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考试时间:2024年1月8日上午9:00-11:30]
南充市高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诊)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文物的出土,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古蜀世界。
②《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活动是国家大事。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造像
群,显示了古蜀国昌盛的祭祀活动,它们既是群巫集团,又是古蜀国统治阶层的象征。高大的
青铜立人像,可能象征蜀王与大巫师,众多青铜人头像应配置木制或泥塑身躯使用,可能代表
着古蜀国各部族首领。三星堆青铜神树,则表现了古代蜀人对太阳神话的崇尚,以及沟通宇宙
的想象。出土的大量玉器,也与祭祀有关,比如二号坑出土的一件玉璋上刻画的图案,就描绘
了祭祀神山的情景。
③如果说三星堆出土文物展现了古蜀文明的辉煌,那么金沙遗址考古发现则揭示了古蜀文
明的延续。而在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年代之前,在成都平原上有宝墩文化等众多古城遗址的考
古发现,充分说明了古蜀文明的久远。这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多元一统的发展格
局提供了重要佐证。
④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过程中的六大文化区系中,辉煌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高度发达,完全
可以同中原殷商文明媲美。它充分说明,中原以外的周边区域并非都是蛮夷落后之区,在中华
文明多元一统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都有着各自的重要地位,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⑤正是由于近万年以来,这些区系的交汇、撞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化逐渐认同,
经济逐渐融合,才有了中华民族根深叶茂的坚实历史基础,形成了中华文明浑厚的兼容性和强
劲的凝聚力。也正是由于三星堆古蜀文化与中原殷商文化各自所具有的鲜明特色,展现出了长
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北两个文化系统的绚丽多彩,并随着相互间的传播影响和交流融合,中华
文明才谱写了青铜时代杰出而又辉煌的篇章。可以说,三星堆古蜀文明并不单纯是一个辉煌的
区域文明,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骄傲。
⑥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的古蜀文明,也堪称世界东方文明的一
颗明珠。三星堆考古发现还揭示了古蜀与南亚、中亚的远程贸易和交流,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海
贝就来自温暖的印度洋海域,蜀布与丝绸很早就通过西南古商道销售到了古印度、大夏(阿姆
河流域)与古罗马。说明了古代蜀人并不封闭,很早就与世界上很多国家有了经济贸易往来。
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并不是封闭的,而是相互交流影响和促进的结果。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也是
开放的,与世界的交流可谓源远流长,三星堆考古发现对此也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⑦从美术考古角度来看,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造像群和大量精美文物,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
发展史上的辉煌杰作,也在世界美术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以往,由于古希腊和古埃及在人物
“一诊”语文试卷第1页(共16页)
雕像艺术方面的绚丽景观,而使西方学者忽略了中国等世界东方国家在人物雕像方面的成就,
甚至认为中国古代雕塑主要表现在器物装饰上。自从有了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像群的考古发现,
这一偏见被有力地纠正过来。三星堆说明,古老的中国同古希腊和古埃及一样,在人物雕像艺
术方面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铸造出了大量神奇精美的千古杰作。
⑧总而言之,举世瞩目的三星堆考古发现所揭示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内涵和穿越时空的艺
术魅力,将永远闪烁着辉煌而灿烂的光芒。
(黄剑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从三星堆看中华文明》,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蜀文明历史悠久、辉煌灿烂,三星堆遗址文化是其发端,金沙遗址文化则是其延续。
B.正是因为三星堆古蜀文明的高度发达,才使中原以外的周边区域摆脱了蛮夷落后之名。
C.中华文明具有开放性,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往来源远流长,三星堆考古发现可作为印证。
D.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像群的出土,说明中国有远胜于古希腊、古埃及的人物雕像工艺水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对三星堆考古发现的价值和意义展开了较为充分地论述。
