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创新部)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创新部)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创新部)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创新部)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创新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下)创新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32分)1.某些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分泌蛋白在合成过程中最先合成的新生肽链含有信号肽。在翻译过程中信号肽被识别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修饰,之后被运输到高尔基体做进一步的加工,最终抵达细胞膜并被释放到细胞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3H标记亮氨酸可以研究生长激素的合成与加工过程B.分泌蛋白的信号肽的合成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进行的C.分泌蛋白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移动过程需要囊泡D.激素传递信息时均需要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2.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其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部分过程如图甲所示。酸性食糜进入肠腔后,会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从而引起胰液分泌。为研究刺激迷走神经和酸化小肠在胰液分泌中的相互作用,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嗅、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反射中,食物属于条件刺激B.在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支配胰腺的迷走神经受意识支配C.给予小肠一定量适宜浓度的盐酸后,盐酸会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D.酸化小肠并刺激迷走神经时的胰液分泌量大于两者单独作用时之和3.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①预防接种乙肝疫苗②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③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④吞噬细胞对细胞集团的吞噬消化⑤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⑥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⑦皮肤的阻挡作用⑧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A.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⑥⑦⑧4.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目前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HPV疫苗一般需要接种3次,间隔2~3个月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HPV疫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接种后可增强机体对HPV的清除能力B.机体再次接种HPV疫苗,体内B细胞受到刺激会直接产生大量抗体C.HPV可用大肠杆菌培养,大量增殖后经一系列处理后可制备HPV疫苗D.注射HPV疫苗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5.图甲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表示水平放置幼苗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株某一器官生长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导致的B.图乙1处的生长素浓度小于2处,所以幼苗根的生长表现出向地性C.图乙3、4处的生长素浓度均对应图丙的C点之前D.图丙表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作用效果可能相同6.某课题组为了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取生理状态一致1.5cm长的离体某植物下胚轴,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8天,再用最适浓度的激素或清水处理。实验第15天测量下胚轴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清水处理的下胚轴第1天也有较大幅度生长,原因是内源性激素促进了伸长B.两组实验结果表明离体时间短的下胚轴中本身含的生长素较低,赤霉素较高C.实验结果说明植物的生长情况与激素种类、含量密切相关D.GA3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7.将酵母菌接种到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计数,绘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S形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B.快速增长期种群增长曲线呈J形,增长速率不变C.显微镜进行酵母细胞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悬液D.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8.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藏羚羊虽属牛科,头骨构造与齿式同其他牛科动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有研究表明藏羚羊与其他羚羊进化距离较远。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图1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藏羚羊最长寿命在8年左右)等级。图2为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R=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藏羚羊与其它牛科动物的头骨构造与齿式,属于生物进化证据中的化石证据B.图1中甲地区和乙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增加C.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D.图2中b~c段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9.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既可以统计群落中物种数,还可以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B.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小动物,记名计算法能统计出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不认识的小动物无需统计D.白天和晚上在同一地点取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会存在差异10.在自然界中物种的竞争能力并非全为严格线性排序,如图a所示。如果每个物种的竞争优势随着资源或生长阶段发生变化,就会形成促进物种共存的非传递性竞争,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图a的传递性竞争环境中,通过占据不同的栖息空间、有不同的活动时间等种间生态位分化能减少生物之间的竞争,促进物种共存B.图b中的非传递性竞争能促进物种A、物种B、物种C在同一生态位中共存C.