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广西版)_第1页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广西版)_第2页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广西版)_第3页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广西版)_第4页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广西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一、选择题1.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A.促进了古希腊艺术的发展与繁荣B.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C.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D.通过复兴文化,冲破教会束缚2.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世纪期间,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了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表明拜占庭文化()A.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传承性B.源于传统的古希腊、罗马文化C.为地中海区域的发展作出贡献D.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3.(2023广东珠海月考)9世纪开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4.人们前去观赏。竞技场则比剧院更大,同罗马本土人一样,高卢人对角斗和赛车的迷恋同样十分狂热。这表明古代罗马()A.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B.贵族阶层安于享乐C.推动了被征服地区的罗马化D.拥有较高建筑水平5.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人虚心好学B.中华文化具有先进性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D.中日交往交通便利6.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是()A.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7.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A.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B.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的文明C.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D.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8.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深受拜占庭文明的影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帝国C.拜占庭帝国文明具有融合与创新的特征D.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9.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一书的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其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此书创作的根源在于()A.骑士文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变革C.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推动文学革命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对落后阶层的打击10.2018年12月21日,习近平向中国—印度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致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文明成果的是()A.《吉尔伽美什》B.《荷马史诗》C.《汉谟拉比法典》D.佛教的创立11.下面是某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A.罗马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地区B.罗马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罗马帝国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D.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12.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阿兹特克人的建筑成就表明其()A.经济基础是农业B.城市建筑的建造水平较高C.目的是强化政治管理D.宗教上是多神崇拜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成为东西方之间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摘编自唐译《历史百科(图文版)》材料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原住民的接触、交往和交融,给欧洲人送去了新大陆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三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的特点,分析其积极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一、选择题1.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A.促进了古希腊艺术的发展与繁荣B.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C.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D.通过复兴文化,冲破教会束缚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古希腊先哲柏拉图……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可知两人均倡导理性,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两人对艺术的理解,无法促进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排除A项;“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B项;“通过复兴文化,冲破教会束缚”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排除D项。2.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世纪期间,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了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表明拜占庭文化()A.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传承性B.源于传统的古希腊、罗马文化C.为地中海区域的发展作出贡献D.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文化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还将文化融入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表明拜占庭文化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传承性,故A项正确。3.(2023广东珠海月考)9世纪开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解析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促使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浮世绘兴起,这种艺术形式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选D项;题干材料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无关,排除A项;文明开化是日本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排除C项。4.人们前去观赏。竞技场则比剧院更大,同罗马本土人一样,高卢人对角斗和赛车的迷恋同样十分狂热。这表明古代罗马()A.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B.贵族阶层安于享乐C.推动了被征服地区的罗马化D.拥有较高建筑水平解析由材料可知,罗马征服高卢后,在高卢地区建立罗马式的剧场和竞技场,吸引了此地区的高卢人,这推动了被征服地区的罗马化,故选C项;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贵族阶层安于享乐,故排除B项;兴建剧场和竞技场并不能说明古代罗马拥有较高建筑水平,故排除D项。5.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人虚心好学B.中华文化具有先进性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D.中日交往交通便利解析古代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6.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是()A.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解析:阿拉伯帝国位于亚、欧、非三洲交汇地带,是古代东西方商道的必经之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使者提供了客观条件,故C项正确;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是结果,不是条件,排除A项;阿拉伯人勤奋善学是主观因素,不是客观条件,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强大与其充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7.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A.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B.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的文明C.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D.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文化十分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城邦制度造成的宽松思想环境有关,故D项正确;亚里士多德时期古希腊民主政治已经衰落,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对比古希腊文明和其他地区的文明,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传播,故C项错误。8.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深受拜占庭文明的影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帝国C.拜占庭帝国文明具有融合与创新的特征D.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和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拜占庭文明具有融合和创新的特征,为俄罗斯文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9.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一书的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其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此书创作的根源在于()A.骑士文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变革C.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推动文学革命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对落后阶层的打击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人文主义文学的出现是新的经济因素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反映,故选B项;A、C、D三项也是原因但并非根源。10.2018年12月21日,习近平向中国—印度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致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文明成果的是()A.《吉尔伽美什》B.《荷马史诗》C.《汉谟拉比法典》D.佛教的创立解析: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故选D项;《吉尔伽美什》属于古代西亚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早期文学的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成果,排除A、B、C三项。11.下面是某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A.罗马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地区B.罗马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罗马帝国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D.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基督教的诞生与广泛传播。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拉丁文得以传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被东罗马帝国大量保存。据此可知,罗马帝国的扩张在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故D项符合题意。12.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阿兹特克人的建筑成就表明其()A.经济基础是农业B.城市建筑的建造水平较高C.目的是强化政治管理D.宗教上是多神崇拜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可知特诺奇蒂特兰的建筑水平较高,故选B项;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成为东西方之间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摘编自唐译《历史百科(图文版)》材料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原住民的接触、交往和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