B.选文介绍了三星堆考古的辉煌成就,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多元一统的特质。
C.选文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观点呈现更具有说明力。
D.选文第⑥段可用来论证当前我国所提倡的“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这一观点。
3.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材料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
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D.君之所以卑尊,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管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了成长,我们“献祭”了童年的自己。
②我们常常把婴儿的记忆比喻成一张白纸,其实比喻成自适应的硬盘更加恰当。就像电脑
硬盘在厂里造出来,通电后就开始损耗一样,你的大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也已经开始损
耗了。对于以神经元个数论英雄的人来说,14周左右的你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神经元个
数达到了此生的极限。从此以后,神经元个数开始做减法,然后持续一生。成年后,你的神经
元总个数,仅仅只有胎儿时期的一半。
③那么,人的记忆是通过什么储存的呢?并不是神经元胞体,而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
突触连接。但胎儿(婴儿)大脑只有一个原始的智能学习系统,无法处理任何事情,不像电脑
可以装载高级软件和资料,直接进行复杂工作。
④人类刚出厂的时候,除了能够一味的储存大量信息外,对外界信息的处理能力十分的低
下。现在的AI就是模仿人类大脑的学习网络,一开始就是大量的信息摄入,然后不断学习,
不断优化。一开始的人工智能总是给人留下又傻又蠢的印象,但随着几代升级后,很多细节就
变得越来越智能。
⑤人一出生的时候,学习才刚刚开始。一方面你大脑处理能力低下,眼前任何事物,都足
以让你的感官超载。而另一方面,你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记录这些新奇的信息,建立你
自己的专属神经网络。
⑥但作为新生儿的你,记忆是碎片式的,还没有连续记忆。一开始主要都是5~15秒钟
的短时记忆,超过2分钟以上的记忆还很少很少。
“一诊”语文试卷第2页(共16页)
⑦那如此短的记忆是如何延长的呢?这是因为人类的突触连接具有可塑性。当建立突触连
接之后,如果你再接收到相同的信号刺激,突触连接就会加强。反之则减弱。随着相关神经网
络的加强,自然也就有了形成长期记忆的基础。2个月大的婴儿,一般能有一两天的记忆。1
岁的时候,大脑中的突触连接已经复杂了很多。突触连接的增加,也令脑子迅速膨大。刚出生
的时候,你的脑容量只有350g,1岁便达到950g,3岁便有了1260g,达到成年人的90%。
⑧既然大脑发育得如此之快,记忆又是如何消失的呢?人类的神经元或者突触连接,并不
像电脑的储存单元一样被晶体管数目和布局限定死的。储存空间是随着神经元个数以及突触连
接情况而自适应的。虽然在14周的时候,我们会诞生数量最多的神经元,但神经元质量参差
不齐。2岁的幼儿拥有成年人2倍的突触连接。每个神经元平均有7000个突触连接到其他神
经元。人脑的空间就只有1400ml左右,让10个低质量的神经元建立1万个神经连接,可能
还不如一个神经元建立5000个神经连接更加的节能高效。两三岁之前,记忆信息来者不拒,
会形成十分纷乱的神经网络。随着年龄的增长,来自基因里的庞大力量,驱动着大脑发生前所
未有的变化——一场盛况空前的突触修剪开始了。
⑨对于长期不用的记忆,神经连接会减弱,大脑判定相关信息没用了,就会直接删掉。最
终,你的大脑留下主要的神经网络,开始删除绝大多数的杂乱链接。这个过程很像“磁盘整理
+垃圾清理+智能迭代升级”。
⑩随着你大脑变得越来越高效节能,你的人格越来越稳定,但同时你的童年记忆也正在消
失。两三岁以前的记忆流失速度,比大多数成年人想象中的快得多。有研究统计,5岁的时候,
你往往还能记住3岁前80%的重要事件。到了7岁时,便只剩下了40%。到了8〜9岁的时候,
就已经只能回忆到3岁左右,成年人通常只能回忆到4〜5岁,年老之后,甚至只能回忆到6~
7岁。总的来说,正常人的最早的记忆能追溯到3〜4岁,只有极少数人能追溯到1岁。
电以付出童年记忆为代价,进入青春期之前,我们的注意力变得前所未有的集中起来,从
而有了学习更多人类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基础。记忆,是每个人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
才说,在某种意义上,为了成长,我们“献祭”了童年的自己。
(摘编自瞻云《大脑为啥要删除3岁前的记忆?为了成长,我们“献祭”了自己的童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越多,质量越好,我们的记忆力就越强。
B.人类大脑中神经元与突触连接的数量,大体上是先增多后减少的。
C.人类大脑在摄入和储存大量信息的同时,通过不断“升级”而变得越来越智能。
D.突触连接建立之后,如果长时间不能收到相同的信号刺激,相关的神经网络就会减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论,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活中那些忘掉的细节,一定被锁在深层记忆中,只要再经历相同的细节,便可以重
新唤醒。
B.通过周期性的反复信号刺激,人类的大脑能够一直对2岁以前的事物保持记忆。
C.来自陕西的网友在文后评论道:大脑“内存”不足,必须删一部分才能更好的运行和
记忆重要的事情!
