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献县一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第二、第六、第八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聊斋志异》中描写文士治生生态的篇章虽不像《儒林外史》那样集中,但前者所涉及文士治生的描写,如描写处馆授徒和文人经商的情形,却非常细腻和深刻。在文言小说中,文士治生的描写多是依附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构建的需要,有的甚至附以神异色彩,并没有以之为小说描写的重点,在小说中仅起到铺垫作用,像《聊斋志异》这样描写文士治生的实不多见。我们不能忽视《聊斋志异》中的文士治生描写,因为它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下层文士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蒲松龄自身的治生生涯和感悟也为创作《聊斋志异》注入了活力。《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文士治生,主要集中在处馆、经商两个方面,其次也对文士佣书、书画治生进行了描写,这四种途径也是明清文士从事治生所常采用的手段。《聊斋志异》对前两种文士治生途径不吝笔墨,对后两种文士治生途径也进行了简要描写,从而对文士治生生态予以展现。“治生”,即通过授徒、游幕、行医、问卜、业农、经商等手段谋生。古代士大夫一向注重治生,《解经卷第七·述而第七》有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认为治生求富是很正当的需求,即使从事一些低贱的行业也无所谓;如果做不到治生求富,也可从事个人的兴趣爱好。文士从事治生活动,可上溯春秋战国时期,如子贡、范鑫等都是文士治生的典型代表。到南宋时,以陈亮、叶适等人为代表的永嘉永康事功学派兴起,他们主张“农商并重”和“功利并举”,与朱喜等人所代表的传统理学观念发生了激烈碰撞和冲突,被朱喜等理学家视为“功利之学”而大加鞭伐,也进而引起众多文人对义、利何者为重的思考,即义利之辩。及至元代,理学家许衡明确提出了“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的观点,他认为治生应是学者首先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治生是治学的物质基础,只有解决了治生这个问题,才不至于妨碍治学和自身的品行修为。这种观念奠定了文人的治生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明清学者,不少明清文人对许衡的这种治生思想进行继承和延伸,形成了很有学理性的明清文人治生思想。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日益完备,众多文人孜孜以求于科试中第。虽然科举中试名额较之前代不断增加,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文士数量,中试比例却日益下降。生计问题摆在了众多未仕士子面前,成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寻求适合自己的谋生之道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明清时期,文人治生的现象较之前代更为普遍,涉及的治生领域日益集中,记载文士治生的文献资料较之前代更加繁多,这显示出明清文士治生的普遍性。蒲松龄《卷堂文》中有云:“学以致圣为先,不可无谋食之计。”这从侧面体现出蒲松龄的治生观念与元代许衡“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的治生观念一脉相承。蒲松龄的一生,与治生密切关联。家道中落后,蒲松龄面临着严重的生计问题,他不得不一边备考,一边治生,为家计奔波四方,劳碌一生。他不仅在科场上屡遭败绩,而且在治生所得上也是捉襟见肘。科试无成和生计所迫如同两座大山一样,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令他愁苦异常。蒲松龄这种窘态使他难以做到像中国古代,特别是明中期以来的所谓“山人”那样能脱离世俗,率性而为,不以功名为念。这种贫窘之态令他对人生感悟甚深,故而蒲松龄在其作品中,经常抒发自己穷愁苦闷的情怀。数十年的离家外出治生生涯,使蒲松龄对文士治生的迫切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因此《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文士治生情形显得细致而深刻。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用不少笔墨描写了文士治生。他所描摹的文士治生主要集中于处馆授徒、经商两个方面,另外也对佣书自给、文士书画治生予以描写。一方面,真实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文士治生生态。明清文人治生现象较前代尤为普遍,有些文人为治生对薪酬不再遮遮掩掩,明码标价,这在江南一带尤为突出。正统文人开始理解和尊重文士治生,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了巨变。另一方面,揭示了下层文士面临的艰难处境。下层文人多因家贫不得不为生计而治生,面临的窘况令人心酸。一些文人开始以诗文词诉说这种艰辛,如明代唐寅、清代郑板桥等,或作“贫士吟”类自嘲,或作反映科举制度下下层文人窘况的篇章,这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蒲松龄一生困顿科场,为生计辛苦治生数十年的经历和对此的深切感悟,为《聊斋志异》文士治生的摹写注入了活力。《聊斋志异》所描写的文士治生情形,有的着墨不多,有的进行细致摩画,反映了小说作者的取舍有别:对于自己很有感悟的治生情形,如处馆授徒和文人经商进行细致描写,这恐怕与蒲松龄的治生经历不无关系。