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6745241501682200专业技术基础课程1建筑工程测量4.064481642建筑识图与构造7.512010020443建筑材料与检测3.048361244建筑力学与结构10.018016020665建筑CAD3.048242446建筑设备安装3.04840837建筑信息模型应用4.06030304小计/=SUM(ABOVE)34.5=SUM(ABOVE)568=SUM(ABOVE)438=SUM(ABOVE)1308189400专业方向模块课程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4.06448164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4.064481643钢结构工程施工3.04840834建筑装饰工程施工3.0484083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2.036241226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4.064481647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7.0108901868专业标准图集识读3.048242449装配式建筑施工2.0362412210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2.0242044小计/=SUM(ABOVE)34=SUM(ABOVE)540=SUM(ABOVE)406=SUM(ABOVE共基础选修课01BX信息技术应用基础3.0482424402BX健康教育1.01688※03BX改革开放史1.01616004RX文化素质类选修课3.0483216根据专业需求在实施性计划中予以安排小计/8.01286464400000职业拓展选修课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2.03630622建筑法规2.02420443建筑工程验收与资料管理2.02420444建设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2.02420445智能建造概论2.02420446建筑结构抗震2.02420447古建筑概论2.02420448建筑工程监理2.02420449建筑技术与创新2.024204410职业技能竞赛2.0242044小计/10.0120100200002200合计1282038153450424262526240表6-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序号实践教学内容学分考核方式实践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1234561军训及入学教育3.0平时表现2周2建筑工程测量实训3.0考勤、实操、成果评定2周3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设计1.5考勤、表现、成果评定1周4专业认识实习1.5考勤、表现、成果评定1周5建筑CAD综合实训1.5考勤、实操、成果评定1周6建筑结构课程设计3.0考勤、表现、成果评定2周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实训3.0考勤、实操、成果评定2周8BIM技术综合实训1.5考勤、实操、成果评定1周9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1.5考勤、实操、成果评定1周10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设1.5考勤、实操、成果评定1周11建筑材料综合实验1.5考勤、实操、报告评定1周12毕业设计/岗位实习12.0考勤、答辩、成果评定12周13岗位实习12.0实习报告评定、答辩19周14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1.5综合考核1周合计=SUM(ABOVE)48254214207实施保障7.1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中教师的配备应适应“创新引领、理实交融、产学研结合、面向国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练、做、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应满足专业课程中对知识、技能、方法、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并满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要求。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比例要适当,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的数量、结构应能实现教学组织的优化组合。专业教学团队应具备建筑工程一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水平。按照满足教学需要的要求,本专业配置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企业专业带头人1名。45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高、中、初级职称比例达到20%:50%:30%。聘请20名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构建40人以上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库。(1)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掌握高职教育理论,了解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把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动态,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最新技术,能带领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和课程建设,能承接企业技术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级科研课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要求专业带头人定期参加专业建设必需的进修、学术会议、并承担一定的科研和技术研发及服务项目等。(2)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熟悉高职教育理论和建筑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能组织2~3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能独立开发专业课程和生产性实验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协助专业带头人搞好专业建设和技术服务。至少取得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个。骨干教师要求参加必要的业务进修、下企业锻炼、参加有关科研技术服务项目。(3)兼职教师的基本要求企业兼职教师一般应聘请生产一线的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技师担任,同时也要聘请少数行业和企业的专家。兼职教师在职业岗位上一般应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或者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岗位技能。兼职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传道授业,具有教师的品质和素质。兼职教师要求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便能完全胜任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7.2教学设施为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精神,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新思想、新改进、新发现。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建有集教学实训、生产加工、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除在校内开展实践教学外,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校外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动手、综合、实验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7.2.1教室综述按照招生规模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室要求。