D.来自广东的网友在文后评论道:1〜3岁的所谓早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学的很多东西
还是会被大脑直接删掉!
6.本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表在其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上的文章。请简要分析本文在
面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上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写法。(6分)
“一诊”语文试卷第3页(共16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蓝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
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
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这蓝眼来源于他的近视镜,
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他这蓝
眼看画时还真的大有神道——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念书打扮的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
图蓝眼看似没看,他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
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绝不多看一寸一分。蓝眼面对半
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篮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有人说这件东
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来的。来卖画的人不大在行,蓝眼却抓个正着。那时没有报纸,嘴
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世上的事,说足了这头,便开始说那头。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
靠不住。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鹰品!这话不
是等于拿盆脏水往人家蓝眼的袍子上泼吗?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
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我信您的眼力,可我架不住外头的闲
话,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
楚真假,更显得咱高。”
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
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找来尤小五。尤小五是天津卫的一只地老鼠,到处乱钻,嘛事都能叫他拿耳朵摸到。
他们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
着蓝眼去看。蓝眼不能不去,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
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
传了出去,那可毁了。看真假画这行,看对一辈子全是应该的,看错一幅就一跟斗栽到底。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
子买过来,花大价钱也在所不惜。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
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
“一诊”语文试卷第4页(共16页)
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三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虽然心疼钱,却保住了裕成公的牌子。他叫伙
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
过三道蓝光。人竟赛根棍子立在那里。天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
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
事!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
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是冲着钱来的,干
脆就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
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我到底!打这儿起,篮眼卷起被袱卷儿离开了裕成公。有人说他得一场
大病,从此躺下,再没起来。
再想想看,他还有更惨的——他败给人家黄三爷,却只见到黄三爷的手笔,人家的面也没
叫他见过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介绍古玩行中的天敌,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也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情节的展开。
B.小说围绕石涛的山水画展开叙述,采用双线结构,情节环环相扣,一波三折,结局既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C.小说在刻画人物时擅长细节描写,多处写到蓝眼的眼镜片闪过蓝光,其中三次看到石
涛画时闪过不同的蓝光,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D.蓝眼在与黄三爷交手中落败,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开裕成公,下场凄惨,这反映了当时
社会生活中残酷的一面。
8.黄三爷不仅是造假高手,更是卖假高手,请结合小说,分析黄三爷是如何让蓝眼一步步落入
自己的圈套中的?(6分)
9.蓝眼是识假高手,但结局令人唏嘘,请联系文本和生活,谈谈你从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
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
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
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
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