传递性竞争可能会导致环境中的物种丰富度降低D.处于非传递性竞争中的物种种群数量会稳定在一个值上11.种植过草莓的农田,闲置多年后被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草莓和木本植物不能共同繁盛。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这是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演替最终都会达到群落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C.该演替能使土壤和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D.人类活动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2.下图为某地部分生物间的一个食物关系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表示是该地的一个完整食物网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蜥蜴种群数量时,一般情况下估算所得值比实际值大C.图1显示蜥蜴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若图2中蛇从这里消失,则鹰数量会明显减少项目①②③④分解者GP158711.88141211NP23700.346219R135011.547919213.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表格为某地湖泊生态系统中各环节能量的数据相对值,①~④表示营养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重金属铅在该生态系统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级是②B.该生态系统中只有一条食物链,④表示第二营养级C.②中的生物表示生产者,NP表示其净光合积累的有机物D.①表示第四营养级,其GP中的部分能量会通过粪便流向分解者14.依据泥鳅可以利用残饵为食的特点,科研人员发展了“稻—蟹—泥鳅”农田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稻护蟹,蟹吃饵料、杂草、昆虫,泥鳅吃残饵、蟹粪,泥鳅粪肥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蟹和泥鳅的存在,有利于水稻生长B.该农田模式可减少杂草与水稻的竞争C.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水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泥鳅吃残饵、蟹粪,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15.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f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j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图中b、c、a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C.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16.为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教材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方案1: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观察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的腐烂情况;方案2:以土壤浸出液和淀粉糊为材料,检测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情况。下列关于方案设计的分析,合理的是(

)A.方案1和方案2都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B.方案1应设置两组,实验组土壤应不做处理,对照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C.方案1土壤灭菌处理要尽量避免土壤理化性质改变,这属于控制无关变量D.方案2可加入碘液或斐林试剂直接通过颜色变化检测淀粉糊的分解情况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16分,漏选2分)17.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中,有些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有关的,有些是无关的,它们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分析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代表上述两类影响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代表的因素可分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B.甲中包含食物、天敌、寄生物、气温和水等因素C.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假设是:仅乙中各因素为理想状态即可D.在自然环境中,甲、乙的作用强度常发生变化,但种群的K值是不变的18.在一个群落中,当一个早到物种占用系统资源,从而抑制了晚到物种在该群落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抢占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环境,使另一个晚到物种受益的情况称为“促进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了环境状况(而不是资源水平),以减缓或阻止晚到物种在该系统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抑制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灌木对光的遮挡,导致草本植物很难生长,这属于“抢占生态位”C.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增加土壤,此后到达的苔藓有了更高的存活概率,这属于“促进生态位”D.泡菜中乳酸菌的大量繁殖,会使乳酸积累,后续到达的细菌无法繁殖,这属于“抑制生态位”19.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白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B.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一般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C.不易被分解的有害物质沿③、④传递会表现出生物富集作用D.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主要为含碳有机物20.蝴蝶兰的花朵艳丽娇俏,赏花期长,是春节期间人们争相购买的花卉之一。要想使蝴蝶兰在冬季提前开花,一般需从28℃高温转移至20℃低温处理3~4个月的时间,可使蝴蝶兰花芽分化。研究人员想确定激素的应用是否可以代替低温处理来提前花期,使用适宜浓度的外源赤霉素(GA3)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苄氨基嘌呤(BAP)处理蝴蝶兰植株,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28℃高温20℃低温12345678处理方法清水GA3BAPGA3+BAP清水GA3BAPGA3+BAP花序萌芽数----+++++++花序数量++++++++++++++++++++注:“+”表示数量多少,“-”表示不存在A.蝴蝶兰花芽分化在根本上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低温下GA3能减少花序数量,BAP可以加速花序萌芽C.在花芽分化过程中GA3抑制了BAP的促进作用D.GA3与BAP两种激素的应用可以代替低温处理三、非选择题(52分)21.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患者体内发生一系列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如流涕、打喷嚏等。临床上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1)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后,细胞会产生抗体,该细胞由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分裂分化而来,这两个信号是指。