7.2.2实践教学条件(1)校内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毕业生专业技能要求,核心课程设置情况,实训教学环节的安排等,应当配置的校内实训场所主要有:建筑构造技术实训室、建筑装饰技术实训室、建筑工程设计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建筑设备(水暖电)实训室、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车间、钢结构加工技术实训室、装配式建筑技术实训室、BIM技术实训室、施工虚拟仿真实训室、综合管廊实训室、结构模型设计实验中心、建筑节能实训室等。各实训室的设备配置见表7-1所示。表7-1实训室配置一览表序号实训室名称主要设备及配置要求主要应用(相关课程和实训)1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实训2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水泥净浆搅拌机、凝结时间测定仪、养护箱、雷氏夹、沸煮箱、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试模、振实台、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烘箱、天平、筛分仪、电子秤、砂浆稠度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等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材料综合实验3土工实训室电子天平、环刀、烘箱,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固结仪、直剪仪、全自动三轴仪、固结仪、电动击实仪、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采集控制仪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土工实验4工程力学实训室液压式万能试验机、扭转试验机、千分表建筑力学与结构,材料力学实验、结构力学实验5建筑装饰实训室各类装饰材料实物、装饰构造节点模型建筑识图与构造,装饰构造,材料展示,装饰机具及工作台构造模型6建筑构造实训室各类建筑构造模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构造认知7建筑工程审图实训室电脑、投影、绘图软件建筑CAD,CAD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课程设计8工程造价实训室电脑、投影、造价软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造价实训、施工组织实训9建筑设备实训室给排水实物模型、暖通空调系统模型建筑设备安装,给排水系统实训、暖通、空调系统实训、建筑电气实训10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模板、钢筋、脚手架、钢筋加工设备、模板加工设备建筑施工,施工放线、钢筋加工安装、模板脚手架搭设11钢结构加工技术实训室焊机、切割机钢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构造、钢结构加工技术12装配式建筑技术实训室装配式构件、构造样板间装配式建筑施工,装配式建筑构造、装配式建筑技术13BIM技术实训室工作站、投影、BIM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应用,BIM技术实训、BIM技术毕业设计、BIM技术课程设计14建筑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室电脑、投影、VR设备、虚拟仿真软件建筑施工,基础施工虚拟实训、砌筑施工虚拟实训、装饰施工虚拟实训、主体施工虚拟实训(2)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不少于40个,涵盖建筑施工、招投标、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等各类建筑企业。学生在基地可以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岗位实习等实践性教学任务,各个基地都配备有兼职的实训指导教师。学生岗位实习结束后也可以在基地组织毕业答辩。7.3教学资源7.3.1图书资料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材开发与使用管理,满足本专业学生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所需教材、图书及数字资源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教材选用有关基本要求①所选教材的教学内容要能反映新知识和新技术,原则上全部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的高职教材和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的国家级、省部级“十三五”规划教材,鼓励选用与建筑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以及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等考试相结合的教材;②所选教材必须适用于教学,符合本专业工学结合特色、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深浅恰当、难易适中,注重对实践应用能力的指导和培养,能够体现本专业特色和高职教育特色;③凡属自编讲义、实验实训指导书等自编教材须经教研室论证,向教务处进行申报、审批和验收才能印制使用;④所选教材必须结构体系完整,逻辑性强,有鲜明特色,取舍得当,深度适宜,利于教学。图文配合恰当,图表清楚,准确;⑤建立教材质量跟踪体系,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选用教材进行质量跟踪调查。(2)图书配备有关基本要求全部课程应有教材学生人手一套,使用近三年新出版教材超过80%,优秀教材使用占全部教材的60%以上,优秀教材指校级以上获奖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先进的外文原版教材等。教材价格质价相符,物有所值,学生易于接受。7.3.2信息化资源信息化资源要求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任课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大量的教学资源放到云平台上,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将课堂延伸出去,随时随地反复学习。信息化资源应包括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课件、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除了传统的信息化资源,根据本专业实际需求,建立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化教学资源:(1)虚拟仿真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虚拟一个真实的施工现场,使学生在虚拟现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完成知识、技能的同化和顺应,让学习成为一种虚拟仿真情境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工作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2)BIM技术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建筑模型资源库,可以灵活运用于本专业识图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各个专业课程教学,也可以运用于绿色建筑、智能建筑中能源模拟、采光设计、安全疏散模拟等技术研究。(3)远程技术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建立远程教育资源,根据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将实际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监控引入课堂,使学生掌握间接知识的同时,更加接近于直接经验,有利于实施高职教育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建筑行业所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7.4教学方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操作训练、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教、学、练、做、创”一体化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是教师针对项目任务,在具有生产氛围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教学手段从“黑板+粉笔+计算机”向“互联网+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换,将教学场所从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和“真实”职场转换,通过VR、AR、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教”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按照工作过程,教会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方法、技能、生产工艺等。