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五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
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
“一诊”语文试卷第5页(共16页)
材料二:
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马,轻任新节①,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民日荏
机甩而丕可得苞得为上网民之走之也苣迭积丕殒千仞之溪,其谁能当之?《周书》目:“民,
善之则畜也,不善则可也。”有句而众,不若无有。厉王,天子也,有蹄而众,故流于彘,祸
及子孙,徽召公虎而绝无彳爰嗣。今世之人主,多欲众之,而不知善,此多其雄也。不善则不有。
有必缘其心,蒙本承也。有其形不可为有之。舜布衣而有天下,桀,天子也,而不得息,由此
生矣。有无之论,不可不熟。汤、武通於此论,故功名立。
(节选自《吕氏春秋•适威》)
材料三: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日:“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
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赎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里荏孜孜,惟欲清
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
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目:“或君乱于上,臣治于下;或臣乱于下,君治于上。二者苟
逢,何者为甚?”特进魏徵对日:“君心治,则照见下非。诛一劝百,谁敢不畏威尽力?若昏
暴于上,忠谏不从,虽百里奚、伍子胥之在虞、吴,不救其祸,败亡亦继。"太宗目:“必如此,
齐文宣②昏暴,杨遵彦以正道扶之得治,何也?”徵曰:“遵彦弥缝暴主,救治苍生,才得免
乱,亦甚危苦。与人主严明,臣下畏法,直言正谏,堂兄停用,不可同年而语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任:装载。新节:新长出来的竹节,用来做马鞭抽打马,劲道较弱。②齐文宣: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民日夜祈用国而不可得回苟得为©上用回民之同走之也回若决积水回於千仞之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及语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指如果没有,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中的“微”字含义不相同。
B.“爱之谓也”与《逍遥游》中的“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阕者”都属于宾语前置句。
C.夙夜,指早晚、日夜,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中的“夙夜”含义相同。
D.“皆见信用”中的“见”表被动。与《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中的“见”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贾谊认为忠臣智士不敢进言是因为秦朝风气多有忌讳之禁,没等忠言说完就
被杀戮了。
B.材料二中作者将舜和桀作对比,阐述了拥有百姓民心是朝堂安稳,功名得以建立的关键。
C.材料三中唐太宗用杨遵彦的例子证明了只要臣子精心治理,哪怕君主再昏庸,也可以
把天下治理好。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分别阐明了使民、
治国的道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4分)
(2)《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雕也。”(4分)
“一诊”语文试卷第6页(共16页)
14.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应采取哪些治国之道?请根据三则材料的论述加以概括。(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玉漏迟
周密
题吴梦窗《霜花腴词集》①
老来欢意少。锦鲸仙去②,紫箫声杳。怕展《金奁》,依旧故人怀抱。犹想乌丝醉墨③,惊
俊语、香红围绕。闲自笑。与君共是、承平年少。
雨窗短梦难凭。是几番宫商,几番吟啸。泪眼东风,回首四桥烟草。载酒倦游甚处?已换
却、花间啼鸟。春恨悄。天涯暮云残照。
[注]①此词写于宋亡之后,词人倦游苏州时所作。②锦鲸仙去:杜甫诗歌“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讯今
何如。”民间俗传李白醉乘鲸鱼溺死于;■寻阳。③乌丝:指有墨线格子的绢素或纸笺。醉墨:指醉后酣畅的墨迹。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鲸仙去,紫箫声杳”用李太白骑鲸仙去之事,写词友亡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B.“乌丝醉墨,惊俊语、香红围绕”运用比喻与借代的手法,写尽风流才子狂吟醉草、
享乐游玩的豪兴。
C.“已换却、花间啼鸟”一句以乐景衬哀情,感叹过往美好生活已不复存在。
D.本词开篇就奠定了伤感的基调,上片多忆昔,下片由忆昔转入伤今。
16.本词围绕“欢意少”来展开,请结合全词赏析词人“欢意少”的原因。(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每空1分,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某中学的校训中有“明德”“弘毅”四字,前者语出《礼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后者出自于《论语•泰伯》中的“,
(2)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
道难》中“"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
“”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3)送别诗是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与苏轼《送子由使契丹》一
诗中“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表达类似情感的诗句有“,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小题。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开幕。10年的历程证明,
共建“一带一路”,走的是人间正道。
仿佛一个象征,这次“一带一路”时间开启后,习近平主席会见的第一位客人,是哈萨克
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十年前,正是在那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10年来,共