(2)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功能异常,糖皮质激素可作为(填“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增强剂”)来治疗过敏性鼻炎。但是大量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这说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调节。除此以外,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还存在调节,这一调节是通过来进行的。(3)糖皮质激素还参与血糖的调节,与其在血糖调节中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至少答出两种激素名称)。(4)研究表明药物A可显著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而抗组胺药物B能增强药物A的疗效。患有过敏性鼻炎的癌症患者使用药物A的疗效与普通癌症患者相比会(填“增强”或“减弱”或“不变”)。22.图1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几种物质的变化,图2为光合产物在植物细胞中的利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开花后10到30天,小麦种子干重总量变化趋势是(填“上升”或“下降”),物质的干重主要与元素密切相关,小麦种子成熟后,产生保持休眠的激素是。(2)图2中X物质为,如果在开花后将花去除,叶片内三碳糖的含量将会,进而卡尔文循环。(3)已知酶K促进淀粉的形成,请在图中绘制酶K的活性变化曲线。23.从“退耕还林”的实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提出,都充分说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调查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退耕还林的年限(年)(1)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填“增加”或“降低”),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填种间关系)的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2)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演替,该演替所需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24.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被的影响,研究人员设置了4组实验区:禁牧组(G0)、轻牧组(G1)、中牧组(G2)和重牧组(G3),对不同实验区内的植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除了有放牧的牛羊,该草原还生活着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特点的多种食草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研究发现生产者流向牛的能量传递效率远低于10%,原因是。(2)在调查物种丰富度过程中选择样方时要做到。该草原中的一些植物在早春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则在夏季达到生命活动的高峰,这体现了群落的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分布呈现镶嵌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3)与其他植物相比,不同放牧程度对莎草类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同之处是。(4)中度干扰理论认为,在中等干扰强度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适度放牧有利于增加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原因可能是(答出1点即可)。25.表观遗传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性状。多种类型的肿瘤研究中发现表观遗传调控异常可导致肿瘤发生,如DNA甲基化异常、组蛋白修饰异常和非编码RNA(如miRNA)调控异常等因素。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组蛋白修饰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染色体结构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组蛋白乙酰化通常使染色体结构松弛,有利于识别并结合在启动子部位,进行转录;而当的活性过高时,染色质处于紧密状态,从而相关基因的表达。(2)miRNA通过方式与靶向mRNA的序列结合,在(选填“转录前”“转录后”“翻译后”)抑制基因的表达,减少蛋白质的合成。(3)在研究肿瘤发生机制时发现,基因的区域高甲基化则可能导致的表达被抑制,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中发生多次,都可引起肿瘤的发生。(4)DNA甲基化通常发生胞嘧啶的碳原子上,该过程(选填“是”“否”)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研究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促进有关基因的表达,是癌症治疗药物开发的主要思路,生物药阿扎胞苷属于胞嘧啶类似物,可替代DNA复制过程中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推测可以治疗肿瘤的原因:。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下)创新高一6月月考生物参考答案1.D【详解】A、生长激素属于分泌蛋白,用3H标记亮氨酸,可以追踪放射性的路径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过程,A正确;B、分泌蛋白的信号肽用于引导初步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因此信号肽的合成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进行的,B正确;C、分泌蛋白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移动过程需要囊泡,该过程可通过出芽形成,C正确;D、有的激素的受体不是位于细胞膜表面,如性激素,因此不一定要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D错误。故选D。2.D【详解】A、在嗅、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反射中,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A错误;B、在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支配胰腺的迷走神经可能受意识支配,食物刺激过程不受意识支配,而视觉刺激应该受到意识支配,B错误;C、给予小肠一定量适宜浓度的盐酸后,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同时盐酸也会通过神经调节支配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D、结合表格信息可知,酸化小肠并刺激迷走神经时的胰液分泌量大于两者单独作用时之和,说明胰液的分泌不仅有神经调节过程,而且还存在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D。3.D【详解】①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人工主动免疫,①错误;②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正确;③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③错误;④吞噬细胞对细胞集团的吞噬消化属于体液免疫,④错误;⑤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裂解靶细胞属于细胞免疫,⑤错误;⑥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⑥正确;⑦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⑦正确;⑧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⑧正确。