鼓励教师开发完善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空间等,探索线上与线下教育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是通过大力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体,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进行实际操作等环节的学习,完成作业和项目成果。鼓励学生利用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开放课程等建设成果和教学空间在线平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校内教学资源库、校内教学空间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练”是学生按照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批准的工作方案在具有生产氛围的校内外实验实训中心分组对某一项专业技能或工作环节的重复训练,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学生相互学习指正,共同训练。学生在分组练习时,需要相互之间更换“角色”。“做”是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某一项专业技能之后独立或分组完成某一项生产任务。任务完成之后,通过个人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创”是建立校内名师大师工作室,引进具体工程项目或者科研项目,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参与科研项目之中,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使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5学习评价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议,建立“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的考核机制。(1)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考核与认证,引入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标准,注重“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信息处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数字应用”等6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文管二级)接轨,英语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接轨,其它课程考核由相关课程组织考核。(2)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考核是校内考核,建立“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的考核机制。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包括:上课考勤、在线学习、网络作业、小组合作学习等按40%的比例计入课程成绩。终结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检查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学期末进行。基本知识部分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并以60%比例计入课程成绩。以上比例可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3)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建立“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可由校企双方联合进行,在学习和技能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引导和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理论知识部分:由校企联合建立专业试题库,考核可以采取教考分离、无纸化考试等方式,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上课考勤、在线学习情况、课堂互动情况、网络作业、小组合作学习等按30%的比例计入课程理论成绩部分。专业技能部分:根据课程设置技能考核点,要求学生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完成技能操作,由企业教师根据操作规范、熟练程度、创新应用等,每项技能将考核指标量化,在课程学完之后单独考核,按百分制计分。最后理论知识部分考核占总考核成绩的50%,专业技能部分考核占总考核成绩的50%,按百分制计算学生该门课程成绩。(4)岗位实习(毕业设计)岗位实习考核的考核由校企双方联合进行,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评定,以企业评价为主。企业指导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提高情况进行评定,并填写《岗位实习鉴定表》,校外指导教师的评价占60%的比重。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岗位实习周记、对学生的指导记录进行评定,并填写《岗位实习鉴定表》,并通过答辩、汇报、总结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占40%的比重。综合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给出考核成绩。(5)单列实习实训单列实习实训可由校企双方联合考核,不同的项目由校内或者校外指导老师根据实训过程和实训结果(作品、方案等)综合评判,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给出考核成绩。在开放实训室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技术研究与技术创新活动、技能训练、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等课外活动,对于取得成绩和表现优异者,直接认定所对应的单列实习实训项目为优秀或合格。7.6质量管理(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提出要求,提出保障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档案文件管理等相关要求。(2)诊断改进,侧重于评价机制建设、持续改建机制建设及根据诊断改进工作需要开展的各项调查工作等。8毕业要求及条件(专业供给侧)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特色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讲座、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各种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实习、辅导、座谈等教学环节,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力达到基本要求,且课程考核全部合格,毕业生基本要求如表4-1。表8-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要求序号毕业要求对应素质、知识和能力等培养目标编号8.2-1工程知识:能够识读一般建筑施工图纸,能够绘制简单的建筑施工变更图,能够完成建筑物测量放线、高程控制、变形观测等工作,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掌握工程力学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建筑结构设计知识,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知识,掌握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相关知识,掌握建筑设备基础知识,掌握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相关知识、掌握装配式建筑技术相关知识。A、D、E、F、G、H、I、J8.2-2问题分析: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协调等方面问题分析的能力。A、C、D、E、F、G、H、I、J8.2-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工程与社会:编制施工方案。A、B、C、D、E、F、G、H、I、J8.2-4研究/现代工具的使用: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测量仪器、会使用各种建筑材料检测仪器、熟练使用各种绘图软件、工程造价软件及项目管理软件等。A、B、C、D、E、F、G、H、I8.2-5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