建“一带一路”取得历史性成就。成绩(),经验值得总结。回望10年历程,我们认识到,
各国人民是一个()的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①。共建“一
带一路”既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也是为了世界的发展。10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
“一诊”语文试卷第7页(共16页)
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西管”,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
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今天,中国已经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中
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②。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只有秉承开放精神,
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才能让大家一起发展。共建“二带二路【是史国同世界共.享机遇的
阳光大道,.是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大舞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他的亲菽平台。…
历史反复证明,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
变成“陆联国”。共建“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行的阳光大道,只要大家把彼此视为朋友和
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③。
古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
精神。共建“一带一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丝路精神,不仅激发出各国实现互联互
通的极大热情,更唤起人们对过往时代的美好记忆。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
色十年!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请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前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
B.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C.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等。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给工人做饭吃。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
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指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增强做中
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
、底气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激荡着志气、骨气、底气的壮丽史诗。
两则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均提到了“志气”“骨气”“底气”三个词语,作为当代青年
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诊”语文试卷第8页(共16页)
南充市高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诊)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如果说三星堆出土文物展现了古蜀文明的辉煌”,并未
说三星堆遗址文化是古蜀文明的开端。B项,强加因果,原文是“它充分说明,中原以外的周
边区域并非都是蛮夷落后之区”,只能说明中原以外的区域也存在着像三星堆这样能与中原媲
美的先进文明,并不能据此得出“因为三星堆文化的存在使得中原以外的区域摆脱蛮夷之名”
的结论。D项,于文无据,原文是“自从有了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像群的考古发现,这一偏见被
有力地纠正过来。……曾经铸造出了大量神奇精美的千古杰作”,是说中国在人物雕像方面和
古希腊和古埃及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杰作。
2.C【解析】材料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3.B【解析】B项,介绍的是可持续发展观点。A项,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
远:指祖先。大意为“曾子说:'谨慎恭敬地对待父母的去世,祭祀追念久远的祖先,老百姓
自然日趋忠厚老实。C项,大意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多少人生死和国家存亡
的大问题,不能不慎重对待JD项,大意为“决定君主尊卑、国家安危的,没有比军队更重
要的了。”
4.A【解析】根据原文“那么,人的记忆是通过什么储存的呢?并不是神经元胞体,而是神经
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记忆是通过突触连接来存储的,可见“神经元数量”与“我们
记忆力”的强弱并无直接关联。
5.B【解析】根据原文”那如此短的记忆是如何延长的呢……当建立突触连接之后,如果你再
接收到相同的信号刺激,突触连接就会加……随着相关神经网络的加强,自然也就有了形成长
期记忆的基础。”可以推断,“通过周期性的反复信号刺激”,“人类的大脑是能够一直对2岁
以前的事物保持记忆的"。A项根据原文“对于长期不用的记忆,神经连接会减弱,大脑判定
相关信息没用了,就会直接删掉”,说法过于绝对;C项根据原文“人脑的空间就只有1400ml
左右,让10个低质量的神经元……不如一个神经元建立5000个神经连接更加的节能高效。”
以及“对于长期不用的记忆……相关信息没用了,就会直接删掉……随着你大脑变得越来越高
效节能……”"删除一部分记忆”使大脑更“节能高效”,不是因为“大脑内存不足”;D项根据
原文“有研究统计,5岁的时候,你往往还能记住3岁前80%的重要事件。到了7岁时,便只
剩下了40%”,7岁时还能记住3岁前的一些事件,我们不能武断的得出“早教是没有意义的”
这样的结论。
6.【答案示例】
(1)语言的通俗性。从阅读对象角度来看,作为面向广大群众的科普文,本文的语言准
确、简明,浅显易懂,使用类比和比喻来解释大脑存储记忆,处理信息,延长记忆,删除记忆