蒲松龄处馆授徒数十年,这些长时间的治生经历自然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子。研究《聊斋志异》中的文士治生和蒲松龄的治生情形,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聊斋志异》中所表现出的文人生活史,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蒲松龄的心路历程。(摘编自徐永斌《论<聊斋志异>的文士治生生态》)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聊斋志异》中描写文士治生的篇章不像《儒林外史》那样集中,但前者中有些文士治生情形的描写细腻而深刻。B.文士从事治生常采用的手段有在私塾中教书、经营商业、受人雇佣抄书、作书画售卖四种途径,前两种更为广泛。C.古代士大夫注重治生,有些人认为治生求富是正当需求,可以从事一些低贱的行业,也可以从事个人的兴趣爱好。D.蒲松龄一边备考,一边治生,这样的经历让蒲松龄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成为其创作的素材和作品内容。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学作品中描写文士从事治生活动源远流长,可上溯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文人治生则更加普遍。B.蒲松龄继承了许衡“治生应是学者首先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的观点,认为治学需要“致圣”,也需要考虑“谋食之计”。C.明清时有些文人为治生对薪酬不再遮遮掩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风气的转变,正统文人开始理解、尊重文士治生。D.想要深入把握《聊斋志异》中展现的文人生活史及其作者的心路历程,可以借助对《聊斋志异》中文士治生的研究。3.下列对原文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四段主要以时间为序,分析了文士治生现象的发展与变化,思路清晰。B.“如同两座大山一样”运用比喻,生动展现“科试无成”“生计所迫”给蒲松龄带来的压力。C.文章第七段以明代唐寅、清代郑板桥的创作为例,体现一些文人用诗文词诉说生活的艰辛。D.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层层递进地组织材料分析《聊斋志异》中的文士治生生态。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文士治生生态”的内涵。(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根据文章有关观点,分析下面《聊斋志异》中文士治生描写的作用。(6分)【相关材料】(1)河间府有个姓徐的书生,在恩村当私塾先生。进了腊月,徐生放寒假回家,路上遇见一位老者。老者说:“我叫施敬业,有个外甥,想找个好老师,先生若屈尊到我家来,报酬比恩村的多一倍。”徐生辞谢说与恩村有约,应守信用。(2)施家孩子不愿念书,徐生批评他,孩子母亲还常讲情。徐生生气地说:“你由着儿子懒,又要求我把孩子教好,我不干了!”徐生离开施家,觉得门很窄小,走了几步,射来了阳光,才发现自己是从一座塌陷的土疙瘩中出来。四下看看,荒凉得很,原来是座古墓。徐生非常害怕,又感激施家待他的仁义,便用施家赏给的金子雇人给坟墓培了土,在周围种上树才回家去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气场胡亚林光阴似箭。转眼马文军校毕业回到山沟机场警卫连任职已两年了。马文在省城的未婚妻梅晓洁,看不起他当一个给飞机站岗的警卫排长,既没有技术含量,又没有发展前途,太没出息。未婚妻让他脱下军装,她托关系在省城大机关给他安排工作。但马文拒绝了未婚妻梅晓洁的安排。带着满腹的不解和怨气,梅晓洁来到部队,大有兴师问罪之意。马文知道梅晓洁的脾气,他要稳住她。站在机场附近的营房前,马文请梅晓洁放眼远望,机场上一长排整齐列阵的战机在阳光下银光闪闪,熠熠生辉,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马文告诉梅晓洁,自己与飞机朝夕相处,情感很深,一方面用警卫兵的责任和安全保障,为飞机飞行训练托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另一方面经常跟飞机说说悄悄话,抒发情意,愉悦身心,提振精神。和飞机交朋友,正是连队在警卫兵中开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情感活动,也是大家必训的一项心理科目。一时的新鲜,并没有让梅晓洁感动,头脑里冒出的一个个问号,虽经马文再三介绍和解释,可总是不能拉直。尤其是身临机场一角的那会儿,烈日似火,热浪袭人。梅晓洁叫苦不迭,连连摇头,心想,给飞机站岗,这种枯燥无味的工作,真让人受不了。她要趁此机会,好好开导马文多为自己想想,千万别让两个人建立起来的感情崩塌了。傍晚时分,天热得让人焦躁难耐。营房里的梅晓洁,憋了一肚子的不舒服,想向马文倾诉,偏偏这时马文有事不在身边。夏班长看见梅晓洁焦躁的样子,安慰说:“嫂子,既来之则安之,马排长很快就会回来的。”“这时候了,他到底在忙什么?”梅晓洁有点不耐烦。“到机场的警卫班,看一个患重感冒的警卫兵。”夏班长小心翼翼地回答。“难道我在他心目中是可有可无的?一个兵患感冒,这种小病还要他亲自去看?”梅晓洁的话里带有火药味。“嫂子,马排长爱兵和爱飞机的情感是一样的,他说过,每架飞机都是他亲密相伴的战友,而每个兵都是他情同手足的兄弟。”夏班长有些动情。梅晓洁对夏班长传达的信息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有些可笑。正要发火时,夏班长的一番解释却给她降了温。原来马排长去看的这个患病的警卫兵,叫许飞机。名字是当飞行员的父亲给他起的,意在子承父业。他本来在城市有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可以享受优厚的生活待遇。但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当兵,进入空军队伍行列。