故选D。4.D【详解】A、接种HPV疫苗作为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B、机体第二次接种HPV疫苗,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和分化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C、病毒为专性寄生,HPV只能用动物细胞来培养,不能用大肠杆菌培养,C错误;D、注射HPV疫苗可以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D正确。故选D。5.A【详解】A、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导致的,A错误;B、图乙1处的生长素浓度小于2处,由于根对生长素较敏感,1处较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2处较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因此水平放置幼苗根的生长表现出向地性,B正确;C、图乙3、4处的生长素浓度均表现为促进茎的生长,而图丙中的C点之后的生长素浓度表现为抑制生长,因此图乙3、4处生长素浓度均对应图丙的C点之前,C正确;D、由图丙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作用效果可能相同,D正确。故选A。6.B【详解】A、清水处理的下胚轴未施加外源激素,第1天也有较大幅度生长,原因是内源性激素促进了伸长,A正确;B、A、B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用赤霉素处理比用生长素处理后茎芽长度更长,结合生长素作用特点推测,下胚轴中本身含的生长素较高,赤霉素较低,B错误;C、分析图可知用GA3和IAA处理的离体茎芽生长较快,IAA+GA3组效果更明显,说明植物的生长情况与激素种类、含量密切相关,C正确;D、根据GA3作用可知,赤霉素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D正确。故选B。7.C【详解】A、S形增长曲线中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增长率逐渐减小,A错误;B、将酵母菌接种到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C、显微镜进行酵母细胞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悬液,否则计数室液体多,影响计数,C正确;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摇匀的菌悬液中吸取样液,保证酵母菌均匀分布,D错误。故选C。8.C【详解】A、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遗物或生物痕迹等,比较当代藏羚羊与其它牛科动物的头骨构造与齿式不属于化石证据,A错误;B、分析柱形图可知: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所以甲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减少,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B错误;C、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题中提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C正确;D、图2中b~c段R值先大于1,后小于1,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故选C。9.C【详解】A、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既可以统计群落中物种数,也可以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A正确;B、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小动物,记名计算法能统计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正确;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不认识的小动物也需统计,C错误;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块地的土样,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存在差异,与小动物的避光性相关,D正确。故选C。10.D【详解】A、在图a的传递性竞争环境中,某些物种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从而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种间物种生态位分化(如栖息地错位,食性错位等)能减少了生物之间的竞争,能促进物种共存,A正确;B、图b中的非传递性竞争没有体现某种物种占绝对的优势,而是相互抑制,从而能促进物种A、物种B、物种C在同一生态位中共存,B正确;C、传递性竞争出现某些物种占绝对优势,这种竞争可能会导致你死我活的现象,从而可能会导致环境中的物种丰富度降低,C正确;D、处于非传递性竞争中的物种种群数量会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稳定在一个值上,D错误。故选D。11.A【详解】A、闲置的种植过草莓的农田含有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故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但环境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优势种的数量也不能呈“J”型增长,A错误;B、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演替最终都会达到群落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和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C正确;D、由题意知,当农田闲置多年后,最终被木本植物覆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故选A。12.B【详解】A、由题干可知,图2表示是该地的部分食物网,A错误;B、一般被捕过一次的动物会更加机警,再次被捕机率降低,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估算所得值比实际值大,B正确;C、图1显示蜥蜴种群的年龄结构中老龄偏多,为衰退型,C错误;D、若图2中蛇从这里消失,鹰可以多捕食蛙和蜥蜴,因此数量不会明显减少,D错误。故选B。13.C【详解】A、根据GP可以判断②为第一营养级,能量值为871,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值介于87.1~174之间,据此推断④的能量值为141为第二营养级,同理推断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值介于14.1~28.2之间,①的能量值为15属于第三营养级,推断第四营养级的能量值介于1.5~3之间,③的能量值为1.88属于第四营养级,根据生物富集效应,重金属铅在该生态系统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级是③,A错误;B、该生态系统中有四个营养级,但是每个营养级不一定只有一种生物,因此不一定只有一条食物链,B错误;C、②中的生物表示生产者,GP表示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在生产者中可表示为总光合制造的有机物,去掉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则NP表示其净光合积累的有机物,C正确;D、①为第三营养级,其GP中的能量为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不包括粪便中的能量,将来会有部分通过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D错误。故选C。14.C【详解】A、蟹和泥鳅的存在,加速了物质循环,能促进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化,因而有利于水稻生长,A正确;B、蟹吃饵料、有机碎屑、杂草、昆虫等,因此该农田模式可减少杂草与水稻的竞争,B正确;C、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水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以及添加的饵料中含有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错误;D、泥鳅吃残饵、蟹粪,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因而能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故选C。