等难以理解的内容,向读者进行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
(2)文章的科学性。本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数字使用也十分准确。开头与结尾部分
前后照应,中间部分分层依次介绍大脑如何存储记忆,处理信息,延长记忆,到最终又如何删
除记忆,层次与层次之间,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秩序。
(3)手法的多样性。本文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兼及叙述、议论;运用了列
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常见的说明方法;又以具有文学性特点的优美的文字、形象的手法,
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了科学知识。
(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一诊”语文试卷第9页(共16页)
7.C【解析】“三次闪过不同的蓝光,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错。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的
作用的理解。三次闪过不同的蓝光,既反映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即第一次看真画的自负,第二
次认假为真的吃惊和羞愧,第三次发现自己上当的震惊和绝望;也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8.【答案示例】
①第一步廉价卖出真画和故意提醒黄三爷临摹过这幅画。廉价卖画蓝眼捡漏,为下文大家
都去裕成公观画埋伏笔;黄三爷临摹过这幅画,为下文假画的出现埋伏笔。
②第二步巧借舆论造成真假画难辨的局面。先利用真画来历的舆论为裕成公造势,造成真
画被蓝眼捡漏的既定事实;又以前文的伏笔发酵造成真假画共存的局面,令裕成公骑虎难下。
③第三步巧借舆论的压力和裕成公的名声天价卖假画。在舆论压力下,裕成公为保名声,
必然一探真假,而这自然就落入黄三爷的圈套之中,蓝眼打眼也就在所难免,只得天价买假画
保全名声。(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9.【答案示例】
①虽然自身本领高强,我们也不可过于自大、自信,轻视对手,要尊重对手、重视对手。
蓝眼的本领很强,但他过于自信,不把黄三爷放在眼里,不重视对手,这是他失败的第一个原
因。
②我们要不受舆论和外界压力的影响,坚持自己的判断。面对舆论和佟老板的压力,蓝眼
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未能坚持下去,从而落入黄三爷的圈套之中。这是他失败的第二个原因。
③人生失误难免,出错或失败后,不可一蹶不振,要坚强。蓝眼最后发现以天价买来的画
是假画,他无法接受现实,认栽到底,一蹶不振。这是他悲剧人生的第三个原因。(每点2分,
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10.BDF
11.D【解析】“皆见信用”中的“见”字表被动,《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的“见”
是有指代作用的副词。
12.C【解析】举例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后半句的结论,而是询问原因。
13.【答案示例】
(1)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震”“及”“怨”各1分,句意1分)
(2)《周书》上说:“人民,善待他们,他们就能奉养君主,不善待他们,他们就与君主为仇。”
(“善”“畜”“隹堆”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示例】
①君王应保持头脑清醒,善于采纳忠臣良言。
②君王要善用百姓,顺从百姓的心,不要压榨百姓。
③君王要清静无为,躬行俭约,让百姓修养生息。
(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
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
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叠
足而立,不敢迈步,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
“一诊”语文试卷第10页(共16页)
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
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
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
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
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
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
纪相距太远了!
材料二:
先王役使自己的百姓,就象驾驭好马一样,让马拉着轻载,手里拿着马鞭,马想尽情跑也
办不到,所以能达到千里远的地方。善于役使百姓的人也是这样。百姓日夜祈求被使用可是却
不能够被使用,如果能够被君主使用,百姓为君主奔走,就象积水从万丈深的溪流决口冲出来,
谁又能阻挡得住呢?《周书》上说:“人民,善待他们,他们就能奉养君主,不善待他们,他
们就与君主为仇。”与君王为仇而且这样的民众多,不如没有的好。周厉王有很多仇人,所以
被流放到彘,如果没有召公虎,就断绝了后嗣。现在的君主,大多希望自己的人民很多,而又
不知很好地对待他们,这是增加自己的仇人啊。不善待自己的人民,不如没有的好,有了人民,
一定要顺从他们的心,这才叫爱。仅在形式上拥有人民,不能叫做拥有人民。舜本是平民百姓
而拥有了天下,桀,是天子,而不能安居其位,都是由于不能拥有人民而造成的。能否拥有人
民的道理,不可不熟知。汤、武通晓这个道理,所以功名得以建立。
材料三:
贞观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满院。
但是隋炀帝仍然不知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同时东征西讨,穷兵联武,百姓不能忍受,于
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目睹的,因此我日夜勤勉努力,只希望清静无为,使得天
下不生事端。于是就能不兴徭役,庄稼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树的根
部不动摇才能枝叶茂盛。君主能够清静无为,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贞观十六年,太宗问侍臣:“君主昏庸,不理政务,而臣子在下面兢兢业业地料理国事,
相较于臣子犯上作乱,而君主清明,哪一个的危害更大呢?”魏徵答说:“君主圣明,就能够
明察秋毫,对臣子的是非曲直了如指掌,满朝百官谁敢不服,谁敢不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呢?