不久前,他在外出办事时见义勇为负伤,刚刚痊愈。这两天,虚弱的身体又患病,马排长有些放心不下他,连续两天,马排长都顶许飞机站后半夜的那班岗。“看来,我来的太不是时候了。”梅晓洁有些哽咽。“嫂子,你可能误会马排长了,他可是俺们的好领导,像大哥哥一样,大家都十分敬佩他,黏着他。你看上他,是你的福气,真为你高兴。”夏班长显然有些激动。梅晓洁听了夏班长的话,吃惊地看了他半天说:“既然他工作忙,就不打扰他了。明天我回去,让他安心工作。”夜幕降临。梅晓洁虽然早早入睡,但是辗转反侧,心情无法平静。无意中,她发现枕头下马文的日记本。开灯阅读,居然越读越有味道。*月*日星期六晴早起称了一下体重,长了五六斤,几乎成了个小胖子。我说呢,近期,查岗走路腿没有原来利索了,这说明,需要加强体能锻炼。哈哈,到时如果让梅晓洁看见,该让她笑话我了。我得量身设计个锻炼计划,控制体重,精干身材,于公于己都有利。*月*曰星期日晴今天收到梅晓洁的一封来信,意思是让我脱军装回城市过舒适的生活,我谢绝了她。说实话,我离不开我警卫的飞机,更离不开警卫飞机的战友们。当兵要讲精神,没了精神就等于没了灵魂,机场警卫兵又如何用心锻造锤炼对飞机的那份纯真的感情呢!*月*日星期一晴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上午,我借查岗之便,顺路去机场跑道头老连长的坟前,一是想祭奠一下老连长;二是向老连长汇报工作。没想到,遇见了哭得泪流满面的许飞机,经过再三追问,他才说出老连长是他爸爸的实情。之所以隐瞒不露,他是不想活在爸爸的光环里。我不解,有人托关系走门子往城市部队调,而他却乐意来山沟吃苦受罪。他坚定地说:“我爸爸睡在这里,有他盯着我干,我这个守卫飞机的飞机,一定能够和飞机战友交好朋友,让妈妈放心,连队信任,自己更像一架有战斗力的飞机!”多好的兵啊!读完马文的日记,梅晓洁内心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愧疫。不知不觉,她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第二天一大早,睡眼惺忪的梅晓洁,突然发现坐在床边两眼红红的马文,心疼地连连叫他:“赶快补觉。”马文笑着说:“习惯了,我不困。”“求你件事,可以吗?”梅晓洁声音温温柔柔的。“你说,只要我能做到的。”马文回答得很干脆“吃过早饭,请你陪我去许连长的坟上看看,我有话跟老连长讲。”马文像明白了什么,连连点头,笑着说:“好的,好的,一定奉陪!”回省城一个月后,梅晓洁办好了随军手续。梅晓洁的举动,得到了父亲——省军区司令员梅学峰的赞许。(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初,梅晓洁并不支持马文的工作,她认为给飞机站岗的警卫排长工作既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发展前途。B.连队在警卫兵中开展和飞机交朋友的情感活动是有意义的,可以让警卫兵抒发情意,愉悦身心,提振精神。C.马文因亲自去查看患病的许飞机而没有陪在梅晓洁的身边,说明在马文心中,未婚妻梅晓洁并没有工作重要。D.夏班长认为马文是好领导,并真心替梅晓洁与马文的爱情感到高兴,体现了夏班长对马文由衷的欣赏、敬佩。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运用心理、语言等描写塑造了梅晓洁的形象,如“心想,给飞机站岗……真让人受不了”,体现梅晓洁此时的狭隘、短浅。B.夏班长评价马文说:“每架飞机都是他亲密相伴的战友……兄弟”运用直接描写,表现了马文与飞机、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C.文章别出心裁,并没写马文与梅晓洁之间的苦劝与抗辩,而是安排马文照顾战友等情节,推动文章的发展。D.文章结尾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原来梅晓洁的父亲是省军区司令员,对女儿随军的决定赞许有加,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8.文章具体展现了马文日记本的内容,有何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中丰富的情感意蕴。(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①,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②可也。”(节选自左丘明《左传·子鱼论战》)材料二: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司马错曰:“不然。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遂定蜀。(节选自刘向《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注】①胡耇(gǒu):年纪很大的人。②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取其地足A以广国也B得其财C足以富民D缮兵E不伤F国众G而彼H已服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毛,意思是斑白的头发,文中用以指老年人。B.爱,怜悯,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爱”的意思不同。C.自知,即知自,与《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中“不吾知也”的句式特点不同。D.敝,使……疲惫,与“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中“阙”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楚两国在泓水交战,宋国军队已经列好阵势,而楚国军队还没有全部渡河,子鱼请求攻击楚军,宋公没有同意。B.宋襄公认为作战不应借助险要的地势来阻击敌人,不应攻击没有排列成阵势的军队,子鱼批评宋襄公不懂打仗。C.