15.B【详解】A、f过程代表所有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B、图中c、d之间是双向箭头,是生产者或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由于c指向a、b,故c是生产者,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又因为a指向b,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B正确;C、碳循环是指C元素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C错误;D、完成该循环涉及到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蓝细菌属于生产者,无叶绿体和线粒体,营寄生的细菌作为消费者无线粒体,同理营腐生的细菌也没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B。16.C【详解】A、方案1和2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A错误;B、方案1实验组应灭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B错误;C、方案一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存在微生物,土壤的理化性质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灭菌处理时尽量不要被破坏,C正确;D、方案2若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分解情况,应在50-65℃水浴加热后才能看到颜色变化,D错误。故选C。17.BCD【详解】A、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会通过影响种内斗争从而改变种群数量,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等进而使种群数量改变,因此甲、乙代表的因素可分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B、乙为密度制约因素,包含食物、天敌、寄生物等,甲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包含阳光、气温和水等因素,B错误;C、“J”形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发生的,因此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假设是甲、乙中各因素均为理想状态才可发生,C错误;D、甲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在自然环境中,甲、乙的作用强度常发生变化,但种群的K值是改变的,D错误。故选BCD。18.ACD【详解】A、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正确;B、在一个群落中,当一个早到物种占用系统资源,从而抑制了晚到物种在该群落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抢占生态位”,在演替过程中,灌木出现在草本之后,所以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灌木对光的遮挡,导致草本植物很难生长,不属于“抢占生态位”,B错误;C、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环境,使另一个晚到物种受益的情况称为“促进生态位”,如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增加土壤,此后到达的苔藓有了更高的存活概率,这属于“促进生态位”,C正确;D、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了环境状况(而不是资源水平),以减缓或阻止晚到物种在该系统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抑制生态位”,泡菜中乳酸菌的大量繁殖,会使乳酸积累,后续到达的细菌无法繁殖,这属于“抑制生态位”,D正确。故选ACD。19.BC【详解】A、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的,不会循环,图中白色箭头出现双向循环过程,不能代表能量流动过程,A错误;B、图中②表示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①表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生态系统一般需要通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B正确;C、③④为摄食过程,属于物质循环的一环,对于不易被分解的有害物质沿③、④传递会表现出生物富集作用,C正确;D、③④为摄食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物质循环,但是⑤指向生产者,故⑤过程的传递形式应该为二氧化碳(含碳无机物),D错误。故选BC。20.AC【详解】A、蝴蝶兰花芽分化根本上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蝶,A正确;B、根据表格数据分析,5、6组对照说明低温下GA3能减少花序萌芽数而花序数量不变,B错误;C、5、7组对照说明BAP促进了芽的分化,7、8组对照说明在花芽分化过程中GA3抑制了BAP的促进作用,C正确;D、28℃高温条件下,所有组的花序萌芽数都为0,说明GA3与BAP两种激素的应用不能代替低温处理,D错误。故选AC。21.(1)浆过敏原和B细胞接触以及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2)免疫防御免疫抑制剂(负)反馈分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3)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4)减弱【详解】(1)过敏原和B细胞接触以及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激活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2)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导致,因此需要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这说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除此以外,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还存在分级调节,这一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3)糖皮质激素还参与血糖的调节,与其在血糖调节中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4)抗组胺药物B能增强药物A的疗效,说明组胺会抑制药物A的疗效,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体内组胺含量较高,所以患有过敏性鼻炎的癌症患者使用药物A的疗效与普通癌症患者相比会减弱。22.(1)上升C脱落酸 (2)蔗糖上升抑制(减缓)(3)【详解】(1)由图可知,开花后10到30天,淀粉的含量逐渐升高,小麦种子干重总量变化趋势上升,有机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因此干重的变化主要与C元素密切相关。脱落酸促进植物进入休眠,因此小麦种子成熟后,产生保持休眠的激素是脱落酸。(2)三碳糖(C3)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为蔗糖,故图2中X物质为蔗糖。花利用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如果在开花后将花去除,叶片内有机物的含量将会增加,即叶片内三碳糖的含量将会增加,由于光合作用的产物不能有效运输会抑制卡尔文循环。(3)酶K的活性在淀粉形成最快时最高,在淀粉含量相对稳定时活性较低,酶K的活性变化曲线如图。23.(1)增加种间竞争(2)6次生短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提前变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