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也使人感到隆冬的情味,但这是迎春了。山野和村边,一些急于迎春的树木,已长出许多叶芽,甚至伸展了几片最初的嫩叶,或青翠,或紫红,或灰绿。诗人雪莱曾经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⑩是的,不会远了,而在我的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作者:韦其麟,选自《重返故乡》,有删改)5.【季节·故事】本文是对故乡四季生活的回忆,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这样的春夜”特指散发草木芳香的春夜。B.写夏收复种的繁忙景象,紧张又有序,真切而生动,有形兼有声,极具画面感。C.写秋,山林依然苍翠,凸显故乡山河的壮美及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D.写冬,借传说强调对冬夜里给一家人带来温暖和愉快的桃军娘的喜爱与崇敬。6.【季节·诗文】下面的诗句中,哪一选项最能体现韦其麟对“秋”的感受()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B.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西江月》)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7.【季节·时序】谚语传递着千百年来的民间智慧,或揭示事物现象规律,或总结生产生活经验,或描述民风习俗。本文多处引用谚语融入四季故事的讲述,任取一例,理解其内容及引用的目的?8.【季节·语言】故乡四季的景象与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敏感而清晰。按照要求对句子进行品析。A园边不时传来柚子花和柠檬花的清香,这份清香不会令人沉醉,而是使人兴奋又安神。(感官运用的角度)B蝉儿们唤醒了炎炎夏日,它们鸣叫声如同一首轻快的乐章弥漫在热烈的夏日空气里,又像是在诉说着夏天的故事。(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9.【季节·情感】时间本有序,冬去春来。但是,文末作者为何说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材料一:①“崇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龙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多种动物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经过不断的艺术加工、提炼,演变到商朝最终定型,成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历代龙的本体。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②考古发现的史前崇龙遗迹和遗物,在燕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题材与造型也最为丰富。可以断定,燕北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崇龙”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③红山文化时期,尤其是晚期阶段,燕北西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形遗迹和遗物,主要是玉龙、石龙。其中,“猪首龙形器”——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龙”的实物之一,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构成最清晰、功能较明确的玉龙,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的“C”形玉龙。该玉龙猪首蛇身,琢制精细,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玉龙。红山文化各种形制的玉龙在造型、制作等方面已经高度规范,无论是在总的形象特征还是细部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反映了龙的形状、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初步定型,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④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崇龙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至龙山时代,源于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开始流行到黄河流域和江淮之间。至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及以后,中国的崇龙习俗凝结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长期重要的影响。(摘编自崔树华、连吉林《红山文化实证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材料二:①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②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认可。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弃了自己的羊图腾与牛图腾,改信龙图腾。黄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炎黄后裔在龙图腾引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融合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至汉时,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并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龙成为汉兴的重要力量与灵魂旗帜,也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图腾,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被称为龙的传人。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是中国神话的胜利。③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大神们的复合形象、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着华夏民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奋斗篇章,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弹奏出团结向心的动听旋律。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华夏民族团结奋斗、牺牲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华夏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使华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摘编自闫德亮《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材料三:①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②龙的形象,主流观点认为来源于蛇。蛇被认为是古老氏族部落的图腾之一。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③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10.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渗透在中华文化各个方面的“崇龙”是重要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红山文化时期崇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B.以玉龙猪为典型器物的红山文化有各种形制的玉龙,其高度规范的造型、制作表明龙的形状和观念在此时期已初步定型。C.龙图腾以其超自然力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图腾中突显而出,为融合凝聚各族起到了文化核心和纽带作用。D.闻一多认为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生物,它是在蛇等图腾的基础上兼并、糅合而成的综合体。11.自古以来,人们都崇拜龙,请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支撑“中华民族崇龙文化”这一传统。12.从材料三来看,中华民族为什么把龙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图腾?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13.请从以下两个图案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谈谈龙形外观的设计理念。14.据央视网新闻,“甲辰龙年到,很多网友晒出龙年活动照片,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请结合选文以及下面对“Dragon”的解释,谈谈你对不再把“龙”翻译为“Dragon”的理解。甲辰龙年,百度词条对“Dragon”的解释为“Dragon,中文译名‘龙’,但是与中国‘龙’(英文译为:loong)有本质的区别。Dragon是西方神话中一种强大的生物,第一眼看上去外形酷似一只长着类似蝙蝠肉翼的蜥蜴。Dragon有很多种,生活环境广泛多样,有沙漠、森林、甚至海洋,习性和颜色也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共通的特点是喜欢财宝,穴居,会喷火、喷毒,或者有毒血,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在基督教的《启示录》里,Dragon也被称为魔鬼或撒旦。”【三】文言文阅读(17分)【甲】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衰也,其王纣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