张仪认为攻伐韩国,应该先断绝魏国,兵临楚国和“二周”近郊,占领楚、魏土地,迫使周王室交出九鼎宝器。D.张仪认为蜀国地处偏僻,攻打蜀国即使得到土地也不算得利,而司马错却反驳张仪,认为攻蜀可以名利双收。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司马错反驳张仪伐韩的依据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15~16题。卖花声·怀古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①。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注】①阿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金谷名园:晋代大官僚大富豪石崇的别墅,其中的建筑和陈设异常奢侈豪华。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②“将军”一句:言东汉班超垂老思归。班超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上面有两句:“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15.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开篇列举的三个典故都是统治阶级穷极奢靡而终不免败亡的典型。B.【其一】最后三句描写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照。C.【其二】在语言风格上别具一格,运用口语乃至方言,不同于传统诗词。D.两首元曲都以“怀古”为中心,情感上有相同之处,但写法上有所不同。16.请简要分析【其二】的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要想泉水流得远,就“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国家安宁,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阿房宫赋》中阿房宫壮观华丽,其中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因势而建、结构精巧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在中国古代,画家一直将绘画称为“绘事”“丹青”。到了唐代,王维提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由此有了水墨画的概念。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一条分流,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①在中国特有的绘画发展过程中,笔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结构,②它既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载体,也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③如果将笔墨仅看作形式,就把笔墨浅薄化了。④中国历代画家的艺术实践为笔墨积累了丰富的技艺与理论体系,⑤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⑥当下的笔墨经典都是传统与时代不断融合的成果,⑦并依此制造出新的语言形态和审美价值。⑧处于动态性发展的笔墨,突破原有的边界是有其必然性的,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一点。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的岩溶找水技术,为重庆岩溶山区百姓解决了缺水难题。①?“重庆虽有大江大河流经,但却是典型‘人在高处走,水在低处流’的地方。”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原党委书记杜春兰说。重庆市岩溶面积接近3万平方公里,岩层中有大量的管道、大型溶蚀裂隙和溶蚀孔隙,降水很快就会转化成地下水。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②: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找水就像在躲猫猫,以前打水成功率只有30%左右。”吕玉香说,渝东南岩溶区曾是国家连片贫困山区,缺水问题是该区域发展的桎梏。水找到了,③成为地质队员们要解决的又一难题。对此,项目组紧急攻关,研发了“潜孔冲击锥”,通过改进钻探工艺,提高了钻井效率、钻孔成井率,降低了安全风险。“水找到了,钻出来了,送到老乡家,工作才算圆满。”吕玉香表示。如今,208地质队的三项发明专利与三种供水模式已在重庆酉阳、巫山、秀山等20多个区县推广与应用。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结合文本,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在大学校园,有各种“宝藏”等你挖掘,如看不完的各种图书。B.“水找到了,钻出来了,送到老乡家,工作才算圆满。”吕玉香表示。C.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开学第一课,“太空出差三人组”向中学生们分享了他们的航天故事。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知与行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左传》中的“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就表达了对知行关系的思考。