但是如果君主在上昏庸暴虐,不听从忠言劝谏,即使有百里奚、伍子胥这样的忠臣在虞国、吴
国效力,依然无法挽救国家的祸患,国家败亡也将随之而来。”唐太宗说:“可能是这样,但是
我看到北齐文宣帝昏庸残暴,大臣杨遵彦却能够用严明的政治匡扶朝纲,使北齐的统治得以维
持,这又如何解释呢?”魏徵说:“杨遵彦侍奉的是暴君,他能为天下苍生做好事做实事,使
国家幸免于难,但也是显得十分艰难。这哪能与国君威严圣明,臣子敬畏守法,敢于进献忠言,
正直的谏言都被听信采纳的情况相提并论啊。”
15.B解析:本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6.【答案小例】
①自伤老大,迟暮之悲。“老来”一词点出诗人的迟暮之伤。
②故友逝世,相思之悲。“锦鲸仙去,紫霞声杳”两句用典,点明故友去世,“怕展《金奁》,
依旧故人怀抱”怕打开故人的词集,看见词中寄托着故友的胸怀,又添伤感,欢意更无。
③感伤国家动荡,山河易主。”与君共是、承平年少”“几番宫商,几番吟啸”写出词人年少
时身处太平时代,词人与友人宫商相和、吟啸风月,如今“四桥烟草”“已换却、花间啼鸟”,
萧瑟凄清、山河易主之痛跃然纸上。
“一诊”语文试卷第11页(共16页)
④漂泊无依,身世之伤。尾句以景结情,“天涯”写出漂泊无依,“暮云残照”点出心情黯淡,
“欢意少”自然流露。(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
诗歌赏析:
这首词是周密为其好友吴文英(号梦窗)的词集《霜花腴词集》而作,意在怀念亡友,追
忆故国。上阕第一句称“老来欢意少”,奠定了全词的基调。那么为什么年纪大了欢乐便少了
呢?作者随之娓娓倾诉。“锦鲸仙去,紫箫声杳。”“锦鲸”句用李太白骑鲸仙去之事,写词友
亡故。词本先有曲调,后有文词,紫箫,亦指按曲填词,“声杳”,描绘声音逝去貌,'‘仙去"、
“声杳”连贯,给人这样的印象:仿佛梦窗一搁笔,词坛从此寂寞。“怕展金奁,依旧故人怀
抱。”《金奁》,本指宋人所编的《金奁集》,这里借指梦窗词集。“怕展”,害怕睹物思人,可是
如此怀念,情动于中,又不能不展开。“依旧故人怀抱”,看见词作如见故人,还是那样的情怀,
接着,作者便描绘了往日的美好时光。“犹想乌丝醉墨,惊俊语、香红围绕。”梦窗酒后赋词,
情酣墨饱,字字珠矶,众人惊赞,美女围看,那情景多么陶醉。“闲自笑”,描写自己,意思是
说现在想起还私心窃喜。写到这里,亡友就仿佛在面前,作者直接与他话旧;“与君共是、
承平年少。”“承平,,,指宋亡前的太平时代。“与君共是、承平年少”这句感叹是他对太平时日
许多美好情景的概括。这句感叹,含有对世道变乱、人生衰老、故人亡去的伤感。“老来欢意
少”的意思就比较清楚了。
上阕以回忆为主,下阕以对今日的感慨为主。“雨窗短梦难凭。是几番宫商,几番吟啸。”
雨点喈里叭啦地打在窗户上,惊断了如梦往事。以前好友相会时,多少次吟啸,多少次唱和,
但现在这一切都只能在回忆中冥想了。沉吟至此,无限怅惘。“泪眼东风,回首四桥烟草”,想
到这里,不禁涕泗满襟。“四桥”即苏州甘泉桥,周密与吴文英当年都曾来此游赏,但现在四
桥“烟草”依旧,只是昔日同游的朋友已经不在了,对往昔是那般陶醉,看今朝却是如此伤心。
前有“闲自笑”,后有“泪眼东风”,一笑一哭,作者伤怀之情令人唏嘘。“雨窗”、“泪眼”、"烟
草”令人感到空蒙、凄迷。
“载酒倦游甚处?已换却、花间啼鸟。”提着酒壶,游光已尽,“我这是在什么地方?”作
者恍惚之间不禁心生疑问。“甚处?”写出了他的极度迷惘,本是故地重游,而他却不知所处。
“已换却、花间啼鸟”,脱化于王维“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从表面看似写游赏时间已长,
没了兴致但其中当含有痛感国破友亡的深意。
“春恨悄。天涯暮云残照”,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漂泊无依,心情寂寥的景况。重游旧地,
却生起如许春恨,但又无人诉说。暮云残照,既写景,亦是作者心情的写照。
作者的空虚、孤零、对故国、亡友的思念,都借这晚晴之景透露出来了。下阕与上阕一样,
从怀念亡友写起,越写越动情,以至身世之感、家国之念,一齐涌出。
17.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扪参历井仰肋息,徘徊于斗牛之间
(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以)
18.【答案示例】弥足珍贵休戚与共(每空1分,共2分)
【解析】只要符合语境且所填词语为成语均可给分。第①空,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
视。前文“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历史性成就”说明成绩显著、珍贵,故应填“弥
足珍贵”,也可填“有目共睹”。第②空,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
关系紧密,利害相同。根据后文中的“命运共同体”,本空还可以填息息相关、休戚相关等能体
“一诊”语文试卷第12页(共16页)
现紧密联系的成语。
19.【答案示例】①而是各方的合唱②也造福了世界③成就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每处2
分,共6分)
【解析】第一空,联系前一句中的“不是”,确定后句以“而是”开头;空后一句"......也是
为了世界的发展”确定后句内容中应该包含“一带一路”还应该有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联系
前一句中的“独奏”选择与之相关的词语“合唱”或“交响”。
第二空,依据前句中的“不仅”,后句选择关联词语“而”;依据前文“中国已经是越来越多
国
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确定这一句的内容应该涉及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世界的正向影响的
相关内容。
第三空,此句的内容应该和前一句“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的意思密切相关;再根据本段主要