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献县一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文士从事治生常采用的手段……四种途径”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是“《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文士治生,主要集中在处馆、经商两个方面,其次也对文士佣书、书画治生进行了描写,这四种途径也是明清文士从事治生所常采用的手段”,可知这四种途径只是《聊斋志异》以及明清时期文士治生的常用手段;“前两种更为广泛”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聊斋志异》中对前两种的描写更集中,不是指处馆、经商更广泛。)2.A(“中国文学作品中描写文士从事治生活动源远流长,可上溯春秋战国时期”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文士从事治生活动,可上溯春秋战国时期”,并非指文学作品中的相关描写。)3.D(“递进式结构,层层递进地组织材料”错误,文章应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没有逐层递进。)4.文士治生生态指古代文人为解决生计问题,通过授徒、游幕、行医、问卜、业农、经商等手段进行谋生的现象。(4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5.①塑造了徐生注重诚信、对学生要求严格、有仁义的形象:徐生辞谢了老者的邀请,后来教授施家孩子时,不纵容孩子的懒惰和孩子母亲的求情,离开后发现施家其实是古墓,便雇人修缮了古墓;②丰富了故事情节,具有神异色彩:徐生教授施家学生的故事曲折离奇,带有神秘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6.C(“未婚妻梅晓洁并没有工作重要”错误,“难道我在他心目中是可有可无的”只是梅晓洁一时气愤说出的话,根据前文马文努力稳住梅晓洁以及后文马文的日记,可以看出马文还是非常在乎梅晓洁的。)7.B(“直接描写”错误,这里是从夏班长的角度来展现马文的形象,应是侧面描写。)8.①日记中,马文计划开展锻炼等内容,体现马文尽职尽责、严于律己的形象。②交代了马文不愿离开警卫队的原因以及许飞机的觉悟与坚持,展现了警卫队士兵们与飞机之间的深厚情感,暗示文章主旨。③为下文梅晓洁的转变作铺垫,读完日记后梅晓洁理解了马文的坚持,被许飞机等人的精神所感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每点2分,答满两点即可,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①对恋人之间从有分歧逐渐走向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美好爱情的赞美:梅晓洁在不断了解马文的所做所想之后,从坚决要求马文回城变为办理随军手续陪伴爱人,展现美好爱情。②对忠诚于事业、坚守岗位和原则的警卫队员们的崇敬:无论是马文还是夏班长、许飞机,他们都毅然坚守在守护飞机的岗位上,锤炼自我,令人感动。③对去除功利之心、不依靠人脉关系的崇高品质的欣赏:马文、许飞机甚至是后来的梅晓洁,不愿托关系走门子,弘扬了正能量。(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0.BDG(“足以”意为足够用来,中间不能断开;“取其地”与“得其财”相对、“广国”与“富民”相对,故在B、D处断开;“众”做“伤”的宾语,应在G处断开。原文标点为: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11.C(A项,正确。B项,“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意思是吝啬。C项,“自知”是宾语前置,“不吾知也”的正确语序是“不知吾也”,是宾语前置,两句句式特点相同。D项,阙:使……减少,都是使动用法。)12.C(从“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和“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来看,“应该先断绝魏国,兵临楚国和‘二周’近郊”说法有误。)13.(1)(楚军)摆好阵势之后(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卫士都被杀绝了。(“陈”“败绩”“歼”各1分,句意通顺1分)(2)我们挟持周天子并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以”“令”“王”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秦国攻取蜀国容易获得土地和财物,又可以不被认为暴虐和贪婪;②而攻取韩国,会招致坏名声,给国家带来危险。(每点1分,答满两点给3分,意对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之后(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卫士都被杀绝了。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要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使他们知道耻辱并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他们?如果怜惜他们反而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敲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就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可以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材料二: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