内容“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可以确定答案。
20.A【解析】文中“前锋”中,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和A项一致。B项引号的用法是特定
称谓。C项此处的'‘送来”之后作者解释了送来些什么东西,如,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
等,所以,此处“送来”中引号的作用属于着重强调论述的对象。D项表示反语,讽刺否定。
21.【答案示例】共建“一带一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不仅唤起人们对
过往时代的美好记忆,更激发出各国实现互联互通的极大热情。
【解析】本句有两处语病:1.语序不当。“不仅.…更.…”关联词语连接的两个分句前后是递
进关系,应该是先唤起记忆,再激发热情,所以前后两个分句调换位置。(2分)2.“发展......
精神”,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发扬……精神”。(2分)
22.
【答案示例】①排比:一连铺排四个“是……”,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增强了语
言表达的感染力,也强化和丰富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1分)从“中国”到
“各国”
再到“人类”,由小到大,条理分明,写出了共建“一带一路”产生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1
分)
②比喻:把共建“一带一路”这一抽象的事件比喻为形象的“阳光大道”“机遇之路”“大舞
台”,
生动具体;(1分)突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作用,赞扬了共建“一带一路”所取得的
成就。(1分)
23.作文评分
这是一道典型的三元思辨作文,其重点是考查考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认同感,同时观
照学生自我管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作文选材模仿2023年全国乙卷,选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
次发言,一次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一次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发言
,均提到了“志气”“骨气”“底气”,这三个词语铿锵有力、催人奋进,既是总书记对全国各
族人民的期望,也为青年人成长成才提供了方向指引与明确要求。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在努力
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争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让青春之花
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绚丽绽放。所以,“志气”"骨气"''底气”作
为材料的核心概念,是审题立意的基本方向,写作时既要对三个词语分别有所阐释,展现出不
同的作用和特点,又要注意三个词语相互关系对青年的影响有所分析,可以讨论“志气”“骨
气就梦”“想底气”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讨论如何培育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民族复兴
的征程上,三者当相互补充、相“一互诊砥”砺语、文不试可卷或第缺13。页文(共体1上6页如)果写成演讲稿、发言稿之类的应用
类文体,也符合要求。另外,一定要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 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与实操课件 项目四 任务一 正方形物料搬运工作站仿真
-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
- 网络安全专题培训
- 壁挂灯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打猎用伪装掩蔽物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减肥用化妆品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录音装置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手杖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冰镇球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网球活动策划推广方案
- 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考值 2024年版
- 急救学教学课件
- 2023年福建省考评员考试题
- (高清版)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 中国钇-90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9版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ZZ060母婴照护赛项规程+赛题
- 安全管理办法中的海外项目安全管理
- 文物修复保护方案
- 电气线路设备检修